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上党的那一波以工代赈,将上党外围的城池几乎修缮了一遍,尤其针对太行山道上的坚城、险关。今下太原若能有流民潮,大规模修缮晋阳城,属于是必要之事。
见张虞有扩建打算,王霁便换到其他事上,说道:“夫君今已在并州立业,左右文武多为外人,我欲唤兄长与凌弟而归,以助夫君一臂之力何如?”
“为何不可!”
张虞摸着木末的脑袋,笑道:“并州疆域辽阔,我今甚缺亲信之人。今晨兄、凌弟如能回乡,我当出城二十里亲迎。仅恐董卓不放二人归县。”
“我先写信于兄长。”
见张虞不排斥,王霁眼睛笑得如月牙,说道:“看他们能否逃脱董卓麾下兵吏监护。”
王晨、王凌二人为张虞姻亲,在某种程度上,二人属于是张虞的亲眷。二人前来投效,当能丰富张虞的羽翼,更别说二人皆有才华。如王晨经雒阳历练,督领一郡不成问题。
在张虞与妻妾谈话时,红娘小步入内,禀告道:“夫君,右夫人有喜了。”
“阿剌海有喜了?”
王霁神情带笑,说道:“此番恭贺夫君,又将有子嗣。”
“雨露均沾!”
“哈哈!”
温馨闲适的居家生活很快便结束了,张虞既志在天下,那么就不能过多流连温柔乡。
在出征之前,张虞需要见见从袁绍麾下投奔而来的辛毗、郭援二人。
大堂内,张虞一边示意侍从奉上蜜水,一边让辛毗、郭援二人入座。
自王霁来到张虞身侧,最大变化便是侍从换了一批。先前张虞用武夫充当侍从,或是沿用原先遗留下来的侍从。而王霁主持内外宅事,侍从都换成行动规矩,手脚麻利的少男、少女。
尤其是内宅,妻妾数目一多,侍婢便不够分了。王霁从王氏挑了十余个模样周正的少女,充当州府里的侍女。侍女质量不用多说,张虞有相中之人。但张虞还是守规矩,没有在州府里胡乱搞。
“二君不远千里,跋涉山水,能受邀入晋,虞不甚欣喜。”张虞笑道。
“君侯威震河朔,名声高崇,毗仰慕已久!”辛毗说道。
“自得君侯书信,援欲附久矣!”郭援拱手说道:“今多谢君侯于百忙之中接见!”
郭援在被韩馥邀请至冀州后,年轻气盛的郭援便渴望出仕。但因人生地不熟,郭援仅能等待时机。同时舅舅投靠张虞,成为其谋主之事,郭援早有耳闻。当初郭援有写信问过钟繇,问能否投效张虞。
彼时钟繇虽为张虞效力,但尚在观望张虞发展。直到张虞打下太原,钟繇确信张虞有成事之能,这才将去信于郭援,让郭援带上其家眷,前来投奔他。
郭图、钟繇招朋引伴的所为,无疑是向张虞释放效忠的信号。毕竟若张虞不值得信任,郭、钟二人怎会搭上自己的同时,还搭上亲朋好友呢!
张虞先看向郭援,笑道:“我闻元常言,秀林才能出众,少为颍川郡吏,我今欲授重任于君。马邑为都尉府治所,为汉胡云集之地。我今欲拜君为马邑长,不知秀林愿任否?”
“多谢君侯!”
郭援见自己被授予马邑长,神情多有欣喜。他虽初至晋阳,但因有钟繇指点,知道马邑在设为都尉府治所后,其地位堪比一郡之治所。若他能在马邑干出一番事业,必然能得张虞重用。
随着张虞地位的上升,县长对张虞而言不算什么。但对初出茅庐的士人,县长官职已是重任了。而出任县长便是张虞对他们的考核,毕竟连一县都治理不好,怎能委以重任?
张虞与郭援聊了会,便打发郭援去找钟繇,留下辛毗独自在堂内。
辛毗倒有名臣之风,不卑不亢而坐,等候张虞的发问。
张虞打量辛毗半响,笑道:“君以佐治为字,想必身有大才。今至晋地,不知有何教我?”
见张虞发问,辛毗作揖说道:“袁绍心有大志,图谋冀州,故邀君侯出兵。而今君侯若是出兵,恐会逼韩馥让位于袁绍。韩馥庸人,袁绍猛虎。今君侯出兵冀州,宜当谨慎,以免令袁绍坐大。”
张虞看向陪坐的郭图,似乎在询问郭图,是否将密谋之事告于辛毗。却见郭图摇头,表示他没有透露谋划之事于辛毗。
张虞心中有数,遂询问道:“袁绍除援引我外,更邀公孙瓒南下。公孙瓒麾下步骑万人,白马义从威震边塞。纵我不往冀州,公孙瓒亦会南下,试问何解?”
辛毗沉吟良久,说道:“袁绍邀公孙瓒南下,必授予冀州郡国城邑。而袁绍有志冀州,今后必与公孙瓒冲突。河北富饶,户籍殷实,为成大事之基业。孙、袁竞食冀州,必让冀州大乱。”
“袁据河北,必图公孙与君侯;而公孙据冀州,必窥探并州诸郡。故以毗之见,君侯莫要让一家独霸冀州,令二家分冀,或三家分冀,当为今形势之关键。”
“并州,昔晋国之所以成霸业之所在,外有大山,内有沟壑,山水纵横,田亩肥沃,为完固之地,而今君侯兵据并州,当广揽河北流民,开垦荒废之田,积粮练兵,以实筋骨。”
“待河北生变,挥兵向东,则河北肃静;关中有乱,指兵西进,则关西臣服。四方之寇,莫大于关西;天下之富庶,莫过于河北。关中、河北若平,六军盛则天下震。”
张虞眼睛微眯,他实在没想到辛毗居然有这般见识,与他和郭图、钟繇所商讨的方略相近。天下有才之辈实在太多,当真不愧是辛宪英之父。
“彩!”
张虞鼓掌而笑,谓郭图道:“出兵之际,竟能得佐治献略投效,是为我今欣喜之事。”
说着,张虞和颜悦色,说道:“佐治之见解与公则、元常所议内容近似。我今愿拜君为军师,辅佐公则军务,为我出谋献策,何如?”
辛毗以上见解,足以让张虞授予军师,让其作为参谋,与郭图议论军事。至于让辛毗位居郭图之下,充分考虑到郭图的心理。毕竟其由郭图邀请而来,且他资历不如郭图。
见张虞引自己为心腹,辛毗不假思索,起身而拜,说道:“君侯委大任于毗,今仆愿为君侯奔走效力。”
“善!”
张虞扶起辛毗,并伸手握住郭图的手,笑道:“得有公则、佐治相助,此番出兵必有所得。待日后大事成时,我必不负二君。”
出兵前得贤才,是为惊喜。而得有见解的谋略之才,当为意外惊喜。
《江左遗册》:“辛毗兄评,乃袁绍之心腹。初,绍谋冀州,毗受郭图所惑,盗绍密事,奔走入晋,以告神武帝,绍策由是不能成。”
第194章 表燕常山太守
五月三日,汾水营寨。
天色大亮,张虞在众将的簇拥下,已是在军营中溜达了一圈。
回到大帐,张虞谓帐下文武说道:“偌大的并州,兵马不足两万。此番出兵冀州,仅有五千步骑可用,兵马实在少了些。”
“需要扩兵了!”
郭图说道:“今上党户籍四万户,为并州第一大郡,而守土之兵仅有两千老弱,除去军屯、守城兵卒,可堪用者仅数百人。以图之见,君侯当复州郡兵制,令上党编练郡兵。”
“郭君所言有理!”
徐庶出声赞同,说道:“昔君侯以千人入上党,先后扩兵至五千,乃至八千。当下关东群雄兼并郡国,而君侯兵马不足用,况旧时所费募兵钱粮尤多。今若争雄于天下,君侯需施行前朝兵役。”
东汉与西汉的兵制差别不小,西汉有浓厚的战国遗风,故各郡国兵不下四、五千人。而东汉为了强干弱枝,取消都试制,并且削减内地郡国兵数目。
今天下争霸,张虞若仍执行募兵制,必然是跟不上时代。唯有恢复西汉时期的郡国兵制,农闲练兵,农忙耕作。且为了威慑州郡,需搭配一支直属精兵,才能有资格争夺天下。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出征冀州,不用上党兵马。让张君与杜畿恢复都试制,将上党兵马扩增至五千。往后若有流民入晋,一律迁至太原郡,以丰太原户籍。”
“诺!”
上党户籍已有四万余众,虽然能继续容纳百姓,但考虑到太原郡比上党更肥沃,又是治所晋阳所在,今下反而需增加太原郡人口。
高顺迟疑了下,说道:“君侯,此番出征冀州,果真无需顺率兵跟随?”
张虞摇了摇头,头扬向许褚,说道:“晋阳为并州治所,事关成事之根基,唯子循与麾下兵吏坐镇,方能让我无忧。此番用兵,有仲康所率陷阵右营。若大事难济,我自会有调令送至。”
见张虞将镇守太原的重任交于他,高顺顿感压力重大,沉声应道:“定不负君侯所托。”
“今各部兵马是否皆已到齐?”张虞问道。
吕范拱手起身,说道:“禀君侯,五校兵马今已到齐,并无缺额。”
“善!”
张虞望着帐中将校,沉声说道:“明日由郝昭为先锋,余部兵马中午出兵,由井陉入常山。”
“诺!”
众将披甲起身,拱手以奉命。
此番出征冀州,张虞自有用兵规划。高顺所率的陷阵左营在屡次硬仗中已证明了他们的骁勇善战,今随着兵马的扩增,张虞需要让其他兵马担负重任。而许褚所率的右营便是张虞近日所关注的一校,故打算让许褚多扛些重任。
五校步骑中,除许褚、郝昭二人出征外,还有满宠、徐晃、令狐邵三将,而骑都尉张辽督辖徐晃、令狐邵二将。
次日清晨,郝昭率步骑千人在前开道,准备沿榆次东行,至常山上艾,出井陉关口。
而在郝昭出发之后,张虞在临行前依旧将政事委托于钟繇、庾嶷,如遇不决之事,可问询于王霁。
五千兵马浩浩荡荡而出,欲往常山上艾而行。
上艾县(今阳泉市平定县)在地理上位于井陉关以西,位于太行山脉里的小型盆地,为井陉关后方根基。若并州拥上艾与井陉,将能俯视冀州北部。
西汉时期,考虑到地理关系被划入太原郡;东汉时期,考虑到上艾县为太原门户,为了避免太原割据自立,遂将其与井陉关划入到常山郡内。
因而张虞出兵冀州,除了有趁乱捞一把,坑一手袁绍外,还有占据上艾与井陉二城,让太原从地理意义上独立。
然张虞想法虽好,但若想施行起来,却有不小的困难。即上艾因四面环山,位于太行山河谷中,其与其周边河谷之中,存在数以万计的黑山贼,与盘踞在太行山南部林州盆地里的黑山贼呼应。
黑山贼虽号称百万之众,但真实数目约在四十余万之众,分布在太行山边缘河谷,以河内的林州盆地县为起点,北至常山的井陉山区。
南部黑山贼以林虑为中心分布,盘踞有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部。而北部黑山贼以上艾为中心分布,不同于南部黑山贼,部众由平难中郎将张燕管辖。
之前张辽讨王当,稳固沾县,而不敢深入至上艾,便是充分考虑到上艾周围的稀碎盆地为张燕的地盘。若是贸然深入,势必会引起张虞与张燕的冲突。
今张虞出兵入常山,势必要经过张燕的地盘。而念及张燕部众有二十余万,盘踞在太行山北部河谷地区,熟悉井陉山道地势,常年与官府作战,部下兵马骁勇,张虞实在不想与张燕爆发冲突。
毕竟山岭地区作战,非张虞所部擅长。且若不能一口气全歼张燕所部,熟悉太行地形的黑山贼,怕不是会疯狂劫掠太原、上党二郡。
而与此同时,袁绍图谋冀州,张虞若不插手干预,怕不是坐视袁绍将全据冀州。
出于各种考虑下,张虞不打算与张燕爆发冲突,而是看能否与张燕结盟。
毕竟张虞今时无暇东顾,而黑山贼的据点位于太行山东侧,劫掠河北远比劫掠太原、上党更有油水,且在距离上也离得更近。尤其在双方无利益纠葛下,达成合作并非难事。
故在兵马抵达榆次时,张虞便遣徐庶持信前往上艾,提前拜见张燕。
徐庶率侍从二骑至上艾,经沿途黑山贼的领路,终于至上艾县辖下的仇邑,即平难中郎将治所。
中郎将府如汉官府邸布置,而张燕袭汉服,佩将军印,一脸威仪模样。在其左右列席者虽有粗鄙气质,但却尽量做出神情严肃模样。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徐庶佩剑缓行,脸上看不出畏惧之色。
至张燕案几前,徐庶作揖而拜,说道:“颍川徐庶,徐元直奉度辽将军之令前来,特拜会张将军。”
“你怎敢前来?”
张燕左侧一名满脸横肉的武夫,忽然怒声发问道:“去岁出兵讨王当,今时又将伐我,足下意欲何为?莫欺我黑山军无人?”
游侠出身的徐庶可非胆怯之人,随即扬声说道:“去岁王当劫掠我上党百姓,我部率兵击之,实乃保境安民。而今君侯出兵,无欲征讨诸位,而是有一桩买卖要与张平难商讨。”
“买卖?”
武夫冷笑了声,说道:“谈买卖,岂会率兵来谈!”
“你不懂而已!”
徐庶转头看向张燕,淡淡说道:“此买卖唯张平难能懂利害,余者之人难知其中利弊。”
“你~”
“肃静!”
见徐庶如此小觑自己,武夫刚想发怒,便被张燕叫住。
张燕打量昂首挺胸的徐庶,紧绷的脸微微松弛下来,问道:“不知张度辽欲与我谈何买卖?”
“常山太守!”
随着徐庶从嘴里吐出四字,张燕瞳孔放大,眼睛微眯,随即问道:“徐君何意?”
见张燕感兴趣,徐庶笑道:“将军声威响彻赵魏,山东百姓无不臣服。以将军之才望,屈居山间实属可惜,故我主欲表将军为常山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