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灯泡的制作,以我们目前的气体抽空和置换技艺水平,只能做到这步。”
“所以,这个碳丝灯泡已经是我们目前灯丝、灯泡技艺下最好的一个成品。若想质量再有明显提高,就必须灯丝及灯泡制作方面都有质的突破才行。”
刘宽点点头,“这碳丝灯若能稳定使用三天,便已经算具备相当使用价值了。你们之后可以考虑优化制作流程,尽量让它方便生产。”
“待这个灯泡照明试验结束后,你拟写一份相关报告呈上来,我会为电器研究所请功。”
说这话,就是刘宽认可研究所研制的碳丝电灯了。
一时间,李涉等在场的官吏、工匠都不禁面露喜色。
他们可是为研制电灯艰苦工作了大半年,哪怕有刘宽给的资料,也是失败了许多次才获得这个成果。如今他们的努力获得认可,将有收获,自是一个个激动无比。
随后,刘宽又到研究所别处看了看,了解了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情况。
临走时,刘宽对李涉道:“电灯的后续研究工作你可以着手交给所内其他研究人员,我会给你安排另一项研制任务?”
李涉知道,每一项研制任务他都可以从刘宽这里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因此很是积极。
他闻言迫不及待地问:“敢问院正,是何研制任务?”
刘宽一笑道:“提前告诉你也没什么研制无线电报机。”
“无线电报机?”李涉还是头回听到这个名词,一时不解其意。
刘宽道:“记得我跟你提过,电流可以转化为电磁波,而无线电报机便是通过改变电流,再转化为电磁波,进而向外传递消息的一种电器。”
“若能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报机,即便双方相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无线电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联络,交换信息。”
“可以说,无线电报在军事、交通等许多方面都有极重要的作用。一旦完成,我等都将立下大功!”
李涉想象了一番刘宽所描述的无线电报机应用前景,立马意识到这一发明确实意义极其重大,不禁兴奋、激动得微微颤抖。
他随即又有点不自信地问,“院正,我们真能研制出这种近乎仙家法宝的机器吗?”
刘宽一笑道,“人们以前认为只有神仙才能掌控电,可如今不是也被我们掌握了么?既如此,发明个无线电报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你先将碳丝电灯研究工作交接好,待此事办好,我便会将无线电报的相关资料给你。”
说完,刘宽拍了拍李涉肩膀以示鼓励,便离开了。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是先有了有线电报,大半个世纪后才有了无线电报有线电报只需通过电流通断、长短来传递信息,要比无线电报简单得多。
而有线电报的发明,甚至还在实用碳丝电灯之前。
刘宽之所以让李涉直接研制无线电报,其一是知道,未来无线电报替代有线电报是一种必然。
其二则是迫不得已有线电报虽然更简单,可传输却依赖电线。
以大明目前的相关工艺水平,想在小范围内布置电线还可,可想要牵设远距离电线,起码能制作橡胶壳的电线,并能较大规模的采收橡胶才行。
考虑到时间及人工等成本,倒不如直接研制无线电报
刘宽离开电器研究所后并没有回天工院衙门,而是顺便到热气球研究所视察。
自前年那次热气球试验结束后,朱雄英、朱檀等大本堂学生就极少参与热气球的研究工作了。
所以,目前这个研究所也是另有人负责。
这人就不是李涉那种原本历史上的无名之辈了,而是一个大明鼎鼎的历史名人。甚至在当下,这人都是比较有名的。
他就是大明东宁伯,陶成道!
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元末时本是浙江婺城陶氏书院的山长,先是喜好炼丹,后来转钻研火器。
朱元璋拿下婺州后,陶成道向其献上了几样火器,并利用火器、火药在战事中屡建奇功,因而被朱元璋封为万户,大明建国后更是封了伯爵。
陶成道一直负责主持军器局的火器相关工作,刘宽其实早有接触,只是接触的不多。
直到后来陶成道听闻热气球试验成功,主动跟他联系,并向老朱请求离开军器局,来负责热气球的后续研究工作,刘宽与其接触才渐渐增多。
两人熟悉之后,陶成道就提出了一个设想能不能利用火箭把人送到天上。
甚至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飞天设计飞龙椅。
即制作一个类似椅子的载具,在下面装配多支火箭,通过火药推力将人送上天。
刘宽当时听到这个设想都惊了。
先下意识怀疑陶成道也是穿越之人,随即就否定了。
再然后他就联系到记忆中一个明朝飞天的名人,也是世界首个飞天的人万户!
最后又联系到老朱曾封陶成道为万户(元制),他这才恍然大明后来飞天的“万户”,极可能就是眼前的陶成道!
第二更。
晚安~
第297章 四类飞行器,大明航空局!
“下官见过院正。”陶成道听闻刘宽到来,也带着几名小吏出来迎接。
刘宽连忙将陶成道扶起,道:“东宁伯如此可就折煞我了,论资历东宁伯便是来任院正都可以,来这研究所任职已是大大屈才,怎可向我行属官之礼?”
陶成道年纪不算太大,五十出头,因为保养得体,须发中白色很少。
他笑着道,“咱大明朝爵位与官职是两回事,不可并论,我既来这研究所任职,自然便是院正属官,行礼也是应当的。”
刘宽其实不太喜欢纠结这些礼仪问题,便道:“外面挺晒的,咱们进去说话?”
“院正请。”
热气球研究所建立时间比电器研究所更久,这座大院占地也更大,除各个研究室外,官厅区域茶水室、档案室等一应俱全。
到官厅坐下后,有小吏奉上两碗冰镇酸梅汤,两人就聊起热气球研究所的事情来。
陶成道道,“自下官接手这研究所以来,对热气球多方改进,如今已可升空三百余丈,可滞空时间却始终难以突破一小时。”
“便如之前院正所说的,想要热气球滞空时间大幅延长,非得在燃料方面有重大突破才行。”
刘宽道,“目前大明所掌握的各种燃料,确实难以让热气球长时间滞空,除非能够在使用天然气的一系列工艺上有所突破。”
“天然气?”陶成道还是头回听闻这个名词,一时好奇。
刘宽解释道,“东宁伯应该听说过火井吧?”
陶成道眼睛一亮,道:“听闻四川一些地方有火井,当地人用火井煮盐,甚至用火井之火煮饭烧水莫非那火井之所以吐火,便是因为天然气?”
“不错。”刘宽笑着点头,“天然气其实跟之前我提过的石油还有煤炭一样,都是地球经过地质运动后所形成宝藏,而且都能燃烧。”
“这里面自然是以天然气最轻,且其经历超低温后会液化,体积只有气体时的及百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只需少量的液化天然气,便可燃烧很久,且热值也颇高。”
自陶成道接手热气球研究所后,刘宽已来过不少次,与其在科学、科技,尤其是化学(炼丹)方面多有交流,故而如今陶成道对石油、地质运动、液化等新词都是理解的。
听刘宽说完,他双眼更加明亮,立即抓住重点急问:“需多低的温度才能使天然气液化?”
刘宽道,“具体需要多低温度,我也不清楚,但既说是超低温,那必然不是寻常低温。”
“而液化天然气除了超低温这一难点,还需解决提纯、存储等问题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想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挺难。”
陶成道却不怕困难。
他道,“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最怕没有方向,又或是研究方向错了。院正既能指出液化天然气这个正确方向来,便是再难,下官也愿意尝试。”
陶成道是由炼丹而迷上火药的,去研究天然气也算是专业对口。
但刘宽念及历史上陶成道为了飞天而失去生命,决定还是以帮他圆梦为主。
虽然接手热气球研究所后,陶成道已经亲自登上热气球做过升空实验,但如今的他显然不满足于热气球的短暂升空。
刘宽想了想,道:“其实若想飞天,除了热气球以及你之前提出的火箭腾空之法外,还有其他方法,也许更容易实现。”
“比如说参照风筝,制造一种能够利用空气滑翔的飞行器,我们可以称之为滑翔机。”
“此外,还可以将热气球的球体密封,向里面灌充一种比空气更轻的气体,利用‘清气上升’的特性,升空乃至浮空飞翔我们可以称之为飞艇。”
陶成道在跟刘宽熟悉后,便请求朱元璋,将刘宽编写的大本堂《自然科学》教材都借来学习了,刘宽本人编辑的《自然科学》杂志他更是每期都收藏、钻研。
因为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陶成道如今自然科学水平在大明人当中绝对属于拔尖儿的一撮。
听刘宽说了滑翔机与飞艇的构思,他稍稍一想便理解了其中大概原理,顿时整个人都兴奋了。
“院正,这仿照风筝的滑翔机倒是好理解,其中关键应是怎样让滑翔机起飞,以及在起飞后飞得更平稳更久吧?”
‘不愧是飞天第一人啊,科技方面天赋果然够强。’
刘宽心中暗赞一句,便点头道:“不错滑翔机起飞可以尝试用多匹马拉动,在专门的跑道上疾驰起飞。”
“至于如何让滑翔机能稳定滑翔,且滑翔的更久,乃至能控制滑翔方向,最后安全着陆,便要看具体设计了。”
陶成道听了不禁激动地起身踱步,走了几圈后才平复激动的心情,复又问道:“那清气上升之理,下官也早就通过《自然科学》期刊知晓。只是这天地间诸气混杂,究竟哪种气最适合用于填充飞艇?”
说起来,陶成道对刘宽来历也是有所猜测的要么是拥有先秦墨家传承的大贤,要么便真的是谪仙人,不然怎么懂得那么多妙理,又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所以他才会直接向刘宽询问填充飞艇气囊的最佳气体。
刘宽也没准备隐瞒,道:“最适合的当属氦气这种气体不仅较空气轻很多,而且性质稳定,使用起来很安全。”
说话间,刘宽用手指沾着碗底的酸梅汤,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氦”字。
“但是氦气很难制造据我所知,其一是可以在液化天然气后提纯环节获得;其二可以通过在合成一种名为氨的气体时获得。”
“然而不论是哪种方法,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都很难实现。”
刘宽又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氨”字,接着又写下“氢”字。
“除氦气外,氢气也比空气轻很多,且制作起来也相对简单些,途径也更多。”
“比如说电解水法、水煤气法以及利用天然气、石油等燃料与水蒸气反应制氢”
刘宽一连向陶成道介绍了好几种制取氢气的方法,有的讲得较为详细,有的刘宽本身不了解干脆就三言两语带过。
陶成道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如刘宽这个后世人,却也听得出,氢气的制取确实比氦气容易多了。
待刘宽讲完,他便主动问:“氢气既更容易制取,院正却将其排在氦气之后,必然是在安全方面不如氦气吧?”
刘宽点头,“不错,氢气很活泼,很容易点燃乃至爆炸。所以,制作飞艇若有选择的话,还是氦气最佳,氢气次之。”
陶成道一笑道,“只要能制作出来,且真能令人以飞艇飞天,一些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听了这话刘宽不禁哑然。
想想也是,陶成道可是后来为了飞天,坐火箭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的狠人,又怎会惧怕氢气的危险?
回过神后,刘宽略一沉吟便道:“其实飞行是人类未来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像驾驭舟船航行于水上一般。”
听见这话,陶成道紧盯着刘宽问:“院正所言可是真的?”
刘宽点头,“当然。”
得到肯定的答复,陶成道又是一阵激动。
刘宽则接着道:“我准备上奏陛下,在天工院下成立‘航天局’,暂时下辖热气球、滑翔机、飞艇、飞伞四个研究所,希望到时候东宁伯能担任局正一职。”
陶成道听了先是一阵高兴,随即又颇感兴趣地问:“这飞伞又是何意?可是跟院正之前提过的降落伞有关?”
刘宽道:“飞伞研究所暂定研究降落伞以及滑翔伞这滑翔伞算是滑翔机的简易版,更加依赖地形,应用条件也更苛刻,但不失为飞行的一个研究方向。”
“好!好!”陶成道红光满面,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只要陛下允许,我必为航天局之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取在有生之年完成这四类飞行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