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43节

  虽已是亥时,奉先殿仍灯火通明朱元璋还在批阅奏本,处理国务。

  又放下一份奏本后,朱元璋喝了口御医开的养生茶,然后便微皱着眉头沉思什么。

  他能从近乎乞丐的一介布衣,在元末众多潜龙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真龙天子,一统天下,过去几十年不知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

  按理讲,他不该对这次火车首发运行多么担心。毕竟他都想好,大不了多给刘宽和科技司几年时间,重来几次。

  可当不再思考其他国务,他还是忍不住想快点知道这次火车首发的结果。

  ‘不知今夜驺吾号能否回来。’

  心里这么想,朱元璋却展开眉头,准备去坤宁宫跟马皇后说会儿话,就歇息至于找其他妃子侍寝,却是没这个心情的。

  朱元璋才走下御陛,便听殿外有人高声通报。

  “陛下,太子遣人来报,火车回京了!”

  “好!”

  朱元璋听了大喜,高兴得胡须都翘了起来。

  他随即将报信之人招入殿内,详细询问了一番,得知驺吾号已安全进入火车站,一路并未出什么事故,便更高兴了。

  “来人!拟旨且先算了。”

  朱元璋下意识就想立刻拟旨,对刘宽等人进行封赏。

  但想到这次火车首发成功,要大叙功,不能他张口随便来,便压住了心思,准备先去坤宁宫通知马皇后火车回京的好消息

  两日后。

  常朝上,司礼监太监当朝宣布了对刘宽等于“打造火车”、“开通徐丹段铁路”有功人员的封赏。

  “今有崇宁公主驸马、工部科技司员外郎刘宽,先后献千里镜、银镜、蜂窝煤秘方,高炉炼钢法、盐田晒盐法、白糖制法,又献神威大炮、虎蹲炮、鸟铳造法等。”

  “又耗时一年零三个月,与科技司众官吏等同心协力,研制大明首列火车驺吾号,并组建铁路局,开通徐丹段铁路,令大明享有铁路运输之利,功莫大焉!”

  “故封尔为科技伯,世袭罔替!并擢升尔为工部郎中,主理科技司诸事务!”

  “皇后特与殊荣,许配女官苏氏为尔妾室。再赐田地八百顷,黄金万两、白银三万两、宝钞八万贯,京郊别院一处。钦此!”

  刘宽站在武英殿中央,拱着手听到最后有点懵。

  赏赐田地、金银都在他意料之中,甚至封爵也有所意料大明非军功不封爵那都是后来才有的潜规则,明初封爵全看老朱怎么想。

  但圣旨最后来个“皇后特与殊荣”,给他弄了个妾室,就令他大大意外了。

  随后,他想起前些日子御医楼英莫名来给他检查身体,又想到过去几日朱蕙兰两次嘱咐他此番要好好表现,才隐约明悟什么。

  ‘该不会是蕙兰以为她生不了,才让老朱、马皇后借这次大叙功的机会给我弄个妾室传宗接代吧?’

  想想朱蕙兰的性格,以及近来发生的事,刘宽觉得十有****就是如此。

  随即就不知该高兴还是怎样了。

  作为一个男人,回到封建时代,要说他不想三妻四妾那是假的。

  可尚了公主,能跟妻子平等相处就不错了,纳妾却是不太可能。

  万万没想到,他顾忌朱蕙兰年纪原因,在房事中有所控制,想等两年再让她怀孕生子,却造成误会,让他被特许纳妾。

  ‘日后蕙兰若知道她一年多都未怀孕的真相,该不会怀疑我故意这么搞的吧?’

  心里这么想,刘宽便决定回头找个机会跟朱蕙兰把事情解释清楚。

  “科技伯,还不接旨谢恩?”太监见刘宽一直愣神,便出声提醒了句。

  刘宽回过神来,忙深揖道:“微臣领旨,谢吾皇隆恩!”

  接了圣旨退回班列中,刘宽便忍不住嘀咕起“科技伯”这个爵名来。

  ‘科技伯,老朱给的封号还蛮贴切还好是算我累功封爵,若单论打造火车之功,说不定会封我个火车伯、机车伯’

  刘宽这番推测可是有依据的。

  老朱封爵,若是从礼部官员推荐的名字中选倒还好,多数都是诚意伯、勇毅伯这类表述封爵者品质、期望或功劳的名字。

  可若是老朱一时兴起,自己想爵名,往往会很朴素。

  之前刘宽关心海军建设时,就从朱标那里听说这类事水师将领张赫、李新材,因剿灭海寇及海运方面立功甚多封爵,然后老朱大笔一挥,一个则封为定海侯,另一个则封为航海伯。

  定海侯还能跟定海这个地方联系上,可航海伯的爵名在此时而言就有点过于朴素直白了。

  在刘宽暗暗吐槽老朱亲自取的爵名时,朝会上的叙功与封赏还在继续。

  第二更。

  晚安~

第164章 升官受赏!早嫁之风

  苏铨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并得宝钞、布帛等赏赐若干。

  王不群、裘七尺皆被擢升为工部员外郎,王不群负责协理工营司诸事务,裘七尺负责协理科技司诸事务。

  郭天问、于贤仍任工部主事,但得到的钱帛等赏赐却要比王不群、裘七尺更多些。

  青龙山煤厂被升格为煤炭局,由于贤担任主事;郭天问则由刘宽推荐,担任机器制造局主事。

  其余如张金饶、柳延、马梦阳、齐大木等参与“火车打造”及“徐丹段铁路开通”二事的官吏,或是升职,或是得赐钱帛,或二者兼有之。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这般上规模的封赏只给过武将群体,文官群体还从来没得到过。

  反倒是大规模处罚经历过两三次空印案、郭桓案的主体都是文官;胡案虽以几个与胡惟庸联系紧密的武勋为主,但也有部分文官牵扯其中,获享老朱的砍头、抄家、流放三连。

  再加上老朱给文官们定的薪俸远低于宋、元两代,且动不动就降职、罚俸,便让文官们觉得,老朱就是个苛待文官的性子,对文官的偏见融入了骨子里,不可能有所改变。

  如今见科技司官吏几乎是集体升官、获赏,自是惊讶得很。

  虽说刘宽等科技司官吏此番功劳确实很大,但也说明,老朱对文官并没有那么大偏见,只要功劳足够,文官封爵亦非奢望!

  

  对刘宽等人的叙功封赏是在朝会最后进行的,封赏完便下朝了。

  刘宽才出了武英殿,就被侯在旁边的一个小宦官叫住。

  “刘驸马,皇后娘娘召您到柔仪殿叙话。”

  ‘看来多半是纳妾之事了。’

  心里这么想,刘宽便跟着小宦官来到武英殿。

  马皇后一如既往地坐在凤椅上,一脸慈祥地看着他。

  刘宽行礼道:“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平身。”

  “谢娘娘。”

  礼毕,马皇后开门见山地道:“宽儿可知为你纳妾之事是谁跟本宫提起的?”

  刘宽苦笑着道,“应是蕙兰吧?”

  马皇后笑道,“你倒是猜得准蕙兰嫁于你一年多都未有身孕,担心影响你家子嗣延续,便向本宫提了此事。”

  “本宫与陛下商议后,便趁这次大叙功,与你纳妾之殊荣。”

  “那苏氏虽是小户出身,但年少即入宫任事,得本宫调教,不仅长于经营、管家之道,亦通女工、诗词、音律,称得上才貌双全。”

  “若非她自愿留在宫中,本宫早就放她出嫁嫁人了她虽已二十三岁,年龄略大了些,但与你做妾室却是不错的,你要好好待她。”

  在此时,二十三岁绝对是大龄剩女了。

  需知,当年马皇后二十岁嫁给朱元璋,都自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

  马皇后担心刘宽嫌弃苏采薇年纪大,才有这番嘱咐她虽曾听刘宽讲过后世人普遍结婚晚,却没放在心上。

  再说了,刘宽如今人在大明,又不是在后世。

  若非富驸马身份阻碍,以其才能,二八以下的妾室纳几房都没问题(此时朱元璋还没对纳妾之事做严格限定)。

  她却不知,在刘宽习惯性认知中,二十三岁女子属于标准的年轻姑娘,恋爱、结婚、生子正合适。

  再加上苏采薇容貌不输于朱蕙兰,且自有一股气质,又相处了一年多,刘宽心里对这个妾室人选是颇为认同的。

  刘宽本想琢磨几句表态的话,转念一想,他若表现得太喜欢苏采薇,反倒可能让马皇后、朱蕙兰不高兴。

  于是便简单地答应道:“是。”

  马皇后微笑颔首,“那这纳妾日期以及如何操办,你可有想法?”

  “全凭皇后娘娘做主。”

  马皇后更高兴了,道:“也是,在此间我与陛下就相当于你的父母,这般事确该为你操持。”

  话聊到这里就结束了。

  刘宽告退,离开了紫禁城。

  待他回到府中,宫里的人已经送来赏赐。

  刘宽又接了一次圣旨,待将宫里来人送走,刘宽拿着赏赐的单子稍稍研究,便有点无语了。

  老朱这次赐下八百顷田地,也即是八万亩,几乎达到了大明臣子能一次性获得田地赏赐的顶格此前,只有藩王才能一次性获赐千顷以上的田地。

  老朱这次田地赏赐对刘宽本是殊荣,可问题是,这八百顷田地并不在直隶,而是在湖广常德府桃源县。

  这年头,湖广的湖北还好些,湖南地广人希的程度不下于河南。

  而且湖南还有很多苗人等少民部族,属于汉蛮杂居之地。蛮族彪悍,动不动叛乱,那地方安全性可比河南差远了。

  ‘这老朱,好不容易赏赐多点田地,居然还选在了湖南,还不如换成宝钞呢。’

  吐槽归吐槽,刘宽却没有卖掉这些田地的想法。

  一则眼下湖南田地价值低,卖不了多少钱;二则,他明白老朱这么赏赐,多少有点用田地拴住他的想法。

  所以,他即使不在意这些田地,也不好就这么卖掉。

  ‘还好这八百顷田地都在一处,回头派人去那边建个田庄管理就是以后若有闲暇,还可带家人去体验下湖南的田园风光。’

  此番刘宽不仅升职为工部郎中,更受封科技伯,回府后要忙碌的事当真不少。

  好在今日科技司放假,他可以专心处理府中事务。

  忙到晚上,吃过晚饭,沐浴之后,躺在床上,刘宽才有心思跟朱蕙兰说些夫妻间的私密话。

  “娘子,其实过去一年你未能怀孕,有我的责任。”

  朱蕙兰正一脸满足地趴在刘宽胸口,闻言俏脸惊讶,“夫君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根据我们后世研究,女子怀孕太早,对身体的损伤比较大。”

  “后世女子最佳生育年龄段是二十二岁至三十岁间。此时女子纵然没有后世的条件,最佳生育年龄段也当在二十至二十八岁之间。”

  “所以,我便想你过两年再生育这样对你、对孩子都好。”

  朱蕙兰虽不像后世人那样拥有丰富的生育知识,可听了刘宽这番话,再联系刘宽在房事过程中的某些行为,也就明白过来了。

  她忍不住问:“此事夫君为何不早说?”

首节上一节143/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