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33节

  而听到这话的其他王公向这名王公投来赞许的目光:反驳得好,他们的象兵天下无敌,没有他国军队可以抵挡,要是这厮敢说秦军能胜过,那必定是在说谎;要是这厮不敢说秦军能胜过,那同样能证明他在说谎,秦军连他们的象兵都不能胜过,何谈强盛过他们?

  但他们看到孔雀国正使毫无犹豫,叹息一声后,回道:“我等确实见过秦军作战,但我情愿没有见过。”

  回想起秦军所制造出的惨烈场景,孔雀国正使依旧感到恐惧,那些残碎的尸体仿佛就在他眼前,那血腥的气味就充斥于鼻中。

  当时看到秦人火炮攻击后,他第一时间被吓懵了,等反应过来后,便狂吐不止,他一孔雀国官员,哪见过这等血腥残酷的场面?

  将旧日的记忆挥走,孔雀国正使继续道:“吾国象兵尽管厉害,但面对秦军,也没有丝毫胜算。”

  听到孔雀国正使说出秦军能胜过象兵,那名反驳他的王公当即指着他,笑道:“听听,他说秦军能胜过象兵?”

  有王公大臣也附和着笑了起来,秦军能胜过象兵?

  秦军只怕连象兵都没见过!

  由于这些人的笑,让大殿内原本比较躁闷的气氛一时轻松了些许,身为被嘲笑对象的孔雀国正使没笑,他只平静道:“秦军有一兵器,名‘火炮’,威力甚大,象兵也不可敌。”

  那名王公显然不相信秦人有兵器能击败象兵,用怀疑的语气道:“那火炮是何物,能胜过象兵?”

  孔雀国正使一脸严肃道:“‘火炮’是秦人独有的一种兵器,和寻常刀箭不同,我等也只见过一次,但其威绝非象兵可挡。”

  “在被秦军护送到咸阳后,我等便被严格管制起来,想要外出,必须要得到秦人允准,但某天,我等被秦人强行要求出门,秦人要让我等跟随他们的大军观战。”

  一名孔雀国大臣道:“秦人强行带你们去观战?秦人要向谁发动战争?”

  另一孔雀国王公道:“秦人带你们观战,显然是有意借此战来彰显其等强大。”

  孔雀国正使叹道:“秦人正是要借此战让我等看到其等之强,秦人讨伐的是东胡国和月氏国,这两国位于秦国之北,皆不服秦国,与秦国友邦匈奴、乌孙有怨,秦人便出兵平灭。”

  “我等原先也不知秦人要如何与东胡、月氏交战,直到那一天,秦军和东胡兵相遇,秦军动用了火炮……”

  孔雀国正使将他所看到的火炮击溃东胡军的场景娓娓道来,听得大殿内诸位孔雀国王公大臣一阵沉默,如果这厮说的是真的,那这火炮威力也忒大了,还真不是象兵能够阻挡。

  那火炮一炮下去,擦着便是伤,轰中便是死,人马俱碎,就算象比人和马更皮糙肉厚,也绝对扛不住火炮之威,最多死得完整点。

  那名孔雀国王公哼了一声:“谁知你所言真假?我等又未见过那火炮,说不准是你编造而出,也未可知。”

  孔雀国正使道:“我愿向众神发誓,若我所言为假,必不得好死!”

  他是真心想把秦人的真实消息带回国内,想要他们孔雀国能够在日后抵挡住秦人的侵袭。

  听到孔雀国正使向众神发誓,殿内的诸多王公大臣也认真起来,在孔雀国这个宗教氛围极其浓烈的国家,可不能随意对神灵发誓,而今这厮竟敢发誓,说明他说的十有八九是真的。

  可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更想这厮所言为假,秦人的强大是假的,他们孔雀国才是当世最强!

  孔雀国正使道:“正使因为这火炮,我等才真正感到秦人之强在吾国之上,也感到秦人对吾国的威胁。王上和诸位可知,秦人为何在扣押我等许久后,又将我等给放回?”

  其实,秦人将他们扣押这么久,不让他们归国,为的正是让他们看到那场战争,看到火炮显威。

  一名孔雀国大臣道:“你的意思是,秦人是故意将你们放回,让我等知晓其等之强?秦人的目的是什么?”

  孔雀国正使道:“秦人是想让我等归国,向王上和诸位告知其等强盛在吾国之上,以此乱吾国之心,好便于其等日后侵袭吾国。”

  这名孔雀国大臣又道:“秦人会在日后侵袭吾国?”

  孔雀国正使郑重点头:“十有八九,以秦人猛兽之性,得知吾国丰饶,又弱于其等,恐会遣兵前来。”

  另一名孔雀国王公摇头道:“你所言看似合理,实则有一明显疏漏:你说秦人是想让你们归国,向我等告知其强盛,好乱吾国之心,便于其日后侵袭吾国,那秦人就没想过我等在得知其等强盛后,会做准备与其对抗?”

  这番话也引得诸多王公大臣认同,他们又不傻,在得知了秦国强大,还对他们有威胁后,肯定会提前做准备与秦人对抗。

  然而,这就和孔雀国正使的话相矛盾:秦人让他们归国是为了便其等日后侵袭,可他们得知后会做准备,反倒成了不利于秦人侵袭。

  秦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让他们得知秦国有多强,然后突然对他们发动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不是提前通知敌人:我们很强,我们可能在日后侵袭你们。

  秦人如果有智,不会干出这种事,可现在却偏偏干了,要么是秦人是一帮蠢货,要么就是此人在撒谎。

  后者可能性居大,但这也有不合理之处,这人撒这种谎的动机何在?这种谎言既不利于秦人,也不利于孔雀国,两头都不讨好。

  听到这名王公的问题,孔雀国正使再次长叹一声,给出了一个殿内众人没想到的回答:“因为秦人认为即使我等知晓他们的强大,也无法发展胜过他们!”

  说出这句话时,孔雀国正使的神情有些落寞,秦人看不起他们,偏偏他们真不争气,秦人笑话他们,偏偏他们真好笑。

  秦人是断定他们团结不起来,也不可能发展超过他们,所以才放他们归国,偏偏秦人的判断就是事实,让他难以反驳。

  秦国在多个方面都胜过他们孔雀国,在秦人出兵侵袭他们前,他们很难发展超过秦国。

  而听闻孔雀国正使这句话,殿内的孔雀国王公大臣神色都变得极不好看,秦人这是在小看他们!

  孔雀国正使语气满是萧索,又道:“就我等在秦国所见,秦国在多个方面都胜过吾国,且秦国还在不断变强,即使吾国从现在开始奋进发展,也难以将秦国追上,和秦国的差距只会更大。秦人笃定我等超过不了他们!”

  实在太气人了,得知秦国强过他们就已经很气,现听到秦人如此小觑他们,更加来气,他们孔雀国何时被人这般小觑过?

  一孔雀国王公沉着脸道:“以你之言,秦国不仅强于吾国,还是远远强于,我倒想知道秦国在哪些方面强过?你又如何证明所言?”

  秦国强于他们,他们就已不能接受,秦国还小觑他们,那更不能接受,他们是大国上邦,岂能被昔日认为是蛮夷小邦的国家轻视?

  孔雀国正使很明白这些王公大臣的心情感受,因为他之前也同样经历过,不能接受,不愿接受,到如今被迫接受。

第414章 你等如何证明秦国强盛?

  孔雀国正使叹道:“从国家治理到军事实力,从学识技艺到文化礼仪,秦人无不胜过吾国。这并非我有意向诸位夸大,而是根据我等在秦国所见,的确如此!”

  “秦人胜过吾国太多,若我等不能从现在开始向之追赶,日后必遭秦国之祸!”

  孔雀国正使语气恳切真挚,他是真想让满朝王公知晓秦人的强大,明白秦人的威胁,从而能重视起秦国,为应对秦国做准备。

  “至于我之所言如何证明,我等从秦国带回之物可为证,耽摩栗底的摩叶上师可为证!”

  “离开秦国时,秦人赠送了我等一些东西,诸位若看过,便能知晓;摩叶上师他们与我等都去过秦国,他们也可为我所言证明!”

  听孔雀国正使提到“耽摩栗底的摩叶上师”,孔雀国王立刻明白过来,这是耽摩栗底派往秦国传教的佛教僧侣。

  说来,他会派使者去秦国,正是为了阻碍耽摩栗底的僧侣到秦国传教,没想到本该敌对的两拨人现在好像勾结到了一块。

  孔雀国王道:“那摩叶上师何在?”

  孔雀国正使回道:“回王上,已在殿外等候,随时可受王上召见。”

  孔雀国王点头道:“那就让他们进来!”

  不一会儿,摩叶上师带着几名僧侣从殿外进来,数十道目光瞬间落到他们身上,含着审视、质疑。

  在阿育王时,佛教的高僧们常能出入这座宫殿,与王谈经论法,可在阿育王离世后,便很少有佛教高僧能进到这座大殿,尤其是现在这位阿育王孙信奉耆那教,又怎会允许佛教僧侣进到这里?

  今日他们倒是进入了这,可惜不是因为国王信他们佛教,邀请他们进入,而是要让他们作为证人。

  一进入大殿,摩叶上师几人便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气氛不对,有种狂风暴雨将来的躁闷压抑之感。

  摩叶上师几人很清楚这里发生了什么,必定是孔雀国正使告知了阿育王孙和这些王公大臣秦国强大远胜他们,这些人不愿意接受!

  可不愿接受,又能怎样?秦国就矗立在那,不会因为他们甘不甘心、愿不愿意就发生改变。

  难道他们不愿意接受,秦国就不存在了,难道他们不甘心秦国比他们强,秦国就不强了?难道他们对秦国的强大视而不见,秦国就不会侵袭他们了?

  这些人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太久,是时候该让他们清醒认识到秦国的强大在他们之上,孔雀国才有希望。

  摩叶上师几人向孔雀国王行过礼后,孔雀国王直接问道:“据闻秦国之强远胜吾国,此是否为真?”

  摩叶上师毫不犹豫地回道:“回王上,为真,秦国之强的确胜过吾国!”

  在孔雀国王之后,一名孔雀国王公道:“据说秦国有一叫‘火炮’的兵器,此兵威力甚大,擦着便是伤,轰中便是死,此也是真?”

  摩叶上师再次回道:“为真,我等被秦人强行带着随军观战,火炮之下,人马俱碎,除非据城而守,否则正面与秦军交战,必败无疑。”

  又一孔雀国大臣道:“秦人在日后会侵袭吾国?”

  摩叶上师也老老实实当好工具证人:“以秦人对我等态度,及秦人尚武之性,十有八九。”

  一名孔雀国王公换了个问法:“秦人在哪些方面胜过吾国?”

  摩叶上师道:“秦人的学识技艺,精神与意志,制度与政令都胜过吾国,吾国若不追赶,将被秦人甩得更远。”

  话和孔雀国正使略有出入,但意思却是一样,秦人从政治军事到文化思想、到知识技术,都强过了他们。

  在摩叶上师证明后,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躁闷压抑,许多王公大臣都沉着脸,摩叶上师的证明将那个他们不想接受的事给落实:秦国真强于他们!

  他们现在还能怀着的最后一丝侥幸便是:摩叶上师和孔雀国正使串通一气,都收了秦人的好处,故意在编谎言骗他们。

  一名王公盯住摩叶上师,道:“你是否敢向佛陀发誓,你所言皆为真?”

  这些佛教僧侣对佛陀最是虔信,如果他敢向佛陀起誓,其所言便几乎不可能为假!

  但见摩叶上师毫不犹豫向佛陀发誓,许多王公大臣神色惨淡,这个佛教僧侣敢向佛陀起誓,秦国强于他们已基本可确定。

  一人不愿接受,大声道:“不可能,吾国从月护王时便是世间最强之国,那秦国怎可能强于吾国?仅凭你们一番话,就想让我认为秦人强于吾国,你们定是得了秦人好处,故意为秦人编造谎言!”

  他们一直自恃为当世最强之国,就算西方的那些国家也不如他们孔雀国,西方那位大帝那般厉害?还不是被月护王给赶走!

  那位大帝留下的国家塞琉古国,也同样被月护王击败!

  等到了阿育王时代,他们更是强盛到了极点,认为其他国家即使拍象,也赶不上他们。

  这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一种信仰,可如今有人却告知他们:你们的常识是错的,你们的信仰不对,你们并不是世间最强之国,秦国才是!

  这让他们有一种信仰崩塌的感觉,所以才会如此难接受,就好像我大清在挨洋人毒打前,都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结果被一顿好揍后,才明白对方并非蛮夷,自己也不是上国。

  此刻大殿内的众孔雀国王公大臣亦是如此,咱们孔雀国啊,当时最强啊,咋地忽然就变了呢?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定是假的!

  听到这名王公的大胜嘶吼,摩叶上师觉得对方还不如耽摩栗底的官员、贵族,也许是因为其位于朝堂,地位权势更高,反而更不愿接受秦国强于孔雀国,更为顽固。

  要是这样下去,他们孔雀国看不到和秦国对抗的希望,等到秦人日后袭来,孔雀国或许将亡于秦人之手。

  知道这些人顽固,但想挽救孔雀国,又必须依靠这些人,毕竟这些人是他们孔雀国的最高层,只有将他们说通,让他们清醒,才能让孔雀国得到改变发展。

  只是看目前情况,想说通这些王公大臣,让他们接受秦国强盛都这般难,更别说之后还要讲说的对孔雀国的改革,其等必难接受。

  摩叶上师在心里长叹一声,有心救国,却无力改变现实。

  ‘难道秦人早已料到我等归国后会遭遇此景,知道他们不会听信我等之言,因而才不在意我等归国?’

  摩叶上师道:“仅凭言论确实难以令诸位相信,不知秦国之物能否为之一证?”

  殿内的王公大臣们想起孔雀国正使方才说过,有人证,也有物证,秦人在他们离开前曾送了他们一些东西。

  一名大臣冷哼一声,质疑道:“谁知那不是你等自己编造,专为诓骗我等?”

  孔雀国正使无奈道:“要是我等能制出那些东西,那倒真好。可惜我等不能,没有秦人的学识技艺。”

  孔雀国王道:“你们从秦国带回了何物?”

  孔雀国正使道:“秦人对我等极为防范,放我等归国之时,对我等所带之物都严格检查,只允许我等带回一些不涉及秦国机密之物。”

  一王公问道:“既然你等说秦国强于吾国,那秦国为何还要限制你等所带物品?”

  孔雀国正使道:“因为秦国要防止他们的学识技艺泄露到吾国,使吾国追上他们。秦人让我等知晓其等强大,却不愿让我等发展到和其一般强盛,这也是我等认为秦国会在日后对吾国不利的一个原因。”

  “然而,即使我等所带回之物在秦国属于粗浅之物,于吾国也颇为先进。诸位若不信,可看这秦人孩童的启蒙典籍。”

  在方才让摩叶上师进殿时,孔雀国正使从大秦带回的东西也给送到了大殿。

  孔雀国正使将一口箱子打开,从中拿出了摩叶上师曾给耽摩栗底官员、贵族看过的算学木牍,让殿内的侍从分发给殿内的诸位王公。

  之所以选择算学,而非格物或秦语、秦乐、秦史,是因这些王公大臣都有一定的算学学识,毕竟日常会用,更容易看出好坏深浅,格物就不一定了,他们恐怕都看不懂格物讲的啥。

  至于秦语、秦乐、秦史,这类启蒙典籍不好彰显两国的差距,其实最好展示两国差距的办法是带回一架秦人的火炮,当着这些王公大臣的面开炮。

  他们倒是想带回秦人的火炮,可秦人不会交给他们,他们想买都买不到。

  将木牍分发下去后,诸位王公大臣拿在手中一看,其上内容已被摩叶上师、孔雀国正使等人翻译为孔雀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其等能够看懂。

  算学这东西不会骗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些王公大臣都是孔雀国高官,大多人在平日都会用上一些算学知识,都有一点算学基础。

首节上一节233/2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