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274节

  朱厚笑了笑说:“朕倒是不急,但底下不少百姓急啊,不少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眼下的事情关键还是在于,朕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子民当人!”

  “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圣人明确言过,民为重;只是具体做起来,就难免要有个轻重缓急,循循善诱。”

  费宏言道。

  朱厚点了点头,就问向管国税司的王琼:“现在钞关税新税政进行的怎么样?”

  王琼这时回道:“不怎么好,因为勋戚没有大闹成功,背景深厚的那些富商们就默契地选择了罢市,就像是约好了一样,所以导致过钞关的商船越来越少,税收也就反而不及以前。”

  费宏跟著回道:“另外,漕运总督吴廷举报,钞关税加征后导致漕运夹带过多,使得漕船近来就一次性翻了七艘,死伤军民无算,漕粮和夹带货物也损失不轻,其中有一船还是运的白米。”

  大明漕运一直是运河沿途的卫所官兵负责,被称为运军。

  而这些运军运粮在制度设计上是属于徭役性质,所以没有额外的补贴,反而需要运军自己承担路上开销,乃至负责修补运船的开销。

  这也就导致,后面逃亡运军越来越多,使得漕运之事不能顺利进行。

  于是,大明朝廷就开始准予运军在运粮时用漕船夹带货物的方式补贴收入,如此才使得运军没有出现大规模逃亡。

  这在事实上,也算是大明朝廷以牺牲税收利益的方式让运军获得了运粮的补贴,而保证了漕运。

  但这种方式有个弊病就是,大明朝廷不知道运军通过夹带货物侵占了多少钞关税,也不知道加征多少漕粮会让运军哪怕可以夹带货物也不愿意再运粮,更不清楚运军中的夹带利益是怎么分配的。

  总之。

  由于大明没有把运军的补贴收入制度化明确化,便导致皇帝和内阁执政以及六部九卿大臣们,都对这方面的财政问题处于不清不楚的状态。

  然后,皇帝和执政们糊里糊涂地靠著约定俗成的运粮守则,维持著帝国的运转。

  现在,费宏反应的这种情况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很明显,正是钞关税加征,使很多富商选择让运军夹带更多货物,结果就导致过载而发生翻船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南方的大户在故意让漕船翻沉入水。

  之所以说是南方的大户,因为眼下是冬季,北方段的漕运已经结冰,只有南方还能走水路。

  “内阁对这些情况可有未雨绸缪之策?”

  朱厚继续问道。

  王琼拱手道:“回陛下,内阁的策略是官运改商运,朝廷直接出钱在京师、通州等地购粮。”

  “恕臣直言,我们的官僚,捞钱还行,但做买卖就往往会把买卖变成抢劫!”

  “每每运军运粮来,仓场衙门就会把漕粮耗损随意填写,包括白粮也是,有内廷太监曾把一石漕粮损耗加为两石,所以,别看运军夹带的货物多,但夹带的好处也到不了底层军卒手里,所以近年来逃亡运军也开始增多。”

  “与其如此,不如让商人雇佣底层运军运粮来京,再由户部直接出钱买粮。这样就断绝了随意加收耗损的弊端,也避免了夹带。”

  朱厚听后微微一笑,他知道王琼这是要让大明开始出现漕帮的意思,便道:“这得不一般的商人才敢承办运粮之事!”

第261章 打击走私,不破不立!

  “陛下说的是!”

  “正因为得是不一般的商人才能承办漕运,所以就给了陛下施恩的机会,也让这项改制有了基础。”

  “张孚敬加征钞关税,非是操切之举,是欲先投下一石而掀起涟漪。”

  “漕船翻沉,运军损失不轻,夹带补贴之术也彻底失去了价值!”

  “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此,也就等到了官运改商运的良机。”

  “因为运军会面临著,要么受陛下信任的人雇佣一起运粮经商,要么因漕运不力被治罪的局面。”

  “前者自可保住一份收入,后者自然是会人财两空。”

  王琼回道。

  接著。

  王琼又在这时奏道:“陛下,内阁也认为可以趁此在南直推行一条鞭,准折银元缴税役钱,把收上来的银元作为购粮之钱。”

  “在南直推行一条鞭,银元流通量足够吗?”

  朱厚问道。

  费宏这时替王琼回道:“足够的,南直富庶,做工经商的多,银元大量流入当地,让他们缴纳银元,比让他们缴纳实物更为便利!”

  “那就先只限于南直推行一条鞭,其余地方还是准以实物缴纳。”

  “虽然朕也很想银元铜钱尽快成为唯一收取赋役时的财物,但很多地方还是实物更便民,所以,其他地方还是让各督抚根据各地实情来。”

  朱厚说道。

  费宏回道:“陛下说的是!”

  他不得不承认,天子还是谨慎的,也是真的把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没有完全只在乎国家利益。

  朱厚这里则继续说道:“朕觉得,夹带之弊解决后,罢市以抗钞关税加征的事,也不一定真能解决。”

  “陛下说的是,让豪富之家吐出利来,素来皆是不是容易之事。”

  “好在陛下圣明,让两国舅爷去南方开钱庄放贷,这样一来,豪富之家虽不愿吐利而继续罢市,但普通商贾想来会因低息贷增多,而愿意据有这货物南来北往之利。”

  “只是朝廷这边得保证地方安宁,商路畅通。”

  王琼这这时继续言道。

  朱厚听后颔首:“保证地方安宁,商路畅通,是朝廷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平抑物价也是朝廷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朕认为,如果罢市一直持续,豪富之家宁愿不赚南来北往的经商之利,那就由朝廷官商接手!”

  费宏、王琼、王阳明不由得抬头看了朱厚一眼。

  朱厚也看了他们一眼,且继续说道:“朝廷如今依旧收取大量实物为税,粮食、布帛、胡椒苏木等,所以平抑物价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需设立一个专门用来出售这些商货。”

  “那就设立一个官营店铺!专卖各类由朕批准的各仓库贮藏之物,以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这个店铺就叫供销铺,总铺依旧由内阁直管,根据各铺情况,向朝廷各司各仓库采购,乃至也可向民间采购。”

  朱厚如此说后,费宏就忙奏道:“陛下,这官营店铺一出现,只怕会滋生更多硕鼠之辈,比如出现以次充好、亏损严重的情况,如此商道大坏不说,国帑也会被侵吞严重!”

  “臣请陛下三思!”

  费宏说著就拱手作揖起来,以示自己所言之弊不能轻视。

  “朕知道!”

  “但如今,天下到底是官进民退,还是民进官退,决定权不是在朕手里,是在权贵官绅们手里。”

  “他们要是能接受新的钞关税,不罢市,那这供销铺自会形同虚设,朕会让其参与竞争,不使其垄断行市。”

  “但他们要是不接受钞关税,执意罢市逼朝廷妥协,那就只能让官营铺子挑大梁!进而卖货卖粮于民,承担商业之作用,让银元先在各衙门之间流动起来。”

  “至于这样做以后,贪污腐败加重,那就只能学太祖从严治贪!”

  “总之,严治还是宽治,非朕所愿,是看天下权贵豪绅有没有半点体贴朝廷、体贴天下百姓的心思。”

  朱厚说到这里就看向费宏等大臣:

  “你们觉得朕就愿意独治吗,愿意把天下事都管了吗,怕让权于地方吗?”

  “但凡,真要是权贵士绅们能在地方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管好,别整得饿殍遍野,流民四起,朕才不愿意操这么多心,累死自己呢!”

  “无为而治,黄老之道,朕也想效仿!”

  “可事实却是,皇权到不了的地方,内斗反而更严重,哪怕一个乡,都会因为争水发生几个村的械斗,从而导致上千人死于非命的情况出现!”

  朱厚随即看向这三位大臣:“你们说,是不是?”

  “陛下说的这个,臣深有体会,臣在南赣剿匪期间,就发现民匪不分情况很严重!”

  “很多百姓在本乡为民,在彼乡为贼的情况十分常见,臣因此请旨实行保甲制,让官府可以管到乡以下,才让贼灭民增。”

  王阳明这时说起自己的实际经验来。

  朱厚因而颔首,且看向王阳明:“那大冢宰既然亲历过地方,可知道为何会如此?”

  “以臣愚见,还是民不富所致。”

  “譬如,陛下说为争水而械斗之事,那是因为若不争必全村饥荒。”“民若富,自会知礼好仁!可使民富比使国富还难,眼下加征钞关税、免竹木抽分,就在于为使民减负而国用足才导致如此困难重重。”

  王阳明回道。

  朱厚知道王阳明的意思就是:大明百姓人均资源太少,才是导致底层互害互斗,乃至统治阶层也内斗严重的症结所在。

  而人均资源太少……

  一是分配出现问题;

  二是生产力长时间没有显著进步;

  三是中华文明如今也没有了对外开发新资源的动力。

  在朱厚看来,王阳明作为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能认识到民不富才导致让权分权不具备现实基础已经属于很不错。

  甚至……

  王阳明愿意承认则也算是更加不错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很吐司大夫往往会因为私心而选择装瞎当鸵鸟。

  所以,朱厚在王阳明说后就非常高兴地笑著说道:“大冢宰说的很对,朕为天子,不求别的丰功伟业,只为三件事:富民、富民,还是富民!只要能富民,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

  朱厚这话一出,费宏脸色顿变。

  朱厚注意到了费宏的神色,也就问道:“元辅可有话要说?”

  “陛下既如此说,那臣请开海,非如此不能富民!”

  费宏拱手言道。

  王琼神色不悦地看了费宏一眼,然后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开海可富民,只是开海之前,需先加强禁海!”

  “怎样讲?”

  朱厚笑著问道。

  王琼道:“因为天下豪右与小民之诉求不同,小民望开海如望甘霖,豪右则多主张禁海,哪怕是沿海豪右也欲禁海,而可垄断海贸!”

  “所以,既要开海成功,需豪右也要支持开海才行,这样才能上下合一,使开海成为上下共同之呼声!”

  “而要豪右也支持开海,自然得让他们知道禁海对他们也不好。”

  朱厚看向了王阳明:“王阳明,你是浙中望族出身,你说说,王阁老所言是否有理?”

  “陛下,正如王阁老所言,家乡小户希望朝廷官府开海,这样就不用在出海后担心官府当贼寇视之而被肆意盘剥了!”

  “而大户自是多希望朝廷官府禁海,这样想出海的百姓就只能托其庇护,使得大户可以坐享其成。”

  “所以,朝廷要想真的开海成功,也的确需要先以加强禁海为名,严厉打击走私,让闽浙豪右发现禁海对他们也没有好处,让他们也不得不呼吁朝廷开海。”

  “好在陛下英明,以应对佛朗机之威胁的名义,广造战船,如此,也就有了以禁海为名、严厉打击走私的条件!”

  王阳明想了想回道。

  朱厚则站起身来,又问道:“朕做过统计,南直、湖广等地籍贯的官员都要求加强海禁,是吧?”

  “回陛下,是的!”

  费宏这时回道。

首节上一节274/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