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五日过去,与始皇约定五日一次谈话的时间到了,这次不是在晚上,而是在中午,李念便被始皇派人请到了章台宫。
进入殿内,李念看到还是始皇、蒙毅,心里好奇始皇就没将他的事告诉其他人,拉其他人一起过来?
但他也明白这是始皇目前还不信任他。
也是,一位合格的君主怎么可能就这么信他,即使相信他来自后世,也不一定会信他其他所言。
说不定始皇正在做某些他不知道的事,想法验证他说过的话。扫了眼殿内,竟然有桌椅!
这次终于不用再跽坐了,他改变了在大秦的生活,迈出了第一步!
见李念看向桌椅,始皇笑道:“寡人见你每次跽坐都颇为不适,今日特置桌椅于此。”
李念当即道:“谢大王恩典!”
入座后,李念刚想说他的骟猪之法对大秦没用,却听始皇先问了一个问题:“你可知章邯?”
章邯?
怎么可能不知道?
秦末名将!
李念知道章邯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历史,而是那部出了很多年还没完结的动漫。
里面的章邯执掌影密卫,和天宗晓梦好像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其中有一段是章邯见晓梦,晓梦正在沐浴,那白花花的……
在脑中搜索了一下,李念没找到章邯这个时间点在干嘛,始皇是如何知晓的章邯,问来做什么?
问出问题后,嬴政便注意着李念,见其先是惊讶了下,后若有所思,看来是知道章邯这个人。
只有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下意识的反应才能展现真正的内心,嬴政在以此判断李念是否老实。
李念点头道:“臣知晓,章邯乃秦末名将,曾临危受命,力挽大秦之将倾,可惜朝中有胡亥、赵高等人阻碍,遇到的敌人又是不世出的霸王项羽,最终只能无奈降于项羽。”
“章邯曾任少府卿,能力颇为不俗,领兵作战亦为翘楚,陈胜叛乱便为其所平。”
嬴政点了点头,没再问和章邯有关之事,也没问项羽是谁、章邯怎么从少府卿变成了将军,他道:“你方才似有话要与寡人说?”
李念道:“大王慧眼,臣方才有一事想要告知大王,臣请求向大王撤回给豕去势一事!”
“是臣孤陋寡闻,不知大秦已有给豕去势之法,在大王面前放豪言壮语,未想竟贻笑大王。”
那日在李念说过这件事后,嬴政也令人去查过,发现李念说的给豕去势在大秦已经存在。
他故意没告诉李念,就是想看李念接下去会做什么,是继续在他面前放豪言壮语,还是知道有错后果断承认?
李念不知大秦有给豕去势之法,也佐证了他一个想法:李念在后世知晓的信息未必就没问题!
嬴政颇有深意道:“看来后世也并非事事都准确知晓!”
李念深以为然,反省道:“确实如此,相隔千年,纵有史书,也难免不出差漏。也是臣之过,臣未能了解清楚,便向大王进言。”
嬴政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事就此揭过!”
李念起身谢恩:“谢大王!”
“坐下吧!”
嬴政看着李念,他也坐着一张椅子,道:“五日前,曾和你说过,今日论我大秦为何而亡?当如何避免?寡人要知道让大秦灭亡的所有原因!”
这五天,除做地球仪、察看造纸工程进度、主持新旧犁比试、给始皇写健康养生注意事项外,李念也在为今日问答做准备。
他在引擎上搜索了大量和大秦灭亡的有关信息,从中进行汇总提炼,加入自己来到这时代后的思考,今日便是道与始皇之时。
第47章 历史从未有过的帝国
前两次与始皇对话,虽也说了些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都是在讲别的事时提及,说的比较杂乱,而这次,始皇专为灭亡原因而来。
李念回忆了下在脑中已打好的稿子,开口道:“以后世的角度看,大秦灭亡有很多原因,秦律严苛、军功爵制失效、六国贵族包藏祸心、胡亥公子和赵高……这些确是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李念话锋一转:“但臣近日略有所思,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秦是第一个统一天下,还不想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国家。”
“这样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从未有过,因此大王和大秦众臣都不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没有历史作为经验,大王和大秦众臣只能自行摸索,恍若在黑夜中探寻前路,谁知前方是一脚泥泞,还是坦途大道?”
这是前几日,李念看大秦众臣竹简的感悟,站在后世的角度,站在历史下游的他自然知道始皇的功与过、大秦的成与败。
可若是站在始皇和大秦众臣的角度呢?
大秦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第一个”意味着前所未有,意味着首次,意味着没有先辈的经验可作参考,一切都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由他们去尝试摸索。
所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
颁布的法令是对是错?
历史下游的人们自然一眼能够看清,可对处在这个时代的他们却是一片未知的迷雾。
就好像后世某个幽灵,那也是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出现的国家,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作参考,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
而探索并不一定会成功,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脚滑溺死河中!
诸子百家亦是如此,他们也是一群寻路人,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找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墨家。
淳于越等人上书恢复周时分封制,是真就一定认为分封制好吗?
是否有另一种可能,在他们知晓的历史中,周是最好,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超越过周,所以才想大秦效仿周的道路?
这是对于变革的一种迷茫,担忧变革会让局面变得更糟,于是才想复周礼。
毕竟变革的风险是未知的,但仿效周能国祚八百。
李斯这种聪明人看不出“焚书坑儒”的影响吗?
当然能看出,只是在他看来,那种影响比不上获得的成效。
可惜后来的历史证明影响比李斯想的大,但处在这时代的李斯又怎么判断得出影响能有这么大?甚至被认为是始皇的暴政之一!
这便是时代局限性,处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古人并无法判断他们某些作为是对是错,尤其以后世作为标准。
李念继续道:“因为是第一次,处在摸索中,大王和大秦众臣对很多事也预判不到是好是坏,倒是大汉捡了个便宜。高祖在秦之后立汉,一些事有大秦在大汉前面尝试过了,让大汉少走了许多弯路。”
“反正只要照着大秦承袭就行了,大秦做的对的保留,大秦做的不对的,放弃或者改正。我觉得大汉诸帝都应向大王道声‘谢’!”
听到李念的话,嬴政脸有点黑,心中又生出那种大冤种的感觉,他大秦给那大汉做了嫁衣。
嬴政心里想着:‘等找到那沛公,寡人定要好生招待于他!’李念继续道:“因此对于大秦灭亡,臣认为不必要对大王和大秦诸公太苛刻,你们是开路者,尝试就有失败的可能。”
嬴政脸色好了很多,可不是嘛,他最近处理政务时,越发感到治理整个天下和治理老秦时的不同,治理以往的大秦,他能清楚看到一条政令产生的影响,但现在,有时候看不清了。
但李念的下一句话让嬴政从思索中回神,因为李念说的是:“大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二,臣认为是大王!”
嬴政目光一下落到身上,李念却没前两次的紧张,他从容道:“大王太急,也太自信。大王想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将整个天下全部掌控,大王也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件事,从而忽视了实际情况。”
“历史上,王绾被大王免去相位,由李斯任丞相,臣认为这正是大王心急的体现。”
“王绾丞相主张通过分封偏远地区暂缓对全天下的掌控,等掌控了临近的地区,再处理偏远地区。”
“大王心急,如何等得了?于是史书中,李斯代王绾成为大秦丞相,因为李斯和大王有一样的想法,一样等不了,一样自信!”
“但大王想过大秦是否有足够的官吏去治理六国原来的土地?六国之民又是否愿意接受大秦治理?”
“历史上的大王也许想到过,但并不在意,大王自信一定能办成,一定能令天下臣服。”
“大王在位时未定好储君也是大王太过自信的体现之一!”
“也许是大王认为没有一位公子能继承帝位,所以才不立储,但臣认为更多是大王觉得所有事都在掌控,随时都可立储,不必着急。”
“然而事实是大王甍逝后,胡亥公子、赵高和李斯等人假造遗诏,谋害了扶苏公子,令胡亥公子登临帝位,致大秦二世而亡。”
嬴政听出了李念的意思,您丫早立储给公子扶苏或者其他公子,不给胡亥这小子操作的机会,大秦也不一定会二世而亡。
您就是太自信,觉得不立储没事,就算到时要死了,留下一道遗诏也能让天下人遵守,可胡亥、赵高和李斯偏偏就没听您遗诏。
“大王的太过自信还体现在未对六国贵族赶尽杀绝!”
“六国贵族何许人也?大秦亡了他们的国,夺了他们的权势富贵,大王认为他们心中会作何想?若有机会,会做何事?”
“大王自信这些人已经无害,不去消除他们的影响力,反而随意放任,终成大秦之患!”
“大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三,胡亥和赵高,其实这点可以归于大王身上。”
这话让嬴政脸一黑,没完了?
感谢“先锋1996”大大2张月票
第48章 胡亥 赵高,史上少有
“若非大王宠信赵高,赵高怎会爬到那等位置,有机会谋划假传大王遗诏?”
“若非大王不早立储,还在第三次巡游天下时将胡亥公子带在身边,又怎会给胡亥公子机会?”
李念仍在继续输出:“后世可能认为没有赵高、胡亥公子,也会有成高、韩高,会有公子吾、公子汝……将大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归于他们,不合理。”
“但臣认为胡亥公子和赵高当得起大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像赵高这等奸佞、胡亥公子这等昏君,史上少有,除了他们,再想从大秦找出一对来,还真不容易。”
“且他们做出的那些事也是历史罕见,稍微能少错一点,大秦也不至于二世而亡。”
李念的意思简单说,像胡亥和赵高这种祸害,举世罕见,要是没真两人搞出的一系列操作,就算大秦有诸多问题,还真不一定就会完的了。
实在胡亥和赵高不当人,如章邯在前线请求支援时,这两拟人的家伙在朝堂清除异己,甚至章邯害怕被赵高和胡亥处置,吓得主动向项羽约降。
历史造就人,但人也造就历史,某些重要的人若是换了,历史走向还真会不同。
这些人对历史的影响极大。
胡亥和赵高虽是两个祸害,但也属于这类,稍微做点人事,大秦这驾马车也不至于驶向短短十几年就灭亡的绝路,少说也能多撑几年。
要是彻底换了赵高和胡亥,搞不定大秦都不会二世而亡。
李念便是这么认为的。
“君王对王朝的影响极大,君王贤明,一个王朝往往能够兴盛,而君主昏庸残暴,一个王朝将会逐渐衰败,如果王朝已经衰败,便会加快衰败的进程。”
“纵观历史,王朝覆灭往往和君王昏庸脱不开关系,但像胡亥公子这种几年内便将自己和大秦都折腾至绝路的,属于史上少有。”
即使同样二世而亡的大隋,人广神少说还撑了十多年,胡亥才扑腾了几年?
李念觉得把胡亥和赵高换成两条狗,大秦都能多支棱一阵,至少狗不拖后腿,不会将大秦主动往深渊里推。
讲完自己认为的大秦灭亡的主要几大原因,李念开始细讲大秦灭亡的具体原因。
“主要原因虽是大秦二世而亡的根本,但具体原因才是大秦灭亡的实质体现。”
“秦律太过严苛、军功爵位制的失效,臣便不再赘述,先前已与大王讲过;不早立储、胡亥公子和赵高的问题、六国贵族之患,也已向大王提到。”
“臣现在要讲的是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大王没认清大秦和六国的局势,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国策。”
“大王可曾考虑过掌控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多少官吏?大秦现在有这么多官吏去执行秦律,将大王的声音传到天下各处?”
“臣在前已言,大王也许想到过,只是不在意,大王自信能掌控整个天下。但大王您不在意,不等于问题和影响已解决!”“因为大秦官吏不够,所以大秦无法掌控原来的六国之地,使得六国贵族能安然藏身其中,甚至无需藏身,那些作奸犯科之人也无法及时捕获惩治,民有冤案上奏,也没法适时处理。”
“因为合适的官吏不够,许多地方必须任用一些不合适的人,这便造成当地官吏鱼龙混杂,导致各种问题,吏治腐败、执行秦律时更加严苛残酷。”
“如大秦征收税赋,规定每亩地收一斗粟,可在某些地方,征收税赋的官吏可能收的是三斗粟。”
“此类种种,民会对当地官吏生恨生怨,但最终,这份怨恨会落到大秦上,因为大秦任用了这些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