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15节

  听到是倭人,朱棣连忙问:“有多少船?”

  “遮天蔽日,大概不下100艘。”

  这下就让那些保守派大臣抓住机会了,纷纷表示这就是太祖不让下海的原因。

  “皇上,先皇之所以不让下海,就是为了防备倭人,尽管已经册封日本国王,但倭患始终不绝,皇上,这是上天也要阻止您呀!”

  “是啊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变啊!”

  “皇上,您不要葬送大明的江山”

  得,现在都来到葬送大明江山的地步了。朱棣原本就黑的脸更黑了。

  “让…”

  他刚想下令让人去剿灭倭人,另一份消息传来,而且还是急报。

  “启禀皇上,杭州市舶司来报。”

  “说”

  “经查明,来往船只不是倭人海盗,而是一国听闻天朝富裕强盛,特意遣使前来,并有另外两国特使一同前来乞求觐见天朝皇帝。”

  这突如其来的反转让朱棣整不会了,但很快他就笑了,这不正好吗。

  “你们看,海外使者慕名天朝而来,这正是我大明必须要打开国门的原因,不然国威何在?”

  “皇上,市舶司说那位特使还给皇上带来一份大礼。”

  “哦,是什么?”

  “在海外纵横多年的海盗陈祖义和其他头目均被擒获。择日就会献上。”

  不仅是朱棣,就连那些大臣还在被这突如其来的信息给弄住了。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见皇帝下令,让特使择日觐见就退朝了。

  陈祖义这个作恶多端的海盗被人扭送到大明,这让朱棣心里放心了。但这个海盗却是被别的国家使者抓住的,这让他感到不舒服。

  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让觐见的异国使者抓住困扰多年的海盗,这传出去他们的面子何在?

  这让朱棣坚定了自己要下西洋的决心,哪怕是所有大臣反对也要如此。

  一些人认为下西洋的主要目标就两个:宣扬国威,找侄子。这是小白或者甜甜圈们理解的,朱棣为什么要下西洋,就是为了效仿汉宣帝,建立一个海上的西域都护府。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已经超过陆上丝绸之路。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可以源源不断的出口来换取税银,而且中国还是贫银国,靠外贸获取的银子全部投入到国内市场,而一旦断了,那就会造成通货紧缩。

  为了减少银子使用,太祖皇帝直接发行大明宝钞,让他和银子同值。但百姓对纸币没什么信心,因为前朝的纸币滥发造成的后果大部分人是知道的。物价上涨6000倍是个什么体验,他们可不想体验,要么用银子,要么以物易物。

  至于宣扬国威和找侄子,请问举全国之力打造船队就是为了这两个目的,那代价会不会太大了。大臣们知道还不得以死进谏,所以说,不可能的啦!

  这次来大明觐见的特使是个机会,他仔细看了市舶司送上来的奏折,说对方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是一个叫什么罗马帝国,还说一千多年前两国就有联系,他待会要去查查资料,一千多年前那还是汉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说不定就有这个国家记载。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特使感受到大明的强盛,他要求将宫殿全都装饰起来,还要安排好对方住处,听说对方带的人可不少,必须好好招待。

  而且为了暂时转移群臣注意力,朱棣第二天在大殿上宣布,将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这让文臣高呼皇帝圣明。只不过他的次子表情非常丰富,这也难怪,毕竟他也是受朱棣最喜爱的皇子,本来以为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结果与太子位置失之交臂,要不是在公共场合,他肯定要大闹一场。

第339章 觐见天朝皇帝

  在皇帝的旨意下来了,让三国特使前往南京觐见。

  在宁波待了有些日子的梅森就带着部分船队北上舟山,随后停船,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南京。一路上都是良好的住宿条件和食品,尝到不一样的食物,他手下的人眼睛都放光了。他们从来没有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要不是其他人阻止,他们能吃到撑死。

  用了丰盛精致的菜肴,喝着用精美茶具冲泡的茶水,这简直就是欧洲顶级贵族的享受。这让使团中那些从未见识过这些的土包子大开眼界。

  甚至于,一些普通使团成员和随从,还做出了让梅森实在无语的举动,那就是偷偷趁着招待人员不注意把喝完茶水又或者吃完美食的杯子、盘子、碗这些给藏了起来,打算带回去换钱。

  梅森已经要生气了,这会让别人觉得他虐待手下呢。但好在其他人没有说什么。

  为了能够与当地人对话,在淡马锡的时候梅森就开始学习大明语言了。目前来看,他学的还算是成功。

  从宁波到南京差不多六天的路程,使团的队伍浩浩荡荡,终于抵达了南京城。

  这座超级人口都市让梅森更加震惊,只有富裕的国家才能建起这么宏伟的城市,大明就是这样的。

  负责迎接梅森他们的是鸿胪寺卿,这是专门负责迎宾的机构。为了表示尊重,朱棣强令礼部左侍郎前来迎接,而梅森见到他们后,也表示自己是来自罗马帝国的特使,前来觐见皇帝陛下。

  而在奉天殿,朱棣已经准备多时,就等对方前来了。可没想到一些大臣非得在这个日子和皇帝唱反调。

  十几位大臣先是祝贺朱棣,然后就是将身上的官袍脱了,露出里面他们写上的皇明祖训。

  “请皇上恪守祖训,停罢下西洋之举!”

  话说,你要是在别的时候来这个也就不说什么,可现在是个大喜的日子,你来这一出,是不是找打呢?

  朱棣的脸色阴沉下来,但他也不想难得太难看。但大臣还是让他们弄的下不来台,那就不能怪他了。

  “皇上,外国特使已经来了。”

  朱棣马上说。

  “宣他们进来。”

  而刚才那些拼死抗争的大臣马上穿好衣服站在一旁,他们可不想在外国人面前丢脸。

  当梅森进入南京故宫的时候,更被这座宏伟华丽到极点的宫殿给震惊了,他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伟大的宫殿群建筑,皇宫的华丽、庄严、肃穆……都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情不自禁产生从内心深处涌起的畏惧。

  走在皇宫内的御道上,见多识广的梅森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心中对马上见到这个帝国皇帝带着期盼和敬畏。

  进了奉天殿,梅森一眼就看见正前方高高在上的宝座,宝座上坐着一个身穿皇袍的男子,由于离的太远,他并没有看清朱棣的容貌,但坐在宝座上的朱棣气度非凡,给人一股无形的威严和压力。

  宝座下首两旁分别有十数员大明官员,这些官员包括各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主官将领等。均是大明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梅森一个都不认识,但不妨碍他对此的猜测。

  “罗马帝国特使梅森,奉罗马帝国皇帝命,前来觐见天朝皇帝,并有书信一封,请皇帝陛下预览。”

  学习汉语的时候梅森要崩溃,那些词语比他们的还要难,他有些担心自己闹笑话,但看情况,目前还可以。

  对于这个人,一些人也做了点功课,至于说的罗马帝国,有人认为是汉朝资料记载的大秦,也有人认为是唐书中记载的拂,方位都符合,不过还是有些争吵。争论谁的对?(实际上都对)

  “贵使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

  朱棣开口慰问,对于这个外国人,他也是好奇的。至于对方说的那封信,已经进行翻译了,很快就会交过来。再看看旁边的大臣,刚才还要死磕的劲头没了,看来也是个好面子的人。

  除了梅森,马六甲国和三佛齐国的特使前来请求大明皇帝册封。朱棣高兴,当场就宣布册封为国王,并赐印玺等物品,允许朝贡。

  而梅森也将自己送给大明的礼物带了上来,陈祖义等海盗头目已经吓破了胆,对于这个作恶多端的海盗,朱棣没有什么好脸色,直接下旨凌迟处死。

  对于特使的功劳,朱棣命人将陈祖义的赏金,50万两白银奖赏给对方,毕竟是他们铲除的海盗。

  “陛下,罗马帝国一直非常希望与贵国进行贸易,为此在三年前派在下探索东方海路,但到了满剌加时,就听闻天朝下了禁海命令,这让我有些不理解。”

  听说禁海令传到那么远,朱棣也有些难受,他解释说:“贵使不知,近年海盗匪患猖獗,先皇为了避免海盗,这才下达的禁海令,现在海盗已除,相信不日就可通航。”

  朱棣的话让一些大臣震动,这是要废除禁海令了,这是违反祖训的,是大逆不道。

  在让梅森等人退下后,那些大臣又跳出来了,纷纷表示要是废除禁海令,就先杀了他们。

  “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你们非要这么干吗?都回家吧。”

  说罢,朱棣就离开了,只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他们还觉得自己没错,只要给皇帝施加压力就行,总有一天,皇帝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的。

  这次的觐见,梅森给朱棣带来胡椒、香料、珊瑚、珍珠、蓝宝石等多种礼物,把身旁的宦官都看蒙了。没想到海外有这么多的宝物,朱棣也有些些愣神,但他还维持着皇帝的威严。所以下朝后就让人去请梅森,他打算请他吃饭。

  至于梅森带的那些手下,有几个人看秦淮河边上的姑娘姿色不错,就拿着自己和兑换的钱去消费,还有些脑子聪明的就偷偷在市场上出售一些香料宝石什么的,狠狠地赚一笔。这座城市带给他们太多的震撼,必须要好好看看才行。

第340章 交谈

  南京城在太祖建都之后动用了巨大人力,建成全长96华里、世界最长,也是大明最高的城墙。因而面积达到南唐金陵城的三倍,人口达到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梅森对这座城市开始记录,朱棣为他配备了护卫和讲解让他可以对这座城市进行详细的记录。

  “南京城比君士坦丁堡还要大,人口相当于一个王国,而这样的城市在天朝还有许多,这是帝国不能想象的。”

  梅森对朱棣给的海盗赏金拿了一部分用作花销,其他的都分给手下人。而朱棣也特许在南京开设市场,来将他们带来的货物进行销售。

  从海外带来的各种商品很受欢迎,南京的商人大量购买这些舶来品,而当地的丝绸、茶叶、瓷器也让对方大量购买,刚到手的钱还没捂热乎,就又回到南京商人的钱包。

  梅森得知要与天朝皇帝共进午餐,直接做了万分准备。不仅带上翻译,还有一些礼物,他心里还盘算着如何让皇帝重开海外贸易。

  梅森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皇宫的花园里,朱棣已经等候多时了。

  “特使远道而来,还为天朝剿灭海盗辛苦了。”

  朱棣一开口就是赞赏梅森为大明擒获陈祖义这个罪大恶极的海盗的功劳,而梅森也是受宠若惊,连忙表示这不仅是进献给皇帝的礼物,更是为了复仇,他们的船队也遭受到了陈祖义的攻击,剿灭他们也是为了替那些船员报仇。

  “哦,大明皇帝陛下,我一路上看到这里的城市和乡村,天朝确实是富裕强盛,几十年前马可波罗在贵国谋求了一个职位,后来他将在这里了所见所闻在欧罗巴广泛宣传,这也是我为什么来到天朝的原因。”

  听到大明的威望都传到西方了,朱棣自然高兴,不过马可波罗、欧罗巴这些新词汇让他有些不懂,洪武朝中也没有外国人担任官职,看来只能从前朝历史中寻找了。

  至于那封信也已经翻译好了,朱棣接过来看了看,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高兴。

  “神恩天命,罗马帝国的凯撒,信仰的守护者彼得致敬伟大、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东方天朝皇帝: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安德鲁.梅森,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

  “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

  “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

  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

  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

  信里的话让朱棣很是受用,他和其他皇帝不同,朱棣是对海洋探索最上心的一位皇帝,之前让郑和带领水军出使日本就是例子。

  为了巩固边防和自己的统治,朱棣决定派人去日本进行政治交涉。这一任务就落到郑和身上。郑和在朱棣夺权过程中跟随朱棣多建奇功,深得朱棣赏识。郑和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人马东渡扶桑。

  当时东渡日本也是很艰巨的,唐朝高僧鉴真六次才东渡成功,足以说明其艰难。郑和从宁波东渡至日本,代表明朝政府向日本政府指出应严格按照会谈内容办事,不得违背。日本执政足利义满自知理亏,立即下令逮捕了倭寇首领,并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郑和胜利完成使命,向朱棣禀报,朱棣很高兴,致书国王义满,表示满意。

  这便是鲜为人知的下东洋事件,通过这件事,足利义满开始限制倭人骚扰大明海岸,同时两国之间的朝贡贸易也走上舞台。由于向日本颁发贸易许可证“勘合符”以区别于倭寇,贸易也叫做勘合贸易。

  对于日本梅森也是做了功课的,知道倭人说的就是日本人。在之前和市舶司的接触中,梅森表示如果能够开放贸易,他会自掏腰包雇佣军队前去扫平日本,让大明永远没有倭人来抢劫。不过这个被市舶使当做笑话抛在脑后了。

  “陛下,恳请您开放一处港口来进行国家贸易,我向您保证,天朝会在这里赚取很多钱。”

  梅森知道这位的雄心壮志不比彼得小,到处讨伐到处建设,所需要的钱财非常多。如果能从这里入手,成功的概率非常大。毕竟谁不爱钱呢?

  “贵使对大明还是不懂啊”

  朱棣摇摇头,说道:“目前宣布开放还是不行,一些不知好歹的人想要威胁大明的边境,这需要时间解决。”

  对于这种说法,梅森显然不信。关于大臣要求罢黜下西洋的举动他多少了解点,恐怕这个才是皇帝不敢开放的主要原因。

  既然目前开放不行,那梅森开始换一个角度。“听闻皇帝陛下在之前册封了一位日本国王?”

  “是的”

  得到朱棣的答复后,梅森说道。

  “在下知道天朝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果皇帝陛下信任我,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由我和东印度商会代劳。当然,每年也会给天朝交税。”

  对于这个提议,朱棣心动了。虽然已经有了勘合贸易,但倭人还是时常骚扰边境,山东、浙江、福建等地还有备倭兵以防备,如果能让他们代劳,那作为专门的机构是不会看这些人去骚扰大明的,要是断了生意,他们得恨死日本,这未尝不是个法子。

第341章 中间商

  “这个办法,倒是第一次听说,也未尝不可。”

  朱棣对梅森的办法觉得还行,不过他更对他口中的商会更加好奇。这是个什么东西?

  梅森为朱棣讲解“商会”的作用,不断的扩张贸易,为国家赚取钱财。

首节上一节115/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