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开始,依旧是该阿婆主视频中最常见、最经典的一个画面:漆黑星空下,一颗深蓝色星球占据了屏幕。
不同于以前的是,这次蓝色星球显露在屏幕上的一面明显处在夜晚,北面由阳光隐约照出,地面上则有数不清的光点。
这些光点是什么?
就在老朱、朱标等人心中产生这个问题时,熟悉的女子解说声传出,给出了答案。
“这是地球上所有的发电厂。”
“而中国就是其中光电、风电、火电、水电装机容量都最大的国家。当她所有的发电厂一起开动,每年生产的总电量将近全人类的1/3!”
虽只是个开头,可看到视频中,以斑斓的柱体光线代表全球各国发电量,而代表中国发电量的柱体光线则最多、最密集、最高,远超世界各国。
再配合着女子解说,理解了其意思,朱标、朱等人都不禁产生一种奇怪的、源自心灵的酥麻感,自豪!
朱元璋则双目熠熠发光,心想:后世新朝每年发电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当真不得了!
女子接着却话语一转,“那这么多电够用了吗?”
“以江苏省为例,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用电需求极不均匀;而一年中,每到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电力负荷更是明显飙升。”
“可以想象,当所有省份的用电高峰叠加起来,整个电网的用电压力将是何等巨大!”
看到这里,朱标豁然发现,似乎过去一年多中,让京师各衙门用电中断的问题都出在夜晚,比如说某处电线熔断、烧毁。
之前他不明白,如今却是有些理解了多半是因为夜晚很多衙门及官营工厂都全面用电的缘故。
其实普通衙门还好,但天工院、工部下的一些局、所,还有官营工厂,才是京师夜晚的用电大户。
朱标知道,后世有种叫做空调的电器,夏天可以释放冷气,冬天可以释放暖气,调节室内温度。
若后世人人家中都安装了空调,再加上其他电器,那么夏季、冬季的用电压力确实极大。
这时,视频的片头过去,开始进入正题。
第一更。
感谢【书友2018***7903】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涛哥不是仙】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Mageman】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384章 用电路远,《皇明祖训》记一笔
“2024年,我们经历了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异常的高温让全国17个省份用电负荷接连突破历史记录。”
“而彼时,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用电紧张的首先就是煤电厂”
随着解说,一座现代化煤电厂出现在视频中。
在夜晚,可见煤电厂一座座大楼式厂房灯火通明,烟囱则高高耸立,释放着浓白的烟雾,看着规模不知比京师火电厂大了多少。
接着,视频讲述了煤电的优点,比如说发电灵活,随用随发,且受地形限制较小,只要煤炭能运输进去,就能够发电。
但煤电也有它的缺点。
“只要烧煤,就一定会产生粉尘和多种温室气体,所以长久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让煤炭变得清洁,彻头彻尾的清洁。”
“比如在燃烧时,将煤和秸秆、氨气等掺在一起,从源头处减少用煤。”
“比如在发电时,让燃煤机组更更更加高效你猜这台燃煤发电机组发1度电需要需要多少煤呢?”
只见视频中的发电厂房内,镜头给向一组充满科技感的发电机旁边的一个小煤块。
朱雄英觉得,这个煤块大概还没小孩子拳头大。
1度电是多少,他作为从大本堂毕业的优秀学生,是有一定概念的,也懂得火力发电的原理,此时不禁怀疑:这么小的一坨煤,真能发一度电?
“答案是256g,相当于半瓶矿泉水的重量。”
“再比如,它排出的烟气既可以分离、提纯后得到食品级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收集起来直接注入地下,在封存烟气的同时还可把石油驱赶出来。”
这视频刘宽不是第一次看了,可再次看到这里,仍不禁眼角微微抽了下。
心想:食品级的二氧化碳?这描述也是绝了呀。
视频后面又提到了中国以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火力发电,并且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然而,清洁能源也有软肋。
视频画面转换,一座座充满科技感的高大风车耸立在海岸滩涂、草原、戈壁之上,随后则又显露了戈壁上的一面面巨大的太阳板。
“包括风电在内,清洁能源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因为用以发电的光、风纯属看天‘吃饭’,而水能大小则取决于河流丰枯水季。”
“所以,清洁能源生来就是波动的、随机的、间歇的,一旦接入电网,就很有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
“那有没有可能发明一块大电池,将发电高峰时多余的电量储存起来,低谷时再送出去,这样不就能变不稳定为稳定了吗?”
只见视频中又出现了令老朱一家子震撼的景象。
在一处耸立着许多风车的平原上,建有一片厂房,每个厂房院子里则有好几十个一人多高的长方体白色箱子。
工人打开其中一个箱子,里面赫然是电线、电子元件等。
通过解说可得知,这些白色大箱子赫然都是“电池”!
如老朱、马皇后等对电池并不算了解,还没那么震撼,可曾经跟刘宽在自然科学的实验课中制作过简易电池的朱檀、朱雄英等人此时却震撼无比。
心想,电池竟然还可以制作得这么大?
而且为了储存风电等清洁电能,后世竟然弄出这样的“电池厂”来,当真是脑洞大开!
“除了把这些小电池组成超级大电池外,脑洞大开的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巨型充电宝。”
“这是世界上坝体最高的水体充电宝,通过将水抽到高处,将电能转换为水的重力势能储存起来。”
视频中先是出现了一个3D模型图,接着便出现了该工程现实中的视频画面。
看到这里,老朱等对物理学不甚了解的人依旧只是普通震撼,朱檀、朱雄英等刘宽的学生却看得目露异彩,满心惊叹。
朱檀甚至忍不住赞叹出声,“天马行空!这想法当真是天马行空啊!太妙了!”
这种赞叹,反倒又让不太懂的老朱、朱标等心里直痒痒了。
再接着,视频又出现下一个3D动画演示。
“这是全国首个重力块充电宝,通过将重力块搬到高处,将电能转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
之后,视频又依次讲述了“非补燃式空气充电宝”、“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等多种能源存储方式。
老朱、马皇后基本是看不太明白的,有的朱檀、朱雄英等大本堂的优秀学生能看懂,可有的他们也不太懂。
各种不可思议的电能存储方法、科技一一出现,几乎让老朱一家子惊讶到麻木。
随后视频进入了结尾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小标题名为“电网的使命”。
视频中先显露了后世三峡大坝的画面,以及开闸放水的场景。
“三峡工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但却极少有人知道,除了这座宏伟的大坝,就在不远的山头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输电塔和输电线,也创造了另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国奇迹。”
“当它们连接起三峡与江苏、三峡与上海、三峡与广东时,也成为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首条联网通道”
接下来视频又用五分钟讲述了后世中国电网的构建,以及为解决种种电力输送及调节问题做出的努力,还有在大地上留下的一处处堪称奇迹的电力输送工程。
看到这里,老朱才明白,为何当初他问刘宽,需要多久能让大明百姓都用上电,刘宽支支吾吾给出了至少六十年的回答。
若从这个视频表露的用电相关问题看来,别说六十年,只怕再过一百年,大明也未必能做到让百姓都用上电。
毕竟,要给一些山水险恶的地方送电是真的要克服千难万险。
在朱元璋内心如此感慨时,视频也进入了尾声。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为14亿人供电,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越来越清洁的发电厂,也是更多脑洞大开的储能电站,更是一场电网的全方位升级。”
“很难想象,70年前就算我们拼尽全力,平均每人每年也只能分到9度电。放到今日,只够你用上三天。”
“那时候,我们只想让更多人都用上电,于是用了29年,终于实现了大中城市的电力普及。”
“后来,我们想让全国人民都用上电,于是又用了37年,才终于点亮了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全国通电的国家。”
“今天,我们还想让所有人都更便捷、更清洁地用上电,于是这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系统升级已然开启!”
“根据规划,2045年整个中国都将完成这场升级,但那依然不够”
视频末尾讲述了后世新朝的电力发展史,以及在电力这块的未来展望,这无疑令老朱一家子对后世新朝的发展、建设能力更感震撼和敬佩。
等到视频结束,朱元璋回过神来,便不禁感叹:“人们掌握使用电力的方法不易,可要想让百姓都用上电,却更加不易啊。”
朱标赞同地点头,“确实如此。”
朱元璋又道,“咱大明想要发展到让全国百姓都用上电的程度,只怕也需要几十上百年的建设方能实现。”
“此后,咱们得在《皇明祖训》上记一笔,让后继之君勿要懈怠,争取完成全国通电的壮举。”
刘宽忍了忍,终究没说话。
他此时心里想的是,这一时空大明国土不知将有多大,想要实现全国通电,只怕要比后世中国都难上许多倍。
不过历任大明皇帝,若是能坚持发展电力,即便在明朝不能实现,也算是给后面百姓做贡献了。
重视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在任何时代都是好事。
随后,朱元璋又跟朱标以及朱、朱檀等皇子聊了几句视频中的事,比如说那些天马行空的电能存储之法,这才让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当刘宽将第二个视频调出来后,标题也映入众人眼帘
第二更。
晚安啊~
第385章 民族之光还是伪科学?后世打工人困境
“民族之光还是伪科学?那个被课本删节的‘地动仪’。”
地动仪?
注意到视频标题中的关键词,不论是之前听未听说过地动仪的人,都是一愣,感觉意外,没想到这第二个视频竟是以此为内容。
朱标是听闻过地动仪的,但也仅知地动仪是东汉张衡所造,可感知地震而已。
其余人等,便是朱元璋都是头回听闻地动仪之名。
毕竟,地动仪在后世虽出名,可在明代之前浩如烟海的史书中,也只是占据了寥寥几笔而已。
朱元璋并未急着询问,而是先看视频。
“在洛阳城的南郊,有一座名为灵台的建筑,矗立在旷野之中。近百年以来,大汉的太史令就是驻守于此。”
视频的开始却是以一幅幅漫画配合解说,方便理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出现了一部奇怪的仪器。在灵台的雕梁画栋之间,这台通体玄黄的庞然大物,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仪器旁,张衡正看着手中的珠子,兀自颤抖。就在刚刚,仪器上的一颗铜珠,忽然从龙口脱出。身为仪器制作者,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看了会儿,老朱、朱标等人才看明白,这视频是用后汉(东汉)一次地震事件为引子,介绍了后汉中晚期昏暗的朝堂政治,以及发明了地动仪的张衡处境。
看完开头这段,朱元璋心中便有了疑惑,心想:真有这种能测出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仪器?那这地动仪究竟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