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笑道,“自是可以的是在后世一些影视剧中,大明本就有一个极厉害的捕快衙门,名曰‘六扇门’。”
六扇门?
老朱、朱标、朱听了都露出好奇之色。
后世六扇门其实是衙门的代指只因宫门、衙门大多都是三座六扇,故明清时(主要是清朝)民间将在衙门里当差称作在六扇门做事。
狭义的六扇门则又特指明清时的大理寺、督察院、刑部这个三法司联合办案机构。
但明初还未有六扇门的称呼,老朱等人自是不知。
刘宽并不解释现实中六扇门的意思,只道:“后世影视剧里的六扇门是由一名大明皇帝信任的藩王坐镇,再派遣一文一武作为其副手,处理常务。”
“随后从全国各地衙门选拔优秀捕快加入;又从江湖中招揽武林高手、奇人异士以为鹰犬、耳目。”
“还注重从朝廷设立的养济院中挑选有天赋的孤儿,从小培养其忠君爱国之心,教其习文练武,又授以侦查、追捕、缉拿之术。”
“同时,还将这些精锐捕快按能力强弱、职权大小分了等级。”
“比如按腰牌材质不同,俗称铁牌捕快、铜牌捕快、银牌捕头、金牌神捕。”
“最厉害的四名捕头则配以天地玄黄四种刻字的神捕令牌,各有名号,被世人称为四大名捕,名传天下,震慑凶邪!”
朱标、朱都还年轻,朱雄英更是年幼,听了刘宽这番关于六扇门的讲述,再加上才看的《湄公河行动》,不免心潮澎湃。
朱标暗暗决定,若父皇不设六扇门,他将来也一定要设立。
朱更是忍不住开口道:“父皇,朝廷若设六扇门,儿臣愿往坐镇!”
朱元璋带着笑意哼道:“你先前不是要去舟山做水师将领么,现在又要坐镇六扇门了?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没点子定性!”
不知何时凑到不远处“偷听”的鲁王朱檀忽然出声道:“父皇,儿臣应该适合坐镇刘老师所说的六扇门!”
朱元璋并没有计较朱檀的“偷听”,看着他道:“你?以你之聪慧倒也适合主持六扇门,磨练一番,但前提是你别耽误大本堂的课业。”
朱檀一听,立马兴奋地拍着小胸脯道:“儿臣一定不耽误课业!”
刘宽见朱元璋转眼就定下让朱檀主持组建六扇门的事,不禁愕然。
心想,这位鲁王殿下该不会变成电视剧《六扇门》中齐王的样子吧?
表面是宽厚的贤王,实则城府极深、心狠手辣。
暗中谋取皇位,结果事败身死
想到这里,刘宽下意识摇了摇头。
第一更。
感谢【yhbing】的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第132章 警犬和女捕,明初之中南
朱元璋注意到刘宽的动作,便问:“刘宽,你何故摇头?”
刘宽道,“微臣只是觉得鲁王殿下终究年少,若要主持六扇门,这一文一武的佐贰官,还须得陛下仔细挑选合适之人才行。”
朱元璋哈哈一笑,“此事你不说咱也省得。”
朱檀见“偷听”不仅没被怪罪,反而得了个好差事,顿时满脸喜色,干脆来到了御陛旁边。
“父皇,儿臣觉得这电影中的警犬也十分不错,咱大明或许也可培养训练猎犬,辅助抓捕罪犯。”
朱元璋想起电影中那只名叫“哮天”的警犬。
其在混乱市井中依靠灵敏嗅觉搜找失踪的线人,又在人都惧怕的车辆追击中协助抓捕凶犯,还会配合战士投放炸药,更是能穿梭于枪林弹雨,不惧生死地试探那些由炸药制作的陷阱(地雷)。
虽然最后还是被敌人火铳击杀,却也立下大功,死得壮烈。
大明若真能训出这般厉害的猎犬来,确实用处颇多。
他于是点头道,“你这想法不错,咱大明确实可以训练猎犬,用以抓捕罪犯。”
“后世那么多有用的科技,咱便是羡慕,大明也一时造不出来。可这猎犬,只要训练得法,应是数年便可见成效。”
朱在一旁见风头被老十这个小孩子抢去,很不甘心,赶紧道:“父皇,儿臣觉得还可训练军犬不求其杀敌,只要能辅助探子提前发现敌宗,便值得一试。”
朱元璋赞许地点头,看向朱:“训练军犬确实值得一试此事便交给你主持吧。但跟老十一样,不得耽误大本堂的课业。”
‘总算得到差事了!’
朱心中激动的叫了声,大声应道:“儿臣领命!必不耽误课业!”
刘宽见老朱今天心情很好的样子,略微犹豫了下,道:“陛下可曾注意到电影中的女警?”
老朱多精明,一听就明白了刘宽的想法,笑问:“你是想让咱大明如电影中一般,录用女捕?”
刘宽道:“陛下,女子虽然天生力气不如男子,打斗起来也不如男子方便,却有别的优势。”
“一则,女子大多心细,更容易注意到案件中某些细节。”
“二则,女子伪装之后,更容易接近罪犯,可降低罪犯的警惕性。此外,在一些特殊场合,女子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元璋心里其实觉得女子并不适合做捕快,不适合打打杀杀。
但他想,既然后世有女警,必然有其道理。
再加上这并非什么关乎国策的大事,刘宽既提出来,他不妨卖个面子。
于是点头,“那便准许各地警房及六扇门招收女捕。”
“陛下圣明!”
朱元璋今日心情确实好,听了刘宽的马屁不禁打趣道:“你这话说的,咱不同意就不圣明了?”
刘宽厚着脸皮道:“陛下自是一直圣明的。”
他心里则想的是,万事开头难,今日老朱能同意女子担任巡捕,日后便能同意女子任其他职位。
再随着未来纺织等轻工业发展,女子们赚钱媲美男子,地位自然就上来了,束缚便也更少。
在刘宽看来,甭管后世男女争论如何,在这个封建时代,解除女子部分束缚,让女子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多贡献,绝对是正确的。
刘宽想着这些时,老朱却感慨着说出另一番话。
“这部电影确实是精彩,战斗之处令人心悬。可是,最后虽获胜,成功地将那毒枭抓捕回国内,仍难免让人觉得憋屈。”
“方才电影中的地图咱匆匆瞥了眼,那什么金三角,应是位于如今的勃固、暹罗、澜沧一带吧?”
“后世这几个国家既未合而为一,难不成还能多强大?”
“朝廷既决定查清案件,为受害百姓报仇、还其清白,为何不以大军压境,逼迫这三国配合查案?”
“派一队精锐捕快前去,虽最终成功抓捕了贼首,却也死伤不少。况且,若是事败,叫贼首逃了,又该如何?”
见老朱连连发问,一脸不解,刘宽不禁苦笑。
他解释道:“陛下,后世国与国之间的情势不能以如今的眼光去考量,后世朝廷这么做自是有其缘故。”
“彼时尚有其他强国对神州虎视眈眈,就想着我们对周边国家开战,然后好在背后支持,将神州拉入战争泥沼。”
“况且中南半岛有数个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好打。”
“当然,最重要的是彼时神州因满清愚民三百年,以至于落后世界百年不止。”
“建国后两三代人奋起直追数十载,也不过堪堪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罢了,仍需时间埋头发展,自不会如对头所愿,为一个大案便挑起战争。”
朱元璋听了先是惊讶,随即若有所思。
过了好几息,他才道:“没想到后世能建造那跨江大桥、舟山巨港,又有那般干练的官员、那么精锐的士卒,竟然仍不是世界最强国,甚至为强敌窥伺,当真是不可思议。”
“但若如你所说,后世朝廷选择派一队精锐捕快到国外冒险解决此案,除了憋屈点,确实算一种不错的办法了。”
刘宽点点头,没再多说,免得老朱继续谈论这个被河蟹大神注视的问题。
老朱这边用手指敲着御案,道:“据咱从元廷秘册中了解,你所说的中南半岛上诸国,前元灭宋后,兵锋正盛时,都曾出兵攻打过。”
“忽必烈时,元军灭大理设云南行省后,便继续往南打,灭一国名曰蒲甘,并设立缅中行省治理。”
“可惜当地多是山林,湿热多瘴气,并不适合元军驻扎,因此没几年,元廷便撤销行省,设立宣慰司、军府、驿站,令其地权贵、头人自治,遂为羁縻之地。”
“余者如占城、澜沧、真腊三国等国,或被元军攻破国都,或被打得几乎灭国。”
“奈何元军在攻打最东边的安南时,其国陈朝新立,颇具气象。”
“元军三次入境皆为陈朝军队所败,以至于对中南半岛的攻占大计功亏一篑。”
“若非如此,想必前元治下会多出两三个如云南般的行省。”
顿了顿,老朱接着道:“根据光明卫从南边传回的情报,如今蒲甘国仍四分五裂,除阿瓦、勃固两国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土邦、部落,不足为虑。”
“至于安南,如今的陈朝已是日薄西山之象,上上代国君陈叔明自任上皇,老朽昏聩,其子死于与占城国的战事后,又扶持其孙继位。”
“而今其国内权奸乱政、豪族林立,早没了百年前陈朝新立时的气象。”
“至于暹罗、真腊、占婆等小国,其国君或有为或昏聩,然国小民寡,皆不值一提。”
“咱大明既要争霸海洋,这中南半岛必然是要拿下的取蒲甘、安南两地的时机百年难遇,咱们若是错过了,待其地再出明主,只怕就没那么好打了。”
朱元璋这一番话让刘宽颇为吃惊。
算算时间,光明卫成立不过三个月,竟然就送回了蒲甘、安南国内的情报。
但他随即就醒悟过来也许老朱早就往中南半岛派去了探子,再加上从元廷秘册中得到的一些信息,才对中南半岛几国的形势有了了解。
回过神来,刘宽便不禁道:“陛下慧眼,二三十年后,安南国以及蒲甘北部等地,确实被纳入了大明治下,安南更是被设立为交趾布政使司,可惜后来”
“好圣孙丢了嘛,你不必说了!”
朱元璋打断了刘宽的话,并使了眼色。
刘宽立马意识到,老朱是担心他说出朱瞻基的名字,让朱等皇子听了去,猜出后来朱棣夺位的事。
‘看来老朱、朱标是打定主意瞒下朱棣靖难夺位的事啊,如此我以后谈及相关之事时就要小心了。’
‘再放什么电影、视频,最好也不要有相关信息,或者只给老朱、朱标看。’
先前的《绣春刀》虽有不少人看了,但里面只说崇祯帝,并未提朱由检的名字,看的人自然不知崇祯出自朱棣这一脉。
刘宽闭了嘴,可朱、朱檀却更好奇了。
心想,好圣孙丢了已经被打下来的安南?
父皇之圣孙不就是雄英吗?
然后两人都目光古怪地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则一脸懵。
暗想:我即位后竟然弄丢了安南吗?我长大后难不成是个昏君?
如此怎对得起皇爷爷和父亲?
念及此处,朱雄英当即用清脆童声坚定地道:“皇爷爷放心,雄英既得老师教诲,这一世绝不会丢了我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
朱元璋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就笑起来,摸着朱雄英的头道:“好孩子,你不必怪自己这一世咱和你爹会早早打下安南,把那里的百姓治理得服服帖帖,让你想丢也丢不了,哈哈哈”
说到最后,大约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话怪有趣的,忍不住畅笑起来。
朱标也是莞尔。
就这样,老朱几人关于电影《湄公河行动》的讨论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