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让你说话了吗?!”
朱厚叱喝着刘应槐。
刘应槐只得闭嘴,看向杨立的眼神也更加狠辣。
朱厚这时则继续问着杨立:“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他为何故意这样做?”
“回陛下!”
“只有皇长女的病一直不能完全好,时不时地再犯,他才能一直靠此立功,这与边臣养寇是一样的道理。”
杨立回道。
朱厚又问道:“你为何这样认为?”
“因为御医周太医就是他害死的!”
杨立突然一脸郑重地抬头,看向朱厚回道。
刘应槐这里则是再次叩首,一头撞在金砖上,回道:“陛下,臣没有!”
“陛下,臣没有污蔑,臣亲眼看见他在周太医中毒前的一天,一个人去了周太医的值房,还鬼鬼祟祟的。”
“臣当时只以为他只是如此寻常一样去向周太医请教医术,但臣在得知周太医被毒杀后,就不得不有所怀疑,怀疑是他所为!”
“臣之前没有说,是因为也不敢相信这跟周太医被毒杀有关,但在陈公告诉臣,刘太医对皇长女用药似有私心后,臣就不得不开始怀疑起来,且陛下现在既然又让臣等举出可疑线索,臣自然要和盘托出,把所看到的线索告诉陛下。”
杨立毅然回道。
他现在真的很想进步,因为皇帝是真的会给立功的太医封美官。
刘应槐这里则红了脸,忙对朱厚继续否认道:“陛下,臣没有害周太医,杨立是在诽谤臣,他在诽谤臣啊!”
“既然有人举证,那就让锦衣卫去查一查。”
“如果没有,朕自会还你清白!”
朱厚说着就看向张镗:“立刻,派人去搜查刘宅,看看有没有可疑之物!顺便把杨宅也查一查,以证其有没有污蔑!”
张镗拱手称是。
杨立抿紧了嘴唇。
刘应槐这里则又看了杨立一眼,恨意极大。
朱厚则在下旨后对这些太医说:“现在真相还未大白,你们就先去便殿待着,但陈太医还是留在这里,去给皇长女重新诊治!”
说毕。
朱厚就看向陈宠:“朕再问一遍,你真确定刘太医的医案有不足之处?”
“臣不敢撒谎欺君!”
陈宠回道。
朱厚颔首:“如果事实如你所料,朕就将功折罪,不计较你之前隐瞒实情之罪,但如果不是如此,让皇长女有了闪失,那朕只能将你明正典刑!你可明白?”
“臣明白!”
“臣有罪,臣愿将功折罪,若皇长女不能彻底见好,在十日内还犯外邪发热,臣就是被千刀万剐也不冤!”
陈宠忙叩首回道。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朱厚接着便挥手让太监领陈宠去了坤宁宫。
锦衣卫这里则在接下来立即去了杨宅和刘宅。
大约在当晚戌时,张镗来向朱厚汇报说:
“陛下,臣等没有在杨太医家里发现可疑之物,而是在刘太医家里发现白色粉末,不知为何物,但在试喂于牢中老鼠后,老鼠立亡!”
朱厚听后沉下了脸,吩咐道:“把那些太医带过来!”
不多时,杨立和刘应槐等太医再次来到了御前。
朱厚免了他们的礼,接着就肃容而问:
“锦衣卫没有在杨太医家发现可疑之物,的确在刘太医家里发现可疑之物!”
“刘应槐,你作何解释?”
问后,朱厚看向了刘应槐,且挥手让人把刘应槐拿下。
刘应槐这时已嘴唇发白。
而杨立则是冷笑不已。
刘应槐也注意到了杨立的神色,不由得就朝杨立大骂起来:“你这该死的老货!王八蛋!你仗着自己没有子女不怕得罪他们,见皇帝授美官就心动了,就敢害我!!”
第263章 这是犯了大忌!必须严惩!
刘应槐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摁在了地板上。
朱厚站起身来,看向刘应槐:“看样子,周太医真是你所害。”
“告诉朕,你为何要害周太医?”
朱厚眸色冰冷地问道。
刘应槐也抬头看向朱厚,眼里充满了渴望。
“陛下,说出来能换一条人命吧?”
“说!”
朱厚未置可否。
刘应槐则没再敢问,只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他们是为了让我成为陛下最信任的太医!”
“你说的他们是谁?”
朱厚沉声问道。
“说出来能换一条人命吧?”
刘应槐又满眼渴望地问了一句。
朱厚没有点头,只淡淡道:“说!”
刘应槐道:“只知道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李派人来见的我!”
“还有别的人吗?”
刘应槐摇头:“臣,罪臣不知道。”
“不知道?”
朱厚呵呵一笑。
刘应槐一脸焦灼不安道:“臣真的不知道了!他们只是以李的名义给臣寄了封信,让臣杀了周太医,成为陛下最信任的太医!说若臣不照办,家父当年的事就要被他们翻出来重新提一提!”
“你是真不知道?”
朱厚问道。
刘应槐道:“真不知道!”
“朕不相信!”
朱厚冷冷地说了一句,然后看向杨立:“你立了大功,朕加你官衔为通政司右通政,赐国子监监生世荫!”
杨立大喜,忙跪下谢了恩。
接着。
朱厚就对张镗吩咐道:“把他押下去,其他太医都放回归家,他们家人应该担惊受怕很久了,但刘家的人要继续严密看守起来!”
“另外,立即派人去拿两浙转运使李!”
张镗拱手称是。
……
……
“刘应槐和陈宠没有被放出来!”
“难道真出了差错?”
“快去禀告老爷!”
躲在一处茶楼内,看着皇城方向的几个家奴嘀咕了起来。
不多时。
这些人就离开了茶楼,混入了络绎不绝的市井百姓之中,如雨滴落入了大海。
彼时,正被押去诏狱的刘应槐也的确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差错。
为此,他还看向了张镗:“听闻缇帅与清流走得很近?”
嘭!
张镗直接一拳捣在刘应槐腹部。
刘应槐整张脸顿时扭曲了起来,疼得额头冒汗:“为何打我!”
“因为你害死了周太医!他也是我们王府旧人,不只救治过皇爷,也救治过我们!”
张镗丢下一句话后就吩咐人把刘应槐押去了审讯室。
刘应槐一脸错愕,随后明白过来的他,就不由得哭丧着脸道:“怎么就遇到了这么有心机的陛下呀!”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朱厚很庆幸太医院中果然还是有想进步、贪图高官厚禄的人。
否则的话,他还真一时没那么容易查出毒杀周太医的凶手。
当然,朱厚也清楚,对自己推行的新政不满的群体,本身也不是什么严密的组织,只要自己略微用点威逼利诱的手段,就会有倒戈献功的人。
这不是朱厚本身多利害,而是皇权让他的一些心机手段产生了更大的效果。
谁让他是皇帝呢。
他可以给人高官厚禄呢。
而也正因为他是皇帝,利诱之同时,朱厚没打算轻易放过敢暗害周太医的人。
毕竟害他身边人这事性质很严重。
所以,严惩自然是严惩的。
但严惩之余,如何进一步从制度上避免太医不敢乱来,是朱厚需要认真考虑的事。
按理,大明的太医制度是很完善的。
大明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对御厨、御医这方面的防范还是很小心的,所以,他设计的太医制度,不可能没有想到防范太医乱来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