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这名城门官忍不住问道:“诸位为何这般看我,我有哪里错了不成?”
孔雀国正使摇了摇头,并未去向这名城门官讲说秦国的城并不下于他们孔雀国,甚至还有胜出,只是说了句:“没什么,也许你很快就会知道!”
这让这名城门官更加摸不着头脑,什么叫“没什么”,然后又“也许你很快就会知道”?
从这名城门官身上,孔雀国使团众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他们,在去往秦国前也是这般:认为孔雀国是世上最强之国,不存在比他们孔雀国还强的国家,华氏城是世上最宏伟壮丽的城,没有比华氏城更繁华兴盛的城。
他们也曾像这名城门官一样自豪自信,视诸多国邦为蛮夷,就像那秦国,听都没听说过的偏远野国,定不如我大孔雀远矣。
然而,在秦国的经历将他们的上国自信全部击碎,本以为他们是文明上国,对方是蛮夷小邦,没想到蛮夷竟是我自己。
摩叶上师等人正在接受检查,一名城门官低声向孔雀国正使问道:“他们便是耽摩栗底那些人派往秦国的人?大使这次将其等缉拿回来,可是大功一件!”
一听这话,孔雀国正使便知这名城门官显然是误会了,以为摩叶上师等人是被他们从秦国缉拿回来,他摇头道:“诸位上师并非我等缉拿,而是受我邀请来为我佐证。”
这名城门官一愣,诧异地看了眼孔雀国正使,佐证?有什么事要让这些人做证?
但他并未追问,而且看孔雀国正使,也没有要回答他的意思,经过一番检查后,孔雀国正使、摩叶上师等人被予以放行,进入华氏城。
进到城内,看到跟离开前相差无几的城中景象,孔雀国正使生出了和摩叶上师抵达耽摩栗底时一样的情绪:多希望这些景象不是他所熟悉的,有些变化该多好。
因为变化意味着发展进步,秦人在发展变强,所以他们的城每日每月在发生变化,可华氏城跟他们离开时几乎一模一样,意味着这座城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没有进步。
进入华氏城后,孔雀国正使等人没来得及休歇,便被孔雀国王派人召入王宫。
他们本就是被孔雀国王派往秦国出使,并非外国来的使者,自然不需要走教授礼仪,再被召见这一系列流程。
孔雀国正使领着十多名使团成员进到孔雀国王宫,王宫修得富丽堂皇,相当漂亮,尤其孔雀国与众人议事的宫殿,极为华丽。
一根根白色的大柱撑起殿宇,地板平整光亮,绘制着整齐的图案,墙壁同样绘制有精美的壁画,殿内各处还点缀了各色宝石,整个宫殿给人一种“豪”、“精”、“美”的感觉。
以往,孔雀国正使也为这座大殿而自豪,觉得世上就找不出比这更精美漂亮的大殿,也确实如此,就以富丽堂皇而论,即便是秦人的宫殿与之相比,也会逊色。
可孔雀国正使如今再看这座大殿,竟然生出种这座大殿不如秦人宫殿的感觉,他只是稍微一想,便明白原因所在。
这座大殿富丽归富丽,可跟跟华氏城一样,都缺乏了一种属于君王该有的气势。
秦皇召见他们的那座宫殿远没有这座宫殿漂亮华美,但其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势。
他们在被秦皇召见时,便感受到了那种严肃庄重又磅礴大气的势:此处是秦皇所在,大秦至高的权力中心,即使尔等是外邦来使,也应当在此殿之中保持严肃庄重!
孔雀国正使心里觉得秦皇所在的那座宫殿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宫殿,只有那种宫殿才能彰显出君王君临天下、万者服从的气势,而不是修建得看起来华丽漂亮。
今日在殿内的孔雀国王公大臣不少,有些王公大臣本来不在,是得知他们从秦国归来,要被国王召见,特意赶来。
这不是他们对大秦重视,而是出于好奇,想知道那个叫“秦”的蛮夷国邦有何奇特之处,来听个趣儿。
孔雀国正使领着十多名使团成员向孔雀国王行礼:“臣沙普尔见过拉者(Raja,王)。”
孔雀国王回道:“不必多礼。诸位此番去往秦国,有何所见?本王给秦王的信,可已送达?”
孔雀国正使道:“王上送与秦王的信,臣等已亲自送给秦王,秦王在臣等面前看过。”
听到秦王看了他的信,孔雀国王好奇地问道:“那秦王看信之时有何反应?其可有回信?”
他在信里倒没写啥过分的话,只是简单和秦王唠了唠嗑,提及耽摩栗底的僧侣到秦国是要传教,让秦王将其等遣返。
孔雀国正使在脑中回想了一遍他们被秦皇召见时的场景,道:“秦王并无特别反应,秦王也未有回信给王上。”
秦王当时让人将那信拆开后,只平淡地扫了一眼,便让人放到一边,并未有多在意。
孔雀国王听到秦王竟然看了他的信后没啥反应,也未回信给他,皱眉道:“应是秦王不通吾国文字,看不懂信,所以未有反应……”
但这也不对啊,秦王即使真看不懂,也会找人给他翻译,如让他派出的这些使者翻译,反正秦王肯定能得知信里写的什么!
秦王知道信中的内容,也没给他回信?
这让孔雀国王心中有些不舒服,感觉他被那位秦王给无视了,他又问道:“尔等为何今时才归?可是遇到了阻碍?”
以秦人告知他们的从秦国到孔雀国过来的时间,使团早在几个月前就该回来了,实际却是在现在才归。
孔雀国正使叹了口气:“回王上,非我等不愿归,而是秦人一直不肯放我等归来。”
听到这番话,孔雀国王还未说话,一名孔雀国王公道:“那秦国还敢扣押你们?他们难道不知你们是王上派出的使者?”
他们孔雀国是世间顶尖强国,而那秦国只是一远不如他们的蛮夷之邦,这些人作为他们孔雀国的使者被派往秦国,不说要被以贵宾之礼接待,也应当不会怠慢,可没想秦国人竟然将他们给扣押了。
秦人难道不知扣押使者,很可能惹怒他们孔雀国?
这让这名孔雀国王公感到不可思议。
另一名王公道:“这有何奇怪,秦国蛮夷之邦,未曾见识吾国之威,因而这般胆大。越是蛮夷,越是无畏,越是野蛮,越是无知!”
这番话引得殿内诸多孔雀国王公大臣微笑认同,肯定是这秦国蛮夷惯了,不晓得他们孔雀国厉害,才这般无知无畏。
只是有大臣注意到,这两名王公话后,孔雀国正使并没为两人证明,也没有笑,反而神情认真严肃。
孔雀国正使再次叹了口气,道:“秦人自然知晓吾国,也知我等是王上所派使者,并非无知无畏才扣押我等。”
进殿才不久,就已两度叹气,众王公大臣又不傻,哪还不知这秦国可能跟他们所想有出入。
孔雀国王道:“你等在进入秦国,遇到了什么?”
孔雀国正使道:“我等在进入秦国境内后,便被秦人严格管制了起来,秦人不允许我等随意外出,凡想要外出,必须向秦人申请,得道秦人允准后,方可外出;秦人也不允许我等随意与人交流,每次外出,都会有秦军在旁看守。”
这不等于是他们一进秦国便被当作最烦一样看管起来了吗?
他们孔雀国的使者竟被秦人当作罪犯!
一名孔雀国大臣怒道:“秦人好大的胆子,如此作为,与将你等当作罪囚何异?”
孔雀国正使道:“那还是有不同,秦人并不苛待我等饮食起居,我等生病时,也会派医者过来为我等医治,只是严格限制我等自由。”
孔雀国王好奇道:“秦人为何要这般对你们?”
正使又一次叹气,随后道:“因为秦人不允许我等在其国内传教,其等认为吾国所有教派皆有害,不让我等传教于其国。”
这句话落下,便有一阵笑声传来,众人循着笑声看去,只见是一王公发笑。见其笑,孔雀国王好奇相问:“卿为何发笑?”
见众人看向自己,这名王公笑道:“回王上,我是笑那秦国当真是蛮夷之邦。秦国之所以惧怕吾国之教传于其国,是其国中从未出过如大雄、佛陀这等圣贤,天然短于吾国!”
“因而,吾国之教若传入过去,未曾听闻过大雄、佛陀这般圣贤之言的秦国之人必会被……”
说着说着,这名王公发现孔雀国正使和使团成员的神情古怪,似有种快绷不住了的感觉。
他不由心生恼怒,脸上笑意一敛,也不再继续讲下去,而是看向孔雀国正使,不咸不淡道:“大使似乎另有话说,不若听大使之言!”
孔雀国正使无奈道:“秦人不让我等于其国传教,只是因为其等认为吾国之教……弊多于利,于其国有害,所以禁绝,并非是秦人就没有佛陀、大雄这等圣贤。”
“不敢瞒王上和诸位,秦人所出大贤远超吾国,与大雄、佛陀可相比者也有数位,这些大贤被秦人称为‘诸子’!”
“不可能!”
孔雀国正使话音才落,便有孔雀国王公怒视着他,大声叫嚣“不可能!”,他们孔雀国是当世最文明强大之国,国内圣贤众多,没有国家可与他们相比。
这也是他们为之自豪骄傲的一点,可在这人的话里,秦国也出过能与大雄、佛陀相比的圣贤,甚至在数量上,好像还更多。
这要是为真,不仅颠覆了他们长久以来所自持的孔雀国是当世最文明之国的观点,也会打击他们因为这种观点而生出的自豪感。
他们以文明上国自居的自豪骄傲都成了一个笑话:你们啊,根本不是世上最文明强大之国,还有国家比你们更文明强大,你们在自豪骄傲个屁!
对殿内的孔雀国王公大臣们来说,这显然是件很难接受的事,就好像一直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并以之十分自豪,还到处向其他人显摆,可某天却被人告知,你那天下第一是假的,你其实是个小菜鸡。
又有人道:“你在说谎,秦国怎么可能有能同大雄、佛陀相比的圣贤?”
有人甚至指责孔雀国正使被秦人买通了:“王上,他定是投靠了秦人,所以为秦人说话,想乱我等之心,请王上查办!”
听着这些驳斥声、指责声,孔雀国正使只平静站在殿内,也没有出声反驳。
孔雀国王在王座上抬起右手,轻轻虚按,喝令一声:“安静!”
殿内众人顿时噤声,从吵闹中恢复安静。
孔雀国王看向孔雀国正使,并未下令将他拿下查办,而是问道:“你说那秦国有堪比大雄、佛陀之贤者,如何证明?你们在秦国究竟遇到了何事?秦国为怎样一国?”
随着孔雀国王问话,大殿内众人也看向孔雀国正使,只是许多人看向他的目光,带着不善、怀疑、愤怒。
孔雀国正使像是没感受到这些目光,他并没立刻回答孔雀国王的几个问题,而是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回王上,依我等在秦国数月所见所闻,秦国之强远在吾国之上!”
这颗炸弹将殿内众人再次炸到,掀起的波澜比刚才他说秦国有堪比大雄、佛陀的圣贤还激烈,一阵阵“不可能!”、“你在说谎!”、“他是秦人的走狗!”在大殿内传响。
第413章 吾大国上邦,竟被秦人小觑?
大殿炸开了锅,诸多王公大臣的脸上充斥着愤怒、不信,要不是此地是王宫大殿,恐怕已经有人忍不住冲上去殴打孔雀国正使:
说,你是不是被秦人收买了,凭什么说秦国比我们强?
你这秦人的走狗,该死的孔雀国奸!
我们孔雀国天下第一,当世最强,这世上不可能有比咱们孔雀国更强的国家,你一定是收了秦人的好处,专门为他们说话,想以此惑乱咱们国家。
面对这些怀疑、指责、乃至辱骂,孔雀国正使毫不为所动,在归国之前,他就已经明白自己说出秦国比他们更强后,会面临何种情况。
无论是王座上的那位王,还是殿内的诸位王公大臣,都沉浸在阿育王给孔雀国带来的繁荣强大中太久,孰不知阿育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连那点余晖也将没入黑夜。
或许,他们并非不知道阿育王的繁荣时代已过,只是不愿意从沉浸中醒来罢了,不仅不愿醒,还要拼命维持粉饰这片荣光。
在这些人眼里,他们孔雀国就是当世最文明最强盛之国,绝不会有国家能胜过他们,也不允许有人质疑否定他们国家的强大,提到有国家比他们更强。
孔雀国正使十分理解这种心理,因为以往也是其中一员,这世上怎么可能有比咱们孔雀国更强的国?肯定是谎言!
当初,秦人到他们孔雀国,讲说秦国的种种消息时,他的反应也和现在的这些王公大臣一样,根本不信。
秦国,蛮夷之邦,怎可能会有那般久的历史、那么多大贤,一定是秦人为了不让他们小觑,故意编造出的谎言。
可在今日,被质疑的对象从秦人变成了他自己,他取代了当初在这殿内的秦人。
孔雀国正使心中暗想到:‘秦国的使者当初在这大殿时,心里不知在怎么嘲讽我们。明明不如他们,却毫无自知之明,非要在他们面前装成上邦大国的模样,那时的秦人看我们或许就像在看一群露出屁股的孔雀国……’
关键是那时的秦人已经说了一些秦国的消息,证明秦国不弱于他们,但没多少人在意,只认为那是秦人编出的谎话。
但他今日又和秦人当初不同,秦人是作为外邦使者到来,王公大臣们对秦人会有极大的包容,即使秦人说秦国强盛,不弱于他们孔雀国,诸位王公大臣也只会付之一笑,认为这是秦人的谎话。
秦人说秦国强大,不很正常?
这是秦人爱国的表现啊!
可他作为一名孔雀国人,还是官员,从他嘴里说出秦国比他们孔雀国更强后,诸位王公大臣则难以接受,反应要激烈得多。
秦人是外邦使者,说秦国强盛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喜爱,所言不一定为真,可他作为孔雀国官员说秦国强盛,问题就大了,他说的很可能是真的,而这“真”是诸位王公大臣不愿意听的!
所以,这些王公大臣当初能容得下在这殿内的秦人,还能表现得十分大度、不与秦人计较,今日却难容得下他。
现任孔雀国王三钵罗底看着孔雀国正使,作为国王,他心中同样震惊,但并未和殿内的诸位王公大臣一样大声指责、怀疑。
听到耳畔不断传来的指责声、谩骂声,孔雀国王重重喝道:“安静!”
见国王发话,殿内众人安静下来,但不说话不代表他们就改变了态度,许多人脸上依旧满是愤怒、怀疑。
孔雀国王高声问道:“你说秦国强于吾国,可能证明?”
他心里也很不愿意接受秦国强于他们孔雀国,秦国可以不是蛮夷之邦,可以是个强国,但不能强过他们。他的孔雀国才是当世最强之国,那秦国再强,也只能位居其下!
孔雀国正使还是没直接回答孔雀国王问题,而是讲起他们在秦国的经历:“我等进入秦国境内之后,便被秦国的边军发现,其等分出了一批人马,将我等护送至咸阳,看似护送,实则是防止我等在秦国境内生事。”
“上次到访吾国的秦人中,有许多人是从秦军选拔出的精锐,但因为是出使,其等收敛锋芒,未展现真正的模样。而护送我等的秦军却未曾收敛,他们行进如风,静驻如山,侵袭时又如火,令行则行,令禁则止。”
“恕我直言,在秦军之前,吾国之军不堪一击,与秦军对战,必败无疑!”
孔雀国正使“必败无疑”四字才说完,便有孔雀国王公反驳道:“你将秦军说的这般厉害,难道你见过秦军作战?敢问要是吾国象兵一出,秦军可能胜过?”
说完,这名孔雀国王公一脸“你有本事说秦军能胜过象兵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