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247节

  “是。”

  “出了南华门,孤就是世家子弟朱大郎,你们叫我公子好了。我也称你们的字。”

  “臣记住了。”

  “好了,方良,出发。”

  “遵令,奴婢马上派人通知外面的宋指挥使,殿下出来了。”

  朱翊钧、魏建平和高策一行人匆匆出了南华门,一直转到西苑右边的太仆寺,宋公亮在那里候着。

  “公子,坐骑都备好了。”

  朱翊钧转到坐骑后面,看到每匹坐骑马屁股后面都有一个布兜子,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宋三郎办事我放心。布兜子装好了,我也省得被刘府尹唠叨。修德、长策,上马。”

  魏建平和高策跟着翻身上马,加上朱翊钧和两位贴身护卫,只有五人骑马,其余的人都是步行,远近跟着。

  宋公亮和方良各隐在便装的护卫中。

  魏建平和高策骑上马,忍不住转头往马屁股多看几眼。

  京城真是怪事多,牲口屁股上还要挂兜子。

  朱翊钧一眼就看出两位的疑惑,开口解释道:“而今开边互市,加上东北的马,京城骑马的人也越来越多,骑着高头大马,神采飞扬,十分地骚包。

  只是这些骑马的人,人模人样,光鲜亮丽,可是他们的坐骑却是一路走,一路拉,拉得京城大街上到处是马粪,臭气冲天。行人更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马粪,中了头彩。

  顺天府尹刘老夫子不厌其烦,下令京城里所有的坐骑驮马,连同骆驼驮牛、骡子驴子,只要是牲口,统统在屁股后面装上布兜子,装黄金宝贝。”

  原来如此。

  魏高两人慢慢策马行走,听着朱翊钧讲着这些事。

  “很多人嫌麻烦,不肯装。

  刘老夫子可不是善人,派出警巡兵,甚至请调了警卫军,四处巡视,不肯装马兜子的,罚款。第一次若干银子,第二次翻倍,第三次牲口没收,人进顺天府大牢住一个月。”

  “太公子,这么严?”

  “当然要严,不严京城早就成粪城了!我下令京营、奉宸司所有在京马匹,只要上街统统给我挂布兜子,以为军令。

  刘老夫子底气更足了,徐元辅的三公子、张阁老的大公子,还有陈阁老刚中进士的大公子,全都栽在刘老夫子手里,乖乖认罚。

  有他们打样,也没人敢在刘老夫子面前炸刺了。三个月,京城大治。你看,街道上这么多马匹牲口,各个都有布兜子,街面上干干净净。

  现在啊,谁家的牲口要是漏了黄金宝贝在地上,行人和街坊会围着他,叫他拾起来,不然就举报给顺天府,叫刘府尹收拾他。

  好习惯,虽然曲折了些,但也能养成。只是好习惯多少有些反人性,需要强制养成,可受益无穷。反倒是坏习惯,顺应人好逸恶劳的天性,所以不用培养,稍微一放松就养成,却后患无穷啊。”

  “人性?”

  “对,人之本性,新学时常提到的词。你们二位,”朱翊钧看了两人一眼,“以后要多学些新学才是,于公于私,都是大有裨益。”

  现在太子好新学,就像先皇好青词。

  学好新学,对前途有好处。

  太子提醒得对!

  只是两人总觉得太子话里有话!

  一行人从太仆寺斜插到宣武门李街,一路向北,过西安门,绕着西苑西墙转到大隆善护国寺,向东走到德胜门大街,向北过积水潭。

  再从德胜门里转到斜街,一直往下走,走到鼓楼,继续向东走到顺天府街,到头就是安定门大街,向北过顺天府衙,转进崇教坊,远远地看到了国子监。

  一路上在向朱翊钧讲述辽东战事的魏建平和高策这才清楚,原来太子殿下今天要来国子监看看。

  到了国子监大门,朱翊钧先下马,其余人也跟着下马。有随从上前,把马牵走,宋公亮上前,禀告道:“公子,里面都布置妥当了。”

  “嗯,里面还有多少学生了?”

  “公子,按名册国子监当有监生学子六千四百一十六人,实到人数五千三百四十一人。一千零七十五人乃官宦子弟,或舞弊入学者,根本无心向学,只是挂个名而已。被悉数清退。

  余昌德案发后,又查出徇私舞弊入学者九百一十四人,部分为非作歹,涉及刑案,被移交顺天府。其余的悉数被清退回原籍。

  卓吾公接管国子监后,举行了一次大考,又清退了两千四百五十五名不学无术者,其余还有五百一十二人自愿退学,或者被劝退。

  现在国子监还余一千五百六十人。”

  好!

  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

  他就是要借着余昌德的案子立威,除了狠狠扇清流保守派们的脸,还要把国子监给抢过来,作为自己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国子监不止一个余昌德,同样上下其手,买卖监生名额的官员胥吏有二十多人,生意兴隆。

  就是因为国子监太烂了,烂到那些清流保守派们都不知道怎么澄清裱糊,朱翊钧才好理直气壮地下重手。

  他先授意李贽举行一次摸底大考,名义上是考察淘汰不学无术、晕晕噩噩混日子的昏庸之辈,实际上就是通过大考,把那些思想保守僵化,守旧迂腐的学子统统选出来,清退出去。

  留下的都是思想活跃,真正忧国忧民的人,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能成为新学门徒。

  大浪淘沙!

  朱翊钧带着魏建平和高策往里走。

  国子监里很安静,到处都是房舍和树木。

  房舍屋顶有一层雪,树木光秃秃的,树枝上挂着一些冰柱。

  宋公亮来这里踩过点,现在做起了向导。

  “公子,这里是国学院,隔壁是律学院。那个门进去是算学院,隔壁是物学院。”

  “没有学子住舍?”

  “回公子的话,以前学子都住在国子监,只是地方拥挤,有些学子觉得不爽利,就不肯住,搬了出去,慢慢地大部分学子都在外面租房住,只有部分家境贫寒的住在国子监。”

  “跟卓吾先生说一声,要立规矩,国子监封闭式读书,吃住都在监内,休沐日才可出去放松。要不然有什么心思读书?

  看看以前国子监里,养了些什么人?朝廷花费重金,就教了那些玩意出来?还天天嚷嚷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你倒先是个人才再说啊,结果连个东西都不是!”

  魏建平和高策头一次见识到朱翊钧祖传的讥讽大法。

  “你们说,武学要不要也搞得国子监一样的学堂?”

  “公子,京城有座武学学堂。”宋公亮提醒道。

  “我知道,那个武学,屁大的地方,还没西苑的恭房宽敞,就是一耗子洞!挤在一起读书都费劲,还说什么操练骑射?不操练骑射,培养什么武学之才来!

  嗯,朝天观挺宽敞,就留给武学。你们都想想,新武学叫什么名字,想个响亮点,有寓意的名字!”

341.第341章 辽东战事到底是胜还是败!

  341.

  隆庆三年终于来了。

  正旦这天,文武百官们破例早早起床。

  子夜就起身,洗漱穿戴,聚集在午门,就跟以前的大朝会一样。

  前十五日,西苑传出令旨,隆庆三年正旦举行大早朝,所有在京有资格朝阙的官员们,准时上朝。

  然后从正旦早朝开始,拉开万寿节序幕,一直到正月二十三日隆庆帝寿诞正日子,达到高潮,最后延续到正月结束。

  满朝文武,纷纷开始上表,祝贺皇上万寿,然后必须要称颂太子的纯孝。

  这对父子,父慈子孝啊!

  百官们顶着寒风,瑟瑟发抖地排着队验牌入午门。

  这大冷天的,穿再厚的棉衣,围再名贵的貂皮,也挡不住如刀似剑的北风。

  进了午门,有朝房的闪进朝房,没朝房的苦逼找个背风的地方,恨不得全身缩成一团,跺着脚跟同僚们说着话,熬着时间。

  对于终于能见到半年没见一面的皇上,大部分臣工们毫无念想,只有少数人心里蠢蠢欲动。

  “臬元兄,你们大理院年终奖发了什么?”

  “富国银行十二两银票,六大商号十两银子的购物。”

  嘶!

  周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声,幸好天寒地冻,要不然大家非被凉气给冻着不可。

  “你们大理院可真牛,年终奖发这么多!”

  “呵呵,全仗太子殿下的英明,再就是托户部高尚书的福!”

  臬元兄裂开嘴,矜持地说道。

  “人家现在是两院,跟都察院并肩齐。大理卿听说今年开春就擢升正二品,跟中丞同品阶,真正的司寇!”

  “啧啧,臬元兄散馆后分拣到大理寺,终于熬出头了。”

  “是啊,臬元兄运气好,早早就进了大理院,再熬两年,外放出去做个按察使,也是一方地方大员了。

  唉,大理院现在再想进,就难了!”

  “为什么?”

  “光禄寺那边颂布的新官制条例,大理院以及地方按察司,必须精通律学,在南北国子监律学院研修过。”

  “还有这要求!规矩又变了,唉,我等目不暇接,疲于应付啊。”

  大理院的臬元兄咳嗽一声,故意问道:“诸位仁兄,你们衙门发了什么?”

  “我们翰林院发了根毛!”

  “我们六科发了个锤子!”

  “我们通政使司发了个鸡儿!”

  周围响起一片抱怨声。

  “唉,人比人,气死个人。”

  这时,有位官员悄无声息地凑过来,跟大家说道:“听说五寺至少都发了十五两银子的汇票,十五两银子的购物券。

  顺天府更猛,十八两银子的汇票,十六两银子的购物。”

  说完又飘然离去,留下一圈羡慕嫉妒恨!

  “不行,开春了我要申请调到顺天府去,我好歹在子和公(刘应节)理政山西时,在他手下做过。

  再在六科待下去,早晚不是饿死,就是羡慕死。”

  “翰林院也不能再待了,清贵,清贵你妈个锤子啊!”

  唉!现在朝廷不养闲人,干实事的津贴、奖金要高出一大截,羡慕嫉妒恨啊!

  在另一圈,一群人围着高拱,纷纷拱手道:“新郑公,托你的福,今天我们衙门可算过了个肥年,上上下下,终于没人在背后戳我这个主官的脊梁骨了。”

  高拱高兴地大胡子一翘一翘的,“哈哈,谢老夫干什么,要谢就谢太子英明!”

  众人看着他,想着隆庆元年年底和隆庆二年年初时,高大胡子一副狼狈样,恨不得拿把大砍刀去通州拦路打劫,好抢些银子回来。

  那有今日这等意气风发。

首节上一节247/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