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接过酒樽,谦虚说道:“朝廷动荡,张君为匡扶社稷,征贼讨寇,威震河朔,远不及君尔!”
张虞放下酒壶,说道:“董卓废立皇帝,袁绍兴兵讨董,天下崩裂,兵戈四起,不知郭君有何谋划?”
郭迟疑良久,说道:“雁门远在边塞,郡内胡人桀骜。受天子之命,今虽不能匡扶天下,但应守土护边,以报天子之恩。敢问张君何图?”
张虞抿了口温酒,说道:“并州户籍凋敝,受胡侵略严重。虞今下之愿,进则匡扶汉室,退则保境安民。故李峻阻我讨贼,我唯有先取太原,再降定襄,复议西河。”
“今并州诸郡已安,唯雁门郡情况不明。故虞此番北上,欲问雁门郡事于郭君。”
郭神情微正,问道:“不知张君欲问何事?”
张虞正色道:“问君欲与虞协力兴汉否?问雁门今下户籍赋税如何?问君麾下兵马钱粮多少?”
别看张虞与众人称呼董卓为国贼,但董卓所封赏的官职却被众人视为统治地方的礼法。而今张虞拥有都督并州诸郡的权利,郭仅是雁门太守,在官职上弱于张虞,需要听其差遣。
见张虞三问自己,郭慌乱片刻,当即答道:“君有意兴汉,岂敢不与君携手。雁门户籍凌乱,待整理一番,再命计吏送至晋阳。而兵马钱粮数目,会一并送呈于晋阳。”
“善!”
见郭配合自己,张虞脸色露出笑容,说道:“今郭君能以雁门而助虞兴汉,虞代天子与大司马、司徒谢郭君不忘汉恩。”
“人臣之本分,不敢忘之!”
见张虞无意夺自己太守位,郭倒是安心不少,说道:“张君若有兵事,遣人通报,当率兵助之。”
“善!”
张虞握着郭的手,笑道:“郭君于某有提拔之恩,虞终不敢忘。今君膝下长子伯济聪慧,善弓马,知兵略,为太原俊杰。郦太原有意举为孝廉,不知君以为如何?”
郭迟疑了下,明白这是张虞向他示好之举,感激道:“有劳二君举荐犬子!”
“请!”
郭举酒以敬张虞、郦嵩二人。
“请!”
第189章 敕令四条,马邑都尉府
张虞举郭淮为孝廉,除了回报郭当年举他孝廉之恩外,还有征辟郭淮出任他部下之念。
郭淮能力不用多说,历史上已是证明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今将其收入麾下调教,日后必能为张虞分忧。另外收郭淮到自己帐下,亦有留为质子之意。
当然了,自张虞得知除郭淮本人外,他还有兄弟三人后,当即放弃了留为质子的想法。
同时张虞不得不佩服郭,他用身体力行,向众人诠释了若想家族昌盛,子嗣需繁多之语。
念及自己子嗣稀少,仅有木末一人,张虞在马邑狩猎期间,倒是狠狠宠幸郦素衣、呼衍玉、阿剌海三女,以争取让三女怀孕。
在马邑逗留期间,张虞与郭细化了雁门与度辽军府之间的关系。
如赋税上,郭赞成使用租调制,向百姓征收实物税,以保持与度辽军府之间的一致;军事上,雁门兵马由郭自我供养,需要听候度辽将军府的差遣。
人事上,张虞不会干预郭用人,但郭不能阻止张虞从雁门郡中提拔人;财政上,郭每年会向晋阳缴纳赋税,但所缴纳的比例会少于上党郡。
除以上之外,另有涉及多个零碎方面。而一番折腾下来,算是明确雁门从属度辽军府的关系,只不过雁门郡的独立性较高,与上党、西河、定襄完全听候张虞吩咐的情况不同。
在马邑得到满意的结果,张虞决定北上平城,在平城与二郡胡部会盟。而在张虞的邀请下,郭率步骑千人北上,一同参加平城大会。
马邑至平城三、四百里,张虞率三千步骑北上,于二月二十八日至平城。
至平城时,张虞相隔多年,再次见到平城长杨赞。
而今杨赞饱受边塞朔风摧残,见到张虞时差点没哭出来。当初听信张虞的忽悠,拒绝了升迁调任,指望升迁到小郡当太守,结果中原爆发战事,他回中原的梦想直接破灭。
“赞拜见君侯!”杨赞激动说道。
张虞安抚杨赞,说道:“平城临近边塞,易受胡人袭扰,公叹倒是受累了!”
说着,张虞望着人烟稀少的平城,问道:“我走之后,不知平城如何?”
杨赞叹了口气,说道:“君侯自离开平城以后,得益于互市贸易,平城倒是兴盛一段时间。但随着中原局势恶化,汉人商贾渐少,自是衰败下来。而胡人为获财物,偶有劫掠百姓,百姓无聚众不敢远行。”
张虞谓左右说道:“胡人不善耕作,逐水草而居,故生活多有疾苦。与其通商贸易,惠及胡人部民;若遇恶胡劫掠乱纪,严加惩治诸胡,当能令胡人不敢劫掠。”
张虞与胡人打交道不少,深知胡人劫掠行为,可不是天生就是强盗。甚至说因为资源问题,胡人不止劫掠汉人,还会自我劫掠。
游牧经济格外脆弱,生产力落后农业。若说农业社会中的百姓贫苦,游牧部落中的百姓比汉地百姓更贫穷。因为资源不足,胡人便会常常劫掠。
所以开关互市,通过商业贸易,交换生活资源,能减少胡人的劫掠次数。剩下的劫掠性事件,需要交由边军打击,行恩威并举之策,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君侯所言极是!”
杨赞笑道:“今下君侯威震并代,至平城召开首领大会,重申互市贸易之事,平城不日必能再兴。”
“来恩,我于平城召集大会,不知雁北鲜卑、乌桓二胡能来者多少?”张虞问道。
“禀君侯,雁门乌桓三部及鲜卑两部悉数应命,必能前来参拜君侯。”柯比说道。
张虞转头看向郦嵩,问道:“定襄胡部以及匈奴诸部呢?”
“自君侯从马邑出发,鲜卑与匈奴诸部便已出发,今在赶往平城路上!”郦嵩答道。
“善!”
张虞满意颔首,开玩笑说道:“本以为诸部首领不愿奉诏前来,故率三千步骑至平城。以今形势观之,三千兵马倒是用不上了。”
“君侯名声显赫,今重临北疆,诸胡不敢不奉令!”柯比恭维道。
张虞在雁北的威名即便过去了三年,依旧有胡人部落记得。毕竟当初出塞擒破轲比能之事,可是让所有人记忆深刻。另外当斩杀匈奴单于的消息传至雁北时,二郡胡人无不惊骇。
况且郦嵩在北疆经营多年,手下有二部匈奴为爪牙,并且通过参合盐的贸易,渐渐控制了二郡胡部的食盐。更别说张虞今下的权势更甚以往,二郡诸胡可非傻子,哪敢不来参加平城大会。
用盐池控制胡人的方略,算是郦嵩早些年向张虞所提建议,并且由他执行。毕竟在边郡地区,牛羊为常见之物,食盐反而为要命之物。
如历史上的阿保机,其之所以能统一契丹部,很重要的一件事,即他的部落掌控盐池,继而利用盐池控制契丹八部。
而见张虞在二郡的威望如此显赫,作为雁门太守的郭已是敬畏不已,这可是他从未享受过的待遇。
张虞在平城待了六天,二郡诸胡如柯比、郦嵩所报内容相同,悉数前来参加大会。
因路程远近问题,能臣氐、王康等乌桓诸部首领先至,其次是便宜老丈人呼衍贺及左南诸部首领。拓跋诘汾、秀容川等鲜卑首领后至。而什翼、柯比因治下有部民,也是算为鲜卑首领,一同参与平城大会。
三月十五日,平城大会开始。
大帐内,张虞坐在虎皮大椅上,而左右两列由诸部首领按照部众多寡,以及与张虞关系的亲近远疏而坐。
在分配位子时,倒是闹了不少事。因胡人首领无规矩意识,在位置排序上便出现争执,或推推搡搡,或怒目而视。幸郦嵩、柯比等人出面维持秩序,胡人首领才相应入座。
见众人皆已列席,张虞用胡语说道:“我离雁门多年,今重临平城,诸位能远道而来,甚是不易。今邀诸位至此,除重启平城市井外,另有几事与诸位相商。”
“我统一并州诸郡,而诸部居二郡之内,便是为我治下民众,往后为我效力,诸位愿否?”
“愿为君侯效力!”
呼衍贺与几名左南部首领率先应答。有人应答了,余者诸部首领纷纷响应。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既愿服我管辖,我今有四条敕令,望诸位能守。”
“其一,即日起各部不准互相攻伐,如有纷争之事,可至马邑寻军府;其二,各部于二郡耕牧,官府依人口数目,为诸部划分草场、田亩,无军府敕令,不得擅自入他人牧场放牧。”
“其三,诸部需依法令,依照草场、田亩大小,每岁向军府缴纳牛马。若遇出征之事,诸部可依条例少缴牛马;其四,诸部依照人口多寡,向官府举荐能人。”
“这~”
众首领面面相觑,互相交头接耳,似乎对张虞所颁布的四条敕令多有疑虑。
见众人异议声不小,张虞沉着嗓子,说道:“诸部有何异议,可当面上报!”
“禀君侯,非我等不愿奉命。而是我等不通雅言,若交由官府管辖,其中诸多事务,怕是说不清楚。”呼衍贺说道。
“此事不难!”
张虞指向侧席的郦嵩,说道:“即日起,诸部皆归由郦都尉管辖,不受汉人官府治理。郦都尉于马邑设军府,号为马邑都尉府,凡律法、赋税、调兵、举荐之事,皆由其料理。若汉胡冲突,则由两府判决。”
汉人与胡人的思维观念不同,用汉人官吏治理胡人,很难不会发生矛盾。张虞干脆单独拎出来,学东汉护匈奴中郎将般,设立专属治理胡人的官府。
但不同的地方,因为二郡边胡杂乱,张虞干脆功能合一,在马邑设都尉府,专门用于治理二郡胡人。
而划分草场、上缴赋税、征调胡兵之事,算是张虞深入控制胡部所进行的操作。毕竟能将户籍、赋税、兵马三权集中到军府,即便胡部世袭传承,也是不影响张虞的统治。
当然呢,为了拉拢各部人心,张虞学两汉的征辟制,给予各部俊杰入仕的途径,以免留在部落中生乱。至于效果怎么样,张虞自然不知道,还需时间来检验。
“那各部首领呢?”乌桓首领能臣氐迟疑问道。
“各部首领世袭,旧首领向军府上报后继子嗣,由军府册封之。”张虞笑眯眯道:“我张氏治并州一日,诸部首领子嗣将永治部落。”
“那我部既为君侯驱使,那君侯能赐予我等何物?”拓跋诘汾大胆问道。
“好问题!”
张虞大赞了声,说道:“诸部听我号令,除世袭罔替外,便诸部不受侵害。且诸部随我征伐天下,我若击败乌桓,诸部子弟便能出任官职,治理乌桓;我若降服匈奴,诸部子弟同样治理匈奴。”
“若有才能者,如什翼、柯比二位贵人,为我帐下效力。除俸禄功名外,若立战功,我不仅赏赐钱粮,更会赏赐奴仆、美人。”
众人看向衣着华丽的什翼、柯比二人,再瞧瞧自己由毛皮、麻绢制成的寒酸衣服,顿时深感差距。
“愿为君侯效力!”什翼、柯比二人出列行礼。
有了二人带头,匈奴部率先从命,而后便是汉化已深的乌桓,鲜卑诸部则是最后领命。
第190章 不轨之徒张济安,大汉忠臣曹孟德
中平二年,四月。
在张虞北上平城之际,中原形势大变。
在袁绍、刘岱各怀异心之际,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率兵逼近雒阳大谷关。
董卓亲率大军与孙坚交手,被孙坚所败。董卓率兵撤至渑池,命吕布率兵殿后,复被孙坚所破。
北伐一役,孙坚名声大噪,威震中原。并且因率先兵入雒阳,孙坚清理雒阳汉室宗庙,遂获传国玉玺。
或许孙坚独率兵马收复雒阳,令关东诸侯颜面无光。众人在得知雒阳被董卓焚毁,数百里无人烟,仅象征性派人至雒阳清理战场。
见无人出兵驰援,而自己收获已是丰厚,遂还兵鲁阳,欲在袁术的支持下,出兵争夺豫州。
与此同时,袁绍见董卓西走入长安,再无后顾之忧,决意向冀州下手。
怀县,袁绍军营寨。
大帐内,袁绍正与麾下文武商议关东形势。
“今董卓率军败走关中,孙坚率兵回撤阳城。而今袁术已据荆州,若让孙坚得豫州,则关东形势在袁术,而不在我也!”袁绍担忧道。
今形势对袁绍不利,他的各个对手多少已有根基,唯独他还寄人篱下。尤其族弟袁术,今坐领荆州诸郡,帐下还有猛将孙坚。若让孙坚入主豫州,袁绍将会更加落后于争霸天下的脚步。
“将军,此番讨董,丹阳太守周昕出兵甚众,遣上万兵马助将军。而周昕之弟周昂曾任颍川太守,在豫州中多有名望,今不如表周昂为豫州刺史,令其以御孙坚。”许攸说道。
“周昂?”
袁绍点了点头,说道:“袁公路据荆州,今用周昂出任豫州刺史,可拉拢丹阳太守周昕。而扬州刺史陈温与我交好,可制衡袁公路向扬州用武。”
陈温为汝南陈氏子弟,与袁绍关系深厚。之前曹操南下江淮募兵,除了曹洪与陈温交好,及曹氏在扬州多有人脉外,曹操还有负责袁绍与陈温二人的联络。
别看袁绍在河北,但他可还盯着袁术发展。今袁术有坐大的趋势,袁绍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必然会出手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