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313节

  费宏这里也对淮王很是恭敬有礼:“殿下主动认罪,可谓识大体,明是非,乃国朝贤王也!”

  “元辅言重!”

  “这都是昔日元辅托同乡来劝,孤才明白过来,自己以前的确胡涂,没有理解陛下和元辅等在朝君子的苦心!”

  淮王很不好意思地回了一句,且也给费宏抬起了轿子。

  “是啊,贤王认罪,明君示仁,使天家和睦,乃国家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大学士王鏊也跟着说起好话来。

  作为文臣,他们一般很少奉承藩王,但现在,他们不能不这样做,主要是他们怕淮王反悔,又要哭着求天子别迁他的藩。

  到时候,他们又不好明着劝天子强制迁藩,因为那样,未免有离间挑拨天家骨肉之嫌。

  所以,不只王鏊,连阁臣林俊也过来说道:

  “没错!要是天下藩王都如淮王殿下这么深明大义,坦荡如砥,能够知罪就认,陛下也不必为了整肃纲纪而严待宗亲,而使天家生隙。”

  “是啊,此可称国朝佳话也!”

  王琼也在这时跟着说了一句。

  淮王只是讪笑不已。

  他知道这些阁臣为何高兴。

  而他自己也不好说这不是好事。

  毕竟对他而言,天子只要不杀他,就是万幸。

  但他还是很担心横渡大海去东莱这件事的。

  没办法。

  这个时代,很多在内地的明国人,都对大海畏惧的很。

  所以,淮王在这些阁臣说后,就还是问道:

  “倒是要问问诸公,如今去东莱,会有危险吗?”

  “这个殿下请放心,东莱离闽地很近,离澎湖更近,再加上,东莱有高山阻挡大洋妖风,故去那里,如行于内河。”

  “而且,如今两岸来往船只早已增多,军民皆已非常熟悉两岸风象,有大胆渔民甚至用小沙船都敢在来往于两岸,可见,去此地已不用担心遇到妖风蛟龙!与去琼州已无多大差别。”

  “尤其是眼下,乃天冷时节,这是东海妖风消弭之时,故殿下若还是担心,不如尽快启程去东莱,别等到夏季,那时才会难免要遇到妖风肆虐。”

  王琼这时对淮王详细说了起来。

  淮王听后微微颔首,然后就离开了内阁。

  费宏等自然送了他出了东华门。

  而淮王在回江西饶州后,因为听内阁大臣说跨海去东莱,在冬天最合适,也就不等过完年,就向抚按交割完了庄田归还国家诸事,然后带着他这一支的宗室王亲南下,准备尽快去东莱就藩。

  虽有宗室王亲对此颇有怨言,但淮王怕皇帝反悔还是要杀他,又怕晚了去东莱的海上之行更危险,也就杖责了好些宗室王亲,便使得一些宗室王亲即便有怨言也还是乖乖地跟着去了东莱。

  淮王府一迁走,饶州府的百姓们顿时大松了一口气。

  因为昔日这些淮王府的宗室王亲在饶州府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的行为不少,而官府由于律例对这些宗室有优待,也不好十分严管,所以百姓多数也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好了。

  这些宗室王亲全都迁去了东莱。

  饶州府的百姓们自然少了一类人的欺压盘剥。

  这对朱厚而言,自然也是好事。

  大量原本属于淮王府的庄田在接下来变成能收税的民田。

  这无疑会让他的王朝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而淮王的例子,也让昔日也上过本的庆王朱台,意识到这个时候只有主动请罪才是最好的出路。

  于是,庆王也主动上了请罪的本。

  但因为庆王朱台做的恶事不少,被镇守宁夏都督种勋、都御史张奏其淫秽黩伦,枷仪宾,械职官,擅杀无辜,招致降虏,操练兵马。

  所以,朱厚在庆王在请罪后,仍将其贬为庶人,且勒令其自尽,只令该藩其他宗室王亲,以受连带处罚之名,迁去基隆。

  如此。

  朱厚也就又向东莱迁去了一个藩王,让内地宁夏一带百姓也少了一大负担。

  而迁藩王出海,实际上一直是朱厚想做的事。

  一来这样可以实海外,二来也能转移内部压力,利于内部稳定。

  只是这个时代,天下人都视海外为畏途,认为海外皆蛮荒之地。

  所以,被派去海外,在天下人看来,与流放没有区别,甚至比流放还重。

  因为流放最多是戍边,还不用出海。

  朱厚要迁藩王出海也就只能借着处置犯罪藩王的名义,将这些藩王迁出海,而不是用囚禁罚禄这些措施,来处置犯罪藩王。

  这同处置许多犯罪文臣和他们的家眷一样。

  朱厚不会将他们处死,也不会将他们的家眷充入教坊司做官妓,而是都派出海外去。

  罪责不重的还能去海外当官。

  只是,眼下大明的水师还在初步加强阶段,海外开拓的空间还不够多,所以暂时还只能把这些犯罪宗藩与官绅,往东莱派遣。

  等将来大明水师加强后,才能在海外开拓更多空间。

  然后,朱厚才能把这些犯罪宗藩、官绅派到海外更远的地方去。

  凡事循序渐进的来。

  现在才嘉靖四年。

  朱厚不着急。

  他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水师的建设。

  为此。

  朱厚已经下旨,让杨一清在广州再办一所船政学堂,以期培养更多的船政人才。

  广州这边。

  在原抚宁侯朱麒、原两广总督许庭光被处斩后没几日。

  户林纪就与不少主动来请招安的逃亡户进入了零丁洋。

  然后。

  林纪等逃亡户就在南海卫城虎头关外,向闻讯赶来虎头关的汪跪请道:“我们愿受招安,参军报国,请朝廷恩准!”

  汪便让林纪先来进虎头关来见了他,且问道:“现在相信朝廷不是假意招安你们了?”

  “相信了!”

  “那么多大官都砍了头,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当今皇上能有这么大决心,也着实让我们没有想到。”

  林纪说后就两眼发红,然后叩首求道:

  “请官爷给我们这些逃亡户一个从良报国的机会!”

  他们至死都是想回岸上求一份安稳,不愿漂泊异乡的。

  所以,林纪等逃亡户,只要朝廷表现出了诚意,他们自会主动来受招安,乃至感恩不已。

  汪这时也笑了笑道:“皇命在耳,本官岂能不准?”

  “通知伙夫,杀几头猪,先请义士们吃顿好饭,然后再让各营经历来办理他们的招安事宜。”

  汪看了看日头,见已到饭点,便对柯荣吩咐了这么一句。

  “谢官爷!”

  林纪这里更加高兴,而两眼瞬间盈满了热泪。

  汪则还是用之前对叶小英说的那句话,说:“要谢就谢当今天子!是天子仁圣,将你们也一直放在心上,不然不会有你们的今天!”

  “是!”

第299章 用皇商取海利,以功臣命战船!

  “天子是仁圣之君。”

  “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为伸黎庶之冤,不惜铁腕锄奸的霹雳手段!”

  “老朽有幸,能在晚年再沐圣君仁风,见乡民归乡,将来去九泉之下见先帝,也不至于愧色难当!”

  广州顺德县。

  杨一清在升补两广相应官职缺额后,就来了顺德拜见了梁储。

  梁储则带着杨一清,趁着天气正是晴朗时,而到了海边,观海闲谈。

  彼时。

  海上已有大量战船和在浅水区接受训练的水师新兵。

  另外,还有大量大量从各处海岛归来的户渔船。

  梁储一边看着金色阳光照耀下如火焰在燃烧的海面,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就一边笑着对杨一清说起了自己这段时间的心中感想。

  杨一清知道被杀的这些两广官员,在这些日子给梁储带来了不少麻烦。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梁储为天子放低息贷得罪了当地官僚缙绅所致。

  杨一清也就在梁储说后微微一笑后,说道:“这次也幸亏公为被冤杀百姓上密奏,才让陛下能知道其中实情,粤地士民能有公这般正直乡宦,乃粤地之幸,亦是我大明之幸!”

  “老朽不过是略尽忠心而已,谈不上什么大德。”

  梁储笑着说了一句,就继续看着海上战船和归人,问着杨一清:“应宁来见老朽,想来不只是陪我这个老家伙说说闲话吧?”

  “自是什么都瞒不过明公。”

  杨一清笑着说后,就指了一下海上如山一样高耸于波涛之上的战船,道:“公也看见了,陛下新建的水师已渐具规模,且还在迅速壮大!而这意味着,将来这万里海疆之利将会是陛下说了算,朝廷说了算!所以,公想来也应该能猜到陛下接下来要做什么。”

  “而鄙人要问公的是,公为四朝元老,又是东南巨宦,对这天下是要禁海还是要开海怎么看?”

  说着。

  杨一清就向梁储拱手:“还请明公赐教!”

  梁储微微一笑,就一边捋须一边轻轻晃动着头上的四方平顶巾,而问着杨一清:“老朽知道,陛下有富天下黎庶、辟国家疆域之大志!故陛下肯定是想开海,使沿海无地之民可依海利而活,也能增朝廷海上钞关之税。”

  “可是!”

  “应宁啊,你想必也知道,我东南巨族豪右,多不希望朝廷开海也!且不仅仅是东南巨族豪右不想朝廷开海,寻常耕户人家,也畏国门大开后,夷寇扰其清静。”

  “所以,陛下真要开海,虽沿海无地之游民愿意,但恐不得乡愿支持。”

  梁储回道。

首节上一节313/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