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具体该写多少好呢?’
‘其他人会不会也看重这一百股,决心夺取?’
顾崇礼犹豫再三,听到吏员高声提醒,一会儿就要交竞票,这才咬牙写下一个大写数字。
很快,吏员们开始收竞票。
他们办事麻利,很快就将竞票都收集起来,交给了许臻三人。
总共八十七份竞票,许臻三人很快就查看完。
随后许臻便拿着一张竞票,站起来高声道:“此次盲拍以苏州顾崇礼出价最高,以一万八千贯购得我铁运公司的一百股股份!”
说完,将手中竞票交给一位吏员,由这吏员拿着竞票在会场走了一圈,出示给其他人看。
虽然这里面并无作弊的机会,但一些人看到竞票上确实是顾崇礼笔迹,也确实写着“一万八千贯”,仍心悦诚服。
待这吏员回来,许臻露出微笑,朗声道:“下面有请苏州顾员外上来领取这一百股铁运公司的股票!”
在众人瞩目下,顾崇礼起身离开座位,来到许臻等官员面前。
虽然这一路上其他与会士绅、商贾只是行注目礼,可仍让顾崇礼觉得很有面子,高兴得满面红光,觉得这一万八千贯出得很值!
人群中,几个出价到一万五千贯,乃至一万六七千贯的士绅、富贾都露出懊悔之色。
‘只差两三千贯啊。’
‘不然上去露这个大脸的就该是我了!’
‘此番苏州顾崇礼怕是要名动三省,甚至声传大明了。今后苏州顾家往他处经商,不知便利多少’
第一更。
第233章 一百万贯!两条铁路
许臻代表铁运公司当场给顾崇礼股票的行为,让不少与会的士绅、富贾受到了刺激。于是,当盲拍大会继续,众士绅、富贾的竞价便陡然提高了。
“盲拍大会第二场开始,出售股份为三十股,基价三千贯。”
“请诸位开始书写竞价。”
到了第二场,不论是竞拍的士绅、富贾,还是负责主持的官吏,都更加熟练,完成得也更快。
“此次盲拍以常州府钱同孙出价最高,以一万贯购得我铁运公司的三十股股份!”
“”
第二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每一场盲拍,无论是小份的三十股,还是大份的一百股,成交价格基本都达到了基价的两三倍。
随着三千股铁运公司股份一点点地减少,后面竞价也确如顾崇礼预料的那般,越来越激烈。
虽然是盲拍,且事前许臻、刘仁忠皆代表官府让众人量力而行,可还是有一百股的成交价格达到了基价的五倍!
也即是五万贯!
需知,这可是盲拍,而非叫价竞拍。
若是叫价竞拍,成家价格可能在此基础上再翻个两三倍。
临到日上中天之时,这场盲拍大会才结束。
算上中场休息的一刻钟,整场大会长达两个时辰!
散会离开铁运公司的大院时,拍到股份的士绅、富贾皆红光满面,尤其是几个拍到两三百股的大户,更是走路带风,得意非常。
顾崇礼便是当中一个。
他原本是想着开始占了便宜,后面便不再参与激烈的竞拍,可耐不住会场氛围烘托到位,于是又花大价钱拿下了一百三十股。
虽然比不得那几个拿了二百六十股、乃至三百股的,却是与会众人中最出风头的一个。
谁让他拿下了此次盲拍大会头股的呢?
与这些人对比明显的,便是那些运气不好,一场都没能竞拍下来的。
这些人每每思及书写竞价时的犹豫、小气及侥幸心理,就后悔不已,甚至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这类人不多,还不足二十个。
当众士绅、富贾离开后,许臻等官吏带着此番竞拍的记录等相关资料,来到了铁运公司衙门的职房大堂。
刘宽正坐在里面等着。
他对这次盲拍大会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再加上一直有吏员将会场情况传递过来,所以他此时老神在在,风淡云轻。
许臻等人行礼后,便向他汇报起来。
“禀告刘郎中,此番盲拍大会所筹得的资金远超我等预期,可以说大获成功!”负责汇报的许臻一脸兴奋。
刘宽则直问:“说吧,三千股总共拍卖出了多少钱?”
许臻嘴唇微微颤抖地道,“共计一百零三万贯!”
一场盲拍大会,便筹集上百万贯,相当于三年前大明财政总收入的六十分之一!
并且还不是朝廷逼那些士绅、富贾拿出来的,而是这些人争着、抢着“送”给好朝廷的,这叫头回见识并经历此等事的许臻等人如何不兴奋?
可笑去年刘宽提出以盲拍大会向民间豪富之家筹集资金时,朝中还有少数人提出异议,认为此举异想天开,必不能成。
待今日盲拍大会大获成功的消息传出去,这些个人只怕要被打肿脸了。
刘宽听闻共拍得上百万贯,也颇为惊喜。
他之前只知拍卖情况不错,却并未去计算数目。
再加上如今还算是明初,直隶、浙江、江西三省虽富,但肯定不如大明中晚期富。
几十个士绅、富贾肯拿出这么多钱来竞拍铁运公司股份,属实有点让人惊喜了。
回过神后,刘宽便笑着道:“好!此番铁运公司股份盲拍大会诸位随本官筹划良久,如今大获成功,诸位皆有功劳!”
许臻等官吏忙谦逊道:“下官(卑职)不敢称功。”
刘宽笑道,“陛下知晓此事必龙颜大悦,说不定会有嘉奖谕令,诸位便等着吧。”
然后又对许臻等几个官员道:“你们准备一份关于此次盲拍大会的报告,在今日下职之前送到科技司院,明日本官便上呈陛下。”
“遵命。”
下午。
临近下职时,刘宽先是收到了许臻送来的盲拍大会报告奏本,才看了两遍,便有宦官从宫里来,召他面圣。
刘宽索性便将这份奏本也带上,提前给老朱报喜虽然他估摸老朱早就知道了。
来到奉先殿,见朱标也在,刘宽便向老朱、小朱先后行礼。
礼毕,老朱直接道:“刘宽,日本北朝派出了使团,舟船停在了松江府,将转乘咱大明的官船到京师。”
听到这消息,刘宽略感意外。
他想了想,道:“多半是那足利义满看出了大明有征讨日本之意,派使团来打探虚实和拖延时间了。”
老朱一笑,“你小子倒是越发长进了,跟咱想的差不多。”
接着便道,“咱既不想让倭人探得大明虚实,又想让其误以为咱执迷于寻找不死仙药。对此,你有何建议?”
刘宽道:“对日本而言,咱大明只需隐瞒住军队及水师相关情报即可,如跨江大桥、铁路之类不必隐瞒。”
“陛下若愿意,可召道人给日本使者演一场戏,让他们自己推测出一个结论正是仙桥、铁路降临的奇迹,才让陛下认为世上存在不死仙药,并执迷于此事。”
“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老朱听得点头,随即话语一转道:“按计划,若无意外,再过半个月探索舰队便该从那冰火岛起航了,也不知他们能否顺利渡过大洋,抵达北美。”
刘宽对此事也难以预测,但还是安慰道:“陛下放心,从冰火岛走白令海南边没多远便有岛链可依托,探索舰队应是可以安全抵达北美洲的。”
“但愿如此吧。”
朱元璋倒不是多么担心探索舰队的将士丧命大洋,而是担心这次航道探索失败,又耽误一年时间他可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玉米、红薯、土豆等美洲农作物在大明推广开来呢。
聊完这事,朱元璋又带着笑意问:“你可有事禀奏?”
‘老朱果然知道盲拍大会的事了。’
刘宽心里笑了声,便掏出奏本,道:“正要向陛下禀报,今天上午由第一铁路运输公司举办的股份盲拍大会大获成功,以三千股股份拍卖得资金一百零三万贯!”
朱元璋虽然早就通过锦衣卫得知了盲拍大会结果,可听了刘宽的话,依旧龙颜大悦。
“好!这股份盲拍大会果然办对了!”
随后,他便接过由李贵转呈上来的奏本。
因为里面内容朱元璋大概知道,所以很快就看完。
“有了这一百万贯资金,再加上朝廷拨付的七十万贯,你估计能修成多少铁路?”
刘宽沉吟着道:“这个微臣目前也说不准,建成京师到芜湖的铁路应是没问题,兴许还可将丹徒到上海之间几段破损的铁路也修复好。”
朱元璋问:“可能同时开建北平到真定的铁路?”
真定也就是后世河北正定县,所以朱元璋所指的其实就是后世北京到石家庄这条铁路。
因为真定府与土门关、井陉关等太行山险关挨着,算是北方东西的分界线,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重要的贸易中转枢纽。
不论是从军事方面考虑,还是从民生经济方面考虑,朱元璋都希望能尽快修通这条铁路。
刘宽再次沉吟了会儿,道:“铁路局的铁道研究所已经对北平到真定这条路线进行了考察,虽然多数地方都是大平原,很方便修建铁路,可依旧有少数河流、山岭会成为阻碍。”
“陛下知道,北方的河流更宽,山也更大。即便这条路线上遇到的都是小山及河流上游,可对目前的铁路局来说,想要将其攻克,仍有些困难。”
“因此微臣认为,须得等京师到芜湖这条铁路建成,丹徒到上海的铁路也修好,铁路局积累了更多经验,突破了更多修建铁路的必要技术,才能开建平定段铁路。”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略感失望,随即又问:“那江南这条铁路要修建还需多久?”
“至少一年。”
“一年?”朱元璋沉吟起来,“如此的话,平定段铁路要修建好怕是也需一年以上吧?”
刘宽点头道,“陛下圣明。”
“两年也罢,咱便让北元多蹦两三年。”
听此,刘宽才明白,朱元璋是想在平定段铁路修好后,再灭北元。
虽然去年北元在辽东的这条臂膀已被明军废掉,可在西北依旧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对其而言,大明漫长的北疆有很多地方可以动手。
平定段铁路若修成,从北平往山西调运兵马、物资便快捷很多,也难怪朱元璋如此在意。
说完铁路修建之事,刘宽便告退出宫。
他才出宫门,便见应留在府中的小厮小虎蹿了出来,一脸焦急地道:“老爷,夫人要生了!”
第二更。
晚安~
第234章 金陵纺织厂,王妃当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