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22节

  即便从十三岁算起,十年之后姑娘也二十三了,属于老姑娘了啊。

  对了,后世似乎十八岁才算成年,很多工作要成年人才能做,那岂不是要让姑娘家等到二十八?

  如此推测,后世男子若无父母出钱帮助,只怕都只能娶比自身小好几岁,乃至小十岁的姑娘才行吧?

  唯有老朱、朱标等少数人听了朱檀的话直摇头。

  朱标道,“十弟,月入二十余贯,已经是颇高的工资了。可即便如此,还需要攒十年工资才能攒下结婚的最少花费,这显然结婚花费过高,并不合理。”

  朱檀一时依旧难以理解,干脆问刘宽:“老师,后世月入一万的人很少吗?”

  刘宽苦笑了下,道:“此事鲁王殿下继续看视频就知道了。”

  说完,刘宽触屏继续播放该视频。

  “当我们从互联网世界抽离,便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火车票硬座和卧铺仅仅相差一百元,还是有大量人选择硬座。很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仍有一半的家庭没能实现火车票自由。”

  “2023年,青桦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13321元,相比2019年少了1万多元,近乎腰斩。”

  到这里,刘宽不得不插嘴说一句,“青桦大学是后世新朝顶尖学府,大概相当于我们如今打造的京师大学。”

  听这话,朱檀等人终于对月薪一万是个什么概念有了点谱那青桦大学汇聚的必然都是后世顶尖士子,可即便是这些人,平均月薪才一万三,那么普通人月薪只怕离一万差距不小。

  “微博上一则‘离职博主集体回去上班了’的帖子遭到6000万人围观、讨论。”

  “事实证明,这几年对普通人而言,光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的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听阿婆主讲述了后世2020年以后打工人所面临的困境,老朱、朱标的等人都颇感意外。

  在他们看来,后世科技那么发达,百姓竟然也会面临“生存危机”,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近期,各大招聘平台相继出现人事奇葩爆料:月薪八千,年龄放宽到60岁,依旧找不到员工。”

  “而另一边呢,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人才市场遭遇供需断崖式崩溃的困境,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生过多,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老朱、朱标虽然去年就从刘宽那里得知了后世大学生的数量,可此时再听一年毕业近1200万大学生,依旧替后世新朝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那可是近1200万上了一二十年学的士子啊!

  若是往前算,平均每年都有一千万左右,岂不是已累积了上亿这样的士子?

  这么多士子,怎么可能都给一份像样的、体面的工作呢?

  即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没工作,那对朝廷而言也是极大的隐患吧?

  在老朱、朱标等人思考着这些问题时,视频深入讲解了后世打工人面临的形势。

  “例如,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的大学生持续增长,增幅达32.6%;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比例相比2023年持续上升。”

  “继续学习的原因,表面上是这代年轻人自我教育要求的提高,实际上是年轻人发现,同样的学历水平,相较于五年前的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同等薪资的职位了。”

  “学历在贬值,你需要更加内卷才行”

  这段话中因有些个老朱等人难理解的词,如自由职业、慢就业。

  可等到后面,又冒出好几个他们一时难理解、细琢磨又耐人寻味的词,如:游学、间接性就业、全职儿女等。

  随后,视频话题又从大学生就业丝滑地转向一个名为“外卖骑手”的职业,表示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去当外卖骑手了。

  看到这里时,老朱一家的部分人就忍不住想:外卖骑手是个什么职业?竟然让读了一二十年书的后世士子纷纷涌入?

  尤其是在他们看到视频中出现一大片身穿黄衣、头戴黄帽的人时,这种猜测就更离谱了:黄色衣衫可是皇家才能穿的,后世该不会将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士子都当皇族宗室供养起来了吧?

  然而,随着视频的继续,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意识到事实与他们的猜测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些身披黄袍的外卖骑手之工作,竟然是从酒楼食肆等地方,将酒菜等货品送到客人家里!

  “哈哈,这不就是店小二嘛?”朱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

  被朱元璋瞪了眼,他的笑声才戛然而止。

  但朱元璋也皱起了眉,没想到后世竟有许多士子干起了类似店小二的工作。

  虽说为了赚钱,做什么工作都不寒碜,可想到那些都是读了一二十年书的人,他就觉得可惜。

  然后让老朱一家子更惊讶的内容来了。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有745万名外卖骑手,其中本科生有17万人,研究生比例也接近6万人。”

  “而到了2024年,单单该平台的注册骑手就达到了1300万,翻了近一倍!”

  “而薪资的中位数则只有7096元,相较于2023年的9400元降低了25%。”

  “我们暂且不论这份公开数据的水分多大,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你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你的腰依旧直不起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最低的工作已经趋于饱和了。而被就业困境困住的不止年轻人,还有35岁后面临失业的中年人”

  看到这里,朱元璋忽然心里一突,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者说推论:后世似乎麻烦大了啊。

  可随即他心里又疑惑:从刘宽那里了解的情况看,后世新朝各方面已经做得够好了,怎么还出现这么大麻烦?

  是只新朝如此,还是后世各国皆如此?

  第二更。

  晚安!

第387章 大明也能有外卖,论取西域

  相较于第一次看《逆行人生》的老朱一家子,已经看了三遍的刘宽心情就没那么沉闷了。

  听了朱允的问题,他道:“当然是因为人们需要了后世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人忙起来没时间回家做饭,甚至没时间去酒楼食肆吃饭,便在网络上点餐,让外卖骑手送来。”

  “这不仅为其节省了部分吃饭时间,也给了外卖骑手一份订单,算得上是一举双得。”

  “若是往深处讲的话,其实就是社会高度发展后,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

  听刘宽讲完,朱允及其他一部分在大本堂上学的皇子、皇孙都习惯性地思考起来。

  朱允是朱标第三子,亦是常氏所生,按大明习惯算,今年已十二岁了。

  他在大本堂读书六七年,不仅跟刘宽学习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习惯按刘宽的引导去思考问题。

  虽然朱允天资比朱雄英差点,但方才的问题刘宽讲得明白,此时他略一思考便理解了。

  此时,朱标想起电影中主角送外卖时遭遇的种种意外,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禁感慨道:“后世送外卖看似容易,可想要赚较多的钱,却不容易啊。”

  朱元璋想法却不同,“有什么不容易的若一个骑手在某个城市混得久了,熟悉路线及各方百姓居所,送外卖便简单得很。”

  “否则的话,之前那个视频怎么将其称之为后世门槛很低的工作之一?”

  近两年利用差事之便在大明游历了不少地方的朱檀则道,“其实咱们大明也有不少人点外卖京师、苏州、杭州等大城中,如今酒楼食肆林立,豪富之家也不少。”

  “有的富贵人家想吃某个酒楼的饭菜,又不想过去,便会让自家仆从过去订餐,然后让仆从取回来,或是酒楼的伙计送来。”

  “我听闻,昔日赵宋汴梁城中,就曾有专门为富贵人家送酒食等物品的跑腿人,能以此谋生。”

  “咱大明发展下去,城市之繁荣纵及不上后世,但赶超赵宋却是没问题的。”

  随后,老朱一家子又讨论了下电影中其他各方面的问题,这才罢休。

  “和以前一样,十二岁以上的皇子还有雄英、刘宽,都随咱到偏殿聊一聊。”朱元璋站起来道。

  “是。”

  朱标、刘宽等应了声,便跟着朱元璋去偏殿。

  朱蕙兰则拿起平板电脑,在一众嫔妃、公主的要求下,调出之前的武侠金曲视频播放给她们看

  偏殿布置一如前年此时。

  众人落座后,朱元璋便道:“高日、日国事务咱都已经布局好,只待瓜熟蒂落,为了能将这两地彻底纳入咱大明的统治,倒不用太过着急。”

  “倒是西域,汉唐之时便为中国所有,自唐末至今已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胡风日盛,昔年汉儿亦早已化作胡儿。”

  “如今咱大明国力鼎盛、威加四海,是时候将西域重新收回,令西域各族重沐王化了。”

  “都说说吧,这西域怎么取才好?”

  较为详细的西域舆图就挂在殿内屏风上,一时间众皇子都看过去。

  其实这些皇子们知道,如何收取西域朱元璋、朱标必然早有定计,如今朱元璋问他们,不过是锻炼他们处理国家大事的思维,加以考验而已。

  在其他人还在思考之际,朱檀仗着才思敏捷,抢先道:“父皇,儿臣认为取西域之上策乃逼降。”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道,“展开细说。”

  朱檀道,“据儿臣所知,自咱大明改革工商、重视商贸后,便有不少商人前往东察合台汗国经商。”

  “大约四五年前,父皇在日国实施‘改稻为桑’之策的同时,也授意光明卫引导商人诱使该国百姓多种植棉花。”

  “如今‘改稻为桑’之策在日国颇见成效,想必西域类似的‘改麦为棉’之策也进展不小吧?”

  “若如此,东察合台如今粮食只怕多依赖我大明及中亚诸势力。”

  “此外,儿臣还知道,朝廷曾多次向东察合台售卖卫所军汰换下来的刀甲等装备,令该国军备亦多依赖于咱大明。”

  “如此情况,儿臣认为,只要父皇一道圣旨,不论那东察合台的黑的儿火者汗愿与不愿,都会乖乖上表请求内附。”

  朱檀讲完,环视众兄弟,露出一副自得的表情,心想:父皇在西域的布局对咱们这些人来讲属于明摆着的,就这你们还需要慢慢思考,合该让我得了表现的机会。

  虽说他们没有争夺太子之位的希望,有的人志在海外就藩,有的人则想在国内做些志趣所在之事,但能朱元璋赏识,将来便可能多一份支持,所以还是得争。

  然而,朱檀没自得几秒,楚王朱桢便开了口。

  “父皇,儿臣认为,朝廷虽然在西域多有布局,如十弟所言,有可能一道圣旨逼降,但更有可能令其彻底投靠帖木儿,或者说与帖木儿结盟与我大明为敌。”

  朱檀没想到朱桢竟然会跟他唱反调,不禁皱眉道:“六哥只怕想多了那跛子帖木儿篡夺西察合台不足二十年,虽称霸中亚,但其国力军势如何能与大明相比?”

  “另外,此前东西两察合台汗国连年征战,仇恨颇深,东察合台怎么可能与其联合,对抗我大明?”

  朱桢看了朱檀一眼。

  朱檀从小就聪明,如今年二十岁,在刘宽数年的教导下,又有近几年朱元璋指派的各种差事磨砺,已然成为了一位翩翩佳公子。

  可惜,终究历练少了些,看问题也不够全面。

  他一笑道,“十弟说的都没错,可惜分析的却不够去全面,也忽略了一关键之事。”

  “正因为帖木儿不如我大明强大,东西两察合台才会放下仇怨,共抗我大明。”

  “而其中的关键便是宗教东西察合台虽都由蒙古贵族建立,但如今却都受伊教影响颇深,且不沐汉化久矣。”

  “那黑的儿火者汗,即便知道咱大明军势强盛,也未必敢忽略伊教,内附我大明该国如今已政教合一,若内附我大明,伊教便只能交出权力,如何肯干?”

  “反倒是西察合台与东察合台一般,受伊教影响颇深,二者不论是沟通还是联合,甚至是融合,都不存在多大阻碍。”

  “十弟仔细想想,那黑的儿火者汗究竟是偏向哪边的可能多些。”

  朱檀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之前忽略了宗教因素。

  但他不甘心就这么被朱桢占去风头,回过神来便道:“那六哥的倒是说说,咱大明该怎么取西域?可不要说,武力夺取,那东察合台就不会联合西察合台了。”

  朱桢起身,面向朱元璋,抱拳道:“父皇,儿臣以为,我大明取西域唯有武力夺取一条路可利用之前的布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唯有如此,方能快速收回西域,并覆灭黑的儿火者汗等与伊教关系紧密的蒙古贵族势力,使其来不及与西察合台沟通、求援。”

首节上一节32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