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37节

  此时在京郊的流民们倒还不知道朝廷要为他们清理庄田。

  他们大多已经快要断粮。

  需要朝廷拨粮救济的越来越多。

  但朝廷只做到了让这些流民不饿死,没有保障让他们吃饱,所以给他们供应的饭食往往只能做到一天吃一顿。

  很多人因而都受不了,再加上临近五月,天气渐热,不少百姓的确已经开始卖儿鬻女,或者主动投身大户为奴。

  “秀莲,不能再吃了,这些炒米得留到明天吃!”

  “因为官差下一次发炒米得等到后天。”

  从湖广来的韦长贵在这天捏住了装有炒米的布袋,没再让六岁的妹妹秀莲再伸手去抓炒米吃。

  秀莲整个人怔怔地看着自己哥哥。

  韦长贵则摸了摸她枯草一样胡乱堆在头上的发。

  “哥哥知道秀莲没吃饱。”

  “但如果不留一些,明天会更饿。”

  韦长贵温声说后,秀莲也没说什么,只垂下了小脑袋,且把搁在地上的小腿弯起,使得两膝盖处的补丁暴露无遗。

  俄然。

  秀莲就从地上拾掇起一粒炒米,而笑着对韦长贵说:“哥哥,地上还有!”

  说完,秀莲就继续垂下脑袋,认真搜寻了起来,瞅到一粒,就用手粘起来,和着泥沙一起喂进嘴里,如小鸡啄米一般,没一会儿就小嘴黢黑。

  韦长贵倒是忍住了也去地上捡米粒的冲动,把低下去的头抬了起来,伸去地面的手也抬了起来,去自己妹妹的头上捻着虱子。

  韦长贵和秀莲的父母已经死于去年的大灾,族里长辈半哄半赚地贱卖了他父母留下的田地,还计划着卖掉韦长贵的妹妹秀莲,把韦长贵卖到寺庙里当和尚,说是当和尚,其实是给和尚当奴仆。

  韦长贵在好心的邻里提前告诉了族人的打算后,就带着妹妹和家里卖田后得到的一些粮食提前逃了出来,成了流民,然后就因遇到嗣君进京即位允流民跟随的情况,也就跟着大部分流民一起随驾进了京。

  因为按照同他一起的一些有见识的流民的说法,跟着皇上到京城,哪怕当乞丐也更容易讨到饭,就算给大户人家为奴,也没准不是给阁老家当小厮也是给公侯家当跟班,反正比当土财主家那没日没夜既干农活又伺候人的农仆强。

  所以,韦长贵就趁着千年难遇的可以跟天子车驾一起进京的机会来了京师,与来自各地各乡的流民一起聚集在了官府为他们划分的区域内。

  “这个女孩底子不错,好好养个几年,应该是个美人胚子。”

  而在这个流民聚居区域内,每天都有人牙子来采买人口,以收养的名义,带回去卖给大户人家或青楼酒肆以及打行。

  官府为了减轻自己的安民压力,自然也不禁止,只是不准强买强卖。

  兵部右侍郎杨廷仪与他的三千护卫军已奉旨留驻京郊,负责看管这些流民。

  而这些护卫军基本上就是负责阻止强买强卖或者直接强抢人口的事出现。

  所以,当一个大腹便便的人牙子走到秀莲这里,咂舌说了一句后,就很规矩地问着韦长贵:

  “她是你什么人?”

  “妹妹。”

  韦长贵回道。

  人牙子因而拍了拍腰上的一袋炒米,问道:“那你卖不卖?”

  “不卖!”

  韦长贵才舍不得卖掉他妹妹,因为这已经是他唯一的亲人。

  秀莲则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韦长贵:“哥哥,你要不卖了我吧,这样你就能吃饱饭了。”

  “我宁愿吃不饱。”

  韦长贵倔强地说了一句。

  “这位大爷,我家卖人,我家卖人!”

  而这时,一矮瘦的妇女拖着一头上结着草的女孩走了来,一脸哀求地跪在了这人牙子面前。

  人牙子只瞅了一眼,就把这妇女踢翻在地:“滚!老子不是什么人都买。”

  这妇女捂着肚子在地上蜷缩起来,没吭一声。

  “娘!”

  一旁的小女孩哭了起来。

  “喂!挑人就挑人,别动手动脚,出了人命,害得老子没了饭碗,老子可不会让你日子好过。”

  在这附近的一护卫马军策马过来持鞭指着这人牙子大声吼着。

  人牙子忙老老实实地跪了下来,道:“是!小的下次不敢了。”

  这护卫马军见此就去了别处。

  人牙子也去了别处。

  只留着那妇女还在黄土里躺着,扭曲着脸。

  也在这里的被裁军勇张斌见此大喊了一声那正去向别处的马军:“牟鹏兄弟!”

  “张大哥!”

  牟鹏因而不由得回头一看,见是昔日与他一起参加过应州大战的张斌,顿时就大为欣喜地下了马走了来,问着张斌:“张大哥,你怎么也在这里?”

  “被裁后,本来是想回宣府投我大哥的,但因知道新皇上仁厚,带了许多百姓进京,打算留下来看看。”

  张斌回道。

  牟鹏嗨了一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倒是张大哥你,你要是早听我的,给上面使些银子,没准不会被裁。”

  “我家里没你家有钱。”

  张斌苦笑着回道。

  接着。

  张斌就看着无边无际的流民队伍和远处靠近京师崇文门方向的大量荒田,而问着牟鹏:

  “你说,朝廷为了让百姓日子好过,节省漕粮,把我这样的军勇裁了也就算了,我还能回去靠哥哥活,哪怕是舍脑袋不要,去落草为寇,也能靠一身骑射本领劫掠商旅官差活下去!”

  “可他们为了百姓不愿意强军,倒是管管这些百姓啊,这么多荒田,倒是让人耕作啊!”

  “怎么就只知道欺负我们这种真正忠心的人,权贵豪绅一点委屈也不敢让他们受。”

  张斌因牟鹏是他过命的战友,也就口无遮拦地发泄起了心中的郁闷。

  “你疯啦,这是能说的吗?!”

  牟鹏忙捂住张斌的嘴,接着自己倒忍不住也叉腰说道:

  “没办法,这世道就这样!”

  “我听说,现在朝中那些元老大臣,更在乎的是议大礼,只怕,已经把这些百姓都忘了。”

  张斌听后心里火起,捏紧了拳头:“他们不都口口声声说以天下苍生为念吗,陛下难道也忘了这些由他自己带进京的百姓?”

  “牟鹏!”

  “你在干什么!”

  “千总有令,即刻把所有人牙子赶出去,停止卖人,清田的上差要来了,告诉百姓们不得乱跑,按里甲集合,到时候会按里甲序号给他们分粮分田!”

  哒哒!

  哒哒!

  而牟鹏刚说完,他的上司刘循就策马而来,对他大声说着话,且下达了最新命令。

  “清田?”

  牟鹏不禁和张斌对视了一眼,然后忙收起震惊,翻身上马,照做起来,把还没走远的那人牙子往外面抽鞭驱赶:“快滚!不准卖人了!”

  “清田?”

  张斌也一脸震惊地喃喃自语起来,随后就笑了起来,笑的很是灿烂。

  “大明还有希望!”

第47章 嘉靖新政

  正德十六年五月初三日。

  京畿一带,晴空朗照,夏风和煦。

  关于清田的这项嘉靖新政,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了好几日。

  蓝天下。

  一垄垄黄田被丈量出来,随户部拨发的粮食谷种一起被登册分户。

  京师的权贵豪绅们虽然因此咬牙切齿,嗨气跺脚,但许多百姓却因此抱着谷袋与新黄册哭的泣不成声。

  韦长贵也牵着自己妹妹秀莲的手,眼含热泪地看着官府分给他的田,仰天低语:“爹,娘,我们家终于又有自己的田了!”

  而秀莲正一脸陶醉地用另一只手抓着袋子里的炒米吃,同时问着韦长贵:“哥哥,这里以后真是我们的田了吗?”

  韦长贵笑着“嗯”了一声,说:“那些官当着我们的面,宣读的圣旨,说是皇上把这些地方的无佃庄田清理出来,要分给我们,天底下自然没谁敢不听皇上的。”

  “皇上真好!”

  “连炒米都比多发了不少。”

  秀莲不知道现在因为要清田安民,所以他们不再是朝廷的累赘,而是为朝廷增加税收的新生产力,自然,朝廷在救济他们时,也就不会只是让他们吊着命不饿死就行,而是为保障他们有足够的劳动力进行耕作,开始出更多的官粮,以能够吃饱的方式救济他们。

  而六岁的她,只知道,皇上下旨清田分田后,给他们发的粮食更多。

  韦长贵只是微微一笑,丢开自己妹妹的手,迫不及待地在田埂边用手松起土来。

  他虽不过才十六岁,但从小就跟着父母进行农耕之事的他,对务农也不陌生,倒知道怎么耕作,而且很熟练。

  不过,现在官府还没来得及分发农具,所以韦长贵只能先徒手拔起草来。

  且说,军勇张斌也跟着清田分田的队伍来了这里,而意在看看这场真正为国为民的善政,具体进行起来的情况。

  张斌现在是再次燃起了对大明朝廷的美好期待,尤其是新来的天子登基不久,竟然就做起了他想看到的中兴之政。

  作为宣府一带,世袭卫所普通军官家庭出身的张斌,对大明国运非常在乎的,也正因为在乎的很,所以之前才失望的很,现在自然也因此欣悦的很。

  毕竟只要明帝国一直存在,他家族的世袭官位就在,尽管他不是那个世袭官位继承者,但也知道,他家能一直安定殷实,皆因国家恩厚。

  所以,当他在知道新天子真为了大明中兴而不惜清理庄田,给民耕地时,他是真的有种言语不能名状的欣悦感。

  甚至可以说,作为从小只想为大明建功立业的他,一时间觉得活着都有了意义。

  尽管,这田不是分给他的,只是分给了与他毫不相识的流民。

  当然。

  张斌也因此不由得更加笃信新天子是真的明主,带几十万流民进京,也不是为了作秀,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魄力,在即位之初,尤其是在名望显于中外的股肱大臣杨廷和称病的情况下,真的愿意做清田之事。

  张斌叉着壮腰,看着旭日普照下正辛勤收拾田亩的百姓,顿生起想继续用生命去保护这些百姓保护大明的动力,而不是当一个破坏者,用精湛的骑射之术,去剪径掳掠。

  这时。

  张斌就看见了韦长贵在分得田地后于田间拔草的一幕,也因看其年少无人相助的缘故,倒也大踏步地走来了田里:

首节上一节37/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