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76节

  但事已至此,两人在济尔哈朗的反击中,也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计划。

  朱慈收到北直隶传来的军情指挥,并没有太多的意外,他自然也想过张名振和黄蜚能取得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战果,但如今的局势,才是最有可能的。

  事情沿着它最有可能的轨迹发展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意外和惋惜,只是它的结果没有最有利于大明而已。

  而朱慈此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在得知岳乐开始调兵,准备出关之后,便火速召集麾下各部大将,召开紧急军议,然后开始抽调兵马,重新部署。

  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余力支援张名振在北直隶的军事行动,高杰和黄得功等部兵马,还得牵制多铎,孔有德所部,更是无能为力。

  不过,朱慈不着急,张名振在北直隶的军事行动,传到多尔衮和岳乐军中后,反而是加速了两人的行动。

  多尔衮原本还打算让岳乐大军小心行事,特别是在洛阳多休整几日,以便大军能恢复最佳的战斗状态。

  可如今,严峻的局势使得多尔衮和岳乐,都不敢再等下去了,甚至洪承畴,也有些慌了神。

  毕竟,张名振在北直隶虽然暂时行动不顺,可北京依旧岌岌可危,若是哪一天对方突袭成功,那天津必然保不住,到时候他们这支在中原奋战的主力,恐怕会直接崩溃。

  洛阳伊水,龙门关以南十里左右的山间土路上,岳乐麾下的几支八旗军正在行进,弯弯曲曲犹如蛇行,其中还有各色军服的士兵拥挤前行,推拉着运送辎重的车辆,连绵十数里。

  这里距离汝州已经很近,距离汝水不到百里,而过了汝水之后,再往南行进几十里,就进入了分水岭的鲁阳关,那里是汝州进入南阳的门户了,也是岳乐最担心的明军伏击战场。

  岳乐和吴三桂当前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他们在大军南下之前,便派出了大批斥候,效果斐然,几乎阻挡住了明军的所有斥候,而少数能够冲破封锁北上侦察的,也无法获取有效的情报。

  要知道,明军若是仅仅依靠这几个斥候的观察,是得不出他们数万大军的真实情况的,每个斥候所获得的情报,都十分有限,而他们在战场上侦探的情报需要被采纳,还需要经过相互验证,否则难以采信。

  龙门关外,岳乐此时骑在一匹披着银甲的战马之上,立于山腰的开阔处,眺望底下正在行进的大军。

  他很清楚朱慈的厉害,即将统军南下,心中为此十分忐忑。

  且说,岳乐虽然对于八旗马甲信心十足,但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把握打赢朱慈,可此番南下,明军若是主动来战,他又不得不打。

  繁忙的军务,紧绷的精神和多重压力之下,他只感觉心里十分烦躁,甚至疲惫。

  当初等到了李国翰和吴国贵成功撤出保宁的消息,从汉中出师的时候,岳乐和吴三桂两部兵马的行军速度都极快,一直到出潼关,都是以每日一百多里的速度行进。

  这既是为了躲避明军密探的侦察,也是为了尽快南下,缓解南阳和襄阳两地守军的压力。

  而洛阳距离南阳,其实已经很近,他若是全力行进,只要往南行进两日,便可以进入南召北面的山谷中,主力部队渡过沙水之后,距离白河也不过一两日的路程。

  很快,岳乐麾下负责指挥巴牙喇哨骑的巴牙喇纛章京,从前方策马奔回,直接来到山腰处,向他汇报南面的最新军情:

  “贝勒,南面先行的前锋和哨骑,这两日在路上一共消灭了十七个明军斥候,我方损失九人,到目前为止,一共只发现了三个明军斥候突破我军的封锁。

  他们虽然同样没有能成功抵近侦察,但应该也猜到了咱们大军的行动,消息传到南阳之后,明军必定会有所行动。”

  岳乐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而后眯着眼睛思索了一会,当即吩咐道:

  “明帝如此精明,一定不会毫无察觉的,河南的地形原本就藏不住人,更何况是数万大军的行动。你继续领着巴牙喇搜查戒备,我会再派一千马甲加强到前锋,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平野上作战,若是遇到明军只管猛追猛打,不用担心暴露。”

  听完岳乐的话,那个巴牙喇纛章京当即称是,他们原本担心明军提前察觉到异样,行动一直小心翼翼,如今终于到了放开手脚的时候,心里自然舒坦了不少。

  要知道,作为满清大军中最为精锐的巴牙喇大军,他们早就不厌倦了这样畏手畏脚的打法,想要和明军的骑兵,一决高下了!

  而后,岳乐又继续说道:“传本贝勒的军令,阿尔津部今晚必须抵近汝河,将明日大军通行的浮桥架好,明天清晨天未亮时,我再率大军悄悄渡河,以免被明军发觉了什么异常。”

  “贝勒英明,汝河距离通往南召城的山谷,只有不到百里,我大军渡河之后,只要先在那里休息半日,恢复体力,第二日便可急行军,赶到鲁阳关。

  若是提前派出巴牙喇,明军的斥候必定难以侦探到具体的军情,南阳府的明军没有确切的情报,也必定不敢设置伏兵。而且,咱们只要够快,明军根本来不及准备。”

  “鲁阳关附近的山岭,阿尔津必须先派出兵马占据,只要需要一千马甲在上面,才能稳住局势。那些尼堪的骑兵战力不如我八旗精锐,但火器却不容小觑,绝对不可能被他们在山谷部署火炮,居高临下,伏击我大军。”岳乐又继续说道。

  分水岭的地势虽然说不上险峻,但是并不适合骑兵发挥,岳乐麾下的马甲在那样的地形中,根本不能放开手脚,因此他早早就派出了哨骑南下侦探。

  他现在根本不敢轻视朱慈,所有的一切部署,都小心翼翼,分水岭附近适合伏击的山谷足足有几十里长,明军可以部署伏兵,打伏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岳乐并不能确定朱慈到底会选择哪里。

  但若是绕道方城,那里河流纵横,三四十里的路程,单单是叫得上名字的大河,就有六条,对于骑兵通行来说,十分不利。明军一旦有埋伏,很容易将他们各个击破,同样十分危险,还毫无隐蔽性可言。

  而等那个巴牙喇纛章京退下之后,岳乐再次抬头看向了南面,他对于南下牵制明军主力的这一仗,心里完全没底!

  “等一下!”岳乐忽然叫停了正准备离开的那个巴牙喇纛章京,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南面行进的大军,沉声道:

  “但也提醒一下阿尔津,不要打得太猛了,无论如何,明帝都会起疑。但咱们的兵马不多,若是他直接领着主力北上,咱们恐怕就真的没有还手之力了,那此番南下,就是白费功夫了。

  甚至,有时候不仅不能打得太猛,还是示弱,你这次领一半巴牙喇南下增援,尽可能阻挡住明军的哨骑,即便是偶尔放几个明军的哨骑抵近侦察,也无碍大局。”

  “哲!”

  .

  与此同时,南阳城外,朱慈正在调集兵马,他自然早就确定了岳乐和吴三桂大军南下,为了打好这次伏击战,他把天骑军,殿前中军,殿前右军各部精锐都调了回来。

  多尔衮统领的八旗主力,他不敢打,在平原野地上,也确实打不过。但岳乐和吴三桂的两三万大军,其中精锐不足两万,他可不会放过。

  对于明军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战机,若是等到多尔衮领着主力大军南下,那可就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仗,朱慈前后集合了四万精锐兵马,势在必胜。

  而他此前派兵收复的南召城,距离伏击的山谷很近,不过二三十里的路程,大军很快便能抵达,并进入伏击圈。

  若是明军能利用分水岭附近的有利地形,对穿行的满清大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清军反应不及的情况下,各部大军迅速完成分割包围,那清军的骑兵,也将难以逃脱。

  而朱慈为了让清军放松警惕,现在还没有提前带兵进入,反而是只派出了部分斥候,并下令南阳城外的大军加速攻城,给岳乐一种主力还在南阳的错觉。

  “陛下,臣前几日派去侦探的斥候损失颇为惨重,而且几乎没有斥候能突破清军的封锁,岳乐看起来是做了十足的准备,这些天几乎都没有打探到满清大军的任何有用消息。”林昌峰语气颇为失落地汇报道。

  “多尔衮大军来不了那么快,岳乐和吴三桂的兵马,最多也不过是三万,精锐骑兵可能只有一万出头,朕抽调了天骑军,殿前中军,殿前右军的四万精锐,对付他们绰绰有余了。”

  朱慈说罢,环视面前诸将一圈,又道:

  “岳乐派出的斥候如此凶悍,朕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就是八旗马甲在,最为精锐的巴牙喇。如此看来,岳乐应该十分畏惧朕,可军令如山,又不能不领兵南下,所以才会如此畏畏缩缩。”

  “分水岭附近的山谷,地形并不复杂,但足以阻碍清军骑兵的行动。咱们的步军和炮兵,完全可以发挥优势,只要部署上几十门四磅炮,虎蹲炮,居高临下轰击,鞑子便防无可防了。”常登贵闻言,也随即在一旁补充道。

  朱慈听罢点了点头,随即又部署道:

  “到时候伏击,北面和南面两端,死守山口阻击清军的部队,四磅炮和虎蹲炮,都要带上十门,有这个防守的利器在,恐怕只需要一个战兵营,朕便能将清军死死堵在山谷之中了。”

  “陛下英明,臣这就去部署。”常登贵闻言,随即把这条命令吩咐了下去。

  “若是不出意外,清军主力应该今天傍晚前,就到沙河北岸了,岳乐绝对不敢连夜过山谷,必然会先在沙河两岸休整一夜,咱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岳乐所部进入山谷之前,悄无声息潜入伏击地点。”

  朱慈部署完,扭头看向了林昌峰,随即又补充道:

  “南阳现在几乎都在我大军控制之下,行事就不必约束了,否则岳乐反而会起疑。从今晚开始,天骑军要派出骑兵,驱赶所有翻过分水岭,进入南阳的清军哨骑,绝绝不能让清军打探到朕的部署。”

  “臣遵命!”

  .

  几天后清晨,一支断断续续,但又连绵不绝的军队出现在了南召县城北面的山谷之中,正准备穿过分水岭,进入南阳府。

  这支军队的前锋服饰十分混乱,旗帜也是颜色各异,正红旗,镶黄旗,绿营兵,包衣兵,甚至是一些民兵,他们走得十分缓慢,部分兵马甚至毫无军容队列可言。

  朱慈拥有那么多情报来源,对于清军行动的猜测,自然是十拿九稳了。而不出他的预料,岳乐率部在沙河两岸休整一夜之后,天一亮便下令大军开拔。

  按照岳乐的计划,清军将会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出分水岭连绵三四十里的山谷,以免遭到明军的伏击。

  为此,他还特地将河南府,汝州等地的绿营军,甚至一些强征的民夫,都全部带上了,并派吴三桂领兵押着他们,走在最前面,以免自己麾下的八旗军中了明军的埋伏。

  如今,这支南下的大军,总兵力接近四万,其中近两万都是新近从河南沿途的州府补充来的,岳乐为了行军过程中不产生太大的混乱,还下令放慢了行军速度。

  当然,这其中两万多兵马,是精锐的八旗兵,藩兵和陕西的绿营军,其中八旗军和吴三桂的亲卫军,主要以骑兵为主,他们的行军位置十分巧妙,即便是明军在山谷中发起突袭,他们也能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从容撤退,甚至作为诱饵,引诱明军追击,谋求反击。

  与此同时,在进入分水岭之后,这支清军主力表现出了极高的警惕性,岳乐不仅派出了大量哨骑对付明军的斥候,还留下了一支兵马稳固后防,占领了鲁阳关附近的几个山岭。

  在昨天夜里,岳乐便亲自安排了所有的哨骑和伏路军,并部署了机动部队轮番警戒,以确保巴牙喇对周边的封锁,使得林昌峰派出的斥候根本无法靠近他的大营,跟别说是摸清楚具体的兵力了。

  岳乐和吴三桂两人靠着清军中最精锐的巴牙喇组成的斥候,全面拦截了明军的侦察,吴三桂也没闲着,同样派出了骑兵追击明军哨骑,不过因为追击没有得手,还遇到了林昌峰派出协助的骑兵,损失了十几骑。

  但岳乐和吴三桂派出的巴牙喇,亲卫骑兵,全都是精锐的精锐,而且他们组成的斥候队,几乎都是一前一后,或者同时行动的,相互之间形成了极好的掩护,天骑军并没有能够乘胜追击。

  而林昌峰严守朱慈的军令,他并没有因为遇到了清军的强力阻挠,就轻易派出更多骑兵出击,强行突破清军的封锁,抵近侦察,虽然因此没能侦探到更多军情,但已经完成了任务,阻击了清军的进一步侦探。

  如此一来,岳乐便无法察觉到分水岭后方,正在行动的数万明军主力了。

  毕竟,朱慈同样派出了大量骑兵协助斥候的防御行动,岳乐和吴三桂自然也无法进一步侦察,更不能确定朱慈在南召附近的兵力,但这也使得岳乐更加谨慎了起来。

  不过,他再谨慎,也根本猜不到,朱慈的主力大军,已经在这天凌晨的时候,趁着夜色和天骑军驱逐他和吴三桂派出的斥候时,迅速行动,潜伏进了两侧的山岭之中。

第214章 伏击战爆发

  在数百御营兵马的护卫下,朱慈策马立于一处植被茂密的山顶平地上,手上举着一支环龙盘凤的精致远镜,正在观察前方山谷中爆发的哨骑战。

  明清两军各有数十哨骑潜伏在分水岭的山谷之中,双方从山麓到平野,战得有来有回,两边都是互有胜负,在山谷中丢下了十几具尸体。

  但双方的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甚至山谷中的局势也没有因此发生改变。

  毕竟,两边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都同样在小心试探着。

  这里是汝州进入南阳府的必经之路,即便没有如今的两支大军,也各自潜伏着数十明清两军的哨骑,想方设法侦探对方的军情。

  因此,无论是朱慈,还是岳乐,都不敢在这个地方轻易增加哨骑,以免暴露了自己的兵力部署。

  这个季节的南阳,天气大多良好,空气能见度很高,朱慈手中的“远镜”也因此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很快,他就发现了清军前锋那无比混乱的行军队列,这些不符合岳乐大军的奇怪表现,直接印证了朱慈此前的猜测。

  其实,他派出的哨骑也侦探到了一些军情,发现了一些端倪,知道岳乐在南下的途中,拉了无数的炮灰。

  这个时候,朱慈和手下殿前军的将领们,已经算是有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了,而田见秀,郝效忠等人,更是熟悉这种拉炮灰的方式。

  田见秀只是用远镜看了一会,就从七八里之外,山谷中的那支清军前锋的行动中,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并直接确定了军中对于岳乐行军部署的猜测。

  如果从位置上来看,清军现在除了落在了最后的后军之外,主力已经全部进入殿前军和天骑军的伏击圈。

  毕竟,这个时候,岳乐所部不过三四万兵马,这和五军都督府的预估差不多,一切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但若是从具体的兵力部署来看,便知道岳乐此番行军序列安排的精妙之处了,八旗马甲基本上处于中路和后路,两翼最容易遇袭的地方,还是吴三桂部的藩兵。

  换言之,岳乐是用那些炮灰兵,还有吴三桂部兵马,确保了麾下八旗马甲的安全,即便是遇袭,也能顺利后撤。

  朱慈这次虽然带来了整整四万大军,但面对三万清军,在这样广阔的地形中,他并非可以肆意发挥。

  为了确保战果最大化,朱慈只计划派出三万多兵马直接参与伏击,在东西两侧的山岭中,完成对清军的突袭和分割。

  在第一轮突袭顺利完成,达到了既定战果之后,林昌峰再领着天骑军主力,正面冲击清军骑兵,以及无法顺利布阵的清军一举击溃。

  至于分水岭的北端,朱慈也秘密部署了两个野战营的兵马,以确保能将这股清军彻底困住,达到最大化杀伤的目的。

  朱慈对于麾下精锐兵马的战力,有充足的自信,在这样的地形之下,清军恐怕根本撑不到太阳落山,便会全军溃散。

  到那时,四万胜利之师一路追击,北面还有两个营的兵马阻击,天骑军和骁骑军再用骑兵包抄,必能将清军主力全歼于此。

  而清军的巴牙喇斥候虽然凶悍,但在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根本没能突破明军的最后封锁线,朱慈有信心自己的部署没有暴露。

  如此一来,岳乐统帅的这支清军主力,只要进入山谷,就算再小心翼翼,也绝对无法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其实,在确定了多尔衮统帅的主力大军还在北直隶,南下的清军只有两三万能战的兵马之后,朱慈已然胜券在握。

  他甚至有信心和清军正面决战,在清军只有两万精锐,一万马甲的情况下,岳乐必定难以发挥所谓的骑兵优势,更无法阻挡殿前军的进攻。

  当然,岳乐和吴三桂也不是吃素的,清军曾经控制过这块区域,此番南下,又提前派兵侦察,对周围的地形已经十分了解,自然会处处小心,不犯低级错误。

  而分水岭山谷,东西距离数十里,南北也相距十数里到二三十里不等,朱慈想要掩护几万大军抵近,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场伏击,其实只是打清军一个猝不及防。

  他的计划是以东西两面山地中埋伏的步骑兵截断岳乐大军,将其分为两部,南面的部队再展开突袭,而北面的步军营在进入预设阵地之后,便可以依托地势,阻击溃败的清军骑兵。

  在这样到处都有阻碍,无法迅速集结兵马,可又有山谷通行的地方作战,大军一旦无法展开阵型,面临的将是一边倒的屠杀。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结果,天骑军和骁骑军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运动战,在这样的地形中,同样受到了阻碍,将很难完成全歼清军的战略目标。

  但这一仗,他只要能击败了岳乐主力,杀伤后者数千骑兵,河南的清军一时半会便难以组织起来,多尔衮也将更加急不可耐南下,这将直接减轻陕西战场的压力,给陈福创造战机。

首节上一节176/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