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微微颔首,露出欣赏之色,会盟讨贼能将他的利益最大化。
他之前不参加袁绍的讨董联军,除了想趁天下大乱之时,尽可能占据领土外,便是不想让袁绍白白得名。今郭、李占据关中,他若能组建起联军,则名望将会落到他身上。如能击败郭李,他不仅能将他的名声推到巅峰,更能占据关中,当是一箭双雕。
瞧见张虞脸上神情,郭图已无顾忌,说道:“君侯,董氏族灭,牛辅被杀,今叛军中尊者为李,次者为郭汜。众人畏君侯跨河相攻,故以官职笼络韩遂、马腾二人。”
“君侯急攻,外有大敌,关西诸将不敢背离;君侯缓取,外无强敌,关西诸将必争名利。故以图之见,君侯不如言鲜卑作乱,还军晋阳,静观其变。”
“关中生变之时,君侯会盟关东义士,出兵强攻,则一举可定关中也!”
“郭军师所言有理,关西诸将因危难相合,必因无难而散,上无董卓威服,关西诸将岂会和睦共处?”辛毗说道。
张虞神情了然,在帐中踱步说道:“马腾、韩遂与郭、李非同道之人,今因关中生变,率兵取利而来。我军今若撤离,两军当会背道而驰。”
吕范说道:“不仅于此,君侯可发檄文,言诸将无罪,罪在李、郭汜二人,以来分化关西叛军。且君侯伐关中时,诸将无顽抗之念,则利于君侯。”
“彩!”
张虞抚掌而笑,说道:“诸君之策计若成,则破郭、李二贼易也!”
程普迟疑少许,说道:“君侯今下意欲撤军?”
见程普执着为王允报仇,张虞安抚说道:“今贼军兵马众多,更有陇右叛军相助,凭我军今下之力暂不足以破之。待回兵晋阳,整顿兵马,广招义士,待叛军生变,则可能速下关中。”
说着,张虞握着程普的手,叹气说道:“王公待虞恩重,我岂会无意为他复仇!”
程普非莽撞之人,神情沉重,拱手说道:“天下分裂,群雄逐鹿,非英雄不能拨乱反正。而普以为今天下之事在君,非君不能扶危济困,唯望君侯能为明公复仇。”
“蒙德谋信赖!”
见程普丝滑成为张虞麾下一员,吕布心中莫名焦急,他不知张虞会如何对待自己。
成为张虞帐下一员?
吕布心中自是不甘,他目前的官职虽为奋威将军,但却能开府,且还是王允诛董的盟友,故论身份而言,至少他与张虞之间的关系当为盟友。
吕布考虑少许,问道:“君侯撤军,不知布屯兵何方?”
张虞瞧了眼吕布,便知吕布有其他念头。斟酌了下,张虞忽然笑道:“奉先为朝廷重臣,我欲上疏表君为兖州刺史。然今叛军未灭,今可屯兵于解县,为暂备河东。何如?”
吕布非安分之人,今下的张虞可不敢妄想将其收服,故不如以半从属的客将待之。毕竟吕布虽无远谋,但军略却是出众,待攻克关中,可作为他的棋子,搅乱中原的局势。
“多谢君侯,借解城容布歇脚!”吕布识趣道。
张虞笑了几声,挽着吕布的手臂,说道:“莫急,我有令法三条,不知君能遵否?”
“请言!”
“其一,不得劫掠河东百姓,我会让河东郡调钱粮与君,兵额两千为限;其二,守好大河,不得让关西贼兵侵犯河东;其三,奉先帐下兵将犯民,需交由我处置。”张虞说道。
吕布沉吟片刻,笑道:“区区三事,布如何不能遵守!”
今张虞给钱粮供养他,让他自行募兵,且还表他为兖州刺史,吕布怎敢不答应!
“善!”
“君侯,吕将军虽说神勇,但兵马较少,还需另留大将坐镇?”郭图提醒道。
“今拜文远为河东都督,率高平军屯于安邑。上党则交由公明率河中军坐镇,并让颍川太守董承率部屯于汾阴。”张虞说道。
河东郡的户籍数目为张虞治下最多的郡邑,然因初下之故,形势最为复杂。故张虞干脆让那些半从属的客将屯兵于河东,以便用河东郡的钱粮供养。再让郭转任河东太守,将雁门郡腾出,省得让郭在雁门扎根太久。
同时,为了防止不轨之人反客为主,张虞唯有派出最为依仗的张辽屯兵河东,以来威慑众人及关西叛军。
《江左遗册》:卓死,李、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破吕布,杀王允。时神武屯兵于河东,畏敌兵众,不复西进,遂撤走并州,以大河据关西诸将。
第226章 举选贤士,明哲保身
六月,张虞命屯驻西岸的郦嵩军撤回河东,命吕布、董承分别率本部兵马屯驻解县、汾阴二城,封锁蒲阪、龙门二渡口。
李见张虞撤军,大为欣喜,留李蒙守蒲阪渡,命诸将驻兵关中诸县,并无意夺取河东。
七月,关西诸将举太傅马日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继而,天子册封李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段煨为宁辑将军,关西诸将各有封赏。
李为了避免马、韩二人影响其执政,让韩遂率兵返回金城,留马腾屯县。而张济得贾诩指点,率兵出镇陕县;段煨与张济同行,屯兵于华阴。
见关西诸将开始分赃流程,张虞便打算率兵返回晋阳,特委拜张辽为河东都督,率兵五千驻守河东安邑。
张虞临行之际,为了得河东士人之心,抽空选拔河东贤能,授予官职。
安邑,郡府堂内。
贾衢拘谨立于堂外,听着堂内的谈话,心中多有憧憬。
自张虞控制河东郡起,为了留下他的印记,将郡中凡有恶名的郡吏及诸县长吏一律免职,不断召见河东郡中的贤士,授予官职。故郡中有志之士,无不期望能被张虞召见,而后出任官职,年轻的贾衢亦是有所憧憬。
不知过了多久,先是传出丘兴喜悦的拜谢声,之后贾逵便见到丘兴迈着欢快的脚步而出。
“襄陵人贾衢何在?”侍从依照名册,问道。
“在!”
贾逵整理了下自己洗得发白的儒服,向侍从递上名刺,经身份验证,这才趋步入堂。
“郡吏贾梁道拜见君侯!”
得见榻上英武的张虞,贾衢躬身而行作揖之礼,恭敬道。
张虞打量着贾衢,见其服饰朴素,衣服缝补,洗得几近褪色,便知其家境算不上好,然张虞并未因贾衢的贫寒而露出轻视。反而因见贾衢坦然自若,不为自己家境贫寒而自卑,遂心生赞许。
翻了翻贾衢的档案,张虞问道:“卿为诸生出身,守为郡吏,今不知有何所长?”
选为诸生乃贫寒士人的出仕途径之一,当年孙资便是被太原郡选为诸生至太学进修,入了太学有机会通过考核成为孝廉。若考核没通过,回到家乡的话,很容易被征辟为郡吏,而今贾衢便是依照以上途径出仕。
贾衢倒不拘谨,拱手说道:“禀君侯,衢好军事,非治经儒生,寻章摘句,而是略览大义,取其可用,平生所好《左传》。”
贾衢深知天下大乱,身为诸侯的张虞必然看重军事,故他今特意强调他好军事,喜读《左传》,以此来吸引张虞的兴趣。
果不其然,张虞再次打量贾衢,问道:“君可治过兵?从何习得兵法?”
贾衢说道:“回君侯,衢祖父曾为军吏,其在世时见仆有志军事,便授兵法于我。且衢常读《左传》时,常有所悟用兵之玄妙。而至于治兵,衢在年少时聚孩童为伍,常常操练之。”
“呵呵!”
贾衢话声刚落,郭图便因贾衢一本正经拿小时候的事当作证,遂忍不住嗤笑出声。
“君侯,此人言好军事恐是为博君侯赏识,今断不可信之。”郭图说道。
张虞挥手示意安静,继续问道:“孤观卿做事勤勉,执法公正,常能分忧郡事,而今为何言好军事,莫非卿有志从军?”
贾衢没有理会外人的质疑,神情不卑不亢,说道:“天下纷乱,贼寇四起,有志之士无不欲求明主,建伟略之功绩。而能扬名建功者,唯率兵讨贼安境。”
“衢虽以诸生出身,然心怀远志,岂甘皓首穷经,当持剑以济天下,以报明主赏识之恩。昔班定远投笔从戎,而衢愿以先人为效。”
闻言,张虞面露欣赏之色,在他的记忆中三国中虽无贾衢这号人物,然能以从军建功为志向的年轻士人,他非常欣赏,甚至愿给予机会。
张虞故意问道:“梁道以为孤可为明君否?”
贾衢不假思索,说道:“明君者,心怀天下,礼贤下士,人尽其才,故能得贤才投效。然得贤士而不能分辩庸、贤,则难以明君称谓,盖如临千里马而叹世间无马!”
“哈哈!”
张虞自是听出了贾衢的言外之意,不禁笑了几下,顿时对眼前胆大的士人起了爱才之心。
张虞考虑半响,问道:“今高平军留守安邑,张都督需得贤吏辅佐,不知愿为河东都督参军否?”
“多谢君侯抬爱,衢愿为参军!”贾衢大喜过望,赶忙躬身而拜。
张虞带笑点头,谓吕范说道:“赐贾参军绢五匹。”
说着,张虞看向贾衢说道:“用五匹绢做些换洗衣裳,莫要让外人小瞧我军将士。”
见张虞这般细心体贴,贾衢心中热流翻涌,感动道:“多谢君侯赏赐!”
待贾衢退下之后,郭图不太乐意,说道:“贾衢自视甚高,安能出任参军,若是进谏有误,岂不贻误军机。”
吕范捋须而笑,说道:“贾衢为河东人,熟知河东地理,今让他辅佐张都督,或许有所裨益。若言过其实,则能罢黜改用。河东俊杰众多,难免有大才之人,今不妨多试试,如能挖掘大将,岂不有利君侯大业。”
“子衡所言有理!”
张虞抿了口温水,说道:“文远都督河东,无河东人士辅佐,倒有所不便。贾衢若有军事才干,文远用上数月,便能尽知其才能。”
见张虞、吕范偏爱贾衢,郭图撇了撇嘴,倒也没多说。
河东有县二十,张虞在安邑理政期间,更替了大半县令,将他治下表现出众的县长升迁为县令,如常林出任临汾令,鲍玄出任为安邑令,李为绛邑令等。
若仔细观察河东县令名单,其中大半是张虞之前在上党郡所录用士人,今算是给予上党士族福利。且这些人来自张虞的任命,郭即便出任河东太守,也很难具有太高的独立性,必须依附于张虞。
在与郭会面之后,张虞便率兵离开安邑,回师晋阳休整。
在途中时,张虞便颁布讨贼檄文于天下,声讨李、郭汜二人,言关西诸将受二人蛊惑,反攻长安,诛杀王允,挟持天子。
很快,檄文便率先送至关中,相比李、郭汜二人的不屑一顾,贾诩则是多有忧虑。
读着手中的檄文,贾诩眉头微皱,清瘦的脸庞上露出些许担忧之色。
“张虞率兵撤离河东,今又发布讨贼檄文,其所图在关中啊!”贾诩喃喃说道。
以贾诩的聪明才智不难看出,张虞忽然率兵撤离的目的,即撤去外围的大军,让关西诸将在无军事压力下,陷入利益争夺当中。
“急攻则合,缓取则分;诛杀首恶,分化诸将。张虞欲取关中之心明了,当为关中之大敌!”
贾诩神情忧虑,他能知张虞之计险恶,然关西诸将却无长远之见。李虽为诸将之首,但实际控制不了多少兵马,无非是靠渲染外部威胁,将众人团结在一起。
今张虞撤离河东,李将很难控制诸将,日后一旦有矛盾冲突,必然会爆发内战,届时必让张虞得利。尤其李的才能不及董卓,连董卓都掌控不了朝廷,更别说李能牢牢掌控朝廷。
“关西诸将迟早必亡!”
念及于此,贾诩起身踱步,思虑他日后要扮演什么角色?
贾诩来自混乱凉州,危机四伏的环境,早就让贾诩学会伪装,善于为自己寻找退路。
张济、段煨为他同乡人,今在外坐镇,且无为非作歹之野心,他必须交好!
另外他不能再参加李的深层次的决策,代表参与反叛功绩的官爵不能受领,他日后需以为国分忧的模样见人,维护天子的尊严,尽量扮演润滑剂。
除此之外,他需想办法为自己找到可靠的君上,并州张虞、荆州袁术、冀州袁绍皆可以纳入到考察范围。
“家主,李车骑前来拜会!”小童禀告道。
“由我出迎!”
贾诩收起案几上的檄文,快步出堂以迎李。
李凶狠的脸上难得露出和善之色,问道:“先生近日安好?”
“蒙车骑照料,诩与家眷安好!”贾诩说道。
双方寒暄一番,李忽然问道:“我欲让文和出任尚书仆射,不知君以为如何?”
贾诩面露惶恐,说道:“尚书仆射,为诸官师长,天下高士方能出任。诩出生卑鄙,素无名望,今出任尚书仆射,恐难以服众,车骑不如由文优出任尚书仆射。”
李郁闷说道:“我奏李儒为尚书令,天子以其谋害兄长少帝为由,拒绝表封。再请为侍中,天子又拒绝表封,故我唯有授授予别职。今文和不愿出任尚书仆射,我不知寻何人出任此职!”
贾诩沉吟几许,拱手说道:“若车骑不弃,诩可为尚书,掌典选之事,为车骑推举名士出任高官,以合乎陛下心意。”
“善!”
李倒不在意,说道:“文和足智多谋,今劳烦文和为我推举公卿,莫要出了第二个王允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