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77节

  林黛玉眸眼转了转,猜测道:“既然是在一之前,又只是一个空心的圈,应是零的意思吧,什么也没有。”

  岳凌再又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就和算术中,零出的零头一个含义,需要有一个空位来表示数字。比如十,在这里就是一个1加一个0,如此先去就能表示任何数字。”

  林黛玉颔首应着,“这种法子,当是便利许多了。”

  岳凌又道:“其次在这之后,还有就是如今我们用的是龙门帐,分进、缴、存、该四项,进缴之差,等于存该之差,这样记录下来,只是简单的记了数字,根本分不清商铺如今的经营情况。”

  “除去要明细条目以外,还有一种办法,我要说的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账目上只分借贷两项即可……”

  岳凌也没想过,曾经了解的皮毛会计知识,能用在此处。

  还记得那个高中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初次接触到了专业课就兴奋的不行,非要给他打电话聊了半天他学到的专业课有多深奥,多有趣。

  后来听说,因为两边账目有一分钱对不齐,算得头秃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安好,有没有去提篮桥进修。

  岳凌其实也并不完全通透会计的相关知识,好在内宅里,有这两个冰雪聪明的小姑娘在。

  林黛玉的聪慧和领悟力自不必说,薛宝钗还是有实干经验的,当岳凌讲述了一遍之后,两人就知道这方法的妙处了。

  而后岳凌便给她们留了家庭作业,从此世人的角度,去撰写一本说明书,来讲解这个记账的方法。

  岳凌要向不只盐商,甚至各行各业推广更先进有效的东西。

第236章 改稻为桑,是国策?

  诸事顺遂,一转眼已是除夕。

  府衙前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从堂门,仪门到后宅中,廊下一路朱红灯笼高挂,点出一片喜气洋洋。

  而沧州城中,也着实有了些生气,千家万户都打扫了屋子,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隆元年的这一载,堪称是沧州百姓的大起大落。

  初时有官商勾结,沆瀣一气,让沧州城乌云蔽日,不知新帝登基,浩荡皇恩是在何处。

  直到等来了安京侯岳凌,力挽狂澜,在这寒冬腊月中,广大的灾民,穷苦百姓,才有遮风避寒的屋子,甚至还每家发了些柴米。

  这才是第一年,若是岳凌长任四年,那沧州城会是什么模样?

  曾有流言从官绅口中传出,安京侯前不久说过,要让沧州富饶堪比苏杭,如今百姓们也都深信不疑了。

  春节的习俗,各地稍有区别,但逛庙会和祭祀祖祠是不变的。

  在沧州,由于还在恢复中,便没有大操大办的庙会,百姓自发的来到府衙门前,省去了焚香的环节,或是让书生代笔,或是直接寻衙役帮忙,就将祈福的话书在一个小木牌上,挂在了府衙外的柳树上。

  如此景象,也将衙门里的官差看得愣神。

  旧时谁不知府衙是是非之地,连敢在门前逗留者都没有,怎可能有今日之景。

  府衙内,岳凌在内宅中,悉知外面发生的一切,心里也略有坦然。

  “百姓们愿意去做就去做吧,看看上面的字条中,有没有是什么是当下的困苦,寻些人去帮帮忙。”

  “临夜了,给府衙的大伙都发了赏银,这一年的辛劳也算过去了。自我来之后,活计就一天比一天不轻快,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是。”

  贾芸出院门之前,又与岳凌介绍道:“老爷,京城里送来的年货都堆在了外面院子里,还有封信,是府上寄来的。”

  岳凌颔首接过,定睛一看,是秦可卿写来的。

  内容上,也与岳凌所想的如出一辙,表达的除了思念,还是思念。关于府中的事,一切安然无虞,岳凌也略略放心。

  只是不知为何在院中多添了几间宅舍,尤其后罩房扩大了一倍多。除了佛堂和林黛玉为逝去娘亲设下的祠堂,又多出三间房,不知是用来做什么了。

  “好,我记得了。”

  收了信纸,岳凌便回了房里。

  除夕之日,自是要团圆,初次在京城外的地界过节,岳凌也以为新鲜,小姑娘们更是内心激动的紧。

  除夕守岁,可以痛快在房里吃喝玩闹,直到深夜里,平日可就没这个待遇了。

  而且,还能领到赏钱,这是必不可少的。

  小丫鬟们如今虽然没有用钱的地方,但钱这个东西,总会没人嫌多。

  薛宝钗带着莺儿,香菱也如约而至,而莺儿和香菱的那一份赏钱,也是岳凌一并给了。

  同紫鹃和雪雁的一样,是一对金银锞子,上面刻着“万事如意”的吉祥话。

  小丫鬟们接了,自然是欢喜的不得了。

  林黛玉与薛宝钗同坐了一处,自前一次与香菱随口闲聊时才得知,薛宝钗始终是和薛姨妈同住的,都在驿馆中下榻,但却从来都没见过薛姨妈露面,这又初逢年关,不由得多问道:“宝姐姐,你娘亲她自己在驿馆过节吗?”

  薛宝钗打眼瞧了瞧走进门的岳凌,与林黛玉抚掌应话,“我已经打发她回去金陵老家了,兄长那边的事就快了结了,拢共坐了一年的牢,便受了冯家的宽恕。娘亲最是心疼哥哥,便往金陵探监了,大概得等兄长出狱,才能再北上来这边。”

  林黛玉微微颔首,也体谅了薛宝钗的不容易。

  起初薛宝钗是要往皇城里去选秀女的,这兄长有牢狱之祸,身家不清,自也没她的机会了。

  不过,薛宝钗如今气色正好,见了岳凌之后,眸中更是脉脉含情,这样反倒不如让她去京城参选好了。

  林黛玉又不禁记恨了从未谋面的薛蟠,真是给她徒增烦恼。

  岳凌听闻了小姑娘们的对话,也往这边坐了过来。

  “过节就不提这些晦气的事了。等薛蟠出狱之后,我修书一封送去京营,让人带他去军营里操练几年,就能改掉身上的这股纨绔性子了。”

  “薛家如今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若是等他去京城里败家底,不仅害得是你薛家,还有我的计划。”

  薛宝钗连连颔首,“是,权听侯爷安排。”

  正说着,外面来了粗使丫鬟禀报,有从宫里来的太监,正往内宅里来。

  年节前从宫里来,除了是来带隆帝的口信,也不会是其他的事了,岳凌便亲自去将人迎了进来。

  当面见第一眼,竟是清瘦年轻的宦官,相貌也周正很多,不像岳凌往常所见,男人净身之后通常有的那种不自然之感。

  “见过安京侯。”

  宦官见岳凌相迎,先一步行礼。

  岳凌抬手虚扶,“公公请起。”

  宦官望着岳凌起身,心里也暗道,“真是一表人才,不愧被陛下所倚重。”

  当面,宦官还是自报家门道:“时逢春节,陛下差人将侯爷的岁俸送了来,并这一份恩赏,勋贵之门皆有。”

  说着,又给了岳凌一个黄绸的袋子,里面是些许银票。

  岳凌笑笑接过,“本侯累受皇恩,便是在沧州也受陛下惦念,当知晓这一份恩情之重。公公,也来得正是时候,自有些话想与公公知会,借公公之口,回禀陛下。”

  “来,这边请吧。”

  宦官也是随着岳凌笑着,一并进了门。

  进门之后,便是有紫鹃奉上茶水,厅堂内,姑娘们都躲避去了里间,也是避开岳凌和宫中人谈论公务。

  岳凌亲手斟茶,又问道:“还未请教公公名讳。”

  宦官颔首,“陈姓,单名一个矩字。”

  

  “陈公公年节出京,实在操劳,不知陛下如今身子如何?”

  陈矩应道:“当不起操劳二字,若属操劳,还是侯爷在沧州赈灾操劳的更多,如今都席卷到京城去了。我只是皇家的奴婢,哪有操劳一说?”

  “至于陛下的身子,太医院悉心调养,如今当属不错。只是陛下每日忙于案牍之前八九个时辰,每日直至深夜才睡下,倒让我们这些奴婢看得心疼。”

  “若朝中多几位如同安京侯的肱股之臣,何苦让陛下殚精竭虑。”

  岳凌抿着茶水,摇头道:“公公过誉了,陛下身子康健是一桩好事。连年灾祸,免不了各地都有疑难杂症,待过个三五载,也该有了转圜。”

  “就如同这沧州,三五载之后,定然民丰物阜。”

  陈矩倒不像岳凌这般乐观,“如今国库里空虚的厉害,给侯爷以及各家勋贵的赏银,也是从内帑出的。”

  “内帑是先帝积攒下的一些钱粮,其中有数,又无多少进项。陛下如今正缺银子,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岳凌眸眼一转,这陈矩还知晓内务府的情况,看来在太监中的地位也不算低了。

  岳凌又问,“不知朝中大臣,给陛下出了什么主意?”

  陈矩应着,“有捐银的,有要向倭国讨银的,还有要在南边改稻为桑的。”

  “改稻为桑?”

  陈矩颔首,“侯爷也曾提过开海,改稻为桑便是补充蚕丝,多造丝绸。如今按照苏杭的织机来算,顶多一年织十五万匹。”

  “若是开海,这个数量远远不足,至少再增加三十万匹才能满足所需。真正能做到充盈国库。”

  见岳凌紧皱着眉头,陈矩不禁问道:“侯爷以为,这不是个好路子?”

  “朝中上下评价说,改稻为桑,一亩田地产出能翻数十倍,如此上利国家,下利百姓之举,当为国策推行。”

  岳凌摇头,“不好评价国策好坏,只是执行起来,多半会偏差陛下的原意。我能考虑到的风险,陛下定然也能知悉,弃农富商,避免不了土地被一些丝织大户兼并,或许缓缓推进能有所改善。若是一年增加三十万匹,实属不易。”

  陈矩道:“那依侯爷的意思?”

  岳凌沉吟一阵,依旧不言。

  陈矩又道:“侯爷放心,我这一遭是来替干爹跑差,若不是他上了年岁,还得他跑来沧州一趟呢。”

  “夏总管?”

  陈矩连连颔首。

  岳凌又开口道:“依方才公公所言,大力推行改稻为桑者,首先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其次在当地能获些好处,至于能有多少富了国家,还有待审查。”

  “江浙之地,必须有一位信得过的内官,或大臣坐镇,若非如此,定然生乱。”

  陈矩默默记下,“好,侯爷再与我说些沧州如今新政的变化,我一同禀报与陛下。”

  ……

  隔壁房间,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坐着,皆是按捺着心底的思绪,默不作声。

  两人虽然都对厅堂上所说之事感兴趣,但也不能去偷听。

  适时,薛宝钗开口启着话头道:“林妹妹过年又长了一岁,便是十岁了,离谈婚论嫁的年纪也不远了。”

  薛宝钗眉眼弯弯,笑看着林黛玉。

  林黛玉粉腮透红,嗔怪道:“难为让宝姐姐费心了,我倒不急,宝姐姐明年只差一岁及笄,也难怪着急了。”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疲惫期,浑身乏力,第二章等我晚一点更新QAQ

第237章 侯爷的传言果然不假!

  薛宝钗听了,脸上微微一红,旋即又恢复了从容之态,嘴角依旧噙着那抹淡淡的笑意,“林妹妹伶牙俐齿,我自是讨不得便宜。不过,我就算急了,也得排在林妹妹后面,急也没有用呀?”

  林黛玉听得一怔,片刻啐了口,嗔道:“宝姐姐,你也是与我相熟了,才说出这不知羞的话来。”

  薛宝钗却是格外的坦然,“平心而论,倘若我是先来的那一个,我肯定也不会让出位置来的。既然如此,那我就心安理得的排在后面好了,总之林妹妹让我排着,我便排着就是了。”

  林黛玉涨红了脸,“我何时说让你排着了?”

首节上一节177/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