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64节

  “夫君、姐姐,慢走!”

  离了屋子,张虞与王霁到卧房内。

  王霁脱下外袍,露出婀娜的身段,说道:“夫君,前些日子,并州诸卿,及郭雁门都遣人送来锦缎、金银。另外夫君的内兄前来拜会,见夫君不在晋阳,留下些礼品,便也告辞离开。”

  “内兄?”

  因大舅子太多,张虞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哪个内兄?”

  “便是阿剌海大兄于夫罗!”

  “哦~”

  张虞反应过来,说道:“他为何事而来,为粮草?还是为复国之事?”

  “为复国之事!”

  王霁把张虞的大氅挂在衣架上,说道:“自夫君降服定襄、雁门二郡,他便时常派人前来问事。今秋时,得知夫君收取河内,便按捺不住,想让夫君履行诺言,为他出兵复国!”

  “不用他说,明年我亦有为他复国打算!”

  张虞盘腿坐到榻上,侍女端着热水入屋,先是为张虞脱履下袜,而后帮张虞洗脚。

  瞧着面容精致的侍女为自己洗脚,张虞舒服地靠在软垫上,不禁怀念前世为商贾的日子。

  当诸侯,打天下太累了;还是赚点小钱,旅游,洗脚,来得舒坦。

  “你真打算帮于夫罗复国?”

  王霁柳眉微皱,说道:“匈奴人之前虽说反叛,但今甚是安分。若帮于夫罗复国,虽能帮夫君一时,但日后又恐为祸。”

  张虞伸了伸手,示意王霁躺到他怀里。而王霁倒很顺从,顺势盘腿,头枕到张虞的肩膀上。

  张虞搂住王霁微肉的腰肢,笑道:“匈奴属国不可乎?”

  “何意?”

  张虞将手透过衣裳,抚摸着温热的肉,说道:“我虽答应帮于夫罗复国,但我从未答应将匈奴交于他掌管。”

  “那夫君欲让何人为单于?”王霁问道。

  见王霁今时琢磨不透,张虞摇头而笑,说道:“任你聪慧,今怎不明白我之用意。”

  “待匈奴诸部降服,我便将于夫罗扣留于晋阳。之后册封匈奴归降新老贵族,增设都尉府管辖,效马邑都尉府事。”张虞说道。

  “这倒是好方法!”

  王霁点了点头,说道:“但不知何人可以胜任?”

  张虞重拍王霁的丰臀,说道:“人事,我自有决断!”

  有了张虞的拍臀提醒,王霁熄灭了插手人事调度的念头。

  大舅子太多不是件好事,若妻妾热衷参与政治,怕是有潜在的政治风险。而今张虞愿意与王霁参与政治,但不代表能允许她过分参与。

  成熟的政治家需有能理性看待感情的能力!

  “按得不错!”

  侍女按到张虞脚上的爽点,张虞忍不住说了声。因顾忌王霁在身侧,侍女倒不敢有热烈回应,仅轻轻应了声。

  少许,侍女帮张虞洗完脚,便端着木盆而退。

  望着扭动的身姿,张虞问道:“叫何姓名?”

  “怎么?瞧上了?”

  “看得惹人怜爱!”

  “那过些天,让她来陪你!”

  

  王霁撑起身子,因衣带被解,露出一片雪白,轻声说道:“按辈分,她要唤我姑姑。”

  “那今让先让我尝尝姑姑的味道!”

  张虞将王霁揽入怀中。

  商贾仅是商贾,与古代君王相比权利,几乎是被碾压的存在。仅张虞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便能享受到他所想之事。

  当权利达到巅峰,难怪会迷人心智,毕竟人性便是如此。若想成为明君,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心性做斗争!

  

  “内兄数百里奔波,当多有辛劳。”

  张虞将哭得不停的佛狸交于阿剌海,随后至外堂坐下。因无外人,张虞便以内兄称于夫罗。

  于夫罗坐到榻上,笑道:“看自家孩子,谈不上辛苦。倒是君侯奔波一年,下并州,据河内,当真令人钦佩!”

  张虞为于夫罗倒酒,笑道:“佛狸为两家之子,我不在时,劳兄常来探望!”

  “好说!”

  于夫罗之前无功而归后,得知张虞回到晋阳,于是与刘和一同到晋阳。今以看望外甥为由头,前来拜见张虞。

  对自家妹妹能为张虞生个男孩,于夫罗自是欢喜。毕竟以张虞如日中天的势头,日后的前途必是贵不可言。那么家族能否兴盛,或是说更进一步,或许就要靠张虞了。

  二人小酌一杯酒,于夫罗按捺不住心情,问道:“君侯可记得去年誓言否?”

  “自然记得!”

  张虞笑道:“当初我与兄长有盟,言待我下并州,将出兵助兄长复国。”

  见张虞无意反悔,于夫罗顿时长出了口气,说道:“那不知君侯欲何时为我匈奴复国?”

  张虞沉吟良久,说道:“待明岁兵马可用之时,不出意外,约会在夏秋出兵。”

  闻言,于夫罗大为欣喜,说道:“既然如此,在下恭候君侯出兵。今在此拜谢君侯!”

  “不急!”

  张虞拉住欲行礼的于夫罗,问道:“不知我为兄长复国,兄长欲如何待我?”

  于夫罗蹙眉微思,小心问道:“不知君侯所求?”

  “若君侯有志天下,我愿率国人为君侯驱使!”

  张虞斟酌用词,说道:“是何名目,是何身份?”

  于夫罗渐摸清张虞问话之意,说道:“匈奴自依附于君侯,君侯在并州一时,我匈奴便为君侯效力。”

  张虞自是不满足此等条件,遂是沉默不语。

  见张虞许久不答,于夫罗心中微沉,念及自己在匈奴诸部中的声望微弱,除了依靠张虞外,自己本部将无法统治的匈奴。

  经于夫罗一番思考,说道:“不知如本朝故事如何?君侯都护匈奴诸部,而单于更替册封之事,皆需遵从君侯号令。我能出任单于,恢复我部声威便可!”

  此回答虽是于夫罗自以为开出最诚恳的条件,然张虞却不满足于此。而是希望如他与王霁所言,彻底掌控匈奴部。

  张虞放下手中把玩的酒樽,徐徐说道:“孤与兄长有姻亲关系,故兄长如此言语,孤深感欣慰。然孤忧兄长本族威望衰弱,难以大治群下。故如能降服诸部,孤意深治诸部,兄长以为如何?”

  考虑到阿剌海的关系,张虞不愿在降服匈奴之后,与于夫罗撕破脸皮,强行将他囚禁于晋阳。况如能事先谈好规矩,说不准还能得到于夫罗的帮助。

  听着张虞的索求,于夫罗沉默下来。如果让张虞监管匈奴诸部,岂不是他将单于的治下权让于张虞。今后他虽为单于,但却仅能都督本部,单于之号将有名而无实。

  “君侯欲如何治理匈奴?”于夫罗问道。

  “上呈户籍,接管刑罚,民众缴赋。”张虞说道。

  见于夫罗今下不语,张虞倒不愿逼太狠。

  张虞笑了笑,缓和气氛说道:“闲聊之语,兄长可先行斟酌。若有不同之见,不妨日后再行商议!”

  “容我思量一番!”

第208章 盘点家底

  回到晋阳之后,张虞基本处于一种半休假状态。

  数月不知肉味,在新年前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张虞狠狠放纵了一把,将妻妾雨露均沾一轮,就看今年谁怀上娃娃了。

  而在造娃之余,张虞则就盘算如何扩充兵马,以及挑选哪些将领升迁。

  “马邑都尉府下辖18000家,其中汉人约4300家,胡人13700家;雁门25600户,郡兵4520人。”

  钟繇指着北疆二郡的户籍,说道:“府郡合计有43600户,依照四户抽一丁而计,兵马可出10900人。雁门郡可出兵6400人,马邑府可出兵4500人。”

  “不计西河户籍,今太原郡有户51734,上党郡有户40800,河内郡有43500户。三郡户籍合有136034户,若依四户抽一丁而计,服兵役者有34000人。故倾州相争之时,可出兵四万五千人,甚至可达五万之众。”

  今钟繇重算户籍,共为张虞算出五万步骑的数据,倒是让张虞多有惊奇。从前年千人入上党,至今时几近达成钟繇当初的设想,合三晋之地,带甲五万,以此争锋天下,谁能敌之?

  “若真能举五万之众,以顾关西、河北。今中原诸雄,除董卓需畏,袁绍、公孙瓒、刘岱之流不足为惧!”郭图笑道。

  钟繇捋须说道:“中原州郡户籍殷实众多,诸雄互相征伐,其所用之兵,多徒众而少甲士。今若征调五万之众出征,不过为乌合之众,尚不及两万甲兵骁士。”

  张辽深以为然,说道:“百骑破千人,千骑卷万人,兵马不在多而在精。况我州郡新迁百姓众多,不宜调发众人,荒废农事。以当让老弱耕作,为军转运军需;精壮习兵,随君侯出兵远征!”

  说着,张辽拱手说道:“故以辽之见,今不如从五万人中拣选精壮,以千人为校,五校为一军,混编步骑。”

  “张都尉之语,为良将之见!”

  辛毗说道:“君侯自太原整军以来,常自将兵马出征,或两、三千,或四、五千,昔争霸州郡有余,但若与董卓、袁绍、公孙瓒、刘岱之流争雄,当拣选精锐。”

  “拣选精锐不够!”

  郭图摇了摇头,说道:“昔赵奢与田单论兵,田单言三万甲士可霸天下,然赵奢却以为非十万,乃至二十万兵方能安天下。”

  “此乃王道与霸道之别!”

  张虞心有感触,说道:“田单求霸,故曰能有三万精壮之兵,则能威慑天下。然自七国并立,三万甲士虽能胜一时,但不能兼并郡国,故赵奢言二十万兵安天下。”

  “今并州诸郡看似可调兵五万,但不及田单口中三万甲士,更不及赵奢所言二十万兵,其中能战者不足万人。”

  赵奢与田单之间的论兵,二人之所以有不同的见解,本质在于二人出发点不同。田单求能赢下战役,助国成就春秋五霸之基业;然赵奢已看出时代变了,他不仅是要击败敌人,更要打灭国战。

  二者之间不是对立,而是层次递进的关系。一个国家需先要有三万能打的士兵,去打赢能赢的战役,才能去规划二十万大军的编制。

  明末时,崇祯与吴襄关于辽东兵马之间有过深入的探讨,崇祯问吴襄辽东兵马是否真有八万,吴襄则言虽有八万之额,兵马实际才三万;崇祯由是再问三万兵马是否为骁勇之士,吴襄惭愧而答,言真正能打的人仅三千人。

  而女真方面,由努尔哈赤、皇太极所建立的女真八旗,在没有汉军旗的情况下,蒙满八旗甲士仅四万人。吸纳汉军火器军万人,才达到五万人的水准。

  至于赵奢口中的二十万人安天下,非是要求二十万人皆为精兵,而是需要为精兵配备辅兵,负责围城、维持治安、护卫粮草等一系列之事。

  故显而易见之事,张虞今下最关键的任务,不是说将编练五万人,而是从五万人中选出精壮之士,练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铁军,为他尽可能占领疆域,之后再有二十万兵马,为他荡平天下。

  见张虞已有主意,郭图问道:“今并州新民众多,敢问君侯,今需精选多少兵马?”

  张虞瞧着案牍上的户籍数据,说道:“并州诸郡户籍相合,约有十八万户,人口近有百万之众。百口抽一丁,甲兵万人,不伤农事。然今大争之世,其兵马不可少。”

  “故以孤之见,可从四万五千兵马中拣选两万之众,两万分二十校,五校为一军,命以番号,混编步骑,或委主将,或委督军。余者两万五千人镇守县邑,都试操练,上供勇士。”

  “两万步骑可行!”

  钟繇微微颔首,说道:“君侯率两万人出征,则以两三万人留守,辅以征调民夫,为大军转运粮草。若有贼人趁虚用兵,州中尚有兵马可御。”

  能调多少兵,不代表出征用多少兵。维护治安,护送粮草,凡有涉及军事的各方面都是需要人手。

  “不知四军如何组建?”张辽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各郡先建郡兵,再从郡兵中挑选精壮成军。北疆府郡混编一军,以云中为号;河内、上党、太原三郡则各成一军,分别以河阳、高平、护国三军为号。”

首节上一节164/2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