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太平军摇摇头:“管啊!”他抬手一指,“那不是在管?”
翁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就看见了一个正在发《真约》的黑衣人。
“这是.”
丁姓太平军道:“给他们免费发了《真约》,还要吸收他们加入‘真约派’.就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出洋后就称真约派。他们念了真经,入了真约派,那个天父昊天皇上帝就会保佑他们安安稳稳过大洋,在海外都发洋财了!”
“啊?就这样?”
“这也叫管?”
丁姓太平军认真地点点头:“对啊,这不就是管吗?要不然还能怎么样?”
翁同和荣禄都连连摇头。
该怎么样?
该行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别跑外面去当苦力!
太平天国看来也不怎么样,在其治理下的地盘还都是膏腴之地,照样民不聊生啊!
看起来.还是大清朝好!
想到这里,翁同和荣禄都互相看了眼对方,两人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光”.
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却只有无奈,比如陈季就是那个前任上海滩最大苦力,掌握外滩几大洋人码头苦力业务的漕帮头子。
他现在已经不当大苦力了,因为他在“上海教案”当中帮着洋人砸洪秀全的场子,结果上了红帮大姐许月桂的黑名单,不仅自家堂口给砸了个稀烂,手下的几个小弟给被人追杀,在上海无法立足。好在他还有几个好弟兄,保着他逃离上海,跑到苏州躲藏。
可他是个吃惯用惯的人,不仅手脚大,还好赌!
手头那点积蓄很快就败光了!
于是他就想重操旧业,在苏州开香堂混社会!
可没等他东山再起,就发现月桂姐的三鑫公司已经抢先到苏州发展业务了而且三鑫公司和苏州的太平军关系还非常密切!也不知道那个月桂姐怎么就那么手眼通天?
于是他也不敢在苏州混了,可是又没其他去处,于是心一横,牙一咬,和他的三个结拜兄弟一起“卖了猪仔”,结伴出洋,去那个什么鸟不拉屎的美利坚闯一闯!
今天就是他和三个兄弟登船告别苏州城的日子唔,再过些日子,他就会告别中国,登上前往美利坚国的什么金山府的大轮船!
也不知道金山有没有金子?
“兄弟,那着《真约》,入我真约派吧,到了大洋彼岸,也好有个照应。”
这时候,一本线装本《真约》被塞到了陈季手里,陈季是识字的,拿过这本让他倒了血霉的经书看了看,就是一声叹息,然后望着给他塞书的青年:“小兄弟,我要皈依了真约派,上帝和姬督真的能保佑我吗?”
“能啊!”那个真约派牧师笑着点头,“你还不知道吧,真约派不仅有中国人信,还有许多洋人相信哩到了外洋,咱们的洋兄弟就会罩着你一些的。”
“好!那我相信,我马上就相信!”陈季大呼:“天父皇上帝保佑我!”
第338章 只要罗雪帅出手,大清一定会好起来的!
上海滩,徐家汇。
翁同和荣禄二人带着一群扛着大包小包的随从,拿着他家在上海新购置的豪宅的地址,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了一所占地足有二十亩,大门口挂着“翁庐”牌子的中式园林式花园住宅。
这应该就是翁同在上海徐家汇的二十亩大宅了.二十亩啊,一万多个平方,不是建筑面积,而是纯占地!这宅子要是传到21世纪,翁家子孙可就发了!
“啪啪啪”
一个翁家的下人上去拍了拍大门,然后就看见一扇开在大门门板上的小门吱呀呀开了,接着就从里头探出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眯着眼睛问:“谁啊?”
翁同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家的安管家,马上笑着道:“安伯,是我,翁三!”
那老头打量了翁同一眼,马上就认出了翁同:“三少爷啊!三少爷来上海啦.快快快,快去请二夫人、大小姐、二小姐”
这老头一边叫人去请翁同的二嫂杨氏,姐姐翁寿珠和翁旋华,一边把大门给翁同、荣禄他们给打开了。
翁同听见这老人喊自己的两个姐姐,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就问安管家道:“安伯,我大姐二姐都来上海了?”
安管家一边招呼翁同、荣禄进门,一边叹口气道:“没办法,长毛势大,苏州府、湖州府都被长毛占了,接下去还要分田分地,你大姐夫俞老爷,二姐夫钱老爷都不敢继续在常熟和湖州呆了,所以就和大小姐、二小姐一起来上海投靠二少爷了。”
“那我大姐夫、二姐夫还有我二哥呢?”翁同又问,“他们不在家吗?”
安管家笑着回答道:“三位老爷都是做大事的读书人,现在都做了罗雪帅的幕友,这会儿应该在豫园督军府呢!”
“是吗?”翁同笑盈盈问,“我二哥、大姐夫、二姐夫都在替罗雪帅做事?那罗雪帅如何?”
安管家挑着大拇哥笑道:“罗雪帅可是个能人啊!三少爷,您在上海住些天就知道了上海在罗雪帅的治理下可是百业兴隆、蒸蒸日上啊!要不然以二少爷和钱先生的心气,也不可能入他的幕府。”
安管家说的“二少爷”就是翁同爵,历史上他以荫生入国子监读书,虽然举业不顺,但官运亨通,最后官至湖广总督!
而那位钱先生则是翁同的二姐夫钱振伦,道光十八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道光三十年丁忧回籍,孝子还没当完,罗耀国的军队就“打败”了左宗棠,几乎兵不血刃拿下了湖州。
钱振伦看见苗头不对,就带着老婆孩子还有他的钱振常一起跑到上海,和翁同的大姐翁寿珠、大姐夫俞大文一起借住在了翁家大宅翁庐当中。
而当翁同爵、钱振伦、钱振常、俞大文等人在上海安顿好以后,正好遇上罗雪岩的督军府和南洋大臣衙门广招贤材。他们四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贤材,于是就一块儿去罗雪岩的幕府应聘,而且都成功入职了!
翁同在往徐家汇翁庐而来的途中,已经见识过上海滩的蒸蒸日上了!
一条条新开的马路上已经有点车水马龙的意思了,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工地,整个城市一派兴旺繁荣,虽然还比不了太平天国吴王府所在的苏州,但比起杨秀清的扬州已经不相上下了。
要知道苏州、扬州已经是繁荣了千年以上的古城了,而上海不久之前还是一座小县城,它的发展之迅速,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而这座迅速崛起的“奇迹之城”现在好像.还是属于大清的!
想到这里,翁同就笑着对荣禄道:“仲华,咱们先安顿一下,然后就一块儿去上海县城内的豫园帅府拜访罗雪帅吧!”
荣禄点点头,笑道:“好!我也想见一见这位大清的东南柱石!”
上海,豫园。
翁同和荣禄一路往上海县城中的豫园督军府而来的时候,罗雪岩正在豫园点春堂内和几个幕僚在聊天。
和一起的幕僚一共有三人,其中一人是个年方弱冠,面貌清秀的文士,名叫赵烈文,乃是常州府阳湖县人士,他虽然年轻,但是却坐得离罗雪岩最近,显然很得器重。
另外两人都是年近四旬的中年文士,也都生得相貌堂堂,颇有气度,其中年纪稍长一点,眉目瞧着有点和善的中年人就是翁同的哥哥翁同爵。
还有一人国字脸,额头很高,戴着副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个有学问的,正是翁同的二姐夫钱振伦。这位钱振伦有个侄孙,也就是同为罗雪岩幕僚的钱振常的孙子,名叫钱三强
“三位都是才智过人且识时务之士,当知我今日为何要与东瀛为难吧?”
罗雪岩端起茶几上摆着的咖啡杯,品了一口苦咖啡,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用“招贤榜”招贤榜招来的三位幕友发问了。
“雪帅,”三人之中最年轻的赵烈文笑道,“我就先来抛砖引玉,说上两句吧。”
“请。”罗雪岩笑道。
“雪帅之所以为难日本,乃是先下手为强,”赵烈文道,“免得该国在日后参与中国之内争!”
“怎么说来着?”罗雪岩期待地望着这位曾经准确预言了清朝灭亡时间和随后而来的天下大乱的“预言家”这是遇到同行了!
“这不是明摆着吗?”赵烈文说,“如今南北大争之世已成!天下俨然已有元末的态势,元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至洪武元年明太祖扫北功成,前后历经一十七年,放眼历史,也算是由乱而治之速极快的了。如今这场乱世,恐怕不大会比元末乱世更快终结了。
而如今的世界又和元末不一样,早就是列强林立,群狼环伺。中国之内争,必会引来列强之觊觎。好在列强大多距离中国遥远,远交而近攻.而日本国距离我中华很近,虽然其国力难称列强。但其人口也有三千万之众,少于法国,多于英国,若能励精图治,又得一二列强扶植,难保不为中华之祸!不如.先借列强之刀斩之!”
“好好好!”罗雪岩连说三个好字,望向赵烈文的目光之中已经全是器重了!
这人是个当军师的料!
他接着又望向翁同爵和钱振伦。
前者拈着胡须道:“中华大而日本小,自古大国难平而小邦易定。就怕日本国被四国蹂躏之后,痛定思痛,锐意改革,除旧弊而用新锐,很快变强啊!”
后者则凝眉道:“其实日本不开国才是最佳的,过去二百多年,德川幕府一直闭关自守,不问岛外,对咱们才是最有利的。若是能维持日本闭关”
罗雪岩已经开始摇头了:“使日本闭关,非吾不愿,实乃不能也。现在四国兵舰齐会,不日便要远征英、美、法三国皆船舰炮利,家定将军,统仁天皇,非开国不可了。吾等也只能顺势而为,尽量搅乱日本之局势,再多得一些特权。如此方可拖慢日本进步之步伐!虽然不用此策,我中国也不一定会在这场开国维新的竞争中败北。
但.国家之争,是不讲武德的!若日本的有识之士现在可以对中国出手,一定不会犹豫!三位可明白?”
三人都点了点头。
“那么,”罗雪岩问,“谁随吾远征?谁留在上海辅佐左季高?”
左宗棠现在官拜浙江宁绍道兼浙海关监督,帮办南洋通商事务。
罗雪岩如果要亲自带队远征日本,那么南洋大臣的事儿就得让他这个帮办来代理一下了。
赵烈文笑道:“我随雪帅去趟日本吧!”
钱振伦道:“雪帅,这些日子我和罗通事学了点日语,稍微能说几句了,就跟您一起吧!”
翁同爵笑道:”既然仑仙和惠甫都陪着雪帅去日本了,那我就和篪仙(钱振常)一起留在上海辅佐左季高吧!”
“好!”罗雪岩拍了拍手,笑道,“我已经和洋人说好了,三日后便起兵赴日!”
第339章 江户的城市化率实在是太高了!
西历1854年2月2日,日本江户湾。
日本国最大块的平原和最大的城市,现在几乎是毫不设防的展示在了由大英、大清、美国、法国四国兵舰组成的联合舰队的炮口之下!
这是一支由三条蒸汽木壳风帆巡洋舰、十条蒸汽木壳风帆护卫舰、六条蒸汽明轮炮舰等十九艘军舰和另外十余艘商船组成的联合舰队。这支舰队别说在东亚了,就算去黑海溜达一圈,也够俄罗斯帝国喝一壶的了。
而其中的三条明轮炮舰,“定海”号、“平海”号、“镇海”号,都是由大清南洋水师协提供的。
这三条炮舰虽然都是用不知道转了几手的几百吨排水量的武装商船凑的数,三位船长还都是洋员,甚至连南洋水师协的副将都是由原先在英国香港舰队担任炮舰舰长费熙邦上尉担任的。
但中国的第一支近代海军,无论如何都算是开了张!
另外,英国公使文咸、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马沙利都已经答应出租若干军舰给大清南洋水师了。
现在就只等英、美、法三国政府批准,南洋水师就能走上“买不如租”的发展快车道,不,应该是慢车道。因为根本快不起来.数理化教育都还没开始,英文版的普鲁士的小学、中学课本都还没送来呢!
自造兵舰的大业也已经上了“慢车道”,罗雪岩在去年年尾的时候,花了三千两银子买下了一座位于上海苏州河以北外滩的美资修船厂,改了个很大的名头江南造船局,还是让上海丝厂的经理胡光墉兼任经理,至于原本的洋人经理、工匠和中国学徒全部留用。
依着罗雪岩的计划,江南造船局可以循着先修后造、先民后军的路子慢慢发展。不指望它赚大钱,更不指望它很快造出什么蒸汽铁甲舰。
江南造船局眼下的定位,就是作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摇篮,为将来的大发展积累经验和人才。
至于江南船政学堂等第一代“速成中学生”毕业了再开办吧,总不能让一群只会“念经”的读书人一步登天去学造蒸汽铁甲舰吧?
既然中国的近代化暂时还上不了快车道,那么日本的近代化进程至少要保持原地踏步,如果能来个大踏步后退就更好了。
而据罗雪岩所知,如今日本的西化程度实在是有点高了!
虽然日本的闭关锁国力度比之中国更高闭关锁国的中国每年都有商船飘洋过海去日本长崎贸易,但绝不会有日本的商船来华。但日本对西方科学的了解却远远超过中国!
因为在日本当官靠投胎,没有科举考试的路子,所以那帮武士学点什么就全凭他们自己,还有上面的将军、藩主的兴趣。而日本在战国时期就有一门“兰学”,也就是荷兰人的学问。而德川幕府号称三百藩,其中总归会有一些被称为“兰癖”的藩主在本藩推行兰学教育。
所以在日本被美国人用黑船叩关时,他们对西学的了解是领先中国的。
另外,江户的城市化率好像也有点高啊!
这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立在四国联合舰队旗舰,排水量两千多吨的美国巡洋舰波瓦坦号的舰桥上,罗雪岩一边举着一只双筒望远镜遥望远处的江户城下町,一边对江户过高的城市化率有点不满了。
这是一座拥有大几十万,甚至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放眼望去,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低矮房屋,哦,还有一座堪称雄伟的江户城堡,傲立在广阔的平原之上,非常显眼。
另外,江户居民的素质也有点高了!
因为这座城市的中上层居民都是各藩派驻到江户的武士,全都是有编制的,而且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也不乏精通兰学之人。即便不懂兰学,至少也是极好的兵源受过教育,又被武士道洗脑,比较不怕死。
如果幕府可以对他们进行充分动员,再配以西式的枪炮,几万新式陆军也应该能很快拉出来。
即便没有那么多洋枪洋炮,幕府的武器库中应该也不会缺少被称为“铁”的火绳枪,而且日本铁的质量肯定比大清朝应付给绿营兵的鸟枪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