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71节

  观音奴看着棉织厂所在的一大片建筑,叹道:“真有些不舍。”

  邓氏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闻言道:“有什么不舍的?你若真想做事,等将来当家的到海外就了藩,让他分给你一摊事情做便是。”

  “再说了,你不舍这厂里的差事,难道舍得与吉芳分隔,一月才能见一次?”

  吉芳是观音奴给朱生的女儿,已经两岁了,目前同样在宫中由马皇后安排人抚养。

  听邓氏提到女儿,观音奴终于不再纠结,与邓氏一起进厂里找管人事的吏员辞工

  

  时间一晃,过了正月十五。

  朱、朱、朱棣等皇子相继离开京师,奔赴北疆,为今春大明北伐残元做准备。

  整个大明朝廷亦为此事运转起来。

  一支支卫所军根据调令前往北疆,各种粮草、军备等物资亦继续运送往北疆几座大城。

  滁州火车站。

  百户陈兴友正带着他麾下的骑兵及马匹,与同一千户所的其他骑兵一起耐心等待着。他皱着眉头,眉宇间隐带忧色,显然心情并不好。

  一旁麾下总旗马祥亦在低声抱怨着。

  “真不知朝廷兵部那些文官怎么想的,非要让咱们到这儿坐劳什子火车北上。”

  “咱们可是骑兵,庐州到北平皆是平原,纵然有数千骑兵行军,半个月亦可赶到北平,难道还不够快?”

  “实在不行,让咱们到扬州去坐船也可,不比做劳什子火车让人安心得多?”

  陈兴友觉得马祥说得挺对他之所以皱眉、忧虑,便是担心带着战马上火车会出事。

  火车这种新奇无比的东西,虽然几年前就出现了,且几乎日日听人议论,但不论是他和麾下将士,还是他们的马儿,都是头一回坐。

  人坐火车不安,尚且可以约束;马坐火车若是惊了,该怎么办?

  不过他作为百户,不能带着麾下将士一起质疑朝廷的决定,这样会影响军心、士气。

  于是低声呵斥道,“说一两句就行了,别没完没了的朝廷这么做,自然有朝廷的道理,咱们服从军令便是。”

  “咱就是心里不安稳。”马祥又嘟囔了一句,终于不再多说了。

  “呜”

  约莫半个小时后,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哐当哐当地从南边驶进了滁州火车站。

  很快千户传令兵骑马过来传达军令。

  “千户有令,所有百户、总旗、小旗到火车站内观摩如何驱使马匹上马,以及如何正确在火车上安置马匹!”

  “各将官都须得学仔细了,然后回来教导士卒,尽快将本千户人、马俱都运上火车,不得有误!”

  这支来自庐州马场附近卫所的骑兵,绝大多数将官都跟陈兴友、马祥一样,有些抵触带马匹上火车。然而上面既下了军令,别说是带马上火车,便是上刀山,他们也得服从命令。

  于是各百户都带着总旗、小旗进了火车站里面。

  这里早有一些天子亲军中的骑兵在等候,分成了好几组,来教导这些卫所骑兵将官。

  陈兴友虽是百户官,可自大明有火车以来,他还是头回这么近地观察火车。

  只见眼前的火车大部分都是精铁打造,尤其是车厢底盘,似乎都是精铁所铸。

  或许是要运送马匹的缘故,他眼前车厢窗户并非传闻中的玻璃窗,而是木格窗玻璃似乎是被取下了。

  待他随着天子亲军的教导人员进入车厢内,才发现里面并无座位,而是被改造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马栏。

  这马栏虽是木制,但看着就很结实,有给马匹喂食的食槽、水槽,里面还铺了稻草,且一马一小间。

  如此情况,即便一匹马受惊,也难影响其他马匹,更难逃出车厢。

  只不过这么一来,这一车厢估计也就能运送几十匹马而已。

  陈兴友虽然仍不理解,朝廷为何这般费力地用火车运送骑兵北上,但心里却安稳很多火车上这般安排,倒是不用担心马匹受惊的情况了。

  学习完驱使马匹上车并安置的流程后,陈兴友便带着麾下将官回到队伍中,将看到的、学到的一一教给骑兵士卒们。

  第一更。

第318章 分批行新政,火力发电站!

  从火车入站,再到五百骑兵及马匹被安排到火车上离开,前后折腾了两个多小时。

  如今滁州火车站也建起了一栋两层的砖石、水泥大楼。

  在大楼的二层,奉命来此督办火车转运骑兵事务的兵部主事赵从远去的列车上收回目光,又看向站外广场那边剩余的五百庐州卫所骑兵。

  “等下一列火车抵达,将剩余这五百骑兵也转运走,我等的差事就算是完成了。”

  听赵如此感叹,一旁的滁州火车站站长不禁问,“说起来火车虽便利,但用来转运骑兵终究不划算,赵主事可知朝廷为何要弄这么一出?”

  “我亦不知。”赵先摇头,随即又道,“只听兵部的上官提过几句,似乎是朝廷想要试验火车运载军马之事或许是想待将来铁路运输更为便利,可以从北疆迅速运送军马南下吧。”

  “原来如此。”

  两人聊了没多久,另一列火车抵达徐州站。

  于是赵又督促将官们指挥剩余的五百骑兵及马匹登上火车。

  或许是前面有了经验,这次来自庐州的骑兵们就快了不少,一个多小时便完成所有登车事宜,由火车载着向北驰去

  

  此次北伐,大明朝廷许多部门都参与其中,天工院亦不例外。但天工院任务不多,故而对刘宽的工作没多少影响。

  从正月初八开衙后,他便按去年计划好的,逐步展开今年春季的一系列工作。

  首先是继续在其他行省建立工校,展开工匠教育工作。

  虽然去年下半年,工校便从直隶开始向其他行省推行,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并非其他行省一下子都开始建立工校,而是分批次进行。

  最开始建立工校的,自然是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这东南四大行省。

  其中浙江、福建、广东在元末战乱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又较早被老朱统治,再加上地处沿海,受大明开海之利,如今算是大明诸多行省中较为富裕的。

  至于江西,不仅同样是较早归于老朱之下的,且是元末江南工匠最多、工艺最发达的地方,如今经济发展也不错,这才得以名列推行工校的第一批行省之中。

  刘宽计划用一到两年完成这四个行省的工校推行工作,然后再向湖广、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推行。

  贵州、广西、云南、陕西、辽宁及各行都司则排在最后面。

  其次是工匠等级制度的改革与重新考核工作。

  这项工作将跟在各地工校的屁股后面,晚个半年施行。

  而天工院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便是筹备《大明专利法》了。

  不过这项工作仅靠天工院是没法完成的,须得和大理寺一起去做,同时刑部、礼部、户部也需要进行一定配合。

  考虑到专利法的落实需要一定行政基础和社会基础,刘宽准备在工学及工匠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再行落实。

  大明虽非后世,可用几年的时间去制定一部全新的法律并不夸张。

  《大明律》当初可是继承了不少宋、元律法,有的律法条例甚至直接照抄,确定起来自然不慢。

  但专利法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未有过,《大明专利法》属于开天辟地了,制定起来就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除了这三件制度、法律方面的大事,刘宽还需兼顾一些科技、工业方面的事情。

  比如说天工院下辖各局、所的研究工作,又比如说火力发电站的试建

  石灰山的东边,观音门与姚坊门之间,靠近外城墙处,自去年秋天便有一支建筑工队在动土,并且首先就建造起了一圈高达丈许的围墙。

  如今外城西北区域虽然没什么平民百姓居住,却是天子亲军大营所在,且基层将士的家属也多被安排在这一带。

  不论是将士,还是其家属,往来经过此地,都不禁暗自嘀咕:这围墙里在建啥呢?怎弄得神神秘秘的?

  围墙外守卫的天子亲军虽大概知道里面在做什么,但军令在身,却不敢跟其他人讲。

  正月二十五这日,刘宽带着裘七尺等天工院随员和护卫来到了这处围墙外,并轻易地进入其中。

  只见里面已经建好的几栋建筑皆用的是砖石水泥,有的甚至看不到砖石,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筑成!

  刘宽等人进来后,一青年官员立马带着几个吏员迎了上来,向刘宽、裘七尺行礼。

  “下官沈见过刘院正、裘郎中。”

  原来此人就是刘宽最初从国子监所招募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位,沈。

  当初火车造好后,沈因功劳及才能,直接由吏员升官,进入工部下辖的枪炮厂担任副提举(正九品)。

  这三四年他在工部内连续升职,去年又调入天工院,如今已是正六品的主事了。

  刘宽考虑到沈如今科学、科技方面的知识底子足够厚实,工艺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又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且办事认真、靠谱,于是便交给他一项重任督建大明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当然,以沈的资历独自督办此事还不够稳妥,于是刘宽又让裘七尺兼顾着此事。

  刘宽简略地回了个礼,便道:“听说火电站第一期工程完成了,我便过来视察一番。走,你前面带路,先大概介绍下这里的情况吧。”

  沈算是刘宽的老下属,早已习惯了刘宽干练的行事风格,当即前头引路,边走边介绍。

  “院正请看,火电站一期工程的所有建筑都是按照天工院设计的图纸来进行的。”

  “最北边是煤炭加工区,届时外界选好的煤炭送进来,会经历卸煤、输煤、存储三个步骤,安全存放。”

  “随后,该区会对煤炭进行再加工,将之制成细煤乃至煤粉,再送入燃料仓存储。”

  刘宽等是从南门进来的,不过这地方并不是很大,故而随着沈的介绍,刘宽也能看到最北边的几栋水泥、砖石建筑。

  “南边这一大片则被分为三个小区,最西边与燃料仓直线对接的是锅炉区,再往东去则是汽轮等蒸汽传动功能建筑所在。”

  “最东边则是发电机所在的发电区至于最西边,则是烟囱及出灰区。”

  刘宽听了先点了点头,随即便问:“废水处理区域在哪儿?”

  “回院正,在西南边。”沈说着,便引领刘宽想污水处理及排放区域走去。

  虽说此时完全可以先污染后治理,且一个带着试验性质的小火力发电站也产生不了多少污水,可刘宽却并未忽略这一环节。

  一则,是想从一开始就为大明的发展培养污染处理思维,减小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损害。

  二则,这里毕竟是京师,有个大烟囱天天冒黑烟污染空气就罢了,毕竟如今没改变这一情况的手段。

  可若是再乱排放污水,不仅刘宽心里都过不去,老朱那边同样不好交代。

  所以,他便计划用大明如今能用的手段将火电站产生的污水处理一番,再排走。

  第二更。

  晚安~

第319章 用电远且艰,自然杂志社

  在沈的引导和介绍下,刘宽将火力发电站一期工程建筑都视察了一遍,并当场检验了其中建筑物的质量。

  见建筑质量确实达到了所需的标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第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了,那么就准备一番,挑个日子开始二期工程。”

  “争取在今秋之前,能完成整个火力发电站的建设及运行试验,给京师的朝廷各衙门供上电。”

首节上一节271/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