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刘宽便主动进宫到奉先殿见朱元璋。
他先讲了昨日对电器研究所及热气球研究所的视察体会,随后道:“陛下,微臣请成立无线电报研究所。”
老朱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要成立无线电报乃国之利器,既然咱大明已经初步掌握电力,就该将这无线电报早些研制出来。”
“此事咱允了,且优先着重办理所需钱粮、人员,只要合理,一律允准!”
“陛下圣明!”刘宽不吝奉上马屁,趁着老朱心情好,又道:“微臣还请成立滑翔机、飞艇、飞伞三个研究所,与原热气球研究所一起组成‘航天局’。”
老朱一听“航天局”三个字眼睛就亮了却是想起了刘宽所放一些视频中,后世国家对太空、月球的探索。
以老朱而今的养气功夫,竟也颇为激动地道:“莫非咱大明目前已经拥有探索外太空的科技水平了?”
刘宽愕然,这才知道老朱误会了“航天局”的作用。
他道:“陛下,如今大明连一个像样的飞行器都没研制出来,航空都做不到,何谈探索外太空。”
“微臣取‘航天局’之名,不过是寄托航天之思而已要航天,就得先从航空做起。”
“原来如此。”老朱有些失望,但稍稍思虑后便道,“咱大明是该早些做航空、航天方面的探索,你所请之事咱也允了,不过名字还是务实些好,改为‘航空局’吧。”
经过朱元璋误会一事,刘宽也觉得叫“航天局”有些夸大了,名不副实,于是点头应道:“是。”
老朱又道,“咱虽然同意了,但你还是得写个相关奏本,送内阁那边走下流程。”
刘宽如今写奏本已经颇为熟练了,更有春兰、秋月两个女秘书帮手,已经很少为写奏本烦恼,当即又应了。
奏完事刘宽便准备撤,却听老朱道:“远航探索舰队回来了。”
又回来了?
一年一趟效率不低啊。
刘宽知道老朱既提起这事,必有下文,于是耐心等待。
第一更。
第298章 外来物种入侵说,洪武十九年八月
朱元璋道:“陈忠明在奏本上说,此番探索船队从南美、中美采收了三万多斤橡胶回来,还带回了不少美洲才有的植物。”
刘宽听闻船队带回三万多斤橡胶,虽不太意外(之前他就将天然橡胶的采收及粗加工方法传授给了探索舰队),仍一阵高兴。
去年舰队带回的橡胶种子、橡胶树已经让人送去海南、吕宋种植了。
要等这些橡胶树长成并扩大种植规模,最终能采收橡胶,得等几年以后去了。
如今探索舰队直接从美洲带回橡胶,便意味着天工院今年便可以利用这些橡胶进行各种相关实验,也意味着大明可以更早的获得一些橡胶制品。
可听完后半句,刘宽却是忽然想起一件要事。
他赶紧道,“陛下,当速令探索舰队勿要将从美洲带回的植物幼苗、种子等传播出去!”
朱元璋没想到刘宽忽然就急起来,忙问:“为何?”
“是微臣疏忽,之前忘记交代一件顶重要的事。”刘宽道,“美洲大陆与我们这里生态颇有不同,也因此繁育出不同的动植物,乃至形成不同的生态圈。”
“由大自然造就的生态圈大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故存在其平衡性。”
“比如说草原兔子、牛羊等食草,而狼等肉食动物则吃牛羊兔子等,便让草原获得了喘息之机,不至于让食草动物在短时间内就吃绝了草乃至连草根一并吃了。”
“可若是没了狼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便会大量繁衍,也许几年就会超过草原的承受能力,让草原退化为荒漠,食草动物也迁徙别处,或者干脆灭亡。”
“反过来,狼等食肉动物若大量繁衍,食草动物必然减少,即便没有人力干涉,食肉动物也会因食草动物的减少而减少。”
“这便让草原生态圈形成了一个平衡。”
“也即是说,任何一个大自然造就的生态圈,都是相生相克,能循环相制的,如此才让生态圈平衡地维持下去。”
“若是将其中某个物种单独拿到另一个生态圈中,其没有天敌,植物可能会疯狂生长,挤占本地其他植物的水土等资源;动物则可能会大量繁衍,破坏掉当地的生态圈。”
听到这里,朱元璋大概明白刘宽为啥着急了,眉头也紧皱起来。
不过他倒没急着做什么,而是耐心听刘宽讲完。
“后世大航海开启后,因为人们不懂这个道理,随意地将欧亚非大陆的物种带到美洲、澳洲这等之前基本与欧亚非大陆隔绝的地方。”
“同时,也将美洲、澳洲一些独有的物种带到了欧亚非大陆各国。其中一些物种因没有天敌,便开始疯狂繁衍,破坏掉当地生态圈,造成了生态灾难。”
“当后世人认识到这种生态灾难的破坏性后,便展开研究,并为其取了一个名字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朱元璋觉得真是长见识了。
他以前只知道中原周边的蛮夷等外族会入侵,却不知动植物也有入侵的说法。
不禁暗暗感叹,这天地自然当真蕴含着许多人们所不知的大道理。
刘宽则继续道,“比如澳洲原本没有兔子,后来欧洲人带去了兔子,便使得后世澳洲兔子泛滥成灾。”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了,疑惑道:“兔子泛滥成灾?当地人难道不吃兔肉吗?”
刘宽苦笑道,“当地人自然也吃兔肉,但他们人口数量太少,即便吃兔肉也消耗不了多少。”
“况且后世人追求生活品质,兔肉吃多了自然就不喜欢吃了,于是兔肉变贱。兔肉一贱,自然更加无人捕杀兔子,便让兔子更加泛滥。”
朱元璋略一思考,便又问:“后世交通那么发达,澳洲人少,不会将兔肉卖往亚洲、欧洲等地吗?”
刘宽觉得老朱能想到这一层,已经不错了,可惜眼界终究还是受到了时代限制。
他解释道,“陛下,首先捕猎兔子也是需要人工成本的,而将兔肉加工再出口往澳洲之外的地方,同样需要成本。”
“最重要的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兔子并不少,如后世中国便有不少专门养兔子的农场,给酒楼等场所提供食材。”
“澳洲的兔肉跨过大洋运来必然价格颇高,怎么就竞争得过当地兔肉?所以捕杀兔子将兔肉卖往别处的办法根本就行不通。”
说到这里,刘宽觉得偏题了,于是接着道,“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动物、植物都有可能因进入新的生态圈而泛滥成灾。”
“且这类生态灾难一旦失控,往往极难处理,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长达百年乃至数百年的损害。”
“所以后世各国海关除了收税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检查进出口的货物、船只、人员等,防止会造成生态灾难的外来物种进入本国。”
“各国也都立法,明文规定,凡将外地物种非法走私入境的,将构成犯罪,会进行刑罚处置。”
将“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灾难”的事说明白,刘宽才停下来。
朱元璋皱眉道,“你是担心探索舰队从美洲带回的植物在大明传播开来后会失控,造成你所说的生态灾难?”
刘宽点头,“正是。”
朱元璋并没有问出“玉米、土豆、红薯为啥不会泛滥成灾”这种蠢话来。
因为刘宽之前讲的很明白,只是有的物种来到新环境会失去制约、泛滥成灾,而非所有外来物种都会如此。
明白这些,朱元璋依旧没着急,反而笑着安慰刘宽,“你且放宽心,探索舰队才回归北洋水师大营两日不到,按照防疫规定,所有船员都得在专门的营寨隔离观察七日,才能出营活动。”
“探索舰队船上的东西,也都会被严格管制,不会随便动用。”
“咱这就下旨,让他们仔细看管好带回的植物等;即便有外传,也可追回,或进行处理便是一个草籽发芽,那也需要好几天功夫,不至于来不及。”
听朱元璋这么说,刘宽立马轻松很多,意识到他之前着急了些主要是这事确实怪他没提前说,若给十四世纪的大明带来生态灾难,他肯定会愧疚。
时间一晃到了洪武十九年的八月。
初三这天上午,刘宽又带着手机、笔记本前往跨江大桥等待连接后世网络的机会,朱标又跟着一起。
可惜两人从上午八点等到十一点,都没见怪雾出现,反倒是被太阳晒得不轻。
另一边,在登州又当了两月渔民、农民的齐泰等四家流放犯人,则在八月初五这日,与第二批移民美洲的卫所军民一起,乘坐远航探索舰队的大海船离开了登州。
由于齐泰等人身份特殊,陈忠明担心出现意外无法向朝廷交差,便将他们安排在舰队的新旗舰瀛州号上。
船队离开登州约莫半日后,齐泰等四家重要流放者被允许到甲板上放风。
虽然登船时齐泰等人便见识过瀛州号的巨大,可当在第二层甲板上眺望海洋,仍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感。
张作为山西人,因巨舰带来的震撼最大,此时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不禁呆呆问:“齐兄,这瀛州号怕不是超过了三千料吧?”
“三千料?”却是来自浙江的周睿先答话,“绝对不止,若我没估摸错,这瀛州号很可能有五千料之巨!”
“五千料?!”张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作为一个山西人,他在去京师前,见过的最大船只也才四五百料,没想到如今居然有幸乘坐十倍大的巨舰。
再想到这种巨舰都是因朝廷重视科学、科技、工匠而造出来的,张心中滋味就很复杂了。
齐泰、姚善、周睿看着海上城池般的巨舰,同样生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滋味。
倒是他们的孩子,此时指着飞过的海鸟,一阵阵欢呼这些孩子也都是经过适应性训练的,并不晕船,所以才能欢快欣赏海洋美景。
船队在海上航行两日后,先抵达了瀛州岛(即济州岛),休息半日补给一番后,便再次扬帆向东。
大半日后,船队抵达对马岛。
在此,齐泰竟然真见到了在京师认识的好友黄子澄!
第二更。
晚安~
第299章 朝廷竟恐怖如斯?海外传儒
对马南卫,码头。
齐泰等四家流放者被允许下船放风,但活动范围限制在码头范围内,不得离开。
黄子澄恰好来码头办事,遇见齐泰,差点没认出来实在是齐泰模样变化太大了。
好在黄子澄没多大变化,齐泰认出了他。
“子澄!”
黄子澄闻声回头,打量了齐泰几眼才惊讶道:“尚礼兄?!”
“没错,是我。”
“尚礼兄,你怎么变得这般”
黄子澄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因为如今的齐泰不仅比以前黑了很多,也是瘦了,看着就像个渔夫。
齐泰不甚在意地一笑,解释道:“我在登州几乎日日出海打渔,风吹日晒,模样自然是大变了。”
“原来如此。”黄子澄明白过来,再看见跟在齐泰身后的妻女,便道:“此番只怕是尚礼兄与我最后一次相见了,不如到酒楼喝两杯,叙叙旧?”
“好。”
齐泰说完,便准备打发妻女回船,黄子澄还以为齐泰在登州当流放犯的日子很难过,便道:“尚礼兄若不见外,便叫上嫂夫人和令媛一起吧。”
明初风气比较开放,再念及此去美洲可能再无回到中原之日,齐泰便没拘礼,带上妻女一起赴宴。
黄子澄本出自大族,入了朱棣幕府后薪俸也不错,并不吝啬,点了一大桌子好菜,又要了两壶好酒,与齐泰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