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他想起视频中宏伟震撼的舟山海港,不禁问:“刘宽,你说若大明训练海军,以舟山为海军大营可好?”
“应该是好的吧?”刘宽不太确定地道,“微臣不通军事,难以结合大明如今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不过,微臣倒是可以说些历史上的相关之事,作为陛下决策的参考。”
朱元璋先点了点头,随即忽然问:“眼下什么时辰了?”
刘宽看了下平板电脑,发现是才下午4点多,便道:“回陛下,申时过半,不到酉时。”
朱元璋又问:“后面你准备方几首乐曲是吧?”
“正是。”
“那咱们便先到偏殿去谈,正殿这边让人开始摆放桌椅、布菜。这样,等咱们聊完回来,正好可以听着乐曲吃年夜饭。”
刘宽觉得老朱想法不错,遂将平板电脑交给朱蕙兰保管。
他则随着老朱去往偏殿。
刘宽原本以为会是一场密谈,谁知老朱大手一挥,将五岁以上的皇子、皇孙都叫了过去。
偏殿没有暖炉,人也少,可怜朱雄英、朱允、朱植等年纪还小、气血不壮的孩子一进去,就被寒气冲得打了个寒颤。
朱标心细,注意到这一幕,当即命人去安排几个暖炉过来。
老朱没管这些,坐下后就示意刘宽开讲。
刘宽清了下嗓子,道:“历史上,中国初建海军,是以海域分设几支水师,如渤海水师、东海水师、南洋水师。”
“至于海军基地,其实选的多是历朝历代设立沿海水师的地方。”
“北方的主要是山东登州、莱州,海津(天津)、以及辽东的金州、大小长山岛一带。”
“东南则有崇明岛、松江府沿海、杭州湾、舟山群岛、台州及温州沿海。”
“至于福建、广东沿海合适的地方,想必陛下都知道,微臣便不多说了。”
朱元璋先是微微点头,随即去蹙眉道:“你说的似乎都是近海水师,若是要远控大洋呢?”
刘宽笑道,“大明若要远控大洋,在北方自然以高丽、日本周边合适岛屿最佳,甚至可以在其国内沿海建立海港。”
“在东边则需控制琉球群岛及东藩岛。至于南边,安南沿海、吕宋岛、满剌加(马六甲),皆是海洋要地。”
说完,刘宽见除了老朱、朱标等少数几个原本就看过相关舆图的人若有所思,大多数皇子却一脸迷糊,显然是不知吕宋、满剌加在哪儿。
这让他醒悟,南洋之事离如今的大明还是有点远。
倒不如趁这机会,给老朱讲点更近的、更容易改变的事。
他于是道:“陛下,微臣今日之所以选择播放舟山海港这个视频,还有个重要原因。”
“你说。”朱元璋略感好奇。
刘宽道:“据微臣所知,历史上大明在数年之后将昌国卫挪到了大陆,又迁徙诸多岛民到陆上,最终演变成全面禁海,等于是将舟山群岛放弃了。”
“于是舟山群岛就渐渐被海盗、倭寇占据,这才在一百多年后,酿造出微臣当初所讲的,危及大明东南沿海数省的巨大倭患。”
“后世对陛下放弃舟山群岛的原因虽也有些记载,但大多粗略,难辨真假。陛下眼下可能推测其中缘故?”
听了这番话,老朱、朱标都皱起眉头。
随即朱元璋就沉吟着道:“数年后放弃舟山群岛?此事恐怕和方国珍部余孽以及汤和有关。”
刘宽露出好奇之色,拱手道:“还请陛下赐教。”
朱元璋一笑,“也罢,听你小子讲了那么多后世之事,咱便讲讲当今之事。”
“当年咱过江下集庆后等于是占据了淮右、江右,张士诚则占据了淮左、江左,方国珍却是占据了浙东。”
“咱灭了陈友谅后,派徐达、汤和等扫平江南,第一个灭的是张士诚,第二个便是浙东方国珍部。”
“方国珍此人原以贩盐浮海为业,能趁势而起,割据浙东,说起来也算一时枭雄。”
“后来他虽降我,却有些余部不肯臣服,叛逃到了海上,与张士诚余部搅和在一起,成了海盗。”
“舟山诸岛百姓在元末便多与海盗勾结,对抗元廷;到了我大明仍不改习性,与海盗暗通曲款。”
“不仅多次叛乱,登陆攻打城池,更有岛民在一次意外冲突中杀了汤和麾下两个指挥使。”
“再后来,甚至有股海盗意图逆江而上,进犯京师,只不过在崇明岛附近便被我大明水师击败。”
第一更。
来晚了。
文中有部分写的视频文案,所以尽量多结余一两百字,不算钱。
再次感谢订阅的书友们!
第130章 海上航道,阿片之史
“除此外,东南士绅、豪强也有些暗中勾结海盗,或传递消息,或暗中资助,常出海走私。”
“故而,朝廷虽屡次平定舟山诸岛叛乱,多次击败东南海寇,却始终难以彻底靖平海患。”
“汤和当年随徐达攻打浙江、福建,算是朝中诸公中熟悉东南军政事务的,又得咱信任。”
“若东南再度生出较大的海患,咱最可能派出的就是汤和。不过,他对当年两名得力部将意外死于冲突之事始终耿耿于怀。”
“若是东南海寇之患始终难平,说不定便会动用禁海之策。而若无你出现,咱也也不知海洋之重要,确实可能转行全面禁海之策。”
说起来,大明如今并未像后来那样施行严厉的全面禁海之策。
比如说像舟山群岛这种地方,因上面有不少岛民,大明便延续宋元政策,在上面设县治理。
后来实施全面禁海之策后,不仅禁止大陆上的百姓私自出海,就连一些岛屿上百姓都被迁徙到陆地,等同于放弃了那些岛屿。
很显然,舟山群岛后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放弃的。
当时朱元璋的注意力转向内陆,心思放在了集权与稳固皇权上。
国家钱粮物资有限,他又不知海洋之重要,自是觉得治理舟山这些岛屿吃力不讨好,不如放弃。
但如今有刘宽,大明对舟山之事的处理自然不会与后世历史一样了。
刘宽听老朱讲完,便道:“陛下若担心舟山百姓难以治理,可以将其迁往福建、广东沿海,然后再迁一批福建、广东的百姓到岛上。”
“只需善待迁徙过去的百姓,再以卫所镇守,以水师搜剿近海盗贼,两三年应该就能靖平浙江沿海。”
朱元璋道:“往复迁徙百姓虽然麻烦了些,但既知舟山诸岛之重要,这事确实得做。”
一旁朱听到这里,忍不住拱手道:“父皇,儿臣愿入水师为将,替父皇剪灭海寇!”
“你?”朱元璋看向朱,“自恃勇力,不知体恤下属,咱只怕你到了海上会被下属偷偷割了脑袋还是在大本堂磨练两年再看吧。”
朱听得有些不服,脸色涨红,想说些什么,可让朱元璋一瞪,便闭上了嘴巴。
他本就不敢跟朱元璋撒泼,有了朱的前车之鉴,如今就更不敢了。
朱元璋又问刘宽,“沿海之事你可还有别的要讲?”
刘宽想了想道:“将来陛下若取辽东,可从海上运粮,节省路途上的消耗。”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海上粮道胡元时便有,大都之粮除了依靠运河输送,便是从那海上粮道得来。”
“元末时,大运河被义军截断,都还有海船从东南给元大都输粮。”
“不过运粮于海上,若遭遇飓风巨浪,翻了一艘船,可就会丢掉好些粮食。”
“咱原本因此对是否开启海上粮道有些犹豫来着,但既要大力发展造船业,将造出更大更坚固的海船,近海寻常风浪便不足虑了。”
朱元璋与刘宽聊沿海之事时,朱标、朱、朱檀等能听懂的,自是听得认真。
便是如朱雄英、朱桂、朱、朱植等年纪太小,听得似懂非懂的,也会因这番话对沿海之事留下印象。
可以想见,未来这些皇子、皇孙在处理海洋之事时,必然会因近日所见所闻,别有见地。
聊完海上粮道之事,恰好有宦官出现在殿门外,来传马皇后的话,说正殿桌椅都重新摆好了,已开始布菜。
朱元璋便带着刘宽等人回到正殿,各自落座。
刘宽则是从朱蕙兰这边拿来平板电脑,放到了朱元璋、马皇后面前的大长案上,用一个类似三脚鼎的铜器托好。
将声音调到最大后,这才播放视频。
同时心中暗暗遗憾他穿越时没带音响,若是有音响,殿内众人都能享受到一场不错的听觉盛宴,那才叫好。
朱元璋、马皇后没想到乐曲竟也有视频,都颇为惊喜。
两人倒没提跟其他人分享的事,就像普通人家的长辈一般,彼此又坐近了些,乐呵呵地瞧起来。
只见视频中先是一片黑,随即数十道光亮照下,便显露一方不知多大的舞台。
琴声响起,却是一个模糊的人影在台中央弹奏。
同时视频右侧也出现了一些横排的简笔字。
“国乐鸣奏《水龙吟》。”马皇后念了出来。
朱元璋笑道:“国乐,莫非是后世国家礼乐不成?刘宽很是有心啊。”
马皇后道,“不知这后世国乐究竟如何。”
“听听不就知道了。”
俩人不再多说,因为音乐已经开始了。
下面众人闻声都停止了交谈,眼巴巴地看过来,却是希望能近些听。
可惜老朱就当没看见。
朱元璋其实并不懂得乐曲,日常也没这方面喜好,此时全凭感觉,以及观察马皇后的神色。
他见马皇后点头,便觉得视频中那老者琴弹得不错。
少顷,台上出现另外三人,分别拿着笛子、琵琶、二胡。
合奏起,顿时朱元璋这个音乐白痴也听得眼睛一亮,听到高潮之处,忍不住赞道:“好!好听!”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且安静听。”
“嘿嘿。”朱元璋一笑,夹了个卤猪蹄吃。
下方少数几个对吃更感兴趣的年幼皇子、皇女,见此笑起来,也开始干饭。
多数人注意力都在御案那边传来的音乐中,稍稍回神,才边吃边品听乐曲。
就这样,刘宽与老朱一大家子在这个除夕夜相继欣赏了《水龙吟》、《九州同》、《醉太平》、《象王行》、《破阵乐》、《明月引》六首后世网络上著名的国风纯音乐。
听完一遍,老朱见马皇后和几个懂音乐的妃子都意犹未尽,便叫来刘宽,让他重新播放。
刘宽索性给调成了循环。
回到坐席后,刘宽低声问朱蕙兰:“充电宝带了吧?”
“夫君嘱咐的,妾身自是带了。”朱蕙兰说完便从怀里拿出充电宝来。
刘宽点头,“音乐这么反复地听,只怕后面电量不够播放电影带了充电宝就好。”
他这个充电宝是专为旅游买的,不仅有太阳能折叠板可在室外充电,储电量也颇大,充足一次电能用很久。
大半个时辰后,宴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