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98节

  这些东倭猴子,一次两次打不醒他们,那每年打他两次,打他个十年八年,叫你们下海捕个鱼都心惊胆战,想必应该能听懂本殿给他们讲的道理了!”

  朱翊钧突然想起一件事,“文长先生,本殿在某本古书上看到,说曰本本岛,就是最大的那个岛,北边靠东的地方,有个方圆数百里的岛屿,上面有金山银山。

  理藩院和海军局,可组织一支船队,去那里秘密勘察一番。找到了,就占了那里,好好开采,离曰本岛不远,不缺人力。”

  佐渡金山,支撑德川幕府三百年财政的金银矿,在十七世纪的鼎盛期,据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

  现在,它是大明的了!

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队成立了!

  134.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的一天。

  登州港。

  陈科言在码头上焦急地眺望着,时不时向旁边的港口小吏问一句,“大沽过来的船,上午能到吗?”

  “我的陈爷,现在刮得是西北风,只要船只是按时离得港,中午肯定能到。”

  小吏陪着笑脸答道。

  可不敢得罪这位,据说这位是太子妃的族弟,太孙殿下都得叫他一声舅舅。

  当然了,真国舅不会跋山涉水,坐船辛苦地到这里来。

  据说他是真国舅未出五服的堂弟,也是言字辈,负责帮陈家打理产业,对于小吏来说,已经是万万不敢得罪的大人物了。

  “那就好,去往威海卫的快船,下午要开,他中午要是不到,就得误船期。要是赶不上去威海卫的快船,就赶不上威海营那边船队的船期,都是串在一起的。”

  陈科言叽里咕噜说了一通,看了小吏一眼,苦笑道:“我跟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啊。”

  等了半个时辰,港口远处出现一艘海船。

  小吏自告奋勇地说道:“陈爷,我去眺望台帮你问问。”

  “好。”

  过了一会,那艘海船还在港口区缓缓驶进,小吏飞奔地跑了回来。

  “陈爷,是大沽过来的畿辅丙十三号船。”

  “停哪个码头?”

  “东六号码头。”

  “走!”

  陈科言撩起衣襟,飞一般地向东六号码头走去。

  等了一会,畿辅丙十三号船缓缓靠上码头,船头有水手丢缆绳过来,码头上有两人接过缆绳,飞快地在两根木桩上,插花蝴蝶一样绕着,很快就把缆绳绑好在木桩上。

  等到船靠稳,码头上几人抬起木挑板,搭在船舷和码头上,开始上下客。

  走在前面一人,二十岁出头,一身箭袖便服,头戴笠帽,英武飒爽,只是脸色有些惨白。

  上到码头上,身子晃了几下,喉咙来回地抖动,冲到海边,嗷嗷地一阵干呕。

  陈科言笑了,没错了,跟自己一样。

  他迎上前,笑着问道:“易哥儿,一路辛苦了。”

  来人正是大同总兵薛麟之子,新军营千总,朱翊钧的骑射教官薛易。

  薛易弯着腰,右手扶在右腿上,左手摇了摇,干呕中说着话:“陈六哥,等会,等我呕完了再说话。”

  又是一阵干呕,呕的全是干涎口水,过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慢慢地直起身子来。

  “这船,坐的真难受。”

  “易哥儿,你这样子不错了。我第一回坐船,人都晕迷糊了,几个人把我抬下船的,缓了三两天才回过神来。这都自己能下船,不错了。”

  薛易拱拱手,介绍同伴,“这两位是新军营的同袍王丛,李宥,这两位是督办处测绘科的测绘师和画师,张达,杨固。”

  跟他同行的人有十二人,除这四位外,都是随从。

  陈科言跟四人拱手寒嘘客气了两句,把他们引到码头区一处茶馆里坐下。

  “易哥儿,四位,时间紧,去往威海卫的快船,未时三刻起锚扬帆。大家先在这里喝口茶,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这怎么吃得下哦。”杨固抱怨道。

  “吃不下也得吃,要不然上了船没得吐,胆汁都给你吐出来。”薛易在旁边劝道。

  “好吧,吃吧。”众人一听,脸色一变,都坐下强撑着吃东西喝茶。

  薛易在陈科言身边坐下,拼命地往嘴巴里塞面饼,就着碗里的热羊杂汤,往肚子里顺。

  陈科言左右看了看,自己这张桌子就他和薛易两人,其余人都坐在其它桌上,隔着有点距离。

  “易哥儿,这次出海勘察测绘,上面指定由你掌纛,去哪,心里有数了吧。”

  薛易嘴里塞得鼓鼓的,呜呜地说着话,“太孙殿下,文长先生和卓吾先生,跟我交代清楚了。我们要去的那个岛,在东倭曰本本岛北边靠东,南边是曰本越后国,领主叫上杉谦信。

  上面有几千人,越后的那位领主上衫谦信,三次讨伐,才讨伐成功。”

  陈科言撇了撇嘴,“孤悬海外的小岛,才几千人,还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讨伐了三次才成功,这个什么上杉谦信,也太差了吧。”

  “东倭就是那个样子。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带川公这次指定了卢相卢统领为带队,调拨了十二艘大海船,其余船只二十二艘,以及三哨陆战兵”

  陈科言惊喜地问道:“卢相?卢提督的公子?”

  “对,就是卢提督的公子卢相。

  听说卢提督每次都会把劳险之事交付给他。事凡艰险,卢统领必奋勇争先,带川公赞叹他是‘闻命即行,蛟窟鲸波,无少疑惮’。”

  “那就太好了。有卢统领带队,我们这趟差事,就有把握。”陈科言迟疑一下问道:“易哥儿,那座岛上真的有金山银山?”

  薛易左右看了看,轻声道:“陈六哥,这事只有你我两人知道,其他人一概不知,只是以为受海军局指派,环绕曰本国一圈,绘制沿海舆图。”

  “我知道事关重大,这不只跟你说吗。”

  “陈六哥,太孙殿下特意交代过。那座岛上金山银山的事,千万保密。我们这一次去,只是先探探路,摸摸情况。有没有这座岛,岛在哪里,现在都还不确定。

  等把路探好了,摸清楚情况了,下一次,我们再直奔那里。那时,才是办那件事的时候。”

  “易哥儿一说,我心里有数了。东倭多山,产金银,这事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我看,那座岛上有金山银山,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这次先找到那座岛,摸摸底,拿出些好东西,诱使当地人来换,然后就可以摸清楚他们的金银从哪里来的。从岛外流进来的,还是在岛里山上捡到的?”

  薛易笑了,树了个大拇指,“这种事,陈六哥是行家,大家听你的。”

  两人嘀嘀咕咕时,有三艘大海船缓缓驶进港口,马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陈科言好奇地问道:“易哥儿,这谁啊?这么大阵势?”

  薛易看了一眼,继续吃东西,嘴里嘟囔着:“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的张居正张先生。”

  陈科言更好奇了,“啊,张侍讲做了山东巡抚?他怎么不走陆路?”

  “山东巡抚还兼管着辽东。而山东与辽东往来最便利的,就是登州泛海北上的海路。张先生说,既然如此,他就要亲身体验一下海路的艰辛。”

  陈科言看着缓缓靠岸的三艘大海船,摇了摇头,“张侍讲也是进士出身啊,是翰林院的清贵,怎么做起亲民官,行事风格跟那些官老爷大不相同了。”

  薛易嘿嘿一笑,“要不然他怎么是太孙殿下身边待得最久的侍讲老师呢?”

  陈科言点点头,“有道理!”

135.第135章 威海卫里藏着好东西

  135.

  登州港出发的快船,一路顺风顺水,赶在太阳下山前,来到威海港。

  这里成了北海水师的主驻地,船舶往来如织,港区桅杆如林,船帆如羽。

  港口陆地,远远看去在大兴土木,十分地繁忙。

  快船靠了岸,卢相在候着。

  卢相三十多岁,由于常年在海上,皮肤黝黑,长相沧桑,看上去跟四十多岁一样。

  坚毅勇壮,相貌身形跟卢镗有六七分相似。

  “薛使,陈副使,卢某奉海军局钧令,前来接驾。”

  “卢统领客气了,这次勘察测绘任务,还要全仰仗卢统领。”薛易拱手答道。

  “职责所在,卢某不敢懈怠。”

  “北山公可好?”

  听到薛易询问自己父亲,卢相连忙拱手答道:“薛使客气了,家父身体大好,只是不巧,他率威海营巡视辽东、朝鲜去了。”

  “可惜啊。上一回北山公进京述职,薛某在督办处见过北山公一面,高山仰止,敬佩不已。以为这次能再见到北山公一面,倾听教诲。”

  “薛使真是客气了。”

  寒嘘几句后,卢相带着薛易、陈科言等人回到驿馆,吃饭休息。

  第二天一早,卢相带着薛易和陈科言来到军营。

  “薛使,陈副使,这里是陆战营的军营。”

  一队队军士在列队操练,刀牌手,长矛手,鸳鸯阵,三才阵,杀声震天。

  薛易突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问卢相:“太孙殿下一直抱怨,说我大明官军编制混乱,卫所军按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来论。

  边军又有边军的编制。永乐等年间,大致还能一样。正统年后,改来改去,改成了一锅粥,宣大镇跟辽东镇的编制不同,山西镇与宁夏镇的又不同。

  后来元敬将军编练剿倭新兵,组建陆战营,又搞了队、旗、司、局、营编制,更乱了。

  这次带川公以兵部尚书,掌海军局,协理京营戎政督办处,太孙殿下就希望他帮忙把我大明官兵编制,理顺统一。

  听说带川公意欲以陆战营为试点,理顺统一编制,卢统领,你部可有开始试点。”

  卢相看了薛易一眼,点头答道:“北海水师陆战营,是带川公最先试点的所在。”

  “能不能给在下讲解一二?”

  “没问题。”卢相欣然道,“陆战营编制,其实也是戚将军编练新兵所定的规矩。以鸳鸯阵为根基,每一队十二到十五人。

  带川公结合新军营实战的情况,与太孙殿下商议好,定的新编制为十二到十五人为一什,三什为一哨,三哨以一队,四队为一营,三营为一备。

  太孙殿下把名字稍微改了一下,改什为班,哨为排,备为团。依次为十二到十五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三排为一队,四队为一营,三营为一团。”

  薛易点点头,“卢统领所言,你部所改,跟新军营差不多。新军营编制为步兵团、骑兵团和炮兵团。步兵团如你们陆战营一样编制,四队中,编有多少鸟铳手、长矛手和刀盾手,还在争论。不过目前暂定为两队刀盾手,一队长矛手,一队鸟铳手。

  骑兵团每团三营,每营四队,其中有子母炮队一队。

  炮兵团每团三营,每营四队,配置九斤重炮队一队,六斤野炮队两队,子母炮和臼炮队一队.”

  卢相沉吟了一会,“太孙殿下的意思是,新军以后多用火炮火枪?”

  薛易左右看了看,都是心腹自己人,便轻声道:“东南办杨公公,去年重金从海商手里,购得十五枝鲁密国(土耳其)的精良火铳,十分犀利,比佛郎机、东倭火铳以及我们自己造的鸟铳,打得都远。

  太孙殿下下令火器监仿制,年初仿制出三十枝,十分精良,加上改良的火药配方,比鲁密铳还要打得远。

  殿下又手绘了草图,改火绳扳机为燧石扳机,只是火器监那边磕磕绊绊的,正在改良。一旦燧石火铳改良成功,就更为犀利简便,将是我大明扫虏伐夷的利器。”

首节上一节98/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