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77节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朱慈反而是有些紧张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很难不被发现,只要岳乐足够谨慎,而他的兵马反应稍慢,整场伏击最终便可能遭遇失败。

  “陛下,清军前锋已经完全进入咱们的伏击圈了!”常登贵从山谷中收回目光,抱拳道。

  朱慈闻言,扭头朝着山谷中看去,远镜里面的清军队伍,旗帜颇为混乱,飞扬的旗帜下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拉着辎重的牛马车辆,他看着不断接近的清军前锋,随即又下令道:

  “传朕军令,以炮声为令,各部同时发起袭击!”

  .

  清军前锋队列的后部,阿尔津骑于马上,面色阴沉无比,从率领前锋大军进入山谷开始,他的心中便一直忐忑难安。

  分水岭东西两侧的山峰高低错落,植被繁茂,根本无需过多掩饰,便能轻易隐藏大量伏兵,而这些山岭的周边的地方,还散布着诸多小山坡,坡上低矮的树丛更是十分适合兵马埋伏。

  他虽然也不确定明军一定会埋伏在此,可看着眼前的地势,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分水岭绝对不简单。

  现如今,阿尔津正在假扮岳乐,头顶上迎风飞舞的,便是岳乐的大旗,以便能迷惑明军,使得对方以为岳乐就在前锋队列之中。

  而且,若是明军真的在此有所埋伏,突然发起攻击,他还不能即刻撤退,必须按照岳乐所言,稳住军心,甚至是组织兵马,伺机抵抗一番,才能溃败。

  如此一来,他才能为身后的大军,争取到备战的时间,甚至局势一旦崩坏,为岳乐统领的八旗军主力,争取到撤退的时间。

  “狗日的尼堪,该不会真的在山里埋伏好了吧?”阿尔津环顾四周,心中愈发忐忑。

  而他心中还没嘀咕完,三声如雷鸣般的咆哮声骤然响起,火药爆炸的巨大响声在山谷中回荡开来。

  “轰!轰!轰!”

  阿尔津心中一惊,本能勒住了胯下的战马,然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朝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前方的山腰果然升腾起一团团白色的浓烟。

  在如此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依靠旗帜传达军令并不现实,也难以同时指挥分散各处埋伏的部队,而以轰鸣的空炮声当作发起进攻的信号,显然是更为妥当的选择。

  炮声一响,清军前锋连绵数里的队伍,旋即产生了骚动,这支兵马在缓慢行军了数百里之后,早已经不成样子,如今遭遇突发战事,更是原形毕露。

  而且,他们早前并不知道此处会有伏击,虽然大部分都经过训练,但面对如此陌生的环境,那些民夫和地方绿营军,表现的可谓是一言难尽,原本正在行进的队列,直接爆发了混乱和巨大的恐慌。

  阿尔津见状,随即开始组织兵马就地展开防御,并大喊着下令,派出了巴牙喇斥候去通知岳乐和吴三桂。

  清军进入的这个地段,其实已经是整个山谷中较为狭窄的地方,伏击的明军准备充足,冲杀极为迅猛,而清军如今只能倚仗手中的武器,就地结成简单的军阵进行防御。

  阿尔津麾下的这支假前锋的行动速度十分缓慢,整支队伍虽然迅速行动了起来,盔甲晃动之声哗哗作响,但更多的是混乱和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和防御。

  当然,在军阵中的八旗甲兵的维持下,这支清军前锋的大部分兵马,还是就地结成了军阵,但他们的战斗力也并不强,只是在两侧的强悍八旗马甲策应下,勉强阻挡住明军先锋部队的突袭。

  山谷中,两军的兵马快速移动,到处尘土飞扬,阿尔津趁正面的明军尚未袭来,将战斗力较强的八旗甲兵,绿营军都放置在前锋队列的中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厚实的军阵。

  清军阵中的八旗甲兵两两配合,以长枪在阵前形成了简单的拒马,如此一来,便能在没有工事协助的情况下,抵挡骑兵更久一些。

  但阿尔津也很清楚这些士兵的战斗力,那些强征来的绿营军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一旦溃败,前方的士兵必定会迅速往后溃退,他直接让出了两翼,同时以厚实的阵型防御,便是为了避免己方士兵直接崩溃,然后相互踩踏,以至局势无可挽回。

  东西两侧山岭之中,各个山谷出口都迅速涌来了无数明军,密密麻麻的头盔如同涌动的潮水,放眼望去,其上到处是飞扬的旌旗。这些涌来的兵潮水不断朝着山谷中蔓延而来,迅速分叉,正面越变越宽。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骑兵奔驰所产生的闷雷般轰鸣声,也迅速从清军正面的山谷出口中传来,由远而近,土路上源源不断地冲出天骑军和骁骑军披坚执锐的精悍骑兵。

  阿尔津虽然也算得上身经百战,但对于这种数万大军交锋的大战,参与的并不多。他望着眼前越来越多、几乎望不到头的明军,不由得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抓着缰绳的手甚至都有些微微颤抖。

  很快,随着十几声爆炸声响起,山岭之上,明军的火炮发射出了数十颗炮弹,便已经朝着正在结阵的清军飞去,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阿尔津虽有片刻的愣神,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心中的恐惧被此起彼伏的战鼓军号声驱散,目光也随着大队士兵的奔跑,快速移动。

  清军的行动同样极为迅速,在西、南、北三面快速完成了简单的布阵。而山谷中并不平坦的地势使得明军的大队人马行动受限,特别是埋伏的距离并非只有百余步,明军难以在清军完成布阵之前,就展开有效进攻。

  山谷之中,战鼓轰然作响,军号声同样如雷般轰隆隆响起,无数明军如排山倒海之势汹涌压来,闪耀着阳光的盔甲仿若海潮般滚滚推进,完全就是强军之姿。

  与此同时,朱慈更是派出上千兵马从两侧山道迂回而来,试图直接在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截断清军的后路,以便能在山谷中将这支清军主力,一举全歼。

  伴随火药爆炸产生的震耳欲聋轰鸣声,清军在山谷中集结成的军阵前,一股股浓重的白烟腾空而起,成百上千颗铅弹呈扇形向密集宽大的明军冲锋队列激射而去。

  在清军火枪兵的第一轮齐射打击下,明军突袭兵马的阵前,一队队士兵如同被大风吹过的草丛一般,齐刷刷地倒下一片,铅弹撞击盔甲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大军冲锋的队形甚至因此出现了一阵波动。

  但明军的攻势依旧未有丝毫减弱,在各级军官的大声呼喊和带头冲锋下,后面的甲兵迅速补上,冲锋队列再度得以恢复。相比之下,清军的第二轮火枪齐射显得极为缓慢,那些绿营军和民夫又开始了新的混乱,根本无法组织得起有效的阻击。

  不过,山谷那狭窄的环境致使明军只能以密集阵形迅速冲锋,这使得阿尔津组织清军的火枪齐射,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冲锋阵型也很快变得有些混乱。

  “清军的前锋此战必定损失惨重,岳乐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全军覆没,那他就低估朕的殿前军和天骑军了。”山岭之上,朱慈手持远镜,正紧紧盯着山谷中的战况,脸上紧接着便露出了一抹笑意。

  清军的反应其实已经算得上迅速,但还是太迟了,而清军的骑兵在突袭一开始爆发的时候,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这使得殿前军主力锐不可当的突袭得以迅速成功,湖广战役后,殿前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八旗主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决战了,现在完全是威风不减当年。

  不过,由于骑兵在如此狭窄的地形中,快速突袭受到的阻碍比预期中还要严重,这使得明清两军暂时都只能以步战争锋。

  常登贵看着山谷中的战况,当即朝着朱慈拱手抱拳,提醒道:

  “陛下,这股清军的战斗力看来并不弱,中后部的骑兵虽然反应并不惊艳,但是组织有度,应该很快就能发起反击了……”

  朱慈此前便已有了警觉,此刻被心腹大将如此一提醒,随即点了点头道:

  “没错,朕也已经察觉到了,岳乐麾下的这股八旗兵,战力不容小觑,虽说遭遇的是我大明的最强精锐,又是突袭,但那么多骑兵,战局又这么乱,最终的结果还是很难说的。”

  而常登贵听朱慈如此一说,紧接着又道:

  “不过,陛下亲领强兵而来,区区两三万清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绿营和民夫,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我大明第一强军的进攻!”

  就在此时,山谷中的战鼓声再度轰然响起,明军在一阵山呼海啸的呐喊中猛然冲上前去,攻势如虹,清军前锋则已开始不支,颓势尽显,中后部的骑兵则是正在伺机反攻。

  “传朕的军令,天骑军和骁骑军加紧攻势,让骑兵冲得更快一些,同时立刻传令两侧迂回的战兵,加速行动!”朱慈看着山谷中的战局,当即下令道。

  “是,陛下。”

  清军的前锋在两军短兵相接后,根本就是一泻千里,在最考验士兵组织度和战力的军阵大战面前,他们节节败退,完全不是殿前军主力的对手。

  若不是中后部还有岳乐和吴三桂麾下的一万多的八旗军主力和平西藩骑兵掩护,整个战局,现在恐怕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阿尔津心中虽然也有所准备,但根本没预料到明军会如此强悍,如今只能领着大军且战且退。

  他其实也不想败得如此之快,但局势至此,他也无能为力,这些毕竟都是强征来的地方绿营军,民夫,若不是他还领着部分八旗军压阵,溃败恐怕更加惊人。

  阿尔津往前望去,明军已经重新整理了因火枪齐射和冲锋而显得混乱的军阵,而后迅速发起了第二轮攻势。

  不过,局势此时还没有说得上完全崩溃,明军选择在山谷狭窄之地突袭,自然可以大大缩短冲锋距离,但这也使得明清双方的兵马均无法有效展开。

  而这对于进攻一方且具有兵力优势的明军而言,其实更为不利。

  与此同时,两翼的山林之中,同样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朱慈想要派兵占领这些地方,取得针对山谷清军的完全地理优势,岳乐也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并同样派出了偏师争夺。

  这些岳乐派到了两翼的八旗甲兵,那可就是货真价实的精锐了,部分还是单兵作战技巧极强,极为擅长山地作战的“野鞑子”,这使得殿前军的迂回部队,根本寸步难进,只能在狭窄的山道密林边和八旗军血拼。

  山谷之中,茂密的树林,错综复杂的地势使得明军无法集结重兵,而阵前两边几乎同等的兵力下,这些刚刚从部落兵转变成八旗兵的天生战士战力明显更胜一筹,明军损失颇大。

  但明军必须占领这些地方,才能确立绝对的优势,岳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朱慈想要全歼清军主力,并没有这么简单。

  面对滚滚而来,源源不断的明军,清军前锋的败退,在经过不到半个时辰的战斗后,便已经成为了定局。

  岳乐和吴三桂亦随即展开了行动,阿尔津败退得太快了,他们只能传令原本应该按计划,快速脱离战场的那一万多骑兵出击,牵制住明军的攻势,以免那些乱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除此之外,位于山谷北面出口,通往鲁阳关方向的那个山岭,岳乐也连忙加派了两千八旗马甲,以防万一。吴三桂所部的兵马亦同时开始了小范围的调动,借着前方战场的掩护,寻求稳住前方溃败的机会。

  但在明军的迅猛攻势下,便是有一万多清军的掩护和牵制,这些弱兵也根本无法抵挡。

  阿尔津那个厚实的军阵在一开始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此时却还是不可避免地致使混乱中的清军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一大批士兵被猛追猛打的明军追着砍杀,一排接着一排地齐刷刷倒下,惨叫声震天。

  不过,山谷中的不少位置确实狭窄,清军前锋密密麻麻倒下的尸体,很快就阻挡了明军进攻的速度,而明军连续的冲锋也使得最前面的军阵产生了混乱。

  朱慈举着远镜看去,只能看到两军阵线不断碰撞的地方,密密麻麻的人头挤在一起,无数兵刃不断挥舞,一道道血柱接连不断飞起。惨重的损失使得清军已然完全一片混乱,整个军阵中堆满了尸体。

  而原本应该在阵中指挥的阿尔津,这个时候也已经在几十个亲卫的护送下,脱离了前线战场,他骑在马上,扭头看去,只见身后是不断后退的清军阵线,两军旗帜之间,无数刀枪挥舞,血肉横飞。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停电了,还好最终赶上了。

第215章 陷入绝境的清军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不仅仅是南面,北面东西两侧山谷中埋伏着的其他各部明军,也很快杀了出来,他们愈战愈勇,越来越多明军甲兵朝山谷中的清军,展开了突袭。

  在清军哨骑随时侦探周围的情况下,明军的伏击藏身处距离清军队列,足足有数百步之远,清军固然也有时间结阵作战,但如此仓惶的准备,必定不足以抗衡明军精锐的攻击,即便是阿尔津在前方奋力抵抗了好一会,也没能改变这一局面。

  而朱慈一早便已经派出,迂回包抄到清军后部的两个野战步军营,此时已经在北面,清军后撤的必经之路上,结阵阻击,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正在军阵前方展开。

  岳乐原本部署在后路的大军,原本就是为了稳住后路的,见状迅速反应了过来,他们在后军都统阿喇善的指挥下,立马出击,想要击溃这支刚刚在山谷中列阵,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明军,打通后撤的通道。

  不过,明军的兵力十分充足,步军大阵两翼直接布置在了侧面的山坡之上,这使得清军的骑兵根本无处可攻。

  要知道,明军的军阵在两侧山麓密林的掩护下,已经完全占据了整个山谷平地,以千总部为单位的方阵虽然相互间有空隙,但清军的骑兵绝对不敢轻易冲击。

  而且,在田见秀的指挥下,这支包抄了清军后路的殿前军甲兵,还派出了工兵,在两侧山岭的边缘构筑起了简单的工事,用于对付以骑兵为主,基本上没有攻坚准备的八旗马甲,这样的工事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军阵中,殿前左军的各级军官死死盯着面前不断涌来的清军,在心中计算着对方的距离,这些八旗马甲似乎无所畏惧,正在迅速冲击,越冲越近,最前排的骑兵很快就进入了距离明军军阵一百多步的距离。

  不过,清军骑兵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在一两百步之外停下,然后再伺机突破。他们夺命狂奔而来,争的就是时间,只要明军还没有稳住阵脚,那便是最佳战机。

  看着根本不打算停下,直接冲来的清军骑兵群,田见秀心中不由得有些紧张,但咽了咽口水之后,又迅速恢复了当初的果敢,当即猛地一挥手,下令大军准备攻击。

  明军军阵中,战鼓声和军号声接连响起,一千余支鸟铳,鲁密铳和两百余支斑鸠脚铳同时发出了怒吼,橙黄色的火光瞬间亮成一片,白色浓烟升腾而起,迅速弥漫明军阵地。

  “砰,砰,砰”

  清军骑兵群中,冲在最前面的百余名八旗马甲,迅速应声倒地,战马嘶鸣的声音响彻山谷,数以百计的兵器在人马惨叫声中抛向了半空,然后又噼里啪啦,摔到地面。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骑兵群中,紧随其后的马甲们,已经处于十分亢奋的状态,他们虽然注意到了前方的伤亡,但根本控制不住了胯下奔驰的战马,依旧冲锋。

  殿前军可不是松松垮垮的绿营军,后排的火枪兵很快就再次发起了齐射。

  “砰,砰,砰”

  这一次,殿前军的火枪兵的齐射,依旧是又快又准,那些主动冲锋,亦或者被后方的马甲,推着冲上来的清军,再遭此沉重一击,前排纷纷倒下,七十步以内,所谓的盾牌,甲胄在铅弹面前几乎不堪一击,根本无法给士兵提供有效的防护,清军原本锐不可当的攻势终于因为猛增的伤亡戛然而止。

  明军当前的火器制造水平已经相当高,虽然在此时的战场之上,火器制造的工艺差距还没能有效转换成改变战场局势的力量,但已经不容忽视。

  而这个时候,朱慈正在远处的山腰上,通过“远镜”看着山谷中战局的变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清军在中后部留下的兵马之多,战力之强,其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这和山谷南部,清军前锋的兵力和战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甚至都怀疑岳乐一早便猜到了他的行动,才做了如此部署。

  毕竟,清军虽然没有立即反应,但整体来说,表现已经相当优秀。岳乐现如今又在山岭两侧部署了两千余精兵,想要从山谷边缘寻求突破,冲击清军的明军骑兵,形成了有效的牵制,这些兵马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同样十分不俗。

  当然,这些都没有改变清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的状况。

  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支清军的精锐兵马并没有遭到重创,进入山谷的清军战力差距极大,而最关键的部分,除了正在冲击北面殿前右军步阵的骑兵,其他几乎毫发无伤。

  不过,朱慈也并不担心,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从他已经掌握的信息和情报来看,多尔衮和阿济格此时不可能在南阳,岳乐不会有援兵,这就足够了。

  换言之,岳乐虽然留了后手,但在殿前军和天骑军的强悍战力面前,只不过是徒劳而已。

  “登贵,清军的表现,你怎么看?”朱慈习惯性询问了一下身边这个中军提督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清军现在已无力回天,陛下大可下令大军全力出击。”常登贵信心满满,顿了顿,随即又道:

  “不过,山谷两侧的山岭,咱们必须立刻拿下,否则大军的进攻必定受到牵制,而后方殿前右军的大阵,如今也应该派出预备部队增援,维持住阵线。

  那里是最合适撤军的地方,清军一旦无法顺利通行,就必须分成无数股,从其他山道中突围,到时候骁骑军和天骑军便可以同时派出,弥补步军追击的不足。”

  朱慈闻言,点了点,但并没有立即下令,而是又举起了手中的远镜,目光也迅速转向了山谷两侧的战场,那里的清军才是最强悍的。

  要知道,战场之上,有太多可以影响胜负的因素了,而且每时每刻传来的信息,发生的状况,都无法预料,这便需要战场的军事统帅,能够在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

  否则,战机就会转瞬即逝,胜负也可能因此逆转!

  朱慈双眼透过远镜,紧紧盯着远处的山谷战场,在确定清军确实没有其他伏兵之后,当即下令。

  这个时候,几十匹塘马正在一旁等候,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身手敏捷的骑兵就会立即飞奔到战场之上,将一个个决定了这场大战胜负和无数人生死的命令传出。

  不过,朱慈还是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方案,并没有将所有预备部队派出,他现在领着的是殿前军和天骑军的主力,大明最精华的四万大军,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岳乐和吴三桂统帅的这支兵马,无论能不能绝境逃生,其实只是全军覆没和十不存三的区别,他没必要冒这个险。

首节上一节177/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