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丹段铁路开放民运之时,北平至徐州段铁路也修建了大半,预计过年前便可修通。
刘宽于是让机车制造局在北平开办分局,在当地制造火车,争取在明年春上让平徐段铁路也通车。
在刘宽忙于铁路运营以及铁运公司的组建时,朱棣率领两千护卫军随北洋水师一支分舰队登上了济州岛。
说起来,朱棣当年到北平就藩时,朱元璋给了他一万两千护卫军。
可如今他的护卫军却缩减到了五千,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他在老朱那里失宠了。
但朱棣从京师回到北边这段日子,却神采奕奕,毫无失宠之态。
因为他心里明白,之前的一万多护卫军都是朝廷的,只不过奉朱元璋之命护他安全、听他指挥而已。
可如今的五千护卫军,却都算是他的这五千护卫军及其家属在未来都会随他前往海外建藩!
虽然如此,可直到他出海就藩前,这五千将士都由朝廷出钱养着。
有这种好事,他能不高兴么?
这五千护卫军中有一千他在海津训练的护卫水师,还有一千骑兵,剩余三千朱棣原本准备用来打造一个火器装备率极高的神机营。
但在京师跟刘宽交流一番后,他决定把这三千人都送去广州。
其中一千人进入南海水师,当做水师来训练。另外两千人则当做神机营的底子,在广州做气候适应性训练。
因为印度大部分地方气候跟岭南差不多,甚至更热,他要想在那里建藩,麾下军队必须得适应当地的气候才能有战斗力。
所以,此番随朱棣登上济州岛的护卫军是由一千骑兵及一千水师组成。
水师不下船,实际随他登岛的只有一千护卫骑兵以及数千卫所军。
岛上一个原属于高丽水师的水寨码头上,高丽王国设立在岛上的主官及驻军将领,领着各自的属下,约莫有上百人,皆跪地迎接,面上神色恭敬。
因为他们知道,此番代表大明朝廷来接收济州岛的,乃是大明皇帝第四子,燕王朱棣。
按中国的天下宗藩体系,燕王朱棣的身份与高丽国王相等,都是王,甚至朱棣身份还要更尊贵些。
驻守济州岛的武将崔真乃高丽贵族崔氏出身,得知朝廷(高丽)要将济州岛转交给大明,他原本很不甘心,因为济州岛是他们崔氏领兵打下来的,当初可是战死了好几个族中子弟。
过去的几个月,他原本想率领战船,装作海盗在海上给大明水师一点颜色看看。
然而过路的大明水师皆战船高大不说,还多是一队队的过,几乎不落单。
除此外,明军战船上似乎配备了不少威力强大的大铳(火炮)他曾阴使几艘海盗船去试探过,结果这些海盗连明军战船的船舷都没碰着,便让明军水师轻松灭了。
见明军水师如此强大,崔真便打消了与明军海战的主意,准备在岛上给过来交接的明军官员、将领制造些麻烦,让他们知道济州岛不是那么好拿的。
然而,瞧见下船的明军骑兵个个精悍,一匹匹战马看着也没什么不适,崔真忽然觉得,他数月来的准备只怕未必能让登岛的明军麻烦。
在码头上的高丽文官、武将偷偷打量登岛的明军,各怀心思时,朱棣脚踏牛皮靴,腰挎短铳和宝刀,一身盔甲,披着大红披风,在上百名侍卫的簇拥下,来到了崔真等人面前。
朱棣先看向那高丽文官,问:“你就是高丽委派的济州太守?”
这文官再次叩首,答道:“属国高丽济州太守李义夫参见大明上国燕王殿下!”
朱棣略感意外这李义夫汉话竟讲的不错。
需知,如今可不是汉唐之时,中原大地被蒙元统治了近百年,汉室衰微,以高丽国的性子,官员若会蒙语并不稀奇,会汉语的绝对属于少数。
但朱棣并没有因此就对李义夫产生好感。
他此行是来执行任务的,可不是来收揽人才的。
于是道:“你且起来,将岛上情况说一说吧。”
“谢燕王殿下。”
一旁崔真见李义夫起来了,他跟剩下的人却还跪着,心中对朱棣等明军更加不满,却又不敢发作,只能继续跪着,低着头不让朱棣等人看到他记恨的神色。
李义夫道:“虽然早在二十年前,蒙元朝廷便将济州岛归还给我高丽”
“混账!”朱棣忽然出声打断了李义夫的话,“什么叫蒙元将济州岛归还给你高丽?济州岛是蒙元的还是高丽的?都不是!”
“据俺所知,这济州岛原本是耽罗国,唐宋两代皆为汉室王朝藩属,汉室衰微时为尔等窃夺,后又被蒙元占据。”
“那耽罗亡国至今不过两百余年,岛上尚有众多耽罗百姓,尔高丽竟心安理得地称此岛是尔等固有,当真是恬不知耻!”
李义夫听得脸色涨红。
他不仅会汉话,且汉文造诣也不错,正因如此,朱棣这番话对他杀伤力也更强。
他很想说“你们汉人土地不也是夺取的吗”,却不敢,怕因此惹恼朱棣乃至大明皇帝。
他们什么要交出十年前打下来的济州岛?不就是因为不敢跟大明打仗吗?
若因他一时意气,让大明拿了济州岛,还能找到由头攻打高丽,他便是家族与高丽的罪人。
于是李义夫深吸了口气,道:“下臣一时口误,还请燕王殿下息怒。”
朱棣哼道,“既是口误,后面就别再说错了接着交代这岛上之事。”
“是。”
李义夫被朱棣来了个下马威,再不敢有任何小心思,一五一十地将他所掌握的岛上情况都交代了。
比如说岛上编户了多少百姓,有多少田地,又有多少牧场,等等。
趁此机会,朱棣的一千护卫骑兵分出一半,随登岛的大明卫所军一起前去接收岛上唯一一座城池,以及城内太守府等重要衙门、仓库等。
等李义夫交代完,朱棣目光微闪,带着剩余的护卫军前往城池。
待朱棣等人走远后,跪得膝盖都疼了的崔真等人才敢起身。
看着朱棣等明军的背影,崔真眼中闪过一抹寒光,胸中杀机充塞。
‘此人是大明皇子,若他死在岛上,王廷那帮人便是再想对大明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也不可得了吧?’
‘或许,我该给色勒莫那伙人多一些支持!’
想到这里,崔真带领着一群高丽将士也向城池走去
第二更。
感谢【书友2017***9014】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楦绵】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第218章 设瀛州卫,袭杀朱棣!
年近五十的道衍和尚为了不显眼,作侍卫武官打扮,骑马走在朱棣身侧。
朱棣道:“根据光明卫搜集的情报,结合方才那李义夫所言,高丽虽然十年前以武力取了此岛,可至今岛内仍有多股反抗他们的蒙古人及耽罗人势力。”
“这几股势力虽然人数不多,缺少装备、粮草,不足以推翻高丽在岛上的统治,却也令高丽疲于应对。”
“因此过去十年,高丽除了从岛上获得少量税收,主要是依靠此岛上的优良牧场养马,以马匹进贡北元和我大明。”
道衍听了稍稍沉思,便道:“殿下,此岛编户百姓不过一千多户,且多以捕鱼为生,能贡献的税赋极少。”
“因此,十年之内,恐怕朝廷都将以岛上牧场为主。而要养出好马,仅有牧场还不够,还需有好的牧马人。”
“岛上反抗高丽的蒙古人既能存活下去,必然与已经归顺高丽的牧民有所勾结。”
“殿下此番负责接收此岛并镇守三个月,时间充裕,或可设法替朝廷收服岛上的蒙古人。此事若能成,功劳必定不小。”
朱棣听了哈哈一笑,“俺正有此意。”
两人一路交谈,有侍卫、护卫军屏蔽周围,倒也不怕别人听了去。
没过多久,一行人就来到了济州城前。
道衍抬眼看了看面前跟大明某些县城差不多的小城池,便摇着头感慨道:“耽罗国历史颇久,在岛上肯定是有王城的,但必不是此城原来的耽罗王城多半被毁了。”
朱棣点头,“此城位于岛北,与高丽隔海相望,便于高丽掌控,多半是高丽国后来派人建造的纵横不过一里,属实小气了些。”
很快,一名护卫军将领前来禀报,说卫所军已经控制城池各处紧要之地,护卫军也排查过衙门等地方,以确保安全。
朱棣这才带着道衍等人进城。
他这番作为可不是胆小,而是一种必要的谨慎,是任何一位领军主将都会做的事。
朱棣来到高丽人的济州太守府前,一位器宇轩昂的中年武将闻讯出迎。
“参见燕王殿下!”
朱棣连忙下马扶住这人,笑道:“戚指挥莫要如此多礼,此番孤虽然身兼天使之文职,可论军职不过是镇抚,应该是末将给戚指挥行礼才是。”
说完,朱棣给此人行了个标准的明军抱拳礼。
虽然并非单膝跪礼,但这中年武将依旧不敢受,连忙避开。
朱棣也只是做个样子他亲王之尊,若是过于执着军中之礼,反倒让别人难受。
另外,朱棣也不是对哪位武将都如此礼遇,也是看人的。
这位戚指挥名戚祥,本是濠州定远农夫,活不下去了便投奔朱元璋,从小卒做起,南征北战,累功至千户。
在明军中有这般经历的中层武将一大把,戚祥之前在其中并不起眼。
然而自洪武十四年,戚祥随傅友德、蓝玉参与平定西南的战事,便仿佛鸿运当头一般,屡立战功。
待其随傅友德回京师后,竟累功连升三级,从正五品的千户升职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今夏,朱元璋更是点了戚祥的将,命其为试指挥使,在山东、河北沿海卫所挑选军民,组建新的卫所,为大明接收济州岛做准备。
朱棣人在北方,自是在任命之初便注意到了戚祥此人。
他觉得戚祥过去一两年升职太过迅速,必然是有原因的。
中秋节在京师与朱标闲聊时他便问了一嘴,这才知道,这戚祥竟然是后世大明名将戚继光的祖先!
在听朱标复述了戚继光的故事后,朱棣自然对戚祥兴趣勃勃。
此番逮住机会跟戚祥成为同僚,一路上便有意示好,并琢磨着将来去海外就藩时,能不能说服戚祥辞官,带着家小跟随他虽然成功的希望不大,却不妨他试一试。
万一成功了呢?
在朱棣来到太守府没多久,此番大明登岛的其他重要武将也都来了。
戚祥居于主将之位,朱棣虽为亲王,又兼为天使,却居于副将之位。
戚祥起身向着京师方向拱了下手,道:“戚某此番受皇命试任指挥使,率上万军民于此耽罗旧岛建立瀛州卫,还望诸位同袍能同心协力,与戚某共成此业,不负皇恩!”
朱棣当即起身,与下方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千户一起肃容应道:“我等定齐心协力,共成此业,不负皇恩!”
“好!”戚祥笑着点头,“那咱们接下来就议一议各千户所、百户所选址及建立之事!”
接下来的会议,朱棣主要是旁听,并未深入参与。
因为他此番前来除了接收济州岛,另一任务是协助镇守此岛三月,而非加入了卫所军。
戚祥等人此次商议的事很多。
首先是按照朱元璋旨意,将济州岛正式改名为瀛州岛因为此时岛中群山的主峰便称作瀛州山(汉拿山),山下据说还有秦代徐福求不死药的遗迹。
于是,老朱便取了华夏海上三仙山中瀛洲的传说,将此岛改名为瀛州岛,设瀛州卫。
目前瀛州卫仍隶属于山东都指挥使司,但在日后会否更改隶属,就不好说了,毕竟如今的大明已有意拿下高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