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看来大元真的气数已尽了我还是想想去了京师怎么保住性命,乃至谋取好些的待遇吧。’
失烈门就此放弃了天元帝,也放弃了为大元复国的想法。
之后,北元君臣在明军的指引下有序登车,而在车厢里坐下后,北元君臣自是对车内种种又一阵新鲜和好奇。
一些人脸上甚至看不到俘虏应有的神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即将去大明京师旅游呢。
当汽笛声再次响起,火车哐当哐当地动了起来,天元帝忍不住道:“这仙兽莫非没吃饱?还是没休息好?怎跑得如此之慢?”
定远侯王弼就在这车厢中,闻言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随后他便解释道:“这火车并非用什么仙兽拉拽,而是用蒸汽机带动机器可没有没吃饱、休息不好的说法。”
“至于这火车速度嘛,现在是慢,但跑一会儿就快起来了。”
天元帝听闻火车并非仙兽拉动,竟不愿相信,觉得是王弼怕他们这些人知道仙兽秘密而说的谎。
他于是试探着问:“王将军,正气机为何物?竟能拉动这么多的车厢?”
王弼道,“蒸汽机是科技伯带着人研制出来的机器,具体是何物,咱也说不清楚。”
一旁的失烈门、咬住等人听了,对“科技伯”印象更深刻了自从草原一路南下,他们可是听过不少次“科技伯”之名,似乎大明如今很多变化都与此人有关。
而在几人说话的这会儿时间,火车果然越来越快,渐渐地竟有直追奔马之感。
天元帝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一时又发起呆来
洪武二十年,三月初八,被俘与投降的北元君臣被送抵大明京师,游街而过。
因为大明已建立二十年,年轻一辈已不是在昔年蒙元残暴统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故而对北元君臣并没有太浓烈的痛恨。
即便是年长之人,经过这么多年,恨的也只是当年直接欺压他们的蒙古贵族、官吏及地方豪绅,而非天元帝。
毕竟天元帝这个皇位都是逃到草原之后继承的。
所以,北元君臣虽然游街而过,遭到众多京师百姓观望,却并没有被扔菜叶子、臭鸡蛋之类的。
即便如此,看到周围大明百姓兴高采烈的笑脸,以及各种议论,北元君臣也感到一阵阵屈辱。
“领头的那个就是鞑子皇帝吗?看着怎么不像鞑子,反像个汉人?”
“听说鞑子皇帝的娘是高丽人,所以才长得像我们汉人吧。”
“高丽人像我们汉人吗?”
“比蒙古人像点吧。”
“这鞑子皇帝长得白白净净的,一看就不能打,怪不得让咱大明灭了呢。”
“谁说不是。”
“”
这一刻,天元帝多么希望他听不懂汉话啊,那样他就不用因周围百姓的议论声而更加羞愧、耻辱了。
好在按照朱元璋的旨意,被俘虏的北元君臣是由江东门入外城,再由清凉门入内城,而后过洞神宫一带,再经里仁街、太平街由西华门送入皇城,需要经历的路并不长,更不是专门游街。
所以,这种让天元帝羞辱的场景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
献俘太庙的仪式朱元璋准备待大军凯旋而归后,再一起举办,此番他只是先见天元帝等人一面,故而地点选在了武英殿。
到了武英殿中,天元帝遥遥望见高坐于龙椅上的花白胡须老者,仿佛被其锐利的目光刺到,不禁心肝儿一颤,跪了下去。
“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平身。”
“谢陛下。”
听朱元璋语气平和,天元帝暗松口气。
别看他游街时觉得屈辱欲死,可真到了朱元璋面前,他满心满脑便都是如何活下去了。
朱元璋看出天元帝的拘谨,便道:“你祖上铁木真、忽必烈都是英雄人物,尤其是铁木真,崛起于草原少民部族,最后却打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偌大帝国,称得上是一代雄主。”
天元帝虽是头回听闻“欧亚大陆”这个词,却也能大概明白其意思,听出朱元璋夸赞孛儿只斤氏先祖,他下意识挺直了些身子。
可想到如今他已成阶下囚,生死皆操于人手,便又佝偻起来,低下头去。
朱元璋则是话语一转,“然不论铁木真还是忽必烈,都只擅长打天下,而不善于治理。”
“尤其是忽必烈,既南下占我汉人土地,驭汉民而登基为帝,却不知善待汉民,反而待之犹如奴隶,多行暴政。”
“故忽必烈去世后,你蒙元皇位便频繁更迭,朝堂、地方一片混乱,又致使天下百姓更加苦难。”
“于是不足百年,便德不配位,统治难继。各地百姓遂揭竿而起,推翻暴元!”
“朕建立大明,乃顺天应人,立国之后又善待百姓,与民休养生息,多行善政,故能屡次兴兵北伐,灭尔残元!”
“此皆天意,亦是民心所向,你可知晓?”
天元帝听了朱元璋这番话,绷不住了,当场大哭,跪下道:“大皇帝说的在理,我知晓,呜呜呜”
朱元璋并不为天元帝的痛哭所动,又问:“可心服?”
天元帝叩首,额头碰到了地板,呜咽道:“我心服天意灭大元,大皇帝建立大明亦是天意!”
朱元璋微微点头,口中却道:“记住,不仅是天意,亦是天下民心所向你既知晓此中道理,又心服口服,下去后便写一篇降表,表示愿意率领残元诸部族归顺大明,从此永为顺民。”
直至此时,朱元璋这番接见天元帝的真实意图才暴露出来。
他要利用天元帝,让逃散大草原各处的游牧部族可以名正言顺地归顺大明!
他要让那些冥顽不灵,仍企图以大元及孛儿只斤氏名义与大明对抗的野心之辈再无大义可讲,再无大旗可竖!
几日后,天元帝便在大明翰林院诸多翰林的协助下,写就了一份“情真意切”、“顺天意,应民心”的降表,代表北元彻底归顺了大明。
或者说,大明彻底继承了昔日大元的江山乃至领土!
随后,朱元璋便让有司将这份降表以最好的印刷规格及上好的宣纸印刷上万份,急送北方。
让仍在草原上征讨不服的明军将士四处传发,并且每送到一个部落,都要让懂得蒙语的人当众宣读,务必让该部牧民皆知晓此事。
这份降表的威力很快显露出来。
此前,三月、四月之中,草原诸部反叛此起彼伏,虽然每次都被明军轻松镇压,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更有不知多少游牧部族往西迁徙,即便离开这片熟悉的大草原也不愿归顺大明。
可等到了五月份,随着天元帝的这份降表内容传播开来,开始有逃匿的、西迁的乃至曾反叛的游牧部族主动投降归顺。
甚至开始出现不少带路党,帮助明军寻找、剿灭那些对抗大明的顽固分子。
昔日大元丞相脱脱之子、北元太尉哈剌章,便是让带路党领着明军找到了其残部藏匿地点,一举俘获。
而此间曾被瓦剌诸部拥立为大元皇帝的孛儿只斤也速迭儿,也被瓦剌贵族出卖,遭到明军围剿,反抗的过程中当场被鸟铳打死。
及至六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时,漠北、漠南、东部草原、西部草原悉平!
大草原诸游牧部族皆归顺大明!
洪武二十年,七月初一,大明朝廷颁布诏书,增设漠北行省及金山都司。
漠北行省辖境主要是漠北草原、东部草原,金山都司辖境则主要是西部草原。
至于漠南草原,却是被原大明北疆各省瓜分了
第二更。
晚安~
第327章 罗荒都司,大胆帖木儿竟想管咱的家事?
明初的大草原已不再是汉唐之时的大草原。
如果去看明朝的地图,就会发现在大草原中间书写着两个字瀚海。
瀚海非海,而是沙漠。
所以在明朝,草原各区域遂有了后来漠北、漠南、东部草原、西部草原之称。
漠南、东部草原加上瀚海及西部草原的一部分,便是后世的内蒙。
至于如今的漠南草原,在大明强势时本就范围不大,西边大概在居延海一带,东边可算到捕鱼儿海以南、潢河以北这一带。
大明在大草原设立行省,自然要考虑如何避免行省割据,尤其是大草原目前还属于风俗与中原迥异的胡风之地。
所以老朱在跟重臣们商量后,才将大草原分成了三份儿。
西部草原一份儿,漠北及东部草原一份儿,漠南草原又算一份儿,且漠南草原还被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瓜分。
对了,东部草原亦被吉林都司分去了一部分。
而在设立漠北行省的诏书下达后的第五日,刘宽便被老朱招到了奉先殿。
进入殿内,刘宽首先便注意到了直接铺在正殿地上的巨幅地图。
虽然地图是倒对着他的,但他还是看到了一侧竖着书写的几个大字大明海内坤舆图(洪武二十年七月)。
待刘宽行礼后,朱元璋便哈哈笑道,“刘宽,你看咱让人制作的这幅新地图如何?”
刘宽如今对大明舆图也是记忆深刻,因此扫了两眼,便注意到这幅舆图相较以前的主要变化在北边。
舆图上的漠北行省、金山都司、吉林都司,几乎将后世蒙古及中、东西伯利亚地区都囊括了进去!
因此舆图看着相当不协调。
刘宽看得眼角微抽,心道:老朱你这似乎是在地图开疆啊。
别的不说,如今大草原北海(贝加尔湖)以北的区域明军都未必跑了多远。
刘宽自不会将这番心里话说出来,而是拱手道,“陛下,如今大明疆域之广阔,已经超过汉唐两代了。”
刘宽没拍马屁,说的是实话大明如今虽然还没拿下西域,拥有大草原后,再加上海外领土,疆域已经比汉唐大了很多。
朱元璋则起身走下了御陛,来到地图前,道:“这北海以北实在太过辽阔,咱虽然命人将其划入了漠北行省辖境,却是不准备立即在这一大片地方建立实际统治的。”
“不过咱记得你讲过,这一大片区域拥有不少矿藏,于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有大用,所以咱大明肯定也不能放弃。”
“对于此地之治理,你可有什么想法?”
“不如再设一都司?”刘宽想了想道,随即解释道,“据微臣所知,这一大片区域虽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尤其是接下来的小冰河时期,会变得越来越寒冷,但仍有少数游牧部族生活在那里。”
“事实上,即便是到了北极圈内,也有后世名之为‘爱斯基摩人’的少族生存。”
“所以,微臣觉得可以在各处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重要水源地设立卫所,效仿北洋都司,对当地的游牧部族进行宽松统治。”
朱元璋听得点头,随即又问:“那你觉得这个都司该如何命名?”
刘宽再次拱手,“自然是全凭陛下做主。”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还谦虚起来了给咱一个建议不行么?”
刘宽想了想,道:“后世将此地称之为西伯利亚,据说是俄罗斯人过来后,音译地当地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而当地人那时自称鲜卑后裔。”
西伯、鲜卑在发音上确实有些相像,而事实上,汉语词汇“鲜卑”同样是音译而来其原意大概是“宁静之地”的意思。
顿了顿,刘宽又道:“不过,中国自古以来其实对这片土地也有个称呼,叫‘罗荒野’。”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道:“鲜卑人虽已融入汉家及诸胡,但若用其名,无异于提醒诸胡,昔日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先祖,不利于归化。”
“还是取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的称呼比较好,嗯,就叫做罗荒都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