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246节

  李贽成了国子监祭酒,新学可不就是显学了!

  当初禁缠足论战中,余昌德虽然叫嚣得比较大声,但真的只属于其中一股之一。西苑拿他出来祭旗,除了杀鸡儆猴,想必也看上他掌握的国子监。

  哎,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张四维又透露了一个信息,“光禄寺和吏部又出了新条例。”

  “什么新条例?”

  “招录吏员的条例,说是三年补录期满后,新吏员优先从国子监招录。现在国子监以此为名,准备派员去各布政司,直接招录监生,学习两年后,招录为吏员,分拣各地。”

  三年补录是把现在各州县那些以前是白身的胥吏们,考试一番,全部补录为未入流或从正九品吏员。

  按照光禄寺的定额,这些补录的吏员,只占各级官吏很小一部分,还需要“增额优化”,后续的招录开始定为各布政司主持,援乡试例举行。

  但是余昌德挺身而出,乡试名声搞臭,西苑抓住机会把礼部、翰林院叫去,好好骂了一顿,趁势宣布,乡试会试不再由礼部一手把持,阅卷考官也只从翰林院选人。

  必须改规矩!

  怎么改?

  还不知道,只是知道先从吏员招录开始。

  “国子监监生优先招录为吏员?”王遴摸着下巴,很快从脑海里想到此前的案例,“太祖皇帝初创国朝时,就广招国子监,然后以国子监监生分拣各地为县丞知县,进而清丈田地、登记户籍,造鱼鳞黄册。天下田地人丁,尽在朝廷掌控之中。”

  王遴和张四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惶然。

  地方豪右世家,最怕的就是朝廷清楚地方田地和人口的底细。

  朝廷知道了这些数据,豪右世家就没法隐匿赋税和人口了,就被皇帝和朝廷拿捏了。

  朝廷官员里,大部分背后都站着豪右世家,或者干脆就是其中一员,肯定不希望被朝廷清楚底细。

  可是维持国家运作的庞大开支,都来自于赋税,他们逃避赋税,缺额最后被转嫁给普通百姓,他们才懒得管呢!

  再苦也是苦百姓,与我们何干!

  只有部分官员,确实心系社稷百姓,支持搞清楚这些底细,好按册纳粮缴税,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王遴愤然说道:“此乃暴政,与民争利的苛政!吾等必须上谏阻止。”

  张四维幽幽地说道:“继津,可这是祖制啊!”

  王遴愣了一下,依旧大义凛然地说道:“这样不合时宜的祖制,不能沿袭。”

  张四维也懒得再说了,说起另一件事。

339.第339章 李贽的算盘

  339.

  “继津,过几日就是隆庆三年正旦,正旦过完没多久就是万寿节。据悉西苑是要大办的。”

  王遴听完后,捋着胡须说道:“大办万寿节?他还知道自己是太子,是子,是臣!”

  张四维笑眯眯地答道:“太子是皇上之子臣,却是我们的君啊。”

  王遴看了他一眼,冷冷地答道:“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张四维不想跟他争辩,转言问道:“万寿节,继津兄可有准备贺礼?”

  “西苑不是有令旨吗?说百官领着俸禄,为国尽职,皇上万寿节,不必上贺礼。平日里恪尽职守,就是最大的报效祝贺。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还敢准备贺礼,顶多写份贺表,做两首制诗献上去。你们翰林院上下早就卷着袖子准备开干了。”

  “我们翰林院全是穷酸书生,除了咬文爵字,其余的都不会。只是我们挖空心思写得贺表制诗,献上去后,皇上也得有空御览啊!”

  王遴也笑了。

  紫禁城的皇上,还真没时间看这些玩意。

  慢慢地,他的笑变成了苦笑。

  在这些人心里,现在发现皇上虽然荒淫无度,但言听计从,他是明君啊。

  临走前,张四维对王遴说了一句:“事不可为,还请继津好自珍重。”

  不要再搞事情了,大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行吗?

  李贽在家里宴请两人。

  正是从辽东进京报捷的魏建平和高策二人。

  “修德、长策,你二人冒着大雪,千里赴京报捷,辛苦了。”

  “卓吾先生客气了。辽东事急,图们汗突以十万兵马犯境,势态一度危急。幸好周副将坚守孤城,挡住了图们汗的锋芒,这才迎来转机。”

  听了魏建平的话,李贽捋着胡须点点头,又转向高策,“想不到辽东的转机,在于一万女真兵马。

  确庵公(魏学曾)说得极是,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真是太子殿下对建州、海西女真恩威并施,才有这转折之机。

  肃慎营,这个名字取得好!”

  高策笑了笑,没有答话。

  “长策原籍何处?”

  “卓吾先生,学生是山西镇军户,原籍雁门。”

  “雁门代州,多出豪杰。长策与修德年纪相仿,看起来也谈得来?”

  高策与魏建平对视一眼,答道:“回卓吾公的话,修德兄长我三岁。抚顺城下,我们并肩作战,同擒庄兔台吉,而后又连兵一处,奔袭开原,同生共死,连同邦定兄,一起结为异姓兄弟。”

  “邦定?周副将?”

  “正是。”

  “好。”李贽点点头,突然问了一句:“长策可有家室?”

  高策愣了一下,旋即答道:”卓吾先生,高某双亲去世得早,多亏了先父几位同袍世交施以援手。高某十六岁就从军,而后转历多地,忙于戎马,无暇成家。”

  李贽脸色一喜,不再追问,伸手在桌子上转了一圈。

  “修德、长策,请吃菜,略备粗菜淡饭,还请两位不要嫌弃。”

  魏建平和高策互相看了一眼,心里苦笑。

  李夫子,一上桌你就巴拉巴拉问个不停,我们想吃也得有个空啊。

  “谢卓吾先生!”

  饭桌上,李贽说东说西,甚是亲近,魏建平和高策听得时候多,说得时候少。两人敏锐,总觉得有人在隔壁屋子里窥视。

  什么意思?

  才吃到一半,李府管事匆匆进来禀告。

  “老爷,魏将军和高将军的随从来禀,说西苑来人,要传见二位。”

  李贽一惊,马上站起来,对魏建平和高策说道:“最近殿下忙着万寿节之事,看来是得闲抽空召见你们。快些去,不要让殿下久等。”

  “是!卓吾先生,我等告辞!”

  送走魏建平和高策,李贽从府门转回到后院,李妻黄氏一把就抓住了他。

  “老爷眼光真好,这两位俊才,我一眼就看中了,大姐儿和二姐儿也是十分中意。”

  李贽摇了摇头,“我们中意了,也得人家中意啊。”

  黄氏说道:“我不管,我就看中了这两个,就想要他们做女婿。大姐儿、二姐儿跟着我们吃了那么多苦,差点活活饿死。你这做父亲的,定要给她俩找个好婆家,让她们舒舒心心地过上好日子。”

  “我知道,要不我怎么选中这两位,还请他们来家里吃饭。”

  “老爷,你跟子理公和文长先生关系不是挺好的,请他们出面保媒,这事不就成了吗?”

  黄氏出了个主意。

  李贽答道:“容我想想,看怎么跟子理和文长两公开这个口。”

  黄氏好奇地问道:“老爷,这两年,也有不少人给大姐儿二姐儿介绍良配,你怎么就一眼看中了魏修德和高长策?”

  “进屋里说。”

  进到屋里,看左右没人,李贽才缓缓开口。

  “这几年,我大兴新学,为殿下新政奠基造势,颇有所得。只是这仕途官场,如履薄冰,一朝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而今我名声在外,却成了众矢之的,树敌颇多!老夫在世时,倒也好说,有殿下照拂,你们都不会有事。

  只是担心我一旦过世,人走茶凉,总有照顾不到的。届时我的那些敌人,他们的徒子徒孙,恨我入骨,怕是要把帐算在你们头上。

  大姐儿,二姐儿,还有大哥儿,我要给他们找家良配。

  大姐儿、二姐儿,我选中了魏修德和高长策。大哥儿,我选了同乡志辅公(俞大猷)幼女。上次他进京述职,我厚着脸皮试探了一回,他欣然允诺。”

  黄氏好奇地问道:“老爷现在也是海内名士,有人还说你是开宗立派之宗师,怎么不从文士大儒家里选,怎么给她们三个,找得都是武勋?”

  “你有所不知。文人相轻,最是刻薄。我在名士大儒家中选,高的,人家对我这个异端不屑一顾;低的,我们又心痛儿女。高不成低不就,还不如另想它法。

  太子心怀大志,将来数十年都不会停止开疆辟土,建功立业。军功勋贵一族,深得其器重。只需要持重谨慎,可全世代荣华。

  魏修德、高长策和俞家,我是左看右选,都是忠义有德之人,错不了,可为大姐儿、二姐儿和大哥儿的良配。

  其余三姐儿,四姐儿,二哥儿和三哥儿,都还小,等老夫慢慢挑选。”

  “老爷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都是你的亲骨肉,尤其是大姐儿她们三个,那些年,跟着你我,吃了那么多苦,也该让他们过点好日子了。”

  “我知道,我知道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让你们委屈。”李贽双眼闪着光,转头看向窗外,看向西苑的方向,喟然长叹。

  “时也,命也,运也!”

340.第340章 占领国子监

  340.

  魏建平和高策匆匆赶到南华门,递了牌子,在左边的门房里候着。

  南华门是西苑新开的一门,在南海子与宝钞司之间,挨着长安街,赐名南华门。

  经过两年的缓慢改进,西苑南海子东边,社稷坛金水河以西的宝钞司和灵台,被建造为一排阁楼朝房,改名为戎政府,成为戎政督理处的办公处。

  嘉靖二十九年设置的,专门提督京军三大营,总督京营戎政的戎政府被废除,招牌和职权被一并收入戎政督理处。

  隔着一条金水河的原御用监,被改为司礼监,它从借居的紫光阁挪了过来。

  自此,紫光阁是朱翊钧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万寿宫是他居住的地方,万寿宫前面的太极殿是他召集群臣,代行朝会的地方,旁边的大光明殿还在慢慢修葺,说是用来接见宗室、外藩的地方。

  以前的南校场改到更为宽敞的内教场。

  两人正等着召见,突然看到一行人向他们走来。

  为首的身体挺拔,穿着一件暗蓝色撒曳团花纹夹棉直身,腰间扎带,外面穿着一件披风,头戴大帽。

  见到此人,魏建平和高策连忙跪下。

  “臣拜见太子殿下。”

  “起身!”朱翊钧挥挥手,“上次你们来报捷,匆匆见了一面,原本想详细问问辽东战事,只是一堆的事情排着队等着孤,只好放下。

  今日孤要出去有事,就传你们过来,陪孤出去走走。边走边聊。”

首节上一节246/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