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108节

第115章 伏阙乱礼,要君屠民

  “杨新都!”

  彼时。

  有伏阙的护礼派朝臣,还忍不住朝杨廷和大喊了一声。

  更有护礼派朝臣直接诘问杨廷和:

  “姓杨的,你为何如此蛊惑天子?!”

  “天下皆盼著陛下行仁道,宽恕孔家之罪,退虏骑,复孝庙之统,何严办孔氏才是泄民怨?!”

  护礼派朝臣们的确是非常失望,也就纷纷责问杨廷和不休。

  杨廷和没有回答。

  朱厚则只在心里暗笑。

  他知道杨廷和这时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而朱厚也在这时采纳了杨廷和的提议,让秦文对伏阙诸臣宣旨,再次要求这些伏阙朝臣离开,否则将按太傅所奏,从严治罪。

  但开弓难有回头箭。

  何孟春等知道他们现在这么做后,如果不逼得皇帝妥协,那就意味著他们这次士权对抗皇权的行动将彻底失败。

  甚至连缓和的余地都不会再有。

  毕竟他们这样做,肯定已经让皇帝厌恶上了他们。

  如果他们再不能逼得皇帝妥协,那他们的政治前途只会毁于一旦。

  所以,何孟春等护礼派朝臣依旧选择跪著。

  “我等必得陛下谕旨才退!”

  何孟春等护礼派朝臣也就继续伏阙跪著。

  朱厚则问著杨廷和:“太傅,你看?”

  “陛下!”

  “外面真的民怨沸腾啊!”

  “臣恐再拖延下去,民变陡然就起啊!”

  杨廷和再次叩首,故意显得特别著急。

  而接著。

  他就对朱厚说:“臣请陛下移驾大明门一观!”

  护礼派朝臣们也大为不解?

  民怨沸腾?

  士为四民之首。

  自己这些士大夫都不就代表著民意吗?

  所以既然要避免民变,不是应该立即要陛下答应自己这些人的要求吗?

  这杨廷和怎么反而要陛下取孔府为恶子弟首级来泄民怨?

  这时。

  太监张锦也来奏说:“陛下,外面的确跪了许多百姓,要求救出孔夫子,打倒孔家店,历数孔府罪恶,且有不下十万之数,几乎包围了整个皇城!”

  朱厚听后也不由得站起身来,故作惊愕地问道:

  “竟然会有这么多百姓也来伏阙跪谏?”

  朱厚是假装惊愕,但何孟春等是真的惊愕。

  而在这时。

  他们才明白了过来,明白杨廷和要这么著急地主张皇帝杀孔,还取孔府子弟首级去泄民愤?

  敢情是有许多百姓也在伏阙跪谏。

  他妈的刁民!

  怎么也学我们?

  跪谏的护礼派朝臣们此时心态都有些蚌埠住。

  “移驾大明门!”

  “所有大臣皆与朕一起来,观察民意!”

  朱厚这里则立即下达了新旨令,也没再管这些伏阙跪谏的护礼派诸臣。

  于是。

  朱厚就乘御辇往大明门而来。

  太傅杨廷和、首辅梁储等未伏阙的议礼派朝臣,与秦文等太监、张镗等锦衣卫,皆跟著往大明门而来。

  连带著,一些本来也因为惧怕鞑子真因为北宗孔氏被杀而南下所以跟著伏阙,但其实没那么在乎大礼如何的朝臣们,也因为在听到有不下十万百姓也来伏阙跪谏后,就也跟著纷纷起身,一瘸一拐地往大明门而来。

  如此一来。

  左顺门这里,就只剩下真心要天子饶恕孔家且重议大礼的护礼派朝臣。

  这些护礼派朝臣顿时倍觉尴尬。

  但没多久。

  他们也还是都跟著来了大明门。

  且说。

  朱厚和内臣、朝臣以及锦衣卫们到大明门上后,就都看见,大明门外,的确已经跪满了百姓。

  这些百姓皆高喊著“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

  有百姓还举著签有万字名的横幅,上面写著“拥护圣君、严惩孔贼”之类的话。

  杨廷和即便已经看过这一幕,但他此时也还是有些心惊胆战。

  因为聚集起来的民众声势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此刻。

  这些民众就像洪水要水漫皇城一样,让皇城内的统治阶层没办法忽视他们的威胁。

  本也在今天伏阙跪谏的护礼派朝臣们,在此刻也都被这一幕所震惊住。

  有胆小或对百姓反动性不强的护礼派官僚也在这时意志松动起来。

  更有从来没把民意真放在眼里,只是把民意当做对付皇权、加强士权工具的护礼派朝臣,还因此不由得喃喃自语起来。

  “怎么会这样?”

  “百姓怎么能也来言事。”

  当然。

  也有许多对百姓特别反动、对维护士权权益这事特别顽固的护礼派朝臣,在这时彻底破防,也就在心里把这些百姓骂的更凶。

  “贼寇!”

  “皆是当诛九族的贼寇!”

  “不在家勤于耕织,竟也来谏言,简直是乱礼,是在效螳臂当车!”

  “我要是英明的陛下,就不能听从这些贼子的摆布!”

  “从来就没有匹夫可以议政的理,否则便是是尊卑大乱,礼教大坏!”

  朱厚看了一眼这些面色各异的护礼派朝臣一眼,只淡淡一笑。

  而接著。

  他又看向了跟来议礼派朝臣和内臣以及锦衣卫们。

  本来。

  只是基于对传统礼教的不同认识。

  认为礼应该回归圣人本义。

  一切当以社稷苍生利益为重,不能让天子舍大孝而从公议。

  不能因为天下士大夫人多势众,就可以把欺君乱礼到事正义化、就可以让礼法只利于士权增加而不利于社稷苍生的议礼派大臣们。

  本来觉得自己这边在满朝势力会特别孤单。

  但现在他们发现。

  他们没那么孤单,百姓是跟他们一致的,只是他们曾经忽视了这一股力量。

  当然。

  这股力量出现后,他们内心也是复杂的。

  他们也不知道百姓参与进来是不是好事,是不是也乱了礼。

  毕竟在这个以礼治国的时代,还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大部分士大夫都觉得“天下兴亡”即维护礼教的纲常秩序,与百姓无关。

  但他们现在可以肯定得是,无论是欢迎百姓议政,还是不欢迎百姓议政,都不应该再存有让“士权”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想法。

  因为一旦这样,皇帝势必拉拢百姓,来对抗士大夫。

  “君由天命”必然改为“君由民命”。

  这对想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士大夫而言,肯定不是好事,还会让士大夫的处境更糟糕。

  而“皇权”反而会更膨胀,到时候杀起士大夫来必然更加肆无忌惮。

  毕竟如果是“君由天命”,杀士大夫心里还会有些担心是不是有悖天道,在杀上天降下来的“文曲星”。

  可如果是“君由民命”,杀士大夫就会毫无心理负担,而只会充满正义,说是为民杀之!

  内阁首辅梁储想到这里时都有些不寒而栗,而神色复杂地看了朱厚一眼。

  他已经有些猜到,眼前出现这么多百姓,应该是陛下的杰作,只有眼前这位天纵英主,才会想到这样的计策。

  因为这位天子进京时就这样做过!

  带著二十余万流氓进京,让杨廷和不得不称病退让,也让他不得不放弃告老的想法。

  只是,他本以为当时天子这么做,只是出于偶然,在进京途中难以避免的遇到了许多流民,才想到了这么做。

  但他现在觉得这位陛下这么做不是偶然,而是真的睿识过人,对天下人有更深的理解,已不是自己这些儒臣,靠儒家经典就能影响得了的。

  内臣和锦衣卫们则在这时,因为发现这么多百姓也跪谏,而对起初跪谏的护礼派朝臣没有了滤镜,而不再疑惑他们这么不怕死是不是真为了社稷苍生,只发现原来这些人的主张和真正的民怨不一致,原来自家的皇爷果然才是最英明的,是最清楚民心的。

  也是人的他们毕竟不是工具,也难免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而现在,这一情况,让他们不由得对自家主子朱厚更加敬服起来。

首节上一节108/3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