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143节

  朱厚拍案而起。

  他称好是因为大同大捷,让他可以让那些动不动就拿虏寇威胁他的文官闭嘴,顺便治一下他们的恐虏症,也让他可以暂时不用担心京师的安危。

  至于杭雄。

  现在王宪既然弹劾他,则说明王宪已经通过这次大捷,控制住了大同局势,那他也可以随意行驶天子的权力,对杭雄进行处置。

  朱厚也就在接下来吩咐道:“传旨,令巡按御史逮拿杭雄进京!”

第143章 杨廷和得知天子练兵,嘉靖挑拨离间

  嘉靖元年三月初五日。

  内阁下谕旨,从兵部尚书王阳明之请,重设威武营。

  调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武定侯郭勋总督威武营,兵部尚书王阳明协理威武营戎政。

  惠安伯张伟升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改总督京营东官厅,相当于代替郭勋接掌京营。

  朱厚让郭勋和张伟掌兵权,自然也是回馈这二人之前选择了站队皇帝。

  当然。

  二人现在也的确是少有在正德朝参与过实战的勋贵,练兵倒也不成问题。

  虽然是这两人负责练兵,但选将和后勤供应还是由兵部负责。

  这是为了制衡。

  朱厚不可能让郭勋把威武营全变成他自己的人,他就算要用自己人,也得经过兵部尚书王阳明把关才行。

  作为皇帝。

  朱厚也担心郭勋会在有更大的权力后,变成第二个忠国公石亨。

  所以,他还是会让王阳明协理威武营,对郭勋进行制衡,防止郭勋在威武营培植私党。

  但是……

  朱厚重设威武营这道旨意能通过内阁颁布,能愿意被兵部执行,也是不容易,也的确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大多数文臣们一直想的是裁减皇帝的兵权,现在皇帝又要重新增强自己的兵权,这简直是违背了大多数文臣的意愿。

  甚至不少武臣也不高兴。

  因为不是所有武臣都想建功立业,很多武臣也只想过安稳日子。

  哪怕因此地位比文官低。

  哪怕只能靠克扣军饷和吃空饷发财,不能封妻荫子,但至少不用担心去沙场上拼命啊。

  所以,这道旨意颁布后,自然难免会惹得许多朝臣们不满,觉得又是重回正德时代。

  杨廷和所作的一系列裁减军额的改革举措等于白做。

  而且……

  在许多朝臣看来,现在又不是内忧外患特别严重的时候,甚至刚在大同打了一次大捷。

  所以他们不理解朝廷干嘛要花那么多钱重设威武营。

  而朝臣们清楚的是……

  如果要建起步骑皆是善战的数万精锐,肯定会费银不少。

  毕竟……

  一匹上等战马如今时价就要六十两银子。

  普通战马要三十两银子。

  哪怕普通驮马也要十两银子。

  而主力骑兵怎么也要有一千多匹上等战马作为重装骑兵。

  如此就要银七万多两。

  其余战马也要有一万匹,用于一骑两用或者三用,也要三十万两。

  还有驮马怎么也要近万匹吗,也就需要再加十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

  还有步兵。

  步兵的驮马怎么也要一万五千余匹,也要十五万两银子。

  光采购马匹,理论上都要一次性投入六十多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路上损耗和官吏克扣贪墨。

  步兵火器每杆造价都要四两。

  刀枪箭矢等合计也要四两。

  衣服鞋袜也要一两。

  营帐炊事器具每人一两。

  合计每个士兵身上都要花十两银子,上万步兵前期购置就要花十万两银子。

  而盔甲以军官和精锐先锋所用锁子甲和札铁甲,以每套造价在八两到十两,士兵布面甲一套在四两算,加上精锐有时候要套两三层盔甲算,合计就要三四十万两银子。

  步兵火炮六七百门,每门造价二十两到上千两不等,也得十万两之数。

  这还没算操练时在火药、铅弹以及马匹、战车、火器方面的损耗。

  也还没算官兵军饷,以及抚恤金、赏金还有粮食、草料的损耗,以及行军时额外增加的损耗,还有官吏俸禄和柴炭、医药、马匹倒毙补充、营房维修等费。

  总之。

  朝臣们都知道,天子要恢复威武营,每年怎么也得在维持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方面投入数百万两银子。

  而如今。

  太仓的岁入白银也才四百来万两。

  这还是在缴税情况比较好的年份。

  而这四百来万两已足以用在九边防御外虏。

  所以,对于许多朝臣们而言,每年这么多内帑银子花在新军上,还不如用来作为九边军需的储备银,然后就可以发生灾荒时,更大力度的减免税赋、赈灾济困。

  而且,朝臣们也猜得到,内帑的收入也有限,要维持这么一支新军,肯定还会想办法增加收入,才能维持得好。

  所以,大多数朝臣们是不愿意看见天子恢复威武营的。

  但首先,内阁首辅梁储选择了支持皇帝。

  蒋冕在梁储要求票拟准予王阳明这道重设威武营的奏疏,还特地再次问了梁储:“元辅,我们真的要同意陛下重设威武营?”

  “不同意都不行啊!”

  “开弓没有回头箭。”

  “诸公想必还记得,我们为何决定配合陛下开始改制的?”

  梁储叹息着说后,就问向了蒋冕等阁臣。

  蒋冕道:“记得,是因为原左都御史陈金为九边要边饷五百万两而不肯少一分,朝廷当时又要赈济已经人相食、不下十万乱民劫掠商旅的两淮灾区,所以迫不得已借了兴明银行五百万两的债,而不得不开始有改革盐政之策,以及因逆贼勾结边将借外虏威吓朝廷,而朝廷不得不再借兴明银行的债,建造外城,并趁建造外城之机发行新钱于顺天府。”

  “现在又因为新钱大量南去,而南方又越发欠税严重,故大司马才在御前言及要兵强马壮才能整顿税政、才能开海增收,于是,陛下就有了同先帝一样加强天子亲军规模的心思。”

  毛纪跟着补充道。

  梁储道:“可以说,我们自始至终,不得不改制,就是因为九边的边臣边将太贪婪,文武勾结起来,让朝廷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积蓄,几乎全都会被他们敲诈走,然后还大部分到不了边镇军民手里,只喂饱了一帮贪官污吏,然后朝廷还因此威权丧失,不敢过度激怒他们。”

  “这一切皆是因为朝廷中枢之兵不强所致。”

  “所以,要改制,要重塑朝廷威权,不仅仅是陛下的威权,包括内阁的威权,这中枢之兵马就得加强才行。”

  “杨新都昔日裁撤威武营,我本就颇有异议,无奈当时我也没有料到陛下登基后,九边会那么狂妄,便没有过度阻止。”

  “而后来,才越发觉得朝廷再省钱,也不能自己断了自己的刀。”

  “因为指望人人知圣人礼,守圣人教,难矣!”

  “到底还是先帝和当今陛下英明睿智,故依旧要恢复威武营,为的就是好重振朝纲,兴利除弊。”

  “总之,强军不是穷兵黩武,是为兴国富民。”

  梁储这时跟着做了一番反思和总结后,蒋冕和毛纪皆颔首,没有反驳。

  杨一清和费宏也跟着没有反对。

  只是。

  杨廷和在知道内阁下谕旨重建威武营后,当场就如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耳光。

  让他自觉颜面扫地,尊严受到严重伤害。

  因为他最为自豪的事就是废了威武营。

  结果……

  现在梁储和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官僚把威武营又给恢复了!

  “老夫早就知道,重用王阳明不是好事。”

  “无奈,他梁顺德不听啊!”

  “现在看来,他梁顺德还有意要通过重用王阳明,迎合天子,否定我的心血!”

  杨廷和也就切齿说了起来,且突然就双手捏拳,往胸内收紧,而道:“可恶!可恶至极!”

  “兄长息怒!”

  “梁顺德固然奸猾,但天子现在要励精图治,也没人可阻挡啊。”

  刚好在这时回家的杨廷仪倒在一旁劝起杨廷和来。

  杨廷和听杨廷仪这么说后,更是伤心:

  “陛下励精图治、欲做圣君,自是好事,但是他梁顺德就该因此劝谏天子,循正礼,宽俭为政,出内帑而稳天下就可,如此就能以清静平和之策,成尧舜之德。”

  “偏偏,他不以自己元老之望、首辅之尊,统百官而力促天子仿赵宋仁宗、本朝孝宗之举,反而奴颜媚骨,委曲求全,还自以为得法!”

  “兄长也别太气恼。”

  “梁顺德的性子,你是知道的。”

  “陛下现在年少,精力充沛,不知畏惧,自然会觉得梁顺德这种恭敬顺从、善于燮理者才是良辅,且等陛下大婚有子,乃至更年长些,有所顾忌后,只会知道守成的好处。”

  “那时!”

  “以陛下的圣明,定会起用兄长你重回内阁,而恢复旧法。”

  “你现在要做的只是养好身子,别伤自己的身为妥。”

  杨廷仪劝道。

  杨廷和虽然心里有些觉得天子可能不会再用他。

首节上一节143/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