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8节

第34章 刻不容缓

  “淮安需要人去,南京也需要人去,先派哨骑去通报本宫南幸的消息,然后”

  朱慈环视一圈,脑中不断回忆着原本历史上卢九德勾结黄得功,高杰,刘良佐等人在凤阳皇陵宣誓拥福的时间,最终把目光定在了李邦华身上:

  “孟翁,你亲自去找路振飞,联络到他之后,让他带着标营去凤阳,在城外淮河南岸占据一个可渡船的码头,没亲眼见到本宫之前,绝不可离开军营,本宫在那里与他会合,同时让他派人护你去南京,找史可法。

  若是本宫猜得不错,七天后等本宫到徐州的时候,高杰,黄得功等人,已经带着他们的兵马到凤阳了,到时候江北的大部分兵马,都会在那里.”

  朱慈已经记不清原本历史上几个军头在凤阳皇陵宣誓的具体时间了,但是按照殿前军现在的速度,他赶到凤阳,至少是十天之后了,就算是抛下大军,轻骑前往,不惜马力,那也得三天以上。

  他的出现,已经使得历史的轨迹发生改变,北京失守的消息至少提前了十日传到南直隶,这也就意味着卢九德和朱由崧,很有可能会提前行动。

  “殿下是担心江北的兵马被奸人利用,趁机作乱?”李邦华闻言,也不由得皱眉道,特别是他忽然想到了卢九德这个当初从福王府出来的凤阳镇守太监。

  “李自成故意传出那些消息,便是想要给本宫使绊子,让我大明内斗,他好捡便宜。”朱慈点了点头,随即又道:

  “南直隶的兵马原本就不多,根本经不起内讧。否则,到时候闯贼或者鞑子南下,本宫根本无兵阻挡。”

  李邦华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前两日朱慈问他的那些话,现在终于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了。

  且说,黄得功,刘良佐虽然名义上都是两年前复起的,凤阳总督马士英的部下,但凤阳监军却是知兵的卢九德。而黄得功虽然在京营履职了四年,可同样四年前就南调到了卢九德麾下,还跟着对方打了好几个胜仗。

  李邦华在北京京营有老部下,前两年又刚刚管过南京京营,这些微妙的关系,他复起之后,在南京,北京任上时,便一一摸清楚了。

  原本历史上马士英约束不了麾下的兵马,卢九德却一呼百应,关键原因就是这个,如果没有李邦华提供的内情,朱慈现在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决策。

  换言之,如今被李自成那么一搅和,朱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军队,否则就是羊入虎口。

  就算卢九德不是福王府出来的太监,除了王承恩等少数人之外,这半年来背叛崇祯投闯的大太监,也早就数不胜数了,并非人人都可信赖。

  若是手上没有兵马,他就算是真太子,也会变成假的。

  因此,无论发生什么,殿前军在哪里,他就得在哪里,这才是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最稳妥的选择!

  “闯逆居然如此阴险,若是将来落到臣手上,臣一定要将其碎尸万段!”周世显恨恨道。

  他虽然不了解南直隶的情况,但这种时候,总是要说点什么的,否则就和其他几人一样了。

  “李自成如此算计,也不过是徒劳罢了,对付其他人或许有用,但对付本宫,那他就是痴心妄想。”朱慈冷笑道。

  周世显听了,随即点头赞同,然后又提议道:

  “殿下,臣倒是觉得,如今的局势,凤阳的那些兵马,大可先不管,任他们撒野。殿下直接由殿前军护送南下,登基继承大统,才最为稳妥。有路振飞在,那些人应该都不敢肆意妄为!”

  “世显,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虽说只要孟翁到时将本宫南幸的消息传到南京,南直隶便出不了什么大乱。但本宫若是现在就直接去南京登基,那江北的这些兵马,恐怕就真的无人能管制了。

  高杰,刘泽清两人,连父皇的圣旨都敢违逆,私自领兵到南直隶,刘良佐也已经无惧朝廷威严,若是放纵下去,这三人迟早会和左良玉一样跋扈,不听号令,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臣”周世显不敢再说。

  朱慈不仅仅是想要尽快到南京登基,他还得为自己登基之后,整军备战,守住这半壁江山提前做好军事政治上的准备。作为大明王朝这艘残破巨船的未来掌舵人,他必须要做到走一步看十步,甚至百步。

  只要卢九德没来得及说服那几个军头,让他们在皇陵前宣誓,那他收服这些人,便没有什么困难。但如果他先去南京,等确凿的消息传到凤阳的时候,恐怕已经迟了。

  到那时,这几个军头已经宣誓拥护福王朱由崧,就算最终成了一场闹剧,那君臣相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想到这里,朱慈又叹了口气道:

  “如今局势危在旦夕,大明已经没有时间再折腾下去了!”

  李邦华知道朱慈这话的意思,他其实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只是之前一直都想的是皇太子登基,掌握大权之后,再徐徐图之。

  而常登贵,陈福,林永安等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顶多就是听过一些传闻,哪里又出现了乱兵而已。

  看到朱慈坚定的目光,李邦华想到路振飞和卢九德关系匪浅,当即宛转提议道:

  “卢九德颇为知兵,是个干实事的人,路振飞和他倒是志气相投,殿下到了凤阳,或可重用路振飞,说不定能为朝廷挽回一员干臣。”

  朱慈自然是清楚李邦华此前心中想法的,也听明白了对方刚刚的话,他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徐徐图之了,只要自己还活着,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缓过神来之后,一定会穷追不舍,不死不休。

  因此,他明年要是不能直接在江北顶着顺军或者清军南征,那就只能在被追击的途中,身首异处,就如同原本历史上,阿济格马不停蹄,一定要杀死了李自成一样。

  “大明如今可用的兵马,大半都在凤阳,本宫必须去那里。否则,将士们如何知道,他们的皇太子,即将要效忠的皇帝陛下,是本宫?今后又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压制得住那些军头?”

  朱慈说着,目光再一次变得锐利起来,就如同南下的这一路,他每每要做出决断的时候。

  “本宫必须要掌握那几支兵马,本宫要告诉他们,本宫是大明的皇太子,是他们的君,他们是本宫的将,本宫的兵,只能听本宫的!”

  此言一出,周世显,常登贵,陈福,林永安几人纷纷被镇住了,他们都感受到了朱慈语气里那种唯我独尊的气势,便是唯一一个能在这种大事上说得上话的李邦华,都无话可说了。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天子若是不掌握兵马,又如何能是天子呢?

  李邦华不是那些迂腐幼稚的文臣,他知道很多人认体统,但他也知道,很多人不认,所以他才会一贯到底的支持朱慈在路上招兵买马。

  “殿下放心,路振飞和南京方面,老臣定不辱命!”李邦华被朱慈的气势感染,当即拱手抱拳,立下了军令状。

第35章 假太子

  凤阳城府衙内,三十八岁的福王朱由崧刚刚吃饱喝足,心情十分愉快,原本一路漂泊,衣食无依的他被卢九德寻到之后,终于又过上了富贵无忧的日子。

  甚至,托他的福,他的叔叔潞王朱常,以及周王朱恭枵的世子,崇王朱慈,也都作为贵客,住进了淮安盐商的豪华大庄园里面。

  三年前,李自成大军攻陷洛阳,曾经良田千万顷,富甲天下的福王府,一朝而毁。而他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在迎恩寺中被李自成部下搜出,传言还和几只鹿一起,被做成了“福禄宴”。

  若不是在两个太监的帮助下,朱由崧成功缒城而逃,前往怀庆避难,恐怕也早就已经死在了河南。

  到今年正月的时候,局势已经完全不受控制,怀庆也被顺军攻下,朱由崧只能继续西逃,进入卫辉。

  但是一个月前,卫辉也传来了贼兵将至的消息,他便又继续一路南逃,来到了淮安,随行的还有他的那些藩王亲戚们。

  若不是父亲的亲信太监卢九德突然出现,并立即给他安排了住处,或许现在朱由崧还在淮安城外,路振飞临时安排的船上呢!

  当然,最让他振奋不已的,还是卢九德前两日带来的“崇祯和太子殉国”的消息,而且言语中,还不断透露出要拥护他为新君的意思。

  这皇位,本来就该是他的,如果当年不是那些东林党人使坏,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有太监来通报,说是卢九德求见。朱由崧闻言,脸上随即露出了笑容,卢九德这个时候来,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外,来人正是卢九德,身后还跟着几名全副武装的甲兵。

  “北面传来确切的消息了?”朱由崧看到身上披着红色大氅的卢九德,当即扭动着肥胖的身子上前,迫不及待问道,那可是皇帝之位啊!

  卢九德看着面色红润的朱由崧上前,心中十分欢喜,甚至语气还有些激动道:“小王爷,老奴来给您请安了!”

  他只要一想起前几日朱由崧在淮安城外,犹如惊弓之鸟的样子,眼泪就差一点要流出来了。

  要说做奴才,卢九德是真的做到骨子里去了。不过,这个奴才却又有骨气,有胆气,对老福王一脉忠心耿耿。

  朱由崧看着卢九德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鹰钩鼻子,以及那副异常坚毅的面容,心中又安稳了几分,这个凤阳的镇守太监,三十年前在他爹手下办事的时候,还伺候过他一段时间。

  “卢公公,只要一见到你,孤就觉得安心了。”朱由崧抓着卢九德的手,语气亲和道:“若不是公公及时出现,孤都不知道要沦落到什么地步呢!”

  “小王爷莫要这样说,这些都是老奴该做的。”卢九德赶紧弓腰谢恩,随即话锋一转,又迫不及待地说道:

  “王爷,如今天下局势大变,闯逆猖獗,大明不可一日无君,您既已袭爵,便万万不可推辞,要主动担起这个责任啊!”

  “果真是北面传来了消息?”朱由崧激动地问道,身上的肥肉都跟着抖动了起来。卢九德匆忙飞奔而来,自然不只是为了来请安的,朱由崧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心中已然做好了准备。

  卢九德点了点头,忽然阴森森一笑,一字一句地说道:

  “王爷您猜得没错,前些日子,北面就传来了消息,说是京城已于上个月十九日被闯逆攻破,崇祯,皇太子,定王,永王都已经落入贼手,此后帝后太子三人,皆死于京城之中。

  老奴这几日又派出人马,寻到了北面逃来的官员,他们都能证实闯贼围了京城,这消息大抵上真的。”

  “那,那”朱由崧终于等来了这个好消息,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王爷,老奴已经联络了驻守徐州的总兵高杰,还有麾下的黄得功,刘良佐两个总兵,以及凤阳府标营,他们都愿意护驾南下。”卢九德看着朱由崧的样子,随即又掷地有声道。

  听到这话,朱由崧顿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那张胖脸也登时胀得通红,他紧紧握住了卢九德的手,身子前倾,好像想要说什么,嘴唇剧烈颤抖起来,可哆哆嗦嗦,一时也说不出话来,甚至整个人都有些摇摇晃晃的。

  崇祯皇帝和皇太子身死,另外两个皇子也都落入李自成的手里,那如今大明王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便是他,新福王朱由崧了。

  “那,那”朱由崧酝酿了许久,可一时之间,还是结结巴巴说不直话。

  这可是皇位啊,原本应该属于他父亲,属于他的皇位,代表着天下至尊,无上的权威和财富的皇位,他又如何能不激动?

  只是,堂堂藩王,竟如此不堪,养气功夫甚至不如一个太监,实在毫无人主之气!

  “那,那些兵马,什么时候能到?”朱由崧终于问了出来,他虽然不堪,但也知道兵强马壮才算真天子。

  “黄得功和刘良佐今日一早,就已经领着兵马到凤阳了,高杰刚刚派人传来塘报,两日后就能到。”卢九德笑了笑,信誓旦旦道。

  这些日子,他派出手下心腹,在凤阳,徐州,淮安,应天等州府,不断散播崇祯和太子殉国,以及两个皇子被李自成抓获的消息,已经成功笼络到了江北的三个军头,高杰匆匆南下,便是因为他的拉拢。

  不仅如此,为了以防万一,卢九德还派人散播了李自成要派假太子南下,篡夺朝廷大权的阴谋,在南直隶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由崧听了,心中顿时大喜,甚至哈哈笑了起来,但笑着笑着,他好像又想到了什么,满面忧愁地问道:

  “北面传来的消息,真的无误?”

  卢九德一看,就知道是朱由崧犹犹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这个三十八岁的小王爷,一直以来,都那么胆小软弱。

  “千真万确,绝对没有错,若是有南下的队伍,也绝对是闯贼派人假冒的,为的就是扰乱人心,谋朝篡位!”

  朱由崧听罢,微微一怔,但也只是一瞬之间,他就立刻明白了,眯了眯眼睛看着面前精干冷酷的卢九德,然后嘴角慢慢扬起。

  卢九德这话的意思,已经是再明白不过了,什么真的假的,假的真的,都不重要。反正,京城被流贼功破,帝后太子均已罹难,诸皇子又已被俘,这些都在情理之中.

  “不过,南直隶不是还有其他兵马吗?”朱由崧兴奋之余,又皱眉问道:“提督南京京营的史可法,还有淮安的路振飞,刘泽清,他们到时候会拥护孤吗?”

  “王爷放心,京营只是虚壳一个,能战之兵不足三千,史可法又不知兵,还是个犹犹豫豫的废物,路振飞和老奴是挚友,更是深明大义之人,只要老奴去劝他,他一定会支持王爷的。

  如今,南直隶兵力最强的高杰,黄得功都在老奴手中了,刘良佐也是老奴手下的老将,刘泽清一个山东跑来的,脚跟还没站稳,绝对不敢造次。

  而且,他手下的四大总兵中,马化豹和柏天馥两个曾经都在老奴手下打过仗,他若是不识相,老奴的刀子可就不认人了!”

  卢九德信心满满道,整个南直隶的兵马,几乎都在他手上,夺位之事,完全就是十拿九稳!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20181107124212127的打赏

第36章 太子登场

  四月十日午时,朱慈终于领着殿前军到了徐州城外,随即下令周世显带人进城,联络城内的驻军将领。

  李邦华三日前便成功联络到了路振飞,现在已经向南京继续进发,一人四马,接连不断赶路,日行百二三十里,此时应该已经差不多到南京了。

  如果是周世显,还能更快一些,只不过周世显地位不够,南京城里的那些所谓文武大臣们连凤阳总督马士英都看不上,周世显一个年纪轻轻的驸马都尉,认识几个书生,算得了什么?

  而且,李邦华除了传回自己已经成功联络到路振飞,对方忠心耿耿,会立刻起兵前往迎驾的军情之外,还特地说了淮安城内的流言,特别是关于“假太子”的。

  路振飞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李邦华,恐怕也不敢相信,真太子沿运河南下了,甚至还告诉李邦华,这则假消息早就已经传遍南直隶,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的。

  不过,他们都以为这则假太子的消息,同样是李自成派人四处散播的,根本没想到事情背后的主使是卢九德。

  而卢九德前两日还接连派人在徐州,淮安,凤阳等州府假扮朱慈,引起了百姓的骚动,使得假太子的传闻,更加深入人心。

  朱慈一直到昨天在徐州城西北方向的曲里铺,才从派出的哨骑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他面对的敌人,看来不仅早有预谋,而且是想要把事情做绝啊!

  不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方其实并没有轻易取得南直隶各部兵马的共识,所以才需要提前造势,好怂恿各部拥立新君。

  换言之,当前南直隶域内的各部兵马,恐怕都还在观望局势,等待北面传来的确切消息。

  毕竟,拥立新君,可是天大的事情,选对了是从龙之功,选错了,那可就是形同造反,满门抄斩了!

  朱慈一番分析之后,更加确定了去凤阳的决心,假太子喧于闹市,这应该是卢九德的手笔,同时也意味着,对方拥立朱由崧之事,还在筹备之中,至少要等消息全面传开。

  这是关键的时间节点!

首节上一节18/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