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由北洋水师送到瀛州岛上的除了朱棣两千护军(骑兵、水师各一千),便只有三千多瀛州卫的卫所军。
至于剩下的近八千军余,如今却还在大陆,得等今冬过后,将士们在岛上为瀛州卫建设打下一定基础,才会在明春由北洋水师送来岛上。
瀛州卫正军三千多,军余却不足八千,平均下来,一个正军的家属还不到三个。
而事实上,多数已成家的正军家属都在四人以上,有的甚至多达五六人。
与此同时,瀛州卫中还有不少分户出来的光棍汉,需要在今后几年解决成家问题。
老朱给戚祥下了密旨,让他设法从岛民中吸纳人口,或设法从高丽招引青壮流民补充卫所所需人口。
至于高丽是否会有流民?
老朱说有,没有也要有。
更何况,高丽王国已经到了末世,两班贵族大多耽于享乐,大肆扩充私田、农庄,人数众多的底层百姓几无立锥之地,想要活命就只能成为贵族田庄的奴隶。
这种情况下,若高丽国内的底层百姓有办法来瀛州岛当一个大明军户或军余,肯定乐意之至
几日后。
朱棣带着侍卫和护卫军骑兵千余人巡视岛上各牧场。
瀛州岛是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当年蒙元拿下此岛后,为了缓解征讨日本的马匹等物资运输消耗,便迁徙了不少牧民来岛上牧马。
百余年间,这些牧民已在岛上落户生根,人数不少。
十年前高丽武力夺取此岛后,虽有意全灭岛上牧民,但碍于北元尚在,便不敢行动。
待后来高丽认大明为宗主国,朱元璋也让高丽进贡此岛马匹,高丽就更不敢对付岛上牧民了。
而这些牧民的存在,则为反抗高丽统治的蒙古马匪提供了掩护。
因为是岛屿,岛上牧场并不是一整块,而是分成大大小小十几个。
朱棣巡视两日后,岛上牧民便都知道大明的四皇子燕王殿下来了,且这岛也更名瀛州岛,从此为大明所有。
到了第三日,朱棣巡视完了一个在群山之间的牧场,回程经过一大片山坡时,两边树林中忽然冲出数百骑兵,用蒙语呼喊着,朝朱棣的队伍冲杀过来!
朱棣骑在马上,见此情景不仅不惊慌,反而露出了笑容。
“终于出现了,孤还以为这些马匪不上钩呢。”
道衍也笑道:“这些马匪能在岛上与高丽人周旋十年之久,要说背后没北元支持,是不可能的。”
“既受北元朝廷影响,得知殿下在岛上,肯定会有人想冒险搏一个大功。”
就在朱棣与道衍交谈之间,先前呈一字长蛇阵行走的护卫骑兵迅速变阵,向左右各分出两股,每股数百人,组成七八个微型雁行阵,迎向马匪。
朱棣的护卫军骑兵本就是从明军骑兵中优选出的精锐,兵甲精良,又随他一起训练多年,都是职业士兵,精锐中的精锐。
这些马匪虽是蒙古牧民出身,马术精湛,却鲜少有职业士兵,兵器、马匹皆不不如护卫军骑兵,着甲率也很低。
来人本是想靠着突袭,直取王驾,杀了朱棣就逃。
哪想到护卫骑兵们反应竟如此之快,如同准备好了一般。
眼见同伴被明军切瓜砍菜般地斩杀,作为首领的色勒莫目眦欲裂。
这时同伴中有人用蒙语大叫道:“首领,这一定是崔真的诡计,想利用明军灭了我们,快撤吧!”
色勒莫见局势不妙,本就有退意,听此立即大呼道:“快撤!”
他说完见有好几十个同伴被明军围住,便想靠着个人武勇过去救出这些同伴一起撤。
谁知他冲进去后,一番左冲右突,竟也被困在里面。
待这些明军骑兵撤开,外面竟有好几排火铳手从两个方向对准了他们。
见此情景,色勒莫便想率领剩下的几十人决死冲锋,却听明军那边有人用蒙语道:“燕王殿下欣赏尔等勇武,若下马投降,可免于一死!”
这话让色勒莫挣扎起来。
他并不怕死,可念及山寨里的妻儿却不想死。
然而真的要背叛大元,投降明国?
色勒莫还在犹豫,身后就传来了异样的动静。
他扭头一看,便见同伴们一个个下马,扔掉刀剑,跪地请降。
色勒莫内心挣扎得更剧烈了。
这时那会说蒙语的明军将领继续道:“尔等困居岛上大约还不知道,半年前纳哈出已归降我大明,受封海西侯。”
“我大明而今海内无敌,三年便可灭掉北元朝廷,尔等不过是些寻常牧民,并不曾受帖木儿家族多少恩惠,难道要给帖木儿家族陪葬吗?”
听到这些,色勒莫神色大变,他身后也传来一声声不可思议的惊呼。
“太尉也降明了?”
“这是真的吗?”
“应该不假,不然的话高丽国怎么会将这大岛拱手让给明国?”
“看来大元真的要亡了。”
“从大皇帝逃出大都那一刻起,大元就已经亡了”
色勒莫听到身后这些议论,心中为大元赴死的最后一点信念也崩散。
“唉!”
他重叹一声,也扔下了手中弯刀,下马跪地,大声道:“色勒莫愿降!”
第一更。
第219章 对马风云,洪武帝也寻不死药?!
牛岛。
算是耽罗岛中岛。
这里也有一处高丽水师建造的水寨。
因交接尚未全部完成,崔真便带着麾下高丽军队驻扎于此岛。
近几日他一直通过留在岛上平民中的眼线了解朱棣动向和消息,为的便是第一时间获知色勒莫袭击朱棣的结果。
这天,一位当地渔民进入了水寨。
很快水寨最好的房屋中便传出了崔真惊怒的声音。
“什么?蒙古人竟然失败了?!”崔真不愿相信,“色勒莫做什么吃的?我给他们提供了那么多兵刃、盔甲,他们又熟悉地形,还有人通报消息,让他知晓朱棣行军路线,有如此多的优势竟然还失败了?!”
来通报这一消息的“渔民”道:“听说色勒莫没能冲出明军的包围,生死不知。”
“你的意思是色勒莫可能被明军俘虏了?”崔真露出惊惧之色。
“渔民”摇头,“属下也不知。”
崔真左右踱步,神色紧张,“不行,我不能赌若朱棣根据色勒莫提供的线索查到我身上,我就完了,甚至崔家也会遭难!”
想到这里,崔真先挥手让“渔民”离开,随即就招来手下几名将领,道:“速去准备,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济州!”
这几名中低级将领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即去执行崔真的命令
济州城,太守府。
朱棣正与道衍、戚祥谈论岛上牧场之事,护卫军副千户朱亮进来禀报道:“殿下,光明卫传出消息,崔真正准备撤离牛岛。”
朱棣点头,“知道了。”
朱亮退下。
戚祥好奇地问:“殿下既根据色勒莫等人提供的线索推测出崔真有参与此事,为何不将他拿下审问?反而任他回高丽?”
朱棣笑道,“就算他是袭击之事的主谋,孤拿下他又如何?如今不仅高丽国不敢与我大明开战,朝廷也无此意。”
“即便孤坐实了崔真罪名,高丽也只会交出他任我大明处置。而杀了崔真,对孤对大明有何好处呢?”
“若留着他就不一样了此事将成为一把上弹药却未发射的鸟铳,需要时就算不能给予高丽国致命一击,也可令其伤上加伤。”
听了朱棣这番话,戚祥露出恍然之色。
原本他在被任命为瀛州卫试指挥使的文书及圣旨中,便隐约察觉到,朝廷可能会在将来图谋高丽。
而今听了朱棣这番话,便更加确定此事了。
这让戚祥心中兴奋、雀跃瀛州卫离高丽如此之近,若朝廷真有意攻取高丽,他必不乏立功之机。若能抓住机会,将来封爵亦未可知!
同样是洪武十六年十月的某日。
对马岛,宗室坞堡。
现任宗氏当主宗经茂正在会见一位来自大明的商人。
宗氏成为对马国藩主不过一百多年,宗经茂是第五代当主,以精明狡猾著称。
他担任当主后,为了增加收入,派遣使者向高丽国王进献礼物,从而加强了对马与高丽的贸易关系,获得更多高丽、日本两国贸易的利润。
他在岛上大开商馆,吸引高丽、日本大岛以及中国的商人前来贸易,从中赚取差价。
原本宗氏在获得对马国统治权后,先后经历“文永之役”(蒙古第一次征日)、“弘安之役”(蒙古第二次征日),元气大伤,贫困之极。
但在宗经茂继任当主十余年后,宗氏比当初不知富裕多少倍。
宗经茂对普通的大明商人都很重视,更别说今日来人似乎还有大明朝廷背景。因此他以颇高的礼仪会见此人,甚至显得有点卑微。
“不知邬先生见宗某有何事?”寒暄几句后,宗经茂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话问。
邬坤平静地道:“我来送宗家主一场泼天富贵。”
听这话,宗经茂便心中一紧,不动声色地问:“不知是何泼天富贵?”
邬坤道:“自今年春,我大明水师舰船多次往来海峡,想必宗家主定是注意到了。”
“不错。”宗经茂点头。
天气好的时候,在对马岛甚至能看到高丽国的东莱(釜山),而每次经过海峡的大明水师都不小,宗氏之人想注意不到都难。
事实上,第一次瞧见十数艘大明水师舰船出现在海面,宗氏上下一片恐慌,以为新建立的大明也要如当年蒙元般征讨日本。
那时日本尚处于镰仓幕府统治下,虽镰仓幕府彼时已暮气沉沉,但仍可召集日本大部分力量,抗击蒙元。
即便如此,蒙元第一次征日,也让宗氏第一代当主战死,宗氏几乎灭亡。
至于蒙元第二次征日,若非神风庇佑,对马宗氏只怕就真没了。
然而,如今日本国内南北朝对立,虽足利氏室町幕府控制的北朝优势明显,隐有统一南北之势,可对马国毕竟在日本西南,即便宗氏投靠北朝,北朝亦鞭长莫及。
至于南朝,国力衰微,说不准哪天就被北朝灭掉,更不可能帮助宗氏。
也即是说,若此时大明出兵来攻对马国,宗氏只能靠自己。
宗氏如今不过数千人口,两三百兵丁,明军只需出一千人,宗氏便绝无幸存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