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仅可以降低大明国内盐、糖价格,令百姓生活更好,还可销往海外,获得巨利。”
“待将来大明拥有海外领地,更可在当地制盐、制糖,节省人工、运输费用,则获利更巨。”
朱元璋听到这里哈哈一笑,“看来你这两个生财之策,是跟开拓海外之大计相辅相成的呀。”
殿内没有其他人,刘宽说话便少一些顾忌。
他闻言道:“后世西夷殖民南洋的早期,除了获取当地的宝石、金银、香料,一大主业便是以土人、汉人为奴隶,为他们种植甘蔗,以制糖获取暴利。”
“微臣以为,咱大明若经营南洋,也可效仿,驱使土人种植甘蔗,并在当地建立制糖厂。”
“待日后从南美洲带回橡胶树种,还可在南洋开辟橡胶园,则又是一大生财之道。”
朱元璋点点头,却并未就刘宽后面一番话评价什么,也不知心里具体如何想的。
他放下奏本后,笑问:“你这两个秘方价值可是丝毫不亚于先前的银镜、千里镜之秘方,在生财方面的价值甚至更高。”
“咱不能就这么白白要了,说吧,此番你想要什么赏赐?可还是金银、田地、商铺?”
第二更。
晚安~
【说一下,火车运行安排作者到底外行,修改几次还是有点漏洞。好在主角设定的就是什么只懂一点,并非全知,也非全能、多智近妖的人。所以,从主角口中出来的话有不足之处也还能接受。作者会根据大家的合理意见,在后文合适剧情中尽量弥补漏洞和不足。】
【见谅】
第155章 铁路局隶属,托管实验课
老朱要赏赐,刘宽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何况他这两份秘方,确实能够为大明带来大笔财富,还是源源不断的那种。
不过刘宽现在没特别想要的,便道:“陛下赏赐些金银、商铺即可。”
朱元璋略带深意地问:“田地不要了?”
刘宽之前向朱元璋要田地,主要是为了安老朱的心。
他原本觉得如今数千亩田地够了,可听老朱这么一问,他便顺势道:“田地自然也可。”
朱元璋一笑,道:“那此番便赏赐你黄金万两、宝钞十万贯,田地两百顷,直隶各处商铺十处!”
刘宽听了略微惊讶,随即便拱手道:“谢陛下!”
老朱这番赏赐明显要比前几次多得多,但相较于刘宽所献的两份秘方,仍不算什么。
何况,田地两百顷(两万亩)没说是良田,也没说在何处。商铺虽指明在直隶,却未必在京师,也许在哪几个小县城也说不定。
所以认真计较起来,田地、商铺都算是黄金、宝钞的添头。
刘宽从未想过靠老朱的赏赐发家致富,谢恩之后便不再多想,而是谈起与铁路相关的另一件事。
“陛下,不论是要运营铁路,还是日后及建设新的铁路,都需要专门的机构。因此,微臣请在通政院交通司下设铁路局。”
通政院原为通政司,是在六部改革中升格为通政院的,下辖承进司、驿传司、交通司。
交通司之前下辖官道局、水路局等机构,专门负责筹划水陆交通之事。
铁路运输既是新的交通方式,相关部门自然该隶属于交通司。
朱元璋听了刘宽的话却一阵沉吟,随即道:“若将这铁路局放在通政院交通司下,该由谁主持其事务?眼下大明除了你,恐怕没人能胜任吧?”
“若将你调去交通司,科技司这一摊事谁又能担得起来?”
“依咱看,不如先将铁路局归于科技司下,由你将铁路局的架子搭起来,待将来其运作成熟,再移归交通司。”
刘宽想想,发现铁路局的初期工作确实离不开他,而科技司的一摊事务除了他暂时也没人能担起来。
虽然他进入科技司之初就注意培养人才,可他穿越大明都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他着手培养的那些个人才都还没成长起来。
沈、柳延、马梦阳等由吏员升上来的官员且不提,即便是郭天问、裘七尺等在科技司任事大半年的主事官员,也没哪个能担起整个科技司的事务。
想到这里,刘宽道:“铁路运营之事,微臣也只是有些见识而已,并未做过,此番只能勉力为之。”
“此外,铁路局搭建必然需要一批精干官吏,还请陛下准许微臣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朱元璋道:“有见识总比其他人毫无头绪要强。至于铁路局所需官吏等人员,除了兵部,其他各部院官吏任你挑选,咱都应准!”
刘宽回到府上,便瘫坐在交椅上,叹了口气。
朱蕙兰忙问,“夫君这是怎么了?”
刘宽道:“我受命组建铁道局,估计要忙很长时间之前那种清闲日子没了。”
朱蕙兰听了失笑,“别人做官,都想多揽些差事,好多些权利。夫君倒好,只图清闲。”
随即冲一旁招了招手,“冬梅,来给老爷按摩一番,让老爷松快松快。”
“是。”
冬梅答应一声,立马过来施展她的拿手活。
感受着一双小手从肩膀按到颈部,又按到头部,绵柔又不失力道,刘宽不禁呻吟了声,闭上眼睛,竟睡了过去。
天气热,朱蕙兰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已经额头冒汗的冬梅不必再按,只让春兰、秋月在一旁扇着轻风。
她则在一旁拿着本书看,静静等刘宽睡醒
隔日。
皇城附近。
一座挂牌为“伪热气球实验组”的大院中,平日里在大本堂上课的学生们站成了两排。
刘宽道:“今天这节实验课由班长朱雄英来负责主持,朱椿、朱柏负责协助,其他同学都听从配合。都听明白了吗?”
学生们不知刘宽为何这么安排,但还是一起应道:“听明白了!”
“好,现在开始实验课。”
刘宽说完,年纪稍小的皇子们大多不知所措。
朱、朱檀则一副看好戏的神色,看着朱雄英。
朱是觉得他最年长,能镇压住其他学生,理应由他主持。
朱檀则觉得他最聪明,自然课成绩也最好,实验课该由他主持才对。
如今刘宽却将主持实验的事交给朱雄英,甚至连协助都没他们的份儿,两人自是不服。
朱雄英见同学们都看向他,也稍无措了几息,随即来到刘宽面前,拱手道:“请老师教学生。”
刘宽一笑,将准备好的单节实验课教案递了过去,道:“你对着教案,接着上节实验课的内容,指挥同学们做实验就行了。”
“这节课我会在一旁看着,有什么不懂,可以来问。”
“是。”
朱雄英接过教案,翻着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底,立马自信起来。
朱蕙兰作为旁听生,并不用参与课程,见此便来到刘宽这边,低声问:“夫君为何这般安排?”
刘宽道:“这伪热气球实验目前主要是通过各种实验,获取各种材料的性能数据,以挑选适合制作伪热气球的各种材料。”
“这其实就是个磨时间的事我之前清闲,带着他们做倒也没什么,如今忙起来,不如让他们自己做,也算是一种锻炼。”
“朱、朱檀都在外有差事,没必要再让他们分心此处。如此一来,交给雄英、朱椿、朱柏便是最合适的。”
刘宽没提潭王朱梓,朱蕙兰也没问。
她在大本堂旁听半年有余,对这些兄弟们的品性了解得比以前更多。
朱梓生性胆小怯弱,根本不抗事,当了大半年纪律委员都没多少改变。
刘宽不将实验课给朱梓主持很合理。
朱雄英虽然年纪小,却颇为成熟稳重;聪慧虽不及朱檀,却也超过了同龄人。
至于朱椿、朱柏,性格都偏文静,平日里学习踏实、认真,又比较有服从性,正合适在实验课上当朱雄英的左膀右臂。
在刘宽的看顾下,这节由朱雄英主持的实验课虽小有混乱,可终究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了教案上的预定内容,获取了几组新材料的各项数据。
见此,刘宽拍了拍手掌,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引过来,道:“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得不错,尤其是朱雄英、朱椿、朱柏三位同学,头一次负责主持、组织实验,能在规定时间内,指挥各小组完成各自的实验步骤,颇为难得。”
“接下来,同学们便将实验器材,尤其是那些玻璃器具,都仔细收拾好,然后就可以下课了。”
有老朱的命令,大明的琉璃匠人在今年春节后不久便研制出了透明玻璃,之后很快就利用“铅汞齐法”制造出了银镜。
刘宽得知此事,便向那家官办琉璃场定制了一批专门用来做实验的玻璃器皿。
不过这些玻璃器皿透明度其实还有待提升,跟后世中小学的实验器材都没法比,离研究所级别差得更远。
好在刘宽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实验,倒也能将就着用。
学生和实验组的工匠们一起收拾好所有实验器材后,便自觉地到前院来排队集合。
待学生们站好,刘宽便道:“下一节实验课老师就不来了,便像今天这样,由朱雄英、朱椿、朱柏三位同学带着你们做。”
“谁若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或是故意捣乱,纪律委员、班长都可以向我汇报。听明白了吗?”
朱、朱檀听了还在愣神呢,几个年纪小的学生已经习惯性地开口齐声答应:“明白!”
刘宽微笑点头,“下课!”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离开大院后,依旧是由朱雄英这个班长,领着住宫里的皇子们回去。
朱、朱梓、朱檀却是跟刘宽、朱蕙兰一起往太平街方向行去。
朱梓今年十三岁,是按例出宫别居的。
朱檀则是因为领了六扇门的差事,被老朱特许,提前一年出宫别居。
离开实验组大院不久,朱檀便凑到刘宽这边来,问:“老师将实验课交给雄英,可是因为近来公务太过繁忙?”
“不错。”
他又问:“可是因为火车将要投入实用了?”
刘宽一笑,“看来鲁王殿下这六扇门没白管,消息很灵通啊。”
其实这消息并非从六扇门来的六扇门选拔的是巡捕,又不是锦衣卫那样的探子,哪儿能探听到朝廷里的事?
朱檀这些消息是从别处打听来的,见刘宽误会,他也不解释,而是笑问:“老师,若是火车投入实用,咱们何时能去坐一趟,体验一番?”
刘宽没想到朱檀关心的竟是这个,只觉他终究年纪小,还有些孩子心性,便道:“这个殿下得去问陛下。不过,即便陛下同意,也得等铁路正式运营之后才行。”
“那铁路究竟什么时候正式运营?”
刘宽按照目前铁路局组建的进度估算了下,答道:“怎么也得两三个月之后吧。”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