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择如实回答自己的态度,便道:“回陛下,禁海没有什么不对!法祖宗之制,乃明君之举!而践行祖制表现出了不对的情况,则只是用错了人而已。”
谢迁和林俊一样,明面上依旧主张禁海没有不对。
“是吗?”
“那照这么说,太祖朝规定的贪污六十两以上即剥皮萱草的祖制,如果现在遵循也没有什么不对?”
朱厚问起谢迁来。
谢迁顿时感到头疼,他不得不承认如今天子是真不好忽悠,只得违心答道:“是的,陛下,这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如今天下人心不古,才使得这条祖制不合时宜!”
“那禁海如果出了差错,是不是说也是人心变了,所以不合时宜?”
朱厚追问道。
谢迁再次呆愣住,一脸尴尬。
一旁的御书房大臣王琼,不禁因此看着谢迁暗自冷笑。
第309章 军机专断,大护乡民!
谢迁这时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启奏陛下,老臣居乡许久,可以说此时在朝堂上,没有谁比老臣更懂禁海利弊!”
“而以老臣拙见,禁海依旧合乎人心,还没有到人心变而该祖制不合时宜的时候,皆因天下人人思安也!”
朱厚听后点头。
他也不能说谢迁提的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在大明朝,大部份人,的确由于畏惧外来势力扰了自己所在社会的清静,而支持禁海。
但朱厚也清楚,谢迁依旧支持禁海,还是与他依旧想让他谢家这样的沿海官绅垄断海贸,进而通过垄断海贸控制沿海小民有关。
毕竟,只要朝廷继续禁海,沿海小民要想出海谋利,就只能依托他谢家这样的大户去庇护。
而谢迁只是不希望朝廷禁海到过于严苛,严苛到大户的面子也不给的地步。
“所以,老臣认为,眼下禁海若真出了差错,那也只是负责禁海的人没有任命对,才导致禁海这条祖制不利于民。”
谢迁这里也就补充了起来。
王鏊这时,不得不起身对朱厚大拜道:“陛下,谢公说的极是,如果朱纨真的禁海没有做好,此诚为老臣之罪过也!是老臣举荐失策,届时,老臣愿受株连。”
“现在说这些还早。”
“朕传谢公来只是问问而已。”
朱厚说后就对谷大用吩咐说:“搀谢公回议阁。”
“老臣告退!”
谢迁这里则一脸愧怍地瞅了王鏊一眼。
随后,他就退出了御书房。
而朱厚则在谢迁走后,才看向王鏊说:
“拟道谕旨,八百里加急给朱纨,就说,禁海如备倭,乃军机要事也!”
“所以,朕不但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还授他法司专断之权!他不但对庶民可以先斩后奏,官绅也可以先惩而后奏!”
“若有命案,只当是军机不能贻误不能不专断之由,朕自会宽宥他!”
“是!”
谢迁这里在回家后,就对谢至说:“给你家里人去信,就说陛下已经下旨,让廷推派人去调查朱纨,让他们做好准备。”
“儿子这就让他们写信。”
“这下可太好了,朱纨这种不守规矩的人,想必派谁去都会认真揭发他的!”
“除非这些人也不守规矩。”
谢至答应后就笑着说了起来。
谢迁则瞅了一眼谢至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还得提醒家里,一定要尽快结清货款!”
“陛下这里,不会乱来,但不保证底下的人逼急了不会乱来!不要每次朝廷一施压,就把压力往下转移!”
“是!”
“儿子知道了。”
对于许多沿海大户出身的官僚士子而言,他们很愿意相信,导致今天这一切的原因只是朱纨不配合。
如果换成其他官员就会配合,就会维护缙绅大户们的利益。
哪怕谢迁也愿意相信,只是皇帝本人和个别官员想开海,也不会支持朱纨严格禁海。
因为主要负责禁海的王鏊之表现,让他们相信王鏊站在他们这边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始至终,王鏊都是在跟着皇帝的指挥走。
“陛下!”
“河南道御史梁世膘乃广东顺德人。”
“吏科左给事中陈锟乃福建同安人。”
“他们弹劾朱纨,看似是在为两浙士民说话,实则也是在为他们家乡的缙绅大户说话。
御书房。
在廷推出去调查朱纨的钦差后,王鏊就向朱厚详细说起了朝会上大胆进言的两言官的情况。
朱厚听后颔首:“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们现在还只是攻讦朱纨,接下来恐怕就要大起倭乱!所以,不管怎么样,得先阻止大规模倭乱的发声,同时,也还得让他们知道痛!”
“所以,派去的钦差,要嘱咐他们,认认真真的查,但要做到不欺君不瞒上。”
朱厚说着就提醒起来。
王鏊拱手称是。
且说。
朱纨在两浙、南直的禁海行为,的确让这些地方的沿海大户们很不满。
连士林中各社也为此事议论不休起来。
且在这些人闻知有钦差南下要调查朱纨后,就更是积极地公开咒骂攻讦起朱纨来。
而谢豆在收到自己父亲谢迁的来信后,更是让自己在组织文社的儿子谢琮,去鼓动士子闹事。
至于谢迁要求尽快结清下游海寇和佛朗机人货款这事,谢豆依旧是置若罔闻。
他也不是不明白谢迁的担忧。
但他并不认为,下游的海寇和佛朗机人敢鱼死网破。
他甚至还抱着,这些人被他逼急了,直接向官府动手而逼迫官府朝廷妥协的希望。
……
……
“诸君,横渠先生有言,君子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今酷吏当道,假禁海之名,纵容兵匪害民,荼毒生灵,乱我乡梓,我等岂能坐视!”
“且如今,朝廷已派专使钦差来查,我当更应该让他们听见我们士民的心声!”
一书院内。
秀才谢琮就在与同社好友集会时,掸袖起身,而向一众士子扬声诘问起来。
秀才娄应魁也毅然站起身来道:
“正是这话,像他朱纨那般禁海,迟早民不聊生,为官做宰的人和衣冠缙绅不管,我等食廪报国之士,不能不为民请命!当号召乡民,阻遏他们兵匪胡来,而护我家园!”
“说得好!”
“我们当让陛下看见我们的忠心,看见我们敢与酷吏兵贼斗争的风骨!”
“还应该号召乡民去向大宗师、老父母请愿,他们畏朱纨此奸贼,难道还不敢向上面反映乡愿吗?!”
“没错!除了向大宗师、老父母请愿,还应该去发揭帖,让钦差们看见,我东南士民已沸反盈天,再纵容他朱纨如此禁海,东南必然大乱!”
“应当如此,君子不当畏死畏难,当抛头颅,洒热血,以护乡民!”
“是的,大不了不要这功名,大不了成他朱纨刀下亡魂!”
于是,士子们纷纷响应。
不少年轻气盛的更是表示连死都不怕。
保持沉默的也被策动起来跟着响应。
不然,也会难免被责备。
于是。
在钦差南下之际,两浙与南直已先热闹起来。
许多士子率领着乡民在各处通海的水道码头贴揭帖,阻止官差办案,也阻止水师查缉走私。
新任浙江巡抚蔡天见状不得不亲自来到王阳明这里,向王阳明说起了此事:
“阳明公,抚衙已经抓了不少士子,但闹事的还是越来越多,甚至已有不少庶民也参与进来,要为被抓士子们喊冤,眼下这状况下去,只怕真的要出现民变了!”
第310章 朱纨处死衣冠之贼,为功臣伸张!
“中丞放心,我已吩咐下去,家中子弟和门下之人,会尽快协助官府避免乡梓大乱的。”
“会不会民变,关键还是看,朝廷有没有考虑到沿海小民的生计。”
“但陛下是何等爱民仁君,早已考虑到小民生计,所以这些风雨注定乱不了浙江。”
一袭淡蓝长衫、头戴平顶巾的王阳明站起身来,走到庭外,笑着对蔡天说了起来,且因此不由得想到了昔日在朝中常见面的天子。
他不得不承认,当今天子,是真的爱民,也真的勤政,且睿智至极,而也因此,他对眼下两浙的士怨民怨并不以为意。
蔡天这里听后颔首。
接着。
蔡天也跟了出来,立在门边,对王阳明说道:
“我这里还好,关键是朱长洲,他现在已经被骂成了民贼!”
“连他族人也开始痛骂他,乃至,有他的族人,都来我浙江巡抚衙门控告他通奸婶娘,闹得是满城风雨,说他道德败坏!”
“我不得不把他这族人暂时扣押了起来,且发文给南直桂公,让他那边约束朱纨族人。”
立在花荫下的王阳明听后,也不由得摇头叹气:
“这些人为抹黑一个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