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183节

  听见卢贤拔报出来的一连串数字,杨秀清的头都有点大了。

  他现在能“赚钱”的地盘就一个扬州府,赚得也不少,一个盐税加一个运河过路费,一年总能捞个三百余万,但却架不住花钱吞金的地方实在太多!

  而且就是这般花钱如流水,也还是在北伐没有开始的情况下!

  如果北伐真要开打,还想要确保胜利,而不是马马虎虎去送死,怎么都得准备十万以上的精兵吧?打上一两年,光是衣食、放赏、军备就至少要准备个一千万两吧?

  这还是在没计算动员大量民千里运粮呢!

  实际上,如果太平天国想要认真的发起一场北伐,而不是打一场流寇式的北伐,所需要准备的物资,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杨秀清想靠一个扬州府就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北伐,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到杨秀清的眉头越皱越紧,卢大尚书就小声建议道:“东王殿下,看来明年是不大可能真的发起北伐的”

  杨秀清抬手摆了摆,悠悠地道:“你不必说了,我都知道的。不过北伐还是要北伐的,因为只有北伐了,才能拿到足够的钱粮用来经略江淮之地啊”

  原来杨秀清所想的根本就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打着北伐的旗号从罗耀国、萧朝贵、石达开那里吸到足够多的资源,然后把整个江淮地区都吃下来,再把淮北的捻子也拉拢到手底下,到了那时,他就能压倒罗耀国、萧朝贵、冯云山,重新成为太平天国第一的实力派了!

  卢贤拔道:“可是.去年姬督下凡时可是说了‘黄河崩、大清亡’,而黄河要后年才崩,罗吴王、萧西王完全可以把北伐的日期推到大后年啊!”

  杨秀清轻轻哼了一声:“那你说说,到底是姬督大,还是上帝大?”

  卢贤拔眉头紧皱:“可是罗天使和萧西王合在一起可以.”

  杨秀清眯着一只眼睛,用细不可闻地声音说:“是啊,他们得合在一起,才能搞出真姬督下凡啊!”

第336章 爷的太平天国怎么看着要散架呢?

  火轮船突突突的冒着黑烟,拖带着一长串的货船客舟逶迤向南而行,在镇江府境内的运河上划出一道道白浪。

  荣禄和翁同都把辫子盘了起来,戴着尖顶的风帽,顶着运河上湿寒刺骨的北风,立在客舟的甲板上,打量着岸上的城镇。

  此刻的运河上船来船往,繁华异常,而荣禄、翁同所在的船队经过的一座颇有规模的城镇,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萧瑟。这里分明已是江南,又是在犹如黄金水道一般的运河边上,但是眼前这座大城镇却给人一种生机正在渐渐丧失的感觉哦,还有哪里不对?

  翁同心里头总觉得眼前的城镇哪儿不对头,可他却一时想不起来,忽然却听见身边的少年荣禄“咦”了一声:“再有几日就要过年了,怎地一点喜庆劲儿都没有?”

  是啊,都快过年了!

  之前荣禄、翁同所在的船队路过扬州的时候,扬州东关外头的运河两岸可热闹了,每间铺子都张灯结彩,绣着“太平一统”字样的红旗和横幅更是挂的到处都是,时不时还能看见有舞狮队在大商铺外头表演。

  荣禄还是个少年,玩性比较大,船队又要在扬州停靠半日,于是就拉着翁同上岸溜进扬州城去“刺探军情”。两人溜进扬州城的时候,正好赶上城内的太平军放假。杨秀清提前把明年正月十三天兄升天节的赏放了下去,又下旨开恩准许城内分居男营女馆的夫妻团聚。

  于是扬州城内的大街上全都是兜里揣着银子的男女圣兵,热闹的都人挤人、人贴人了!

  荣禄这个八旗子弟,翁同这个大清狗官,就这样在太平军的海洋中逛了俩时辰,还在扬州城内喝了个“荤茶”就是茶水配上小笼包和肴肉,还能听人说书。

  吃完东西后,荣禄和翁同又继续转悠了一会儿,途中还见识到了几间鼎鼎大名的扬州青楼还都是正在营业的青楼!还瞧见几间生意兴隆的赌坊。

  青楼和赌坊外头,还能瞧见正在看场子的漕帮弟子,都穿着丝绸的短衣和长裤,腰带上别着斧子,和天津卫和淮安城的混混没什么两样,只是脑后的辫子都剪掉了。

  不过两人都没在扬州城内外发现烟馆看来扬州的太平军在禁烟的问题上是相当认真的。

  可是当翁同、荣禄所在的船队驶过长江,进入镇江地界后,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镇江府内运河两岸的城镇明显萧条,而且一点年味都没有,倒是能瞧见许多“天父皇昊天上帝保佑”的标语刷在粉白的墙面上。

  “船老大,这是到哪儿了?怎地和扬州不一样呢?”

  翁同是常熟人,和客舟的船头是同乡,于是便和他打听。

  那船头瞧着有点紧张,四下望了望,发现除了翁同和荣禄并无其他人后,才压低声音道:“翁先生有所不知,扬州是东王的地盘,镇江是天王的地盘这个东王和天王的规矩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不都是太平天国吗?”翁同继续打听。

  “,太平天国各个王之间的差别可大哩,有些事情在天王的地盘上万万不能做,到了东王、吴王的地盘上就没事了。”船老大指了指翁同和荣禄脑后,“比如你俩的辫子要是登上镇江府的土地,被天王麾下的太平军发现了,搞不好就要砍脑壳了!”

  “那么严重?”翁同脸上一惊,心头却是一喜洪秀全和杨秀清、罗耀国的地盘上的规矩大不一样对大清而言是好事儿啊!

  “翁先生,您不用害怕,您只要不下船就没事。”船老大笑道,“运河上往来的船可是东王和吴王一起保着的,天王府的人最多设卡收税,其他不管。对了,长江上也是这个规矩.长江上的船是东王、西王、吴王一起保着的!”

  “西王?汉口那边的规矩.”翁同继续跟船老大打听。

  “汉口那边和扬州差不多,”船老大说,“苏州、常州的规矩比扬州、汉口还松一些.太平天国各个王的规矩都不一样!咱这些买卖人到处走动时可得留意一点。”

  “天王不管吗?”翁同问。

  船老大苦笑着摇摇头:“怎么管呢?一个个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手里又有兵,还有地盘!”

  原来太平天国内部是藩镇林立的!

  翁同和荣禄闻言都是大喜啊!

  天王有天王的地盘和规矩,东王有东王的地盘和规矩,吴王、西王、南王、翼王、北王这些王大概也有自己的地盘和规矩。

  那个什么伪天王不就和韩宋的韩林儿、刘福通差不多?压根管不了底下的各路山大王?

  “天王,翼王的意思是江西那边先一切照旧,诸事以平定、收税为先.”

  韦昌辉穿着绣满了“小团龙”的龙袍,戴着一顶红色的尖头风帽跟在洪秀全身后,在金龙城太阳宫内一座刚刚盖好的大殿内亦步亦趋的走着。眼观鼻鼻观心,看也不看在天王洪秀全周围跟着伺候的美貌女官们一眼,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

  洪秀全眉头微微皱着,一副很不痛快的模样。

  虽然他的太平天国比历史上的那个发展得好太多了,但是太平天国原本就存在的致命弱点活爹太多,不仅没有任何改善,反而从历史同期的一爹独大变成了现在四爹并立!

  由于爹太多,天京城内容不下,所以这帮活爹就搬出去住了。

  冯云山冯爹住在湖南,萧朝贵萧爹住在湖北,罗耀国罗爹则是苏州、上海两头跑,杨秀清杨爹则住在扬州,就把洪秀全这个上帝家的好大儿扔在了天京城。

  对于这种“父别居”的局面,刚开始的时候洪秀全还挺高兴的,哪怕这些活爹各自占了好大地盘,但还是给洪秀全这个好大儿留下了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这几支兵力,凭着这些兵力,还把天京周围、太平府、镇江府都留给他直辖。

  另外,太平天国的圣库,这几个活爹也没卷走。而且这几个活爹还能多少给洪秀全一点财物,让他可以在天京城维持个局面,还能有余力支持一场西征。

  等江西、皖南都拿下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是让洪秀全这个甩手天子没有想到的是,刚刚拿下南昌、九江、南康、饶州、瑞州、临江等六个府的首县和另外十几座县城的石达开,居然向洪秀全上疏,请求暂时在江西保留“旧制”也就是要和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罗耀国一样,自己搞一套,不和天京朝廷保持一致。

  这分明是想和那四个活爹一样,从天王的小弟变身为天王的活爹啊!

  “不行!绝对不行!”

  洪秀全突然就暴喝了起来,把跟在后面的韦昌辉吓了一跳。

  “天王,您息怒.”

  韦昌辉惶恐地看着突然爆发的洪秀全,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位天王又在闹什么?这大过年的,别的王一定都在放年假,就他最倒霉,还得替洪天王处理一大堆麻烦事儿太平天国理论上不过新年!

  而石达开的上疏好像也没什么不合理啊!

  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地盘看着挺大,但那些地盘都是占了府城、县城,并没有下到乡镇。在这种情况下不“照旧”能怎么办?“照旧”好歹能利用原有的乡绅小吏把来年的春税给征了,也能保证春播的正常进行,这样明年的秋税也有了.而且,安抚好了江西的乡绅,清妖在江西地盘上的官兵就翻不了天了。

  最多再有几个月,江西所有的县城应该都能拿下这可是完完全全吃下一个省啊,而且还是富庶的江西!

  有了江西的钱粮,太平军后年或大后年的北伐就有可能推进了。

  可这位天王为什么就发怒了呢?

  洪秀全回头瞪着韦昌辉:“他是想和杨秀清、萧朝贵、罗耀国、冯云山他们一样!”

  “天,天王,您.”韦昌辉望着洪秀全,惊讶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位天王一向都称那几位为“什么胞”的,现在怎么直呼其名了?

  “他也配!”洪秀全咬着牙,恨恨地说:“他也配正胞,传朕的旨意,招石达开回天京!”

  “招回天京?”韦昌辉一愣,“可江西的战事还在进行呢!”

  “江西大局已定,用不着他了!”洪秀全冷着脸,“朕召他回来是要商量明年北伐的大事!”

  “明年.可是天兄不是说.”韦昌辉不敢往下说了,因为他瞧见了洪秀全恶狠狠的眼神。

第337章 太平天国,民不聊生啊!

  翁同和荣禄二人笼着袖子,神思不属的在寒山寺外的人海当中挤来挤去。

  姑苏古城,在新年之前,总是一岁之中最热闹的时候。而姑苏城的繁华,早就不是几十里的高墙可以圈起来的了。位于姑苏城外,运河之畔的寒山古刹周遭的市面,甚至比起姑苏城内,尤有过之。

  翁同、荣禄二人乘坐的客舟,现在就停在寒山寺旁的江村码头的一处泊位上。根据行船计划,船队会在姑苏停留半日,其间还要装卸货物,还要接一大批往上海去的旅客。

  而那条客舟的船老大告诉翁、荣二人,苏州是吴王罗耀国的辖区,在如今的太平天国算是最富庶、最安定、最讲道理,同时也是治安最好的地方。

  翁同、荣禄这俩留着辫子的北商可以在苏州放心大胆的逛街游玩,既不用拿风帽遮头,也不需要交什么辫子税

  翁同就是苏州府人士,他家在苏州府城内还有产业呢!

  他听那船老大一说苏州还是个讲道理的好地方,就忍不住想“回家看看”,于是就拉着荣禄下了船,在繁华似锦的寒山寺周遭逛了起来。

  这苏州的市面固然和镇江大大不一样,但是和杨秀清统治下的扬州相比,也有不小的区别。

  苏州的街上几乎看不到穿着太平军的黄色或红色战袍晃悠的男男女女,只有一队队正在执勤的太平军战士背着燧发枪列队往来。

  不过苏州和扬州最大的区别就是苏州这里仿佛不是拜上帝教的天下,因为翁同和荣禄刚走出江村码头就看见寒山寺里面香火鼎盛。两人走进寒山寺的山门就瞧见满满的都是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收布施钱的和尚扛着黄色的钱箱进进出出,一个个笑得都跟弥勒佛似也。

  更让翁同和荣禄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俩还瞧见几个穿着太平军官服的男人带着好像是他们的夫人的女子,一块儿来寒山寺烧香!

  苏州的太平军不拜上帝,改烧香了?

  哦,也不完全是,上帝也是要拜的。

  翁同和荣禄还在寒山寺旁边瞧见一座正在施工的“拜上帝堂”,已经建成的大殿里面已经立起了“天父昊天皇上帝”的牌位,还有几个拜上帝会的讲师立在大殿外头免费发放《真约》、《论天堂》、《反经》和《天朝田亩制度》。

  翁同和荣禄两人发现有许多书生模样的人在排队领书。

  翁同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就凑上去打听。他自己也是苏州府常熟县的人,一张嘴就能和正在排队的白面书生打成一片。

  “这位兄台来这里领书,想必也是有意考取功名吧?”

  “考取功名?考拜上帝教的教义?”

  “考《真约》、《论天堂》、《反经》、《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四书’。据说将来还会有五经,是什么‘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

  “哦,原来如此?难考吗?”

  “不知道呀,之前没有考过,明年秋天才会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

  这时翁同忽然瞧见几个小袄长裙的女子也跑来排队了,大感惊奇:“咦,怎么还有女子来排队领书?”

  “女子也可以参加明年秋天的科举.不过缠了足的女子不许考,太平天国禁止女子缠足。”

  翁同扫了那几个女子的足下,发现她们的确都是天足,这在苏州的士大夫之家中可不多见

  从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讲师手里领到了“四书”之后,翁同又和荣禄一起,走马观花似的在寒山寺周围的街市中逛了一会儿,又在一间老字号的面店里面一人吃了一碗热气腾腾闷肉面,吃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才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两人才走到江村码头,忽然发现码头上有许多穿着肮脏的粗衣,面色黝黑的农夫在几个穿着丝绸面子的短袄的汉子监督下排队等着上船。

  还有几个穿着黑袍的拜上帝教的人在给这些汉子发《真约》,一边发“经”还一边用湖南口音对那些面色黝黑的农夫说:“拜上帝、保平安拜姬督、发洋财!只要入了真约派,飘洋过海只等闲!”

  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翁同和荣禄看得一头雾水,却发现那个姓丁的小太平军也抱着胳膊在看热闹,于是翁同就上前去跟那人打听。

  “丁兄弟,他们这是.”翁同指着排队的人问。

  “唉”丁姓太平军叹了口气,“都是活不下去的苦命人,要卖猪仔去海外.”

  “啊?”翁同一愣,“活不下去?”

  荣禄眼睛一亮:“在太平天国也活不下去?”

  “在太平天国为啥不能活不下去?”丁姓太平军苦苦一笑,“地就这么一丁点,怎么分都不够哩.哦,吃饭也许够,但是要讨老婆,也过好日子就不够了。”

  “所以就只能卖身去海外?”翁同拧着眉头问,“吴王不管吗?”

首节上一节183/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