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33节

  闻言,张虞忧愁的神情转为喜色,笑道:“时值用兵之际,五百骑将大壮我军力,且我已知由何人出使于夫罗。”

  军中骑卒本身不多,甲骑有百人,轻骑有八、九百人,合约千骑左右。今远调南下的五百精骑至,张虞所部骑兵将会达到一千五百骑,后续若能撬动于夫罗倒戈,届时情形将会逆转。

  很快,在张虞的吩咐下,什翼、呼衍乐、阎志三人趋步入堂。

  “仆拜见君侯!”三人行礼而拜,说道。

  张虞热情上前,握住什翼的手,看向余者二人,用鲜卑语说道:“奔波两千里,你三人多有辛苦了。”

  因许久未见张虞,什翼神情激动,说道:“雁北汉胡皆盼望君侯北归,今郦长史忧君侯马匹不足,特命我额外送一千五匹良马南下。”

  说着,什翼指向阎志,说道:“其中五百匹为子远兄长所赠,以资君侯起兵讨贼之用。”

  “好!”

  张虞笑眯眯看向阎志,说道:“今后北归,我当重谢子润(阎柔)。”

  “为仆兄微薄心意,望助君侯大破白波贼。”阎志拱手说道。

  拉着阎志的手,张虞说道:“言及白波贼,今下却有一事需子远助我!”

  “请君侯吩咐!”阎志态度谦卑,说道。

  张虞说道:“匈奴左贤王于夫罗与白波贼联合,今白波贼大举东进,我欲与于夫罗结好,令他为我所用,不知子远能为我出使否?”

  阎志沉吟良久,说道:“志虽与匈奴联络不多,但却知于夫罗为旧羌渠单于之子,因国人反叛之故,于夫罗无法归国。向朝廷求兵复国,又值京畿大乱。君侯如能许以复国之愿,于夫罗或能为君侯所用。”

  见阎志这么快抓住重点,张虞满意颔首,说道:“既然如此,出使之事恐要拜托于子远。”

  阎志面露难色,说道:“出使于夫罗不难,但君侯仅凭复国之言便欲想让于夫罗为君侯所用,恐难以令人信服。”

  “那不知子远有何高见?”张虞问道。

  阎志思虑少许,说道:“古来两国互盟,多以姻亲为信。羌渠单于膝下有二男一女,长子为于夫罗,次子为呼厨泉,小女为阿剌海。君侯若是不弃匈奴女子,倒是可与于夫罗结亲。”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如能令于夫罗倒戈助我,与之联姻不成问题。”

  

  见张虞妥协,阎志拱手说道:“为君侯大志,仆愿出使于夫罗。”

  且不言张虞积极备战,而今阎志奉张虞之命西进,在氏城以西六十里的河谷中遇见于夫罗。

  日暮时分,太阳落山,匈奴营寨立于河谷之中。

  左贤王牙帐内,于夫罗坐于交椅上,正与弟弟呼厨泉商讨军务。

  此时,匈奴甲士趋步入内,拱手说道:“大王,仆在营外擒得一人,其言为大王友人,言有大事相商!”

  “友人?”

  于夫罗先是疑惑了下,遂又吩咐说道:“将其带入帐中。”

  “诺!”

  很快,衣着简朴的阎志被带入营帐中,见到于夫罗,行礼说道:“志拜见左贤王!”

  “你是何人?”于夫罗审视阎志,问道。

  阎志说道:“仆名阎志,今为度辽将军麾下门吏,奉命特来拜会大王。”

  “张君命你前来所为何事?”于夫罗问道。

  “禀大王,度辽将军得闻大王流离河东,难以归国,今愿助大王复国!”阎志说道。

  “助我复国!”

  于夫罗嗤笑了声,说道:“张君今下兵马仅五千人,尚有被郭泰所败之风险,不知张君如何能为我复国!”

  阎志不卑不亢,说道:“那敢问大王,郭泰能助大王复国否?”

  闻言,于夫罗脸色顿黑,阎志所言切中他的痛点。

  他对东进这件事上,他并不积极。今之所以东行,很大原因是无奈之举,他今下可谓丧家之犬,河东汉人不愿接纳他,国人不愿他回国,除了随郭泰东征外,他几乎没有多大的选择。

  见于夫罗不语,阎志继续说道:“度辽将军有理匈奴、鲜卑之权,今我主兵马虽仅有六千步骑,但大王莫忘我主今主上党事仅数月。且我主于雁北有骑卒数千,今已陆续南下,胜兵近万。”

  “万人兵马不多,但待我主再据太原,麾下兵马当倍之。时步骑二万,并由我主统率,不知能否助左贤王复国。”

  “故我主有言,今左贤王助我军破白波,待我主据得太原,厉兵秣马,便会助贤王继任单于。”

  呼厨泉眼睛微眯,冷笑说道:“莫非欺我兄弟为三岁小儿,今下要我军助你,而你却仅能在往后助我。中途若因复国艰难,而放弃今下所许诺言,我军岂不吃亏!”

  阎志沉吟了下,说道:“为全两国之盟,我主愿与大王妹成亲,成两家姻亲之美。待击破白波贼,我主便会向朝廷上疏,册封大王为单于,并给予钱粮。”

  “当然,我主另有条件,大王复国之后,需依照惯例,匈奴诸部需出兵为并州效力。”

  于余罗神情动容,他已是相信张虞所开出的盟约。

第165章 位同与妻,汉匈暗谋

  在阎志的说服下,于夫罗为了复国,夺回属于他的单于位,选择了与张虞结盟。

  而张虞则趁着阎志奔走之余,率帐下四千步骑出征,留张杨率千名屯田兵守上党诸关以及坐镇壶关城。

  向西进军的途中,张虞汇合郝昭所领五百人。今大军合有四千五百步骑。若仔细分析兵马构成,其中包含了一千五百骑,及近三千步卒。

  一千五百骑中有甲骑百人,精锐云中骑七百,余者七百为上党郡骑。三千步卒中有禁军甲士七百,郡兵、新募之兵两千三百人,共分为三营。

  张辽、柯比分统千骑,五百骑直属张虞;高顺所率的陷阵左营为步卒精锐,许褚所率的陷阵右营次之,孟宁之所率固山右营再次之。

  率兵将至沁水时,张虞得遇中途出使而归的阎志。

  大军在河谷内行军,步卒持旗在中,骑卒分列两侧。而张虞驻马于高处,眺望行军的队列,心中不禁豪情顿起,四千余人便有如此规模,不知往后所统的万人,甚至数万人,又有何规模?

  阎志快马登丘,挽住缰绳,说道:“君侯,于夫罗已答应与君侯结盟,但要求君侯在击破白波之后,务必要为他上疏朝廷,册封他为单于,并要迎娶其妹阿剌海。”

  “好!”

  张虞握鞭而笑,谓左右说道:“今有于夫罗相助,必能大破白波贼,为并州消平大害,尽擒其部民众,以实上党诸县。”

  白波贼劫掠太原、河东二郡,裹挟了大量人口,张虞可是眼馋很久了。此番如能大败白波贼,降服数万人口,再凭借今下爆发的讨董之役,上党户籍必能暴涨。

  见张虞这么开心,阎志吞吞吐吐了下,说道:“但于夫罗有言,阿剌海为单于之女,身份尊贵,高于君侯正妻。今君侯欲娶单于女,恩宠不可弱也!”

  闻言,张虞脸色沉了下来,说道:“于夫罗何意?”

  阎志硬着头皮,说道:“于夫罗无意让君侯休妻,仅是让王女地位不能弱于夫人。”

  张虞微眯眼睛,冷笑不已。王霁与他成婚多时,可以说若无王霁的激励,以及王氏的扶持,今下他不会仅用数年时间便成为一方军阀。

  王霁不单单是他的爱人,今下更是他生活中的家人,以及成长路上的贵人。他所能给予的王霁之物,除了爱情外,无非是地位上的尊重,今于夫罗的强制要求让张虞很不满,

  钟繇沉吟说道:“白波贼之众多出自西河、河东二郡百姓,因临近胡人,俗尚武力,杨奉、韩暹骁勇,军士剽悍,非寻常贼寇所能比之。今大事在前,望君侯不拘小节。且夫人若知君侯近况,料想会同意此事。”

  张辽心情着急,说道:“夫人宽厚,与君侯相濡以沫多年,伶仃于边塞,君侯不可负之。”

  张虞心中虽说恼怒,但脸上却保持平静,说道:“我与夫人相知,今下事急,暂以大事为先。”

  “告诉于夫罗,我答应他要求,让他莫忘了他的诺言!”

  “诺!”

  待阎志奔驰而走,张辽不满说道:“区区胡女怎能与夫人同尊?”

  张虞情绪爆发出来,怒声说道:“我之所以有今日,夫人出力颇多。你所言之事,我岂会不知?”

  “诸子,今为我击破白波贼,勿要让匈奴人小瞧!”

  “诺!”

  众将沉声而应,尤其是张辽、郝昭、什翼等受过王霁恩惠的将领,反应最为热烈。

  经由阎志奔走,张虞与于夫罗达成协议,并约定举事时机。

  二月二十七日,郭泰率白波贼至沁水,因全军有六万余口人,白波军不得不沿沁水两岸下寨,东西营寨绵延十余里。而张虞在距离沁水十余里下营,并遣书信与郭泰。

  白波军营寨,大帐内。

  郭泰坐于交椅上,左右手分列于夫罗、杨奉、韩暹、胡才、徐晃等将,众人各怀心思,人心不一。

  “张虞邀我军于明日决战,诸子以为如何?”

  郭泰将书信交于众人传阅,说道:“张虞名震并州,昔汉军大败之时,受领败军击退匈奴大军,并斩杀匈奴单于,作战甚是骁勇。”

  杨奉身形魁梧,大大咧咧说道:“张虞斩单于,乃借夜色突袭。今两军交锋,张虞所将之兵少,而我军数倍于他,不足为惧。以我之见,张虞明日欲战,那便与他决分胜负。”

  “对啊!”

  韩暹不以为然,说道:“张虞兵马看似数千,但据我所知,他本部仅禁军千人,两千为上党郡兵,余者为新募之兵。其部兵马尚不及牛辅,今牛辅都非我军对手,更何况张虞乎?”

  “今张虞既想交手,明日便与大战,待破了其大军,杀入上党,掠夺一番,再与张燕汇合。”

  见杨、韩这般好斗,郭泰忧虑说道:“张虞久历军事,名动并州。今明知其麾下兵少,却主动邀战,我恐其中有诈。”

  郭泰早年追随张角在河北起义,算是黄巾军中的中层将领。黄巾起义失败之后,他率残部西逃,回到家乡西河郡传道。

  匈奴入寇西河郡,导致民众流离之时,郭泰抓住时机,在白波谷顺势起兵。因借鉴了黄巾起义的失败经验,郭泰屡次击败汉军,并依托地形,不断发展壮大势力。

  为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郭泰打算率部横穿上党,与盘踞在太行山的黑山军联合,准备在富庶的河北平原发展。

  彼时郭泰本来想于冬季出发,但因张虞入主上党之故,出于忌惮张虞之故,一直拖到开春,待兵马精锐方敢出兵。

  于夫罗嗤笑道:“神使太谨慎了,据我所知汉人今下正在中原大战,袁绍、袁术联合十余名刺史、太守征讨董卓。张虞后无援兵,今仅数千兵马可用,何须畏惧?”

  郭泰神色微正,反驳说道:“非我畏惧,而是我担忧张虞明日有诈!”

  于夫罗说道:“张虞之意不难深察,沁水河谷狭窄,大军难以施展,故利于张虞用兵,而不利于我军。张虞所恃之物,无非汉军甲骑百人,明日与之会战,神使率兵居前,而我率骑护两翼,可胜也!”

  “左贤王所言有理!”

  杨奉点了点头,说道:“我军明日会战,或可遣精兵潜行。待贤王所将骑兵缠住汉骑,精兵从侧翼山岭杀出,与大军夹击汉军,足可大破之。”

  

  听得以上言语,郭泰不禁颔首认同,而末座的徐晃则暗暗叫苦。汉军人手本身不多,如果依照杨奉的计划,派遣伏兵绕后袭击,张虞所部必会大败。

  今下徐晃从心里不愿见张虞兵败,他之前作为河东郡吏,在交战中不幸被郭泰所俘虏。而郭泰赏识他的武艺,并看重善用兵的能力,故授予兵马。

  在与牛辅大战中,郭泰险些身亡,徐晃出于报恩之念,遂率部救出了郭泰。战后,徐晃被拔为校尉,得以参议军事。

  如今徐晃虽身居黄巾校尉,但可不敢忘记自己汉吏的身份,他渴望回到汉军序列中。而张虞名震并州,属于是徐晃所投效目标之一。

  “公明,以为诸君方略何如?”郭泰问道。

  徐晃纠结少许,说道:“诸君方略甚好,但山岭崎岖,伏兵潜行,恐会耽搁时间。”

  “那便挑选善奔走之士!”

  郭泰问道:“公明,明日便由你统率伏兵,何如?”

  “诺!”

  徐晃暗叹了声,遂拱手领命。

  若非家眷在郭泰之手,徐晃今下真有种想出走之念,但为了家眷,徐晃只能为黄巾效力,明日统率伏兵,需见机行事了。

  见众人无异议,郭泰说道:“明日由韩暹为前部,我率部居中,杨奉率兵在后,徐晃率伏兵绕行,劳左贤王率骑居左右,李乐率老弱守寨。”

  “诺!”众人齐声而应。

  于夫罗从大帐而归本营,吩咐侍从道:“趁夜出营,知会汉军,言明日用兵,郭泰暗遣伏兵绕后,让汉军列阵时,多加小心些。”

首节上一节133/2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