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02节

  朱蕙兰笑道,“母后也说过,信国公那人最是精明。”

  不知是这两三年老朱脾气“变好了”,还是私下里跟勋贵们说过什么,之后几日竟有不少勋贵家人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铁运公司以及股份盲拍的事。

  在京师很难有什么事能瞒过老朱的耳目,因此刘宽便不避讳什么,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则一个字不漏。

  当然,整体上他是欢迎勋贵们将钱投入铁运公司的总比他们拿去享受,或者买房置地,又或是干脆埋在地底下要强

  一转眼元宵节过去。

  这日,刘宽拿着一份写好的奏本来奉先殿面圣。

  行礼之后,李贵将刘宽的奏本转交上去。

  这份奏本内容不多,老朱很快看完,手指敲着御案沉吟起来。

  过了一两分钟,他才用询问的口吻道:“你真觉得现在放出那套蒸汽纺织机器合适?”

  却是机器制造局那边在去年忙碌完研制各种机床之事后,终于根据刘宽给的资料,在年底将一整套的蒸汽纺织机器研制出来。

  这套机器被试用了近一个月,确认没什么大问题,可投入实用,刘宽才写了这份奏本。

  “回陛下,正是这套机器放出后会对百姓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微臣才请建立专门的官营纺织厂以试用。”

  “大明既开启大航海,主动与海外诸国进行民间乃至官方的商贸,仅靠如今手工生产的那些布匹,除去国内所需,能销往海外的并不算多,至少不如宋代。”

  “原本,大明想要布匹产量达到宋代巅峰水平,只能等人口进一步增长,百姓也将更多时间投入纺织之中这至少需要数十年才可能实现。”

  “可有了蒸汽纺织机器,哪怕暂时只在官营厂用,只要多办几座官营纺织厂,这个时间便可迅速缩短。”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又沉思一阵,道:“你请设立官营纺织厂之事咱便允了,便放在在户部下增设商贸司,管辖官营纺织厂等偏向商贸的的厂坊。你以为如何?”

  刘宽知道,老朱是觉得如此下去,工部的工营司如今会变得臃肿,乃至成为掌控大明工业收入的庞然大物。

  如今工营司除下辖六合钢铁厂、青龙山煤厂外,还有多个水泥厂、造纸厂以及玻璃厂。

  虽然所有的厂子加起来还不足二十个,但去年一年便给大明贡献了上百万贯财政收入!

  须知,在刘宽到来前,大明一年财政总收入才五六千万贯而已。

  一个才建立没两年的工营司,竟能获取之前财政总收入的几十分之一,老朱岂能不重视?

  纺织行业钱景目前来看要比钢铁、煤炭、玻璃、造纸好得多,若也加入工营司,说不得两三年后工营司赚的钱便会翻几倍(老朱低估了)。

  出于平衡考虑,老朱也不会让工营司管官营纺织厂。

  就在刘宽琢磨着朱元璋的心思时,朱元璋又道:“虽然官营纺织厂隶属户部,但咱会给予科技司指导之权毕竟你最清楚这官营纺织厂该怎么组建,又怎么运转嘛。”

  官营纺织厂是要当做民营纺织厂样本去办的,刘宽可不希望它变成了大明的血汗工厂。

  此事他当仁不让。

  于是拱手应道:“微臣遵旨!”

  “这奏本咱会让人帮你递到内阁去,若无别的事,你便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第二更。

  晚安~

第232章 盲拍大会,这一万八千贯出得值!

  官营纺织厂的建立还需进行诸多准备工作,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因此刘宽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仍在“大明第一铁路运输公司”上。

  二月二,龙抬头。

  直隶、江西、浙江的诸多家资巨万的士绅、地主、商贾皆早早赶到了京师,就盼着这一日,如今终于盼到了。

  科技司下的铁路局衙门设立在京师火车站附近,而今它旁边又多了一个新衙门,挂牌正是“大明第一铁路运输公司”,算是铁路局下辖衙门。

  这天上午。

  诸多通过铁路局官衙报名参加铁运公司外售股份盲拍的大明富豪带着请柬,来到了铁运公司衙门前。

  从苏州沈氏那里获得“内幕消息”的顾崇礼自然也早早到了京师,并报名参与了盲拍。

  作为苏州鼎鼎有名的士绅、大地主,顾崇礼在一大群江南富豪中颇有名气,不少认识的人跟他打招呼,甚至向他咨询。

  “顾兄,朝廷真肯将那铁运公司股份拿出部分售予我等,让我等跟着一起赚钱?”

  顾崇礼听了笑道,“官府都发了文告,这事不会有假了。”

  有人低声道:“会不会是想藉此将我等江南豪富聚集一处,好一网打尽,谋取我等家资?”

  原来前些日子来到京师的江南富豪们就私下交流过,有这种担心的人不少谁让老朱一直以来都对士绅、大地主乃至富贾颇为严苛呢?

  以赵宋或蒙元的法律看,大明建国十几年中,可是有不少士绅、地主、商贾因一点“小罪”,或是干脆被牵连其他案件中,就被抄家流放了。

  聪明人早就看出朱元璋是有意借机铲除他们这些人,夺取他们的土地、钱粮。

  虽然如今大明已立国十好几年,朱元璋这两年更是出台了不少惠商富民政策,但依旧有很多豪富之家对其心怀警惕。

  顾崇礼其实也有过类似的担心,可后来却想明白了。

  如今听到这种话,不禁嗤笑道:“对朝廷来说,钱粮固然重要,可朝廷的信誉、面子却更加重要。诸位想想,朝廷若为了夺我等家财而败坏了信誉,值当吗?”

  “此外,此番还有不少勋贵亲戚参与盲拍,难道朝廷要将他们也一网打尽?朝廷若真这么做,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顾崇礼点到为止,不愿跟这几个人多说,迈步进入了铁运公司的大院。

  早有一些身着黑衣的小吏在里面负责迎接、指引事宜,顾崇礼等人递上请帖,便被带到一个摆放了不少桌椅的院子中。

  只见那些桌子上竟都放着折叠的硬红纸,上面写着一个个人名。却不知是否是顾及竖着写好像灵位,这些人名都是横着写的。

  “诸位员外想必都识字,便请对名入座。待人到齐后,此次盲拍大会便开始。”

  一位吏目高声讲解了两句,众人便明白该怎么做了。

  顾崇礼放眼望去,只见座位分成三块,南边竖着一块“直隶”的大牌子,东西两边则各竖了“浙江”、“江西”两块大牌子。

  南边座位最多,约莫有四十多个。东、西两边则各自只有十几个座位。

  ‘看来还是直隶的豪富之家多。’

  顾崇礼一看就明白了。

  这不仅是因为直隶下辖州府更多,也因为直隶江南地区本就为天下首富之地。再加上浙江、江西离京师毕竟较远,来参与这次盲拍大会的人自然少了很多。

  顾崇礼寻到他的位置坐下后,约莫一盏茶的工夫,院子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座位便坐满了。

  随后三个绿袍官员才在几个吏员的拥簇下从里院出来,并在北边的两排座位坐下。

  前排的三位绿袍官员都比较年轻,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来岁的样子。倒是后排陪坐的吏员,颇有几个年纪大的。

  “肃静!”

  有之前维护会场秩序的吏员高喝一声,院子便彻底安静下来。

  坐在最中间的绿袍官员起身道:“本官许臻,添为工部科技司铁路局下‘第一铁路运输公司’提举,负责主持今日公司外售给民间股份的盲拍大会。”

  “诸位皆直隶、浙江、江西三地的士绅、富贾,想必都是明事理之辈。希望在接下来诸位能配合我司,完成此次公司股份的盲拍大会。”

  “关于此次大会,本官只说两点。其一,诸位在写下竞价时需想好,一旦竞拍成功,便不得反悔。”

  “其二,此番我司奉命外售股份有限,而今日参与盲拍大会的则有八十七家,故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拍得股份。有意购买我司股份的,需得把握好机会。”

  “下面就请刘副提举给诸位讲解下此番盲拍大会的具体规则,诸位若有什么疑惑,可稍后集中提问。”

  许臻说完就一脸沉肃地坐了下来。

  这般“大会”不论是对许臻等官吏,还是对顾崇礼等参与大会的富豪,都很新鲜。

  不论是赵宋还是蒙元,地方官员可不会如此放得下架子,跟士绅、富贾共坐一堂议事,多是派幕僚、宾客出面。

  许臻是洪武十六年二甲进士,在工部观政三月后,便被调入科技司任职。

  此人当初在酒楼跟刘宽有一面之缘,能考中二甲进士也多赖学习《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知识,在春闱会试中加了分。

  而今的大明工部受刘宽影响颇大,故而许臻从在工部观政开始,便习惯了刘宽带来的种种新奇规定及办事方法。

  这次盲拍大会模式虽是前所未有,可他作为一个年轻官员,却并未觉得不适应。

  至于顾崇礼等与会的士绅、富贾,自然感觉更好了他们本以为此番以民面官,少不了战战兢兢,然而盲拍大会氛围远不如他们预想的肃穆。

  许臻坐下后,副提举刘仁忠起身宣布盲拍大会规则。

  “此番我第一铁路运输公司将分出三千股份售予民间,以筹资修建新铁路。”

  “每股基础标价一百贯,而三千股份将分为若干次拍卖,且每次拍卖的股份不会低于三十股,最高不会高过一百股。”

  “拍卖时,诸位可将竞价写于纸上,装入信封,然后由吏员收取。另外,竞价必须是整百贯,不得出现低于百贯的零头。”

  “之后许提举与我们两个副提举会一起观阅竞票,价高者得如此盲拍是难以作弊的,故诸位只需别让周边之人窥得所写竞价即可。”

  “最后再提醒诸位一点,竞价需量力而行。若将来待我公司开始盈利分红,谁因出价太高难以回本,便只能怪自己了。”

  “此番盲拍大会规则便是这般,诸位有何疑惑,眼下便可起身提问。”

  刘仁忠讲解完规则环视会场,一时竟无人吭声。

  众人都是头回经历这般新奇的大会,又都是精明之辈,自然鲜少有愿意冒头的枪打出头鸟虽是后世才有的谚语,可类似思想却是早就有了。

  过了会儿,还是信国公的亲戚,一位胡姓商贾起身做了个示范。

  “敢问刘副提举,这盲拍是只许一人拍一次,还是可拍多次?”

  刘仁忠为这场大会是做足了准备,闻言立即答道:“一人只可拍得三次。”

  拍的三次?

  也就是可以竞拍很多次,但成功三次就没再次竞拍的机会了。

  有信国公亲戚带头,其他士绅、富贾也陆续起身提问。

  “敢问刘副提举,若是两人或数人竞价相同,会如何处理?”

  “竞价相同者,另开一场只限于这几人的小盲拍,直至股份拍出为止。但再次竞价,不得低于上次竞价。”

  “”

  士绅、富贾们放开后,硬是问了好一会儿,将这次盲拍大会流程、细节了解的清清楚楚,这才罢休。

  随后盲拍大会正式开始。

  “盲拍大会第一场竞拍开始,出售股份为一百股,基价一万贯。”

  “请诸位屏蔽左右,开始书写竞价。”

  很多人露出惊讶之色,没想到官府竟一开始就拍卖一百股,当真是大手笔,却也很考验他们这些人的心智、决断啊。

  桌子上有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可很多人却一时难以下笔。

  虽然他们都是身家数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的巨富之家,可要一下子拿出上万贯来购买铁运公司股份却也要慎之又慎。

  顾崇礼也紧皱眉头在思考。

  ‘这是第一场竞拍,只怕很多人还没习惯,应该不舍得超出基价太多。’

  ‘可等到拍卖进行到后面,股份变少,众人对盲拍规则也越熟悉,竞拍必然会变得激烈,竞价也会偏高。’

  ‘因此,我不如趁此机会,写个超出基价一大截的竞价,先拿下这一百股!’

首节上一节20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