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在街上逛了近一小时,买了些东西给老婆孩子,这才迤迤然回府。
到了府中,这才知道又有人找。
“老爷,这位说是橡胶应用研究所的,已经等候多时了。”
第二更。
晚安~
第303章 橡胶电线!岁入之粮!
听闻是橡胶应用研究所来人,刘宽便大概猜到是什么事了。(上章已改)
他来到二院客厅,便瞧见一个年轻黑衣吏员颇为拘谨地坐在那里。
听声音见刘宽进来,这吏员立马起身作揖,“下吏橡胶应用研究所卢衡见过院正。”
刘宽也不做,直接问:“橡胶所出了何事?”
卢衡道,“回院正,是喜事我们研制出了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橡胶电线!”
刘宽虽然对此事有所预料,可真听到切实的消息,仍很高兴。
自六月份探索舰队带着三万多斤橡胶回到大明,这些橡胶便被运送到京师,放到专门的仓库中存储起来。
随后刘宽提议在天工院下设立“橡胶应用研究所”,专门研究对天然橡胶的加工及应用。
老朱对此事自然无有不准,经费也是充足拨付。
而橡胶应用研究所成立后,刘宽主要交代下两个任务。一是研制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橡胶电线;二便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橡胶车胎、车轮。
探索舰队运回来的都是只经过粗加工的天然橡胶,其距离实际应用原本有颇多问题需要解决。
好在研究人员有刘宽给的指导资料,相当于按图索骥,研究进度自然大大加快。
即便如此,橡胶应用研究所能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中,就研制出合用的橡胶电线,也是有些出乎刘宽意料的。
但念及今日冬至,天工院下大多数局、所也都放假了,可橡胶应用研究所的人却还在工作,刘宽便知道该所能如此快完成一大任务绝非侥幸。
“确实是喜事。”刘宽笑道,“你且在此稍待,我跟家中交代一番,便去你们研究所了解情况你们所大使王光钦在的吧?”
“在,当然在。”
王光钦既是该所主官,也是研究橡胶应用问题的主力王光钦也是这几年刘宽挖掘出的科研人才,虽然在天赋上没有李涉、郭天问那么突出,但做事十分严谨,人也很勤勉。
而橡胶的应用研究不需要多么高的天赋,反而需要繁复而严谨的试验,正适合王光钦这种人才去做。
橡胶应用研究所也在石灰山一带明初南京这边既没什么百姓居住,附近又是天子亲军大营,方便军队对研究所就近保护,确实是建立研究所的好地方。
刘宽到来后,便被王光钦领着进入了实验室中。
只见实验室中布置了好几条橡胶电线,一端都连接到另一间房中的畜力发电机上,另一端则连接着几个碳丝电灯和一台很原始的电风扇。
王光钦已是四十出头的年纪,为了方便动手实验,他头上戴着高帽唐巾,一身窄袖常服,虽然就时人眼光来看有些古怪,但在刘宽眼中却很干练。
在刘宽打量着实验室中的线路时,王光钦解释道:“其实这橡胶电线我们几日前便研制出来了,只是需要进行各种实验,以测试其性能是否符合基本使用要求。”
“如今各项测试都已经完成,只剩这最后一项使用寿命的测试,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刘宽听了点点头,问:“眼前这些橡胶电线已使用多久了?”
“回院正,已昼夜不息使用三日夜有余了。”
刘宽在实验室中走了一圈,嗅了嗅,没闻到橡胶的焦糊味儿,心里已经认可了王光钦等人的研制成果。
待拿起连接电风扇的一段电线,感觉不到发热,他心里就更满意了。
说起来,这些橡胶电线并非纯粹由橡胶和铜线制作的,还使用了此前电器研究所那边研制的电线成果,即一种由橡胶、丝、棉、纸等物质复合而成的绝缘材料。
所以,眼前这些橡胶电线实际有两层绝缘体包裹第一层复合材料因需要包裹铜线,因此绝缘性更好,也更加耐高温;第二层复合材料则以橡胶为主,更具韧性,还有一定防冻性能,绝缘性则相对较差。
这种相对成熟的电线设计,也是刘宽对这些电线的信心来源之一。
视察完后,刘宽便对王光钦道:“这种电线使用寿命实验可以继续,不过你们已经可以着手研究规模化生产工艺了。”
“若是能赶在过年前,生产出一批橡胶电线,便可联合电器研究所那边,给皇宫安装上电灯!”
“等到来年,兴许便可以给京师各官衙也装上电灯,让咱们大明君臣都不必再受灯烛烟熏光微之苦!”
“甚至将来电线、电灯相关的科技和生产工艺成熟后,还可走进寻常百姓之家,令大明千家万户都在夜里亮起明亮的灯光!”
王光钦等人听了刘宽这番话,都不禁目光明亮,露出神往、振奋之色。
原本还有几个研究所的人为休沐日上职暗暗抱怨,此时却是一点儿怨气都没有了,恨不得撸起袖子再干个三天三夜。
王光钦更是拱手道,“院正且看着吧,我等定竭尽全力,争取尽快研究好生产工艺,让陛下和诸多同僚乃至百姓都尽早用上电灯、电线!”
刘宽先点了点头,随即却道:“能赶在年前完成此事自然最好,但你们也不要有太大压力不论是实验还是生产之中,都需以安全为要。可记住了?”
“是,下官谨记!”
随后,刘宽又视察了橡胶应用研究所的其他几个项目主要就是轮胎研究项目。
天然橡胶需要经过硫化才能拥有轮胎所需要的性能,需要进行的实验更多。再加上研究所之前将橡胶电线当做主要研制项目,橡胶轮胎的研制自然进展缓慢很多。
来到另一个实验室中,刘宽看到了近段时间研究所在这方面的成果,一种实心橡胶轮胎。
王光钦道:“如果马车装上这种实心橡胶轮胎,肯定走得更快,能运载更多货物。”
“但是这种轮胎很容易坏掉,而且损坏部分稍大,就难以修复使用了。”
“目前咱大明的橡胶又需要从美洲采割,价格昂贵,所以这种类型的实心轮胎很难大规模使用。用院正您的话来说,就是性价比太低了。”
“那就继续研究。”刘宽笑道,“反正咱大明如今也不急需提高马车的性能之前的铁皮木复合轮胎都用了上千年,也不在乎再多用几年。”
王光钦明白刘宽的意思。
电线是大明之前没有的东西,自然是早一日投入实际应用,便早一日给大明带来很大改变。
而橡胶轮胎则只是让车轮变得更好而已,重要性和研制的优先级就没那么高了。
时间一晃,又过去一个月,到了洪武十九年的年底。
大明朝廷各衙门在封衙前反而更加的忙碌了。
这日,朱元璋在奉先殿一边批阅奏本,一边听朱标汇总大明今年的财政情况。
“今年除湖广、苏淞常在秋季出现水灾,河南西部春夏出现旱灾外,其他地区并无对粮食产量有较大影响的灾害。”
刘宽来大明近五年,可不只是工部受到了他影响,整个大明朝廷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譬如朱标,放到以前,他是绝不可能用如此浅白通俗之语向老朱做汇报的。更别说,他话语中还带有不少后世词汇。
可此时,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标自己,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
“湖广、苏淞常虽有水灾,但因过去几年利用水泥增修了很多沟渠、堤坝,百姓实际受灾并不严重,粮食也减产不多。”
“河南西部之旱灾,亦受益于地方增修的沟渠,只减产两三成。”
“旱灾之后本有蝗灾,但地方官府按照朝廷指示,充分发动百姓,动用多种方法预防蝗灾,因此旱灾之后并未有蝗灾爆发。”
“再加上今年东藩岛、吕宋都司军屯及民屯皆获得了大丰收,故今年大明从十五大行省、七大都司(美洲两大都司未计算在内),通过夏税秋赋等各种税收项目,总计征收得粮食三千九百一十八万石有余!”
听到这里,朱元璋批阅奏本的手都不禁停了下来,嘴角难以控制地露出笑容。
这可是接近四千万石粮食的实物税收啊!
他可是记得,在刘宽刚穿越来的洪武十四年,大明总税收才两千六百多万石粮食而已。
短短四五年,竟增加了三分之一还多!
虽说这里面有大明拿下了云南、北、辽东,又在东藩岛、吕宋岛屯田的缘故,但和他这几年根据从刘宽这里得到的启发,更改各种内政策略,也脱不开关系。
所谓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而自古以来,皇帝谥号为何“文”要尊崇于“武”,也正说明文治比武功更难达成。
他能够用短短四五年,便达成令朝廷税收的粮食增加三分之一还多的成就,想不高兴都难。
更何况,如今以田赋为主要来源的粮食只是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一部分。
第一更。
【历史上洪武朝后来财政收入中粮食实物稳定在三千万石左右,所以文中采取了的近四千万石的数据。】
第304章 老朱竟和后世比财政收入?
朱标虽然不知是第几次看到这个粮食岁入数据,可每次看到都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大明如今税赋并不重,朝廷能收到这么多粮食,说明今年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都获得了丰收。想到百姓能吃饱穿暖,甚至还有不少存粮,他心里就高兴。
他接着又道,“除了粮食之外,今年财政收入的另一部分便是宝钞,主要来自商税、关税以及各官营衙司。”
必须说的是,这几年老朱为了促进商贸,对税收有不少动作。
而今,大明除夏税秋赋仍需以粮食交付外,商税、关税基本都可以宝钞交付。
虽然这么做,会让朝廷及地方官府多出一道拿着宝钞向民间采买的程序,看似比抽实物税绕了路,甚至给了办事官吏更多贪腐机会。
可以宝钞交付商税、关税,以及朝廷、官府以宝钞向民间采买物资,却也大大促进了商贸。
若非受刘宽所播放的各种视频、讲述的各种后世之事启发,改变了思维,朱元璋可不会有这种提升国家经济的思路。
历史上老朱留下的种种受后世人诟病的政策,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明初百废待兴、重农抑商的需要;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他确实受限于小农出身,在经济方面见识不足。
在这一时空,这点却是彻底改变了。
朱标顿了顿,则继续道:“其中商税、关税共计为宝钞一千六百三十五万贯有余;各官营衙司盈利则共计为两千三百七十八万贯有余!”
“因此,今年财政收入中宝钞总计为四千零一十三万贯!”
“今年粮价已降低至一贯钱两石,故粮食可折为宝钞一千九百五十九万贯。故今年大明财政总收入约为五千九百七十二万贯!”
朱元璋听完先是一阵高兴。
随即又不禁感叹道,“真没有想到,一系列的改革才实施几年时间,粮食税收便只占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了。”
“商税、关税还有官营盈利竟占到了三分之二,是粮税的两倍,当真不可思议。”
朱标闻言笑着道,“父皇,咱们的粮税可没减少啊。刘宽来之前一年才两千多万石,而今都快近四千万石了。”
“即便商税、关税中有部分过去实物税折去的,也意味着而今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相较于五年前翻了三四倍!”
朱元璋笑着捋了捋胡须,寻思着道:“不知而今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相较于后世新朝如何。”
朱标一看,便知朱元璋又起了跟后世新朝比较的心思。
他不想看到朱元璋遭受打击,正想着怎么劝一劝,便见殿外进来一宦官,道:“禀皇上,科技伯求见。”
朱元璋一听乐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啊,快宣。”
刘宽并不知道刚才成了老朱口中的“曹操”,如果知道,估计会吓一跳。
他进来后向老朱、朱标先后行礼,然后便拿出一份奏本,道:“陛下,橡胶应用研究所的王光钦等人研制出了可用的橡胶电线,且已经可批量生产。”
“微臣此番前来,一是为橡胶应用研究所请功;二则,希望可以在过年前为皇宫安装电灯,以为新年贺礼!”
老朱虽然通过锦衣卫对天工院的诸多事都有一定了解,但并不详细,所以此时听了刘宽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惊讶道:“咱也能如后世那样用上电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