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以上原因,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原因,后世才提倡保护一些稀少甚至濒临绝种的动植物。”
“比如说老虎、熊、豹子、猴子、大象、羚羊、河豚等许多动物,在后世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的保护级别还挺高。”
“百姓若是猎杀,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除此外,国家还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以保证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刘宽说到这里,赫然发现眼前众人,包括老朱在内,都已是一副瞠目咋舌的样子。
显然是被后世大力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惊呆了。
老朱率先回过神来,无比感叹地道:“真没想到,后世对待野物的态度竟迥异于此时,若非知道你不会说谎,咱都不敢相信。”
其余几人也回过神来。
朱瞪着眼睛道,“按你这么说,咱平日里猎杀那么多野物,若放在后世,岂不是要做许多年牢房?”
刘宽笑道,“四川及汉中有白罴,晋王殿下应该听闻过吧?”
朱道:“何止听过,咱还见过呢。那东西虽然厉害,却也好杀。”
刘宽道:“白罴在后世被称为大熊猫,为国宝级保护动物,民间俗称牢底坐穿兽也即是说,你若杀了一只白罴,这辈子别想走出大牢。”
牢底坐穿兽?
一众人听了再次震惊。
也理解不能。
李文忠回过神,便道:“说那些野物身上有值得探究的奥妙也就罢了,可刘副郎先前所说的生态平衡我却难以理解。”
“便如刘副郎举的例子,人杀完了草原上的狼,致使野生的羊、兔子迅速繁衍壮大,那人不正好可以更容易地猎杀羊、兔子么?”
刘宽没想到李文忠思维还挺缜密。
他解释道:“好叫曹国公知晓,一则我举的只是一个简单例子,自然生态平衡之道理并不能完美囊括其中。”
“二则,若草原上的野生羊群、兔子迅速壮大,人们真能依靠猎杀遏制吗?”
“须知人成丁需要十几年,而羊、兔子则只需要半年到一年,且能一窝生许多。”
“草原又那么大,如果没有狼等食肉的野生动物,得需要多少人狩猎,才能抑制那些食草动物的繁衍?”
李文忠听完沉默了。
这时朱元璋道,“依咱看,这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因为后世情况特殊,于此时而言则没什么必要。所以这事咱们也不用多谈,就此打住吧。”
接着问刘宽,“下面该放电影了吧?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大概讲的什么?”
刘宽道:“电影叫《让子弹飞》,讲的是一位土匪假冒县长到鹅城上任,与实际控制鹅城的豪绅黄四郎斗智斗勇并最终将其打倒的故事。”
让子弹飞?
几人或在想是哪四个字,或在想着名字有何含义。
老朱笑了笑,道:“土匪假冒县长斗豪绅?听着倒是有点意思。走,咱们去看吧。”
于是一行人回到各自座位。
刘宽则调出平板里的《让子弹飞》播放
一个多时辰后,这部电影才放完,包括老朱在内,所有人都意犹未尽,恨不得再看一遍。
这部电影虽是民国背景,可人情世故方面与此时并无多大差别,故而众人理解起来几乎没什么障碍。再加上剧情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便看得很过瘾。
但老朱仍不忘从电影中找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东西,现场教导儿孙等晚辈。
“瞧见没有,这豪绅黄四郎在鹅城一手遮天,便是朝廷命官去了,也得跟他同流合污,官位才能坐得稳。”
“由此可见,豪绅之流多为地方毒瘤,引诱官员贪腐,欺压百姓,损公肥私,实是国家一大祸害!”
“咱大明便有些地方仍如元末一般,受此辈暗中操控,以至于朝廷政令难伸,百姓受此辈欺压而不自知。”
“朝廷若想真正掌控地方,必须打压此辈,乃至尽除之!”
听到这话,朱标、李文忠等皆是心头一跳。
李文忠更是想起了朱元璋前年利用胡惟庸案大肆株连武勋、文官的事情。
他担心朱元璋日后很可能会借机大肆铲除地方豪强士绅,乃至于牵连众多无辜者。
忍不住劝谏道,“陛下,地方豪绅也不尽是黄四郎之辈,也有不少上忠朝廷、下护黎民的,切不可一概而论。”
刘宽、朱标听李文忠这么说,都提起心来,生怕朱元璋跟李文忠又争吵起来。
只见朱元璋微皱眉头,道:“你在担心什么?此辈若不违犯律法,咱还能毫无由头地除了他们?”
李文忠默然。
第二更。
状态不佳,只能少更点。
晚安~
第153章 铁路检测,运营亏本?
原本愉快的端午节皇家午宴,因李文忠最后的劝谏,闹出一种不欢而散的味道。
好在舅甥二人这次都比较克制,在所争议问题上的矛盾也不是特别大,后面事情便不了了之至少表面上如此。
刘宽没有再去操心老朱的家事,端午节一过,隔两日,他便请命带队北上,确认江浦至徐州段铁路状况。
过去大半年,科技司自是多次派人查看过各段铁路的状况。
今年春节后,裘七尺所主事的车厢项目掌握了一定的铁路检修技术,也曾数次派遣专门的检测队伍,北上、东去,检查并记录京沪铁路各段的实际状况,乃至评估其安全通行火车的可能性。
根据车厢项目组检测小队的多次汇报,从镇江府丹徒到徐州的铁路,确实如刘宽穿越之初朱标派人查看的那般,幸运的没有因河流变化而被破坏。
因清末开修京浦铁路(北京至江浦)时,黄河已在数十年前于铜瓦厢决堤,夺大清河入海,如今却是夺淮河入海。
所以,徐州处的一小段铁路也确实是被黄河淹没并冲毁了部分。
这段铁路以大明眼下的技术水平是没法修复的。
因此,火车投入实用后,向北只能直通至徐州。然后得改乘渡船过黄河,到了对岸,再换乘另一辆列车继续北上。
另一边,直隶江南因河流众多,数百年中河道变化实在不少,故而铁路往东去经过常州、苏州至松江府的途中,终究被河流毁了几处。
虽然在汇报中,这几处铁路毁坏程度并不大,有修复的可能,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修复的需要一定的试验,且每座铁路桥的修复都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刘宽跟苏铨等科技司众人商议后,便决定先将丹徒至徐州这段铁路,列为火车投入实用的路段。
京师(南京)至丹徒这段铁路,早在春节后,火车第二阶段实验展开前,刘宽便亲自带队沿路走了一遍,确认其可供火车安全通行,这才允许试验进行。
如今火车要投入徐丹段铁路实用,他必须得亲自带队再沿京师至徐州的铁路走一遭,才能安心
刘府。
卧室内。
刘宽正与朱蕙兰依依惜别。
“此去徐州路途不短,公事又需耗费不少时日,夫君一定要保重身体。”
朱蕙兰靠在刘宽胸口,环着刘宽的腰,不舍且担忧。
刘宽闻着朱蕙兰身上的幽香,笑着道:“放心,我会注意身体的。再说了,我日日锻炼,身体多好你又不是不知道,没那么容易生病。”
朱蕙兰想到什么,俏脸微红,却也不再担忧了。
她整理了下刘宽衣领,将刘宽一直送到府门外,看着刘宽带着随从远去,哪怕看不见了,仍在府门前俏立良久。
刘宽这边依旧是先到城西北的大军营,汇合老朱安排的一千亲军。
刘宽觉得带一千军队北上很不方便,原想着带两三百人护卫就足够了。
可老朱不放心,非得安排一千亲军随行保护,他也只能接受。
接下这任务的将领算是刘宽熟人,乃飞熊卫千户周韬。
刘宽这边则带了马夫李二,小厮阿荣、阿虎,王广岳所领的仪鸾司一个总旗,以及由裘七尺亲自带领的一个二三十人的铁路检修小队。
京师到江浦这段铁路刘宽之前便走了好几遍,自是无需再细看,于是队伍过了江浦,速度才缓慢下来。
刘宽骑马走在铁路一侧新修建不久的土路上,目光却是落在旁边的铁路上。
只见铁路上及两边一棵杂草、灌木都没有,显然是有人定期清理。
但铁轨上却显露了不少锈迹。
京沪铁路在后世几经修缮,其实早都换上了钢轨,枕木也都换成了水泥的。
但哪怕是钢轨,在野外遭受大半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没有火车时常经过摩擦,又没有铁路工人养护、检修,自然免不了生锈。
沿着路看了会儿,刘宽忽然一拍脑门,露出苦恼之色。
却是此时才想起,似乎有一种专给铁路检修工人用的人力轨道车。
这种车只需简单的传动系统,让人在车上以脚力踩踏,即可在铁轨上行走。虽然不快,可若是安排人日夜往复着来,也可以减少铁轨的锈蚀程度。
至于《让子弹飞》中那种马拉列车,只能在专门的铁路上走,这种由石子、水泥枕木建造的铁路根本不适合。
想到这里,刘宽示意队伍停下。
他下了马,带着裘七尺等检修小队人员上了铁路,亲自查看铁轨上的锈迹。
发现铁轨上锈迹斑斑点点,看着虽多,但都只存于表面,并未锈蚀到里面。
铁轨上的一些螺钉也是如此。
另一边,裘七尺则带着几个工匠,拿着小锤子在铁轨各处敲敲打打的探测着。
见其完事,刘宽便问:“裘主事觉得这铁轨可能安全通行火车?”
裘七尺稍稍思考,便道:“其实当初咱们在石灰山那边进行马拉车厢试验时,铁轨锈蚀程度并未比此处好太多,随后用马拉车厢跑了几日,锈迹便渐渐消失了。”
“这里的铁轨锈迹虽多些,但也都存于浅表,通行火车当无问题。”
“不过这些铁轨上的螺钉,只怕使用寿命会比原本缩短不少,咱们须得早些筹备好更换事宜。”
刘宽听得一时沉默。
以大明如今的工艺,仿造螺钉不是问题,可要想仿造能替换铁路上这些螺钉的产品,难度却不小这涉及到了加工精密性问题。
当然,这问题并非无法应付,毕竟去除了电气化的铁路也并非多么精密的设施。
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尽快提升大明的工业水平,比如说金属冶炼、金属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等等。
‘看来待火车投入使用后,得尽快将郭天问调入机器制造局,争取早些研制出各种金属零件加工机床才行。’
思考着问题,刘宽与裘七尺等人在铁路上行走了近一里远,这才回到土路上。
刘宽将裘七尺叫过来,并马而行。
“裘主事估计以你们现在掌握的技术,对一里铁路进行检测、养护乃至修理,一年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
自春节后,火车第二阶段试行实验开始,虽说名义上由郭天问、裘七尺一起负责。
可实际上,列车车厢方面目前已改无可改,所以过去几个月车厢项目组主要是在研究如何利用大明现有材料建造新的铁路,以及如何修理京沪铁路。
没错,因为材料、技术的代差,对大明来讲,修理穿越来的京沪铁路,甚至比建造新的铁路还难一些。
好在车厢项目组背靠整个大明,能搜罗不少人才,目前不论是建造新铁路方面,还是修理后世铁路方面,都有不小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