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55节

  张燕沉吟良久,说道:“张度辽虽能表我为常山太守,然常山太守有主,我今如何能据之?”

  “为何不能?”

  徐庶环顾堂内众人,说道:“今隐秘之语,望将军能屏蔽左右。”

  “皆为我亲信之人,君但说无妨!”张燕说道。

  见张燕无所谓,徐庶遂大胆说道:“将军有所不知,今董卓率部西顾关中,袁绍已从河内撤军,邀我主与幽州公孙瓒并下冀州。将军若遣人东行,必能探得公孙瓒已出兵冀州。”

  “今冀州将崩,三家并分河北,州牧韩馥尚不能自保,常山如能不能图?”

  张燕饶有兴趣,问道:“张度辽表我为常山太守,不知其有何图?君若言张度辽为善人,燕不敢深信。”

  徐庶直言说道:“我并州户籍稀少,此番侵冀州,我主欲得民众,而因志不在冀州,故愿表将军为常山太守,令将军衣锦还乡。”

  张燕为常山郡真定人,与赵云是为同乡。今表张燕为常山太守,倒是符合衣锦还乡之语。

  “恐受三互法限制!”张燕说道。

  “天下大乱,董卓执掌朝政,刚纪律法失序,已无人在意三互法。将军遣使送礼于董卓,求表常山太守,为制袁绍、韩馥,董卓必欣然允诺。”徐庶说道。

  闻言,张燕自以为窥探到张虞计划,笑道:“原来君欲让我与袁本初、韩文节为敌,故表我为常山太守。”

  徐庶笑了笑,说道:“将军麾下民众百万,山中藏兵数万,凡有志之士据冀州,必以将军麾下兵民为患。若袁绍据冀州,以为能安乐否?”

  张燕沉吟不语,对徐庶之语多有认同。

  半响之后,张燕问道:“冀州户籍殷实,韩文节手握雄兵,纵三家分食,岂能轻易被袁绍所代。”

  徐庶思虑片刻,说道:“其中隐秘之事,将军有所不知。我主欲与将军结交,故望将军能择地见面,以细明其中利弊。”

第195章 约为兄弟,各有所得

  在徐庶的游说下,张燕已被常山太守所诱,答应与张虞会面。

  五月十日,经徐庶居中奔走,张燕选择于潇水河畔的马首邑,与张虞会面。

  马首邑,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张虞率三百骑至潇水畔河川,与张燕所率三百骑相隔数里相望。

  因河谷地形平坦,一览无余,加之有许褚亲自探查,张虞倒不畏张燕设伏,率先策马而出。

  很快,张燕如张虞般身着便服,不携兵器、弓矢,单骑前往。

  将爱马放出去吃草,张虞对着远远而来的张燕,拱手说道:“度辽将军虞,见过平难中郎将。”

  张燕牵着战马,回礼道:“燕见过张度辽。张度辽威震河朔之名,燕居山中亦有所耳闻。今日得见张度辽,方知年少有为之意。”

  “过奖了!”

  张虞笑道:“将军能以一介贫寒之身,混迹河北,雄踞太行,统百万之众,虞敬佩至极!”

  见张虞如此言语,张燕反问道:“度辽不弃我出身微寒,劫掠州郡,呼啸山林否?”

  “为何嫌弃?”

  张虞拉近与张燕的脚步,神情凛然说道:“虞少年牧羊放马,仅比将军略胜一筹,安敢嫌弃将军。况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将军虎踞太行,活民百万,足以堪称大丈夫。”

  “且呼啸山林非将军本意,实因民生艰难,黎民流离,将军走投无路,方聚众于山谷,缘边耕作,艰难求生,令民众不受官府所害。”

  或许是前世出身平民之故,张虞天然对农民起义军有好感。尤其是张燕这种起义军领袖,虽有割据一方之野望,但至少给麾下数十万百姓活路。且张燕所率的北部黑山军,在纪律上比南部黑山军好很多。

  见张虞如此言语,张燕好感度大增,笑道:“度辽之语深得我心,去岁君伐王当,诸僚欲击上党。时见君侯招揽流民,授田耕作,后不幸遭逢蝗灾,百姓无所食。燕生不忍之心,遂拒诸将建言。”

  “多谢将军活上党百姓一命!”张虞拱手说道。

  张燕的话,张虞听一半信一半。上艾离上党盆地太远了,若前来劫掠,怕不是得不偿失。至于遭逢蝗灾,不劫掠上党,怕不是没油水可捞。

  当然了,不管真相如何,张燕这么说,张虞必须信,而且还要施以感谢。

  “客气了!”

  经一番寒暄,二张之间气氛算是拉近许多。

  张燕耐不住性子,率先问道:“度辽欲表我为常山太守,不知真假如何?徐元直所言三家分冀之事,真假如何?”

  张虞整理了思绪,说道:“元直所言皆为属实,袁绍心怀大志,欲据冀州,而韩馥性情怯弱,为袁氏故吏。袁绍邀我军击冀州,意在逼韩馥让冀州于他。形势不难料之,公孙赞、袁本初二人日后必分食冀州。”

  张燕将信将疑,问道:“若依君言,三家分冀,试问将军欲取何地?”

  “实不相瞒,我军深受董卓所制,今无力发兵据冀州。”张虞笑道:“故我击冀州,实意换取河内郡。而所取冀州城邑,我愿转授予将军。”

  “转授与我?”

  张燕握持马鞭,在河岸畔踱步思考,忽然笑指上党方向,说道:“度辽居上党,却效冯亭献地之策。若一切如君所言,我必与袁绍、公孙瓒结怨,彼时我将受累于常山,将无力侵害并州,而君则能图我矣!”

  见张燕想到这一层,张虞心中不由暗叹张燕识局势。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之人,其眼光独到,果非凡人。

  “哈哈!”

  张虞驻步临水而笑,说道:“张君所言何其愚也?”

  “何出此言?”张燕神情微沉,问道。

  张虞负手踱步,说道:“公孙瓒若与袁绍并据冀州,虞试问将军,二人能和睦并存否?”

  “和睦并存?”

  张燕蹙眉深思,说道:“公孙瓒手上虽有雄兵,但却受制于刘虞,故公孙瓒渴求冀州为基。一山不容二虎,若袁绍欲全据冀州,其与公孙瓒势必一战。”

  “然也!”

  张虞负手而笑,说道:“鼎三足才能立,二足分立,一方必倾之。将军既知一山不容二虎之意,为何不知三足鼎立之语?”

  “将军手握太行之众,兵马不弱孙、袁。孙盛则助袁,袁盛则助孙,盖三足鼎立之理!”

  “冯亭之策,虞不屑为也!”

  张燕微微点头,说道:“倒是燕错怪度辽!”

  顿了顿,张燕话锋一转,问道:“度辽既为我思量,不知所图为何?”

  张虞挤了挤眼,玩笑道:“君以为虞有何图谋?”

  望着波光粼粼的潇水,张燕沉吟许久,说道:“我观度辽所为似乎颇畏孙、袁二人,有意借燕之手钳制二人。”

  “将军见识非凡!”

  见张燕看出他的用意,张虞爽快承认,说道:“我据并州,东临冀州,西接关中。今董卓据关中,是为天下之强寇。冀州户籍殷实,若有强人据之,则必为并州之敌。今令冀州分立,我并州将能专心西顾尔!”

  天下聪明人太多了,与其隐晦欺瞒,不如实话实说。毕竟他与张燕暂无利益冲突,说清楚自己的本意,反而有利于他与张燕的合作。

  张燕神情微妙,笑眯眯道:“度辽不畏我麾下兵马乎?”

  “如何不忧?”

  张虞坦然承认,说道:“但我窃以为我与将军无需兵戎相见,甚至我能和将军为盟。”

  畏惧张燕不至于,仅是张燕让张虞头疼而已,毕竟谁也不想凭空得罪强敌。若张燕非要找张虞麻烦,张虞只能率兵应对了,让张燕瞧瞧并州锐士的战斗力!

  “为何?”

  “原因无他!”

  张虞环顾周围地形,笑道:“黑山之众在山东,而不在山西。若欲掠山西,必奔行三四百里山路,方能至晋阳。故我若为将军,与其掠太原,不如出山掠冀州诸郡,怎会舍富而掠贫!”

  

  “况将军麾下之众多为冀州人士,熟悉河北山水形势,今若据冀州县邑,远胜掠上、太二郡。”

  说着,张虞神情微正,看向张燕,说道:“将军出路在冀州,而虞所图在于西。你我分居太行东西,何必兵戎相见,应当互不侵犯,携手共进退!”

  张燕神情了然,如张虞所言,他与张虞暂无利益冲突。即便有微薄小利,与割据常山郡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经张虞一番释疑,他已对张虞所提议的内容感兴趣。

  考虑到联盟的可信度,张燕问道:“度辽欲如何为盟?”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其一,将军遣使于董卓,求表常山太守,我与幽州牧刘公承认。而我迁冀州百姓入并,将军沿途不得阻拦。”

  “其二,将军东望冀州,既可助袁,亦可助孙。然相助之前,需知会与我,以便两军态度一致。”

  “若我无力控制冀州局势,且有兵马进犯呢?”张燕问道。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若冀州有局势变动,我当率并州兵马为将军后援,助将军守常山。”

  “此事可行,还有其他事项否?”

  “其三,将军得常山,我欲收回上艾,不知将军能舍否?”张虞问道。

  张燕眉头微皱,说道:“我麾下民众多在上艾周围乡野居住,度辽若想收回上艾,恐是不行。”

  沉吟少许,张燕说道:“上艾城以东至井陉,恕燕不能交于张君。但上艾以西,如马首邑可交于张君。”

  手指辽阔的河畔,张燕说道:“马首邑(寿阳县)土地肥沃,田亩虽不及上艾县广袤,但修缮为城墙,可升格为县。君侯屯兵于此,为我两家分界之地,兵民通行绝不阻扰,君待我如何,我便以君事待君。”

  “且依将军所言。”

  见张燕如此有诚意,张虞倒不好纠结上艾与井陉。今时双方结盟,中短期内二者会有一段蜜月期。在双方无纠葛时,让张燕为他守边疆,他还能节省驻地兵马。

  待他摸熟上艾、井陉二地地形,若往后关系恶化,休怪他下手为强了,夺回属于太原郡的井陉以西的土地。

  张燕不知张虞心中‘歹毒’的念头,考虑到为了能将盟约落实下去。迟疑几许,张燕最终说道:“我与张君虽仅见面一会,但却言语相投,不知度辽愿与燕约为兄弟否?今后亦可互相照应。”

  张燕心里藏着点小九九,盟约东西不可靠,但若加上层兄弟关系,往后张虞想撕毁盟约,怕不是名声受损严重。

  而张虞闻言一怔,盖没想到张燕竟有和他结为兄弟之念。以张燕所说,二人言语相投,怕不是假话。估摸是张燕信不过自己,非要用兄弟捆绑双方。

  不过此时已经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以及相互合作的事项。张燕据冀州,与孙、袁成鼎足之势。而他得冀州百姓,下吞河内,向西扫除匈奴,吞并河东,未来数年间,双方必然互相友好。

  见张虞迟迟不回话,张燕以为张虞担心他的贼人名声,而影响自己名声,故有所犹豫。

  “君侯若是不愿~”

  张虞笑容满脸,打断说道:“张君姓张,我亦姓张,数百年前或为一家。虞早有意与将军约为兄弟,仅恐将军不愿。既将军有意,我怎会不愿?”

  接着,张虞与张燕各叙了岁数,张燕今年恰好三旬,张虞小上张燕几岁,张虞为义弟,张燕为义兄。

  而张燕倒是很体贴,考虑到自己有从贼的经历,表示二人的义兄弟关系无需大肆宣扬,双方及双方手下知道便可,以便双方互相帮衬。

  张燕之语,虽符合张虞心意,张虞考虑到张燕颜面问题,打哈哈过去。

  当约为兄弟之后,张虞心中渐有忐忑,不知道这一选择是否正确,希望别像蒋光头与张少帅的结拜一样,要不然那就搞笑了!

第196章 瓜分冀州

  五月十日,张虞与张燕约为兄弟,两家以讨青州黄巾之名,出井陉,兵向冀州。

  张虞率步骑五千,张燕供给军需,并遣亲信杜长千人先行出兵跟随。

  五月十二日,张虞率部至上艾县,受到张燕的热情招待,大军遂于上艾休整一日。

  从上艾至蒲吾,路程四百余里,张虞率六千步骑于二十日至蒲吾(今石家庄平山县)。

  绵蔓水顺井陉山道流淌而出,水面波光粼粼,两岸村社相连,鸡犬之声相闻。

  当张虞所部兵马行于官道上时,道路侧不乏有胆大孩童窥探。孩童如此行为,倒是引得军士侧目。

  “将军重申军令,蒲吾、绵蔓、鹿泉三邑百姓众多,诸军兵将不可擅入田亩,偷取百姓财物。若有违背军令者,交于有司论处!”

首节上一节155/2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