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38节

  最终搞成韩王成死,张良跑了,没了韩王成束缚,张良到了刘邦那,不得彻底放飞自己的才智?不弄死你项羽才有鬼!

  韩王成不死,就算张良和沛公眉来眼去,不会投靠你项羽,但也不会全心全意给沛公出谋划策。

  项羽亲手把束缚张良的绳子给砍断了,还跟张良结了深仇……

  因为秦灭韩,张良都敢去刺杀始皇,你项羽杀韩王成,张良确实在武力上打不过你,报不了仇,但智谋上还不行?

  嬴政道:“由此中可见,项羽此人和沛公相争,最终落败,不冤矣!其当是颇有勇武,却无智谋,只看前因,不观后果,颇为自大。”

  李念点头道:“大王慧眼,项羽此人的确如是,虽有霸王之勇,却无君王之智。在‘鸿门宴’、‘下邑之谋’外,张良还曾驳郦食其分封之言。”

  见嬴政对他说的“分封”来了兴趣,李念忙解释道:“那时不是沛公已得天下时,而是尚在楚汉争霸,沛公被困于荥阳,询问群臣有何对策可解当时危局,郦食其献计复立六国,言六国君臣、百姓必将感戴沛公之德,危局可解。”

  嬴政听后,觉得咋听着这么耳熟呢,想起来了,淳于越好像也是这么说的,遂问道:“此郦食其与淳于越是何关系?”

  这主意是人能想出来的吗?

  李念沉吟了下,回道:“郦食其亦为儒生!”

  嬴政顿时没问题了。

  “沛公当时便信了郦食其之言,已经准备照办,幸亏张良外出归来,闻得此事,及时劝谏阻拦下来,沛公那时正在用食,听张良之言后,辍食吐哺,骂道:‘竖儒,几败而公事!’”

  听到这句“竖儒,几败而公事!”,嬴政突然有些羡慕,那沛公虽看似无赖,但不必像他一样讲究,可纵情随意喝骂,但他又知自己和沛公不一样,不能如此。

  “在沛公称帝建汉,商议要在何地定都时,沛公和群臣多持于洛阳定都之见,但张良劝谏沛公定都长安。从此,才有汉家长安两百年!”

  “汉建立后,张良因功封留候,他素来体弱多疾,天下初定后,便逐渐从朝中退隐,后来更弃人间事,学辟谷,道引轻身,八年后卒!”

  嬴政道:“的确聪明,知晓明哲保身,能得一好结果。”

  张良就算留下,大概率也不会被杀,他跟刘邦、吕雉等关系都处得不错,刘邦想易立太子时,吕雉曾让兄长吕泽向张良问策,张良出的计策还真将刘盈的储君之位保住了。“留侯之智名留青史,在后世被尊为‘千古第一谋圣’,后世帝王称赞麾下谋臣,一句‘吾之子房也’便是最高的赞誉。”

  李念索性也放开了,始皇杀不杀张良,不是他能决定的,不如讲好留侯这个人。

  “后世帝王设武庙,太公望为主祭,留侯则为副祀,地位更在十哲众将之上。”

  听完后,嬴政陷入长久的沉默,如此之人,如此之才,“千古第一谋圣”、“武庙第二”、一句“吾之子房”便是谋臣最高的赞誉……

  可惜很难为他所用!

  就算他愿意放过张良,张良会愿意吗?

  虽还未见过那位“谋圣”,但嬴政心里已知晓答案,如这等千古人杰,皆为心志坚毅之辈,很难纠正他们的想法和立场。

  若非心志坚毅,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又岂能成得大事,又岂能千古留名?

  嬴政心里叹息一声,看向李念,想到这小子在话语间对张良极为推崇,有意问道:“卿以为寡人当如何处理沛公和汉初‘三杰’?”

  ‘始皇这是知道我对高祖和留侯他们颇有好感,故意问啊。’

  李念也不隐瞒,他实话实说道:“以臣个人之想,自是希望大王能将沛公和三杰招于麾下,为大王所用,他们皆是臣所知史上千古留名之人,臣不愿他们就这般死去。”

  “然若为大王和大秦计,沛公可杀可不杀,萧何、韩信可为大王所用,留侯须得杀也!”

  始皇听后,道了句:“卿倒是实诚!”

  若李念直接说将沛公和三杰全杀,始皇不仅不会信,反会认为他不老实。

  说完他认为的处理方法,李念解释道:“沛公此时尚未发迹,仅为沛县一无赖子,若天下承平,百姓乐业,其焉能一跃化龙,从沛公为汉王,再到大汉高祖?”

  正如星爷在《武状元苏乞儿》电影中所讲,“丐帮有多少人不是我决定的,是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让百姓安居乐业,鬼才愿意当乞丐呢!”

  如果始皇能将天下治理好,沛公一辈子也只会是沛公,不会一遇风云便化龙,治理不好,那就算杀了一个沛县刘季,又顶什么用呢?

  还会有焦县焦季,陈县陈季,总有人会跳出来请大秦赴死!

  “萧何、韩信对大秦没有威胁,若不是天下皆反,沛县县令想杀萧何,他大概会老老实实在沛县干他的主吏掾,甚至连升官都不去。”

  “而韩信所求者,无非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能让他一展所学,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在他看来‘应得的酬劳’。”

  应该会在下周上架,上架保底五更万字,争取十更两万字。

第82章 世如留侯者

  李念特意加重了“应得的酬劳”五个字的语气。

  韩信认为自己为刘邦干的活又好又多,该被封王,刘邦不给封,韩信就和刘邦赌气闹别扭,甚至在刘邦危难时,发书信要求封王。

  其实在韩信看来,这是他凭功劳应得的,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孰不知他这种态度和做事方法,只会让刘邦心里不乐意,纵使在张良、陈平劝说下,大度地封了韩信为王,但心里肯定憋着火。

  君王都有同样的心思:寡人想给你的,你才能拿,寡人不想给你,即使功劳够了,也不能拿!

  更遑论韩信这种趁危强逼刘邦的方式。

  后世有分析认为韩信天真幼稚,不通人情世故,便在于这些,虽然统兵才能点满,人情却一窍不通。

  他只是觉得自己功劳够了,想拿到应有的酬劳,有何不对?

  “而对于留侯,大王和大秦与他有国仇家恨,像留侯这等千古人杰,心志之坚、主意之正,绝非常人可比,非三言两语可扭转!因此,留侯对大王和大秦的仇恨,不至一方灭亡,不可消弭。”

  尽管自己所想和李念所说一样,但嬴政还是颇有不甘,历史上的千古第一谋圣啊,却不能为他所用。

  当人杰出到一定境界时,纵使是他的敌人,也会为之感叹,怜惜其才!

  嬴政道:“若寡人不杀那张良,卿可能劝其为寡人效力?”

  始皇帝还是有气量的,虽然在某些方面也小气,像逼吕不韦自尽,像在邯郸被攻破时,立刻跑去邯郸坑杀了他当年的仇人。

  李念思索了一番,道:“若能得见留侯,臣愿为大王一试,然臣不认为能说动留侯。”

  张良这等人物,怎么可能被他轻易说动?

  李念认为纵使给张良看到后世之物,让其了解后世之事,以华夏民族大义去说服,也难说动。

  除非是华夏到了救亡图存的地步,才能说动,但现在的华夏明显没到那种地步,甚至在劝说时还会被留侯笑着道一句:“纵使此世无张良,也自有后来人!何况,不是还有你吗?”

  李念觉得他已经看到和留侯相见时的场景。

  世如留侯者,皆为持道之人,持心中之道,秉自身之念。

  世如留侯者,言为诺,行无悔,意不改,可灭其身,难改其志。

  想改留侯之志,就像让诸葛丞相背叛蜀汉,归降曹魏一样。

  嬴政道:“如有机会,卿尽管去做便是,成败如何,寡人都不会责怪。先用食!”

  未曾注意,居然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不知这次要吃什么?

  相比上次应该大有提升。

  上菜,一碟小葱拌豆腐,一鼎炖煮的鹿肉,一碟水煮的菜,一碗菰米饭……

  鹿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是以往大秦所没有的,因为在炖煮时加入了李念配制的十三香。

  李念夹起一块豆腐,这小葱拌豆腐的味道自然不如后世,但已经相当不错,且味道中并无这时代盐常见的苦涩。

  这是因他这几日间想法提纯了一下宫中食盐。大秦如今的用盐主要为矿盐,杂质很多,味道又苦又涩,王宫所用虽是矿盐中挑出的上品,但仍不能完全避免。

  提纯的方法也简单,将盐溶解,再加入草木灰熬制,静置后将不溶物过滤出来即可。

  ‘在大秦的日子也是一天天好起来了啊,鲁滨逊在荒岛都能干成农场主,我穿越大秦,有这么多人可用,还干不成一番事?’

  李念正想着,却听始皇道:“卿曾言沛公入过咸阳,其可曾屠戮我大秦宗室?”

  这是始皇在判断是否要杀沛公啊,如果说沛公杀过大秦宗室,始皇绝不会留沛公。

  李念如实道:“沛公入咸阳时未曾杀戮大秦宗室。胡亥公子被赵高杀死后,赵高又为公子婴所诛,公子婴继位,然此时大秦已经无可救药,公子婴在位仅四十六天,便降于沛公。”

  听李念提到“公子婴”,始皇正在刨饭的手顿了一下,长叹道:“是婴啊!”

  李念道:“对公子婴的身份,史载不详,于是流传了好几个说法:大王之孙、大王之弟、大王之侄。”

  嬴政看了他一眼,道:“你们这些后世人也未必事事尽知,告诉你也无妨,婴为寡人之侄,成之子。”

  “多谢大王解惑!”

  《史记》为太史公所著,但其中很多地方有自相矛盾处,且文言文讲究精炼,又没有标点符号,导致产生了不同版本之意。

  像对公子婴的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为:“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这个版本说的公子婴叫“子婴”,是始皇帝之弟,若加上“公子”之称,当为“公子子婴”!

  但其他史料中并未记载始皇除成、母赵姬与所生二子外,还有其他弟弟。

  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却又是:“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这个版本中,公子婴叫“婴”,为胡亥兄长之子,也就是被认为子婴是扶苏之子的版本。

  这版本最不靠谱,胡亥、赵高、李斯谋害扶苏,岂会留着扶苏儿子在世?

  且胡亥登基后,以他疯狂残杀兄弟姐妹的行为,会留下兄长扶苏之子?

  还有一版本,认为太史公在著写《李斯列传》时写错了,想写的不是“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而是“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即子婴实为始皇弟弟的儿子“婴”,是始皇之侄。

  现今始皇亲口承认的正是这版,“子婴”当为“婴”,是他侄儿,成之子。

  李念道:“在公子婴投降后,虽手下有人提议杀死公子婴,但沛公没有答应,甚至沛公想在关中称王时,想让公子婴担任国相。”

  嬴政点头道:“他倒挺宽宏大度,不杀永绝后患,还想让人与他为相。后来又如何了?”

  李念沉默,让嬴政皱了皱眉,抬起头问道:“可是那沛公言而无信,又杀害了婴他们?”

  说罢,他又放缓语气:“卿尽管说来,寡人不会怪罪于你!”

  李念摇头道:“和沛公无关,乃项羽所为,沛公入咸阳后不久,便回军霸上。《史记》记曰: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这里采用公子婴是始皇帝侄子的版本,其实写是扶苏之子更好,因为可以写主角做公子婴的老师。

第83章 霸王项羽,不走寻常路

  “项籍,项氏一族!”

  “砰!”

  殿内的内侍、宫女被吓得浑身一颤,只见始皇将他那碗菰米饭给扣到了面前的桌上。

  有内侍正要上前收拾,却听始皇道:“不准过来!”

  他将倒扣的碗重新端起来,用筷子将桌上的菰米饭扫入碗中:“好个项籍,好个项氏一族!”

  始皇心中的怒气难以平息,他虽为君王,但同时也是人,骤然听到子孙后代被人屠了,能不动怒?

  但咋说呢,因果报应,循环不爽。

  始皇在历史上对六国的宗室也没好到哪去,六国之君,三人下落不明,三人被杀,其中的齐王建更是被活生生饿死。

  只可怜咸阳的老百姓遭了殃。

  始皇很快平复下情绪,道:“项籍就是那项羽?”

  初次见到项籍这个称呼时,李念还以为跟项梁、项伯一样,是项羽的长辈,哪知一查后才知道项籍就是项羽。

  李念道:“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人,楚将项燕之孙。”

  “项燕之孙?”

  嬴政眼中透出寒意,他知道项燕是谁,楚国大将,被王翦杀掉的那个败军之将,未想到此人的孙子竟成了大秦的送葬人。

首节上一节3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