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洪武十八年,老朱办官学十六七年,直隶范围内读书识字之人可不少。
“至于数学教师,实在不行,就向地方官学借用老师借不到,借学生也可。”
刘宽就不信了,老一辈的读书人鄙视工匠,那些学生也如此。
他办《自然科学》期刊也有三年了,可不只是宣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也宣传了科技、工业、匠人的重要性。
如今《自然科学》销量这么大,肯定有一批年轻人被期刊中“重视科学、重视工业”的观点影响。
赵又选点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说完将重点记在了笔记本上。
“工学生招募情况如何?”
赵又选道:“工学生招收年龄范围在八岁至十二岁,且不论匠户还是民户子弟,皆可入学。再加上咱们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也不多,目前各州府工校招生名额早已满了。”
“所以,目前有的校长建议提高招生标准,或者干脆进行一场入学考试。”
刘宽看向其他人,问:“此事你们怎么看?”
赵承柱、郭天问都不吭声。
马嘉文道,“下官觉得或可让各校举办招生考试。”
赵又选却道:“若要进行考试,就必须有一套公正的考试制度才行,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制定好的。”
“而若让各校自行举办考试,只怕会发生舞弊之事,闹起来咱们天工院的面子可就难看了。”
裘七尺道,“考试牵扯太大,确实不能随便举办。不如让各校优先录取匠户出身和年纪大的孩子,反正咱们明年还要继续招生,若谁有心入读工校,也不怕晚一年。”
如今朝廷上确实有不少人盯着天工院,哪怕有老朱力挺,也得天工院不出错漏、不给他人把柄才行,不然老朱面子上过不去。
念及此处,刘宽见没人提别的建议,便道:“那便按裘郎中所说,优先录取匠户和年龄大的学生。”
之后,刘宽又与一众属官讨论了下其他方面的工作,便散会了。
作为院正,刘宽在院政处的二楼有自己独立办公室,窗户按照他的要求开得又大又低,且格子窗的每块平板玻璃都有半尺多见方,已然有点后世落地窗的感觉了。
刘宽端着茶杯,坐在了专门让人打造的转椅上,喝了口茶,便不禁感慨起来。
‘可惜我是这大明朝廷的官员,而非后世公司老总。若是老总,还有标致能干的年轻女秘书就好了。’
略微胡思乱想了下,刘宽便将某些不良想法驱除出脑海,开始处理办公桌上的各种文件。
天工院新设,工校、工匠等级体系改革、专利法等一堆事排着队要做,他如今可是又忙碌了起来,再想像前段时间那样看书喝茶养老是不成了。
转眼到了六月,天气越发炎热起来。
刘宽本想让工校等到八月、九月再开学的,但又觉得太拖。
他想让工校在六七月放“暑假”,提出来后却引得属官一阵错愕人家国子监都没说放暑假呢,你工校放暑假算怎么回事?
这终究是大明,不是后世,学子们没有那么娇贵,工校学生多出自匠户,更不会娇贵。
于是刘宽便息了设立“暑假”的想法。
刘宽的办公室放了一个铜制大冰鉴,可他依旧觉得热。
‘这砖石楼房也太热了,尤其是二楼。等凉快了,得找工匠给房子加个隔热层才行。’
刘宽拿着折扇给自己扇着风,心里嘀咕着。
他很想回家里办公刘府有水榭,不仅更凉快,还能让侍女给他扇风,若再吃个冰镇西瓜、葡萄,那享受也不比后世空调房差多少。
‘要不我找个借口翘班回家,把公务带回家里办?’
在刘宽这么想时,宫里来人了。
又是老朱让他进宫议事。
刘宽只好压下偷偷翘班的想法,跟着小宦官进宫。
来到奉先殿,刘宽发现这里比院政处的两层楼房明显凉快一些,也不知是殿内冰鉴更多,还是殿宇设计有避暑功能。
“参见陛下。”
“平身。”老朱笑着摆了摆手,便道:“刚收到北洋水师快船送来的消息,第一远航探索舰队已经回来了!”
骤然听到这消息,刘宽也是一阵欣喜。
他随即问:“陛下,探索舰队如今到何处了?可知他们在美洲收获如何?”
老朱笑道,“咱既然收到了探索舰队回来的消息,自然也收到了他们的奏报奏报是在虾夷岛发出的,虽然报信的是快船,但探索舰队也不会太慢,估摸着都快到登州北洋水师大营了。”
“要说收获,那可着实不小。不仅玉米、红薯、土豆这三样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找到了,还找到了橡胶树、金鸡纳树以及多种其他美洲农作物。”
“咱已经下旨,让探索舰队抵达北洋水师大营稍稍修整两日,便来京师,咱要接见这些远渡重洋、为大明立下泼天大功的勇士!”
三样粮食作物和橡胶树、金鸡纳树都找到了?
刘宽很是惊喜。
他原本以为,起码得两三次远航探索,大明才能找齐这五样美洲好东西呢。
但想想,老朱一次性派去三千多精锐士卒,又指明要找到这五样东西,甚至有他给的图样及文字描述作参照,能一次性找齐倒也合理。
当年欧洲去美洲冒险的那些人或许航海技能更强,但论全面素质,绝对比不上大明这支远航探索舰队。
回过神来,刘宽便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哈哈哈,”老朱高兴得一阵畅笑,随即吩咐道:“也不知那五样东西探索舰队养护得如何,咱找你过来,便是想让你先去指导下户部农业司,让他们做好培育这五样好东西的准备。”
虽然又被老朱加了担子,可这回刘宽却高兴得很。
因为他很清楚,这五样美洲植物对大明的重要性。
他当即拱手道:“微臣定竭尽所知,办好此事!”
第一更。
第265章 重重封赏!土酋疑梦
约莫旬日后,北洋第一远航探索舰队来到了京师,太子朱标率领部分文武于仪凤门附近的军用码头迎接。
舰队指挥使陈忠明、同知张秉义、同知李明启、监军王顺皆感动万分,众随船而来的将士也觉得过去两年的远航冒险值了!
于是,待陈忠明等人走下舰船,来到码头上距离朱标不远处时,便一起抱拳躬身行礼,兴奋地齐声高呼:“我等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也知道这次去美洲远航有多危险,当即上前扶起陈忠明,温和地笑道:“众将士快快平身尔等可都是咱大明的功臣啊!”
陈忠明并非头回见朱标,可听到这句肯定的话,仍不禁眼眶微红。
他张了张嘴,想说句谦逊的话,可想到过去两年远航所经历的各种危险,以及为此牺牲的将士们,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
朱标拍了拍他的手臂,又与张秉义、李明启等人说了几句话,便带领探索舰队的两千余将士(部分人留守美洲了)入城。
准备先前往分配给舰队的临时营地,再带领陈忠明等几位舰队高级将领入宫面圣。
也是此时,朱标才注意到队伍中还有四个穿着兽皮衣服的怪人。
他打量了几眼,便笑问:“这便是陈指挥在奏报中提到的心慕大明的美洲土酋吧?”
陈忠明道:“回太子殿下,正是。”
“那稍后便带他们一起入宫面圣。”
对于此事,陈忠明路上便跟张秉义等人商量过,此时便道:“回太子殿下,土酋毕竟不识大明礼仪,冒然面圣只怕冒犯了陛下。”
朱标想想也是。
虽然这些人已经在登州休整了几日,肯定早就被人指引着洗过多次澡,不会携带什么疾病。
甚至随船来到大明时,也学会了些许汉话,可面圣礼仪肯定还没学,得派专人教才行。
他于是点头道:“也行,本宫回头便让礼部派人来教导他们觐见之礼。”
随后,朱标带着陈忠明等人到了临时营地,等陈忠明等人沐浴并换了一套衣服后,这才带几人进宫面圣
陈忠明等舰队高层将官进宫奏对后,次日老朱便下旨对第一远航探索舰队的将士进行了封赏。
陈忠明直接得爵,受封探海伯,加海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衔,可谓官升三级!
张秉义亦官升三级,为海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李明启及其他几名舰队高级将官,则大多官升两级;中低层将官大多官升一级,却也有少数表现优异、立下大功者,官升二三级,甚至是连升四级!
至于监军王顺,属宫内宦官,自然也有封赏。
除此外,第一远航探索舰队所有将士皆再奖赏三年饷银!表现优异、立下大功者则还另有赏赐!
对于病死、战死于海外的舰队将士,则发放十倍抚恤金!
老朱赏赐的金银、宝钞、布匹等,在圣旨下达的当天,就被送到了探索舰队的临时营地,抚恤金也着有司立即派人发放。
同时,朱元璋还允探索舰队一旬假期,让他们在京师休息、游玩、放松,假期结束后再登船回往登州的北洋水师大营。
当日,整个探索舰队临时营地欢声雷动,将士们皆兴奋不已!
白熊部酋长白熊,和另外三位土酋被安排在一个独立的小营地中,各有一间房屋。
此时,听见外面大营中明国将士们的欢笑声,再看看面前的美食、美酒,回想过去一年多的经历,他仍有种彷如做梦的不真实感。
当初白熊部被阿帕奇部袭击,他中箭虽一时不死,可以他的经验,只靠当时部落年轻萨满的草药,他多半会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
结果他被大明的大夫诊治后,竟然一个多月就好了,而且没怎么留下后患。
之后,他便带着部落剩余的人跟那些大明将士生活在一起,除了像以往那样狩猎,还学会了捕鱼、种小麦、蔬菜等多种技能。
族人的日子不知比以前好过多少。
不仅如此,后来明国将士在探明阿帕奇部情况后,更是前去攻破了阿帕奇部,俘虏了两百余人。
阿帕奇部的年轻女子成了部分明国将士的女人,其他人则成了明国人的苦役,被驱使着干活。
经历此事,白熊和族人对明国更加敬畏,于是在跟萨满商量一番后,他便带领白熊部归附了大明,并允许没有男人的白熊部女子嫁给明国将士。
随后,白熊部的人更是按照明国的习惯改了名字,比如说他,如今便叫做熊白。
原本,熊白以为他在那个海边寨子见到的已经是大明(部落)的大部分精锐战士了。
等到第二年,一艘艘巨舟来到海边,下来了数不清的类似的精锐战士,他才知道,寨子里的战士只是大明无数战士中极小的一部分。
随后这些大明战士的头领告诉他,大明在海的另一边,他们的皇帝(大酋长?)统领着数千万子民。
熊白不知数千万是个什么数目,大概明白,可能比他们部落以前猎场中的树木还要多。
同时,他还认识了另外三个也归附了大明的部落酋长。
这三位酋长都是前去大明觐见皇帝的,统帅众多精锐战士的头领希望他也去。
熊白老了,好奇心远没有年轻人那么旺盛,他恐惧一望无际的大海,更害怕与族人分离前往陌生的大明。
但他不敢拒绝,于是同意了这件事。
他们坐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两个月,经历了多次恐怖风浪,好在明国人的巨舟足够高大坚固,抗过了那些风浪。
他们先后抵达几个大岛,上面有明国人建造好的村寨,少的住着几百人,多的则有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