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14节

  分割线

  梅森在淡马锡稳定下局势后,开始寻找东方国家的基本情况。这其中有个叫禁海令的政策让他十分不解,为什么他们要禁止民众下海呢。

  “大人有所不知,自从新朝建立,洪武皇帝便规定片板不得入海,不得前往海外买卖,不然就是潜通海贼,不仅要枭首示众,全家还要发边卫充军。”

  梅森听着几年前冒险下南洋的塞里斯人的讲述,对于他们口中这个叫大明的国家感到更加好奇。他知道国家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下达海禁令的,既然说是海盗原因,那就带着他拿下的那些人去一趟大明领取赏金。

  塞里斯人和罗马尼亚人之间相处融洽,毕竟帝国将海盗一网打尽,维护了当地的生存环境。而梅森也表示效忠帝国的人可以前往锡兰、印度和亚丁进行贸易,这也是为了提高当地的控制力度。

  就这样,梅森带着罗马帝国生产的商品和本地的香料,决定北上前往大明去领取赏金,顺便看能不能让皇帝开放港口与帝国做贸易。

  前往东方的罗马尼亚人至今也只有3500多人。其中安德罗尼柯港占三分之一,剩下的分布在亚丁、印度、锡兰等地。他们成为公司统治当地的重要阶层,其次就是皈依公司的部落和地方政权,毕竟他们是为了垄断利益,而不是直接统治这个地方。

  梅森在东南亚的民族外交政策做的是不错的,听闻总督大人要去东方,不少特使打算拼着一同前往,马六甲的拜里米苏拉也派特使前去,他打算摆脱暹罗的属国地位,获得独立。

  一些船只载着货物已经开始回亚丁进行销售,他们还带来总督的信件和消息,这下他可以不用上法庭了。

  在淡马锡,要塞已经规划建设起来。一些人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直接皈依了东正教,还效仿罗马尼亚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除了面貌和肤色,其他的已经和罗马尼亚人无异了。

  在曼德海峡顶端的罗马尼亚殖民地现在已经有了不一样的面貌,亚丁的造船厂、火炮厂马力全开,而从印度可以购买的天然硝石直接让他们免去了火药原料不足的烦恼。已经皈依东正教的阿拉伯人进入工场工作,就是他们的薪资比罗马尼亚人少三分之一,但也足够生活了。

  殖民地官员不解,为什么凯撒要三令五申不得过分压榨当地民众呢,明明这样获取钱财和原料的速度最快。

  东印度公司的移民部门开始寻找城中贫民窟的人,告诉他们在东方有一夜暴富的机会,这让贫民感到好运来了。

  他们被装上船只,一路前往埃及,还要走几十公里地换乘下一艘船前往东方。有些人是拖家带口来的,应该说现在的移民还算是人道的,船中配备一名药剂师,不然死亡率可就高了。

  想当初他们移民到安德罗尼柯的时候,很多人水土不服就没了,现在终于缓过来并进行扩张,周围那些“无主之地”就是上帝赐予他们的。这可得好好保护,不然就对不起上帝他老人家了。

第336章 皇帝出访带来的影响

  米尔恰在布拉格收到热烈欢迎,当地的大小贵族全都出现在这里。为了能够不让皇帝看扁,市政府破天荒的拿出大部分的积蓄来举办宴会和庆祝活动。并且将布拉格的乞丐都给赶了出去。

  罗马皇帝和波西米亚国王交谈甚欢,虽然文策尔没有实权,但和米尔恰说些悄悄话还是可以的。

  对于这些贵族,文策尔丝毫不掩饰对他们的厌恶,只能一个劲的表示会全力保证弗拉德和安妮继承王位。

  目前波西米亚的宗教改革呼声强烈,文策尔打算利用这次事情来增强自己的权力。

  整个布拉格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上层社会一个劲的消费啤酒和食物,而底层的平民只能向他们乞讨一点点的金钱或者食品裹腹。强大的阶级差距让一些人对当地贵族彻底失望,他们有的前往布尔诺,有的则留在这里,打算利用市议会进行斗争。

  对于这位亲家,米尔恰也是给足了面子和礼物。直接在说如果文策尔受到什么麻烦,那他一定会带着军队前来帮场子。

  这就是个警告了,警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要打他的主意。而且就算贵族对罗马帝国不满,那些市民贫民阶层对罗马的好感度也是非常高的。

  以布尔诺为首的南部城市在与罗马的贸易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君士坦丁堡出产的粮食、蜂蜡、纺织品以及香料是他们进口的大头,而他们的大量银币也向君士坦丁堡输送,结果就是一批亲罗马的团体诞生了。

  波西米亚现在就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想在接下来的斗争中获得胜利,这个时候罗马皇帝的来到就显得很特别了。谁知道他是不是来给一些人撑腰的,结果一看,皇帝没有明说支持,也没有不说支持,这个具体是怎么说呢,我就这么说好了。

  这只能让贵族和市民去猜去,皇帝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他支不支持国王,或者说他打算废掉国王,然后亲自坐上王位。毕竟现在就看米尔恰到处游山玩水,他们不信皇帝没有其他目的。

  可实际上吧,皇帝确实是来这里旅游的。不是今天开宴会就是明天去打猎,玩的不亦乐乎。

  这也难怪,毕竟从大公到皇帝,他还没有出门玩一次。如果说在匈牙利还是有公务在身的话,到了波西米亚就是纯纯的玩乐了。如果钱不够了,让那些人去君士坦丁堡结清就行。

  其实不用这样,彼得已经让巴蒂斯特从国库里拿出50万列伊前去给皇帝,让他玩的开心。顺便还将需要他批准的东西带去让他签字,玩可以,但先把这些东西给批准了。

  而皇帝出巡也带动着欧洲局势的发展,最担惊受怕的就是波兰。瓦迪斯瓦夫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半包围了。从罗马到莫斯科,要是波西米亚再来,那他就跳波罗的海得了。所以他必须让这个包围破坏掉才行。

  莫斯科已经是东正教的地盘,直接变成自己的不现实,所以支持国内某一个人当大公就行。波西米亚的话,西吉斯蒙德就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立陶宛丢失了大量土地,维陶塔斯这几年很不好过。尽管之前利用哥萨克内部的矛盾成功拿回基辅,但还是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和波兰联合已经是最后一个办法了。

  维陶塔斯与瓦迪斯瓦夫多次促进两国融合,克拉科夫和维尔纽斯的瑟姆成员不得不相互联姻来壮大自己。为了榨取更多的钱财和士兵,维陶塔斯颁布了维尔纽斯法令,将部分司法、征税权利下放到地方,同时还宣布本地农奴不得迁移,地主对逃跑的农奴具有永久追捕的权利。

  作为最后一片被基督净化的土地,立陶宛的政治体制还是处于落后时代,不管是波兰还是莫斯科,立陶宛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得亏雅盖隆和安茹联姻,不然自己比留里克还要落后。

  瓦西里一世也时刻盯着立陶宛,与罗马签订的分割条约虽然将基辅给了,但收获也是不少,包括北部大片土地和波罗的海出海口,斯堪纳维亚半岛也被划给他。这些地方够给他消化一阵子了。

  在得到罗马的许诺后,瓦西里开始推动莫斯科脱离金帐汗国的统治。他开始组建公国军队,还聘请自己的妹夫乌克兰公爵米哈伊为雇佣兵将领。琥珀之路的重新建立让罗马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用莫斯科河、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来进行贸易,双方的交往进一步增多。而罗马的火炮也进去莫斯科的军队中,这种武器将成为对抗游牧民的绝招。

  克拉科夫也在谋划寻找其他国家组成同盟对抗罗马,瓦迪斯瓦夫吸取了威尼斯的教训,开始寻找那些实力强的国家。阿拉贡因为失去了西西里和马耳他对那不勒斯和罗马恨之入骨,奥地利也失去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加上波兰立陶宛那就是四个国家了。

  此外,勃艮第也可以拉入反罗同盟,只要想办法让勃艮第公爵认为罗马会帮助他的死对头奥尔良公爵就行了。其他国家则可以许诺,比如让英格兰继承法国的王位,让教宗国管理君士坦丁堡,让卡斯蒂利亚统治希腊和那不勒斯。只要他敢说,接下来怎么做就是对方的事情了。

  对了,西吉斯蒙德这个未来的神罗皇帝也得加入进来。只要承认他的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就行,这样,就剩下莫斯科了,立陶宛委屈委屈,就全占了吧。

  人才,真是人才。先不说这些国家会不会加入,就凭你那强大的贵族和地主,你能像罗马一样征集五万大军吗,能源源不断的运送物资去前线吗,除非你们愿意和奥斯曼马穆鲁克结盟,但们敢吗?

  波兰还是先把条顿解决再说,不然实在是说不过去。知道你不容易,可是在东欧谁容易,为西欧抗住了蒙古和其他游牧势力,抗住了异教徒,抗住了一切强大的力量。

  结果就是,西欧开始从西罗马灭亡后的惨状逐渐恢复,然后大航海、文艺复兴、扩张,爆兵,战争。而东欧只有未来的俄罗斯扩张成功,资源挺多,可惜气温太冷了。而要想冲破地中海,罗马必须要控制两个地方,一个是苏伊士,一个是波斯湾。只有控制这两个地方,帝国才能是真正突破成功了。

  现在罗马已经开始苏伊士运河项目,黎凡特等地方的商业贸易扩张迅速,只需要找个机会让马穆鲁克听话,这一条腿就算成了。

第337章 东方遍布黄金之地

  第337章 东方遍布黄金之地

  欧洲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也正常,毕竟这时候不比宗教战争和大革命时期激烈。所以都是暗流涌动。

  而在东亚,可就热闹起来了。梅森这次带着陈祖义和其他海盗头领北上觐见大明皇帝,还有南洋的商人,各国特使也一并前往。

  他们带着大量继续浩浩荡荡的北上,途中来到水真腊这个重要港口补充物资和淡水。这里炎热的气候让一些人感到不适,还好随行的塞里斯人医生让他们好受了点,不然他们就得提前回去了。

  “我说,你不会骗人吧,我们走了这么多天,怎么还没到?”

  一个船员忍不住询问塞里斯人,梅森斥责了他。

  “冷静点,当初从亚丁到锡兰的时间比现在还长,现在不也是挺过来了,耐心点。”

  也难怪梅森斥责船员,毕竟要到这个遍布黄金的东方国度,他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了。他本人也是,希望能够早点来到这个地方,并且能够完成他的任务。

  “大人,前方发现陆地”

  一个水手报告给总督,梅森让一些人上岸查看有没有危险,他随后就到。

  五六艘小船载着三十多位战士靠近这块陆地,上面虽然没有任何城市建筑,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是让他们感叹。在升起安全的炊烟后,梅森带着剩下的人来到这里。

  “这里不是明国”,一个船员说道。

  梅森翻开地图,看样子他们是偏东了,应该偏西走就能到达了。

  “既然上帝让我们发现这里,那这里就是罗马帝国的土地了。”

  梅森命人升起双头鹰旗,将这里取名福尔摩沙,也就是美丽的意思。随后就是让人深入内陆寻找居住人口,希望能将他们纳入王化之下。

  “大人,那去大明…”

  “这点不用担心,等过段时间就去。现在应该放松才行。”

  还好梅森听从下属的建议,为了在靠近大明的地方建立贸易据点,带了不少建筑材料和工人。他们打算在这里进行据点建设,并准备派遣士兵看守。

  而派遣内陆的人也传来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当地民众居住的地方,并拿了一些衣物、玻璃球表达来意。对方非常高兴,并准备进一步的增加关系,同时当地的竹子也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所以在建设据点时砍伐,而当地见对方诚心诚意的份上也就不说什么了。

  尽管当地的探索度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梅森已经将这里纳入帝国统治下了。这里,将成为帝国东方的福尔摩沙省。只要治理得当,他们将爆发出惊人的财富来回馈帝国,顺带也帮助他们在东方站稳脚跟。

  梅森留下一些人负责当地事宜,随后继续北上,当地的水域比以前经历过的更加汹涌,但好在马上过去了。

  就这样,梅森带着剩下的船只总算进入了东方国度的海域。可能是想直接去对方首都吧,所以才听从别人的建议直接北上。最终到达海外。

  宁波知府正在听着小曲,享受着自己买来三天小妾的投喂。新朝建立已经三年,他也该享受享受了,自己可是洪武二十五年的进士,如今已经是知府实属不易。要不是趁着几年前的事情做些别的,就凭着他现在的工资怕是永远也享受不到好的。

  “大人,不好了大人,不好了。”

  知府眼睛都没睁开,面色不悦道:“慌慌张张的,怎么了?”

  “海上…海上突然出现大量船只,正在向我们这里而来。”

  听到这个,知府马上从小妾的身上起来,并让别人都下去。

  “难不成是倭人又来了?”

  知府最怕的就是这个,要知道沿海城市哪个不怕倭寇突然来袭。这可是一帮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他必须要做好准备。

  “赶紧向宁波卫报告,还有布政司、按察司。”

  “是”

  知府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去想别的了,他现在要赶紧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转移到别处,不能让他们抢走。

  话回海外,梅森面对即将到达的海岸也犯了难,他们怎么去?

  要是对方是开放状态,他们可以来到这里的。但现在是锁国,普通贸易是不可能的了,要不,直接拿大炮轰开?

  “大人,我们先派人去说明一下吧。”

  身旁的塞里斯顾问提出建议,梅森批准了。就让一艘船带着他前去宁波府说明情况,而宁波的百姓听说倭人来了,纷纷逃跑,有些胆子大的打算与家园共存亡,誓死也不离开。

  宁波卫也得知了这种情况,马上准备防御,但很快就发现问题。按照惯性,对方早就上岸了,可是他们现在该没有上岸,应该不是来抢劫的,而且有些眼尖的看对方的船和平常见过的倭人船只不同,是不是别的国家的?

  “大人,有船靠岸了。”

  一个士兵报告,卫所长带领士兵前往海岸边,等船只停下后拿着武器随时准备进攻。

  “别紧张,我们是从西方来的使者,久闻天朝强盛富足,特来前往拜访。”

  卫所长还是有些不放心,但他看对方没有抢劫,应该是真的,于是赶紧派人向上级汇报。而对方见这位大人相信他们,就上前和他握手,悄悄的将一锭银子送到他手中,卫所长很快喜笑颜开,命人送去瓜果蔬菜、粮食淡水。

  消息传到宁波府,知府大人听说是外国特使,心放下一半,就向布政司和朝廷报告此事。毕竟这关乎天朝的声望,只要自己将这件事直接交到皇帝面前,那升官发财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富贵险中求。

  船只老停在海上不是个事,船队尝试拿出一部分货物与宁波百姓进行贸易。顺便贿赂知府和其他官员,终于让船队在附近的一座小岛上进行停靠。而从海外带来的香料和蕃货让当地的富商感到新奇,纷纷拿出银子来购买,货物很快就被销售一空。

  宁波百姓哪里见过这些货物和罗马尼亚人,他们对这些不同相貌的人感到好奇,每天都要看,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一伙相貌独特的人来到宁波的消息就在附近传开了。

第338章 东方皇帝的心思

  宁波本是市舶司的驻地之一,禁海令颁布后就撤销。永乐元年虽然重新设立,但民间贸易仍然没有恢复。而当得知对方是来觐见的,市舶司也来了,并让特使入住宁波城。

  梅森哪里见过这样的城市,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经是凤毛麟角,但接待的人却说这是常有的,而首都更是有百万以上的人口,梅森吃惊,百万人口的城市得多大?

  而城中的市场、人口更是他在佛罗伦萨和君士坦丁堡没有见过的。这一切都是让他认定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梅森认为君士坦丁堡是最富饶最大的城市之一,但自到了大明后,一个宁波就和伟大的君堡丝毫不逊。对于大明首都更是有强烈的好奇心。

  市舶使告诉梅森,如果他们能够继续向北一点,就可以到达舟山港,从那里可以直接去觐见皇帝,现在到了宁波,时间可能有些慢。

  南京城,即位有两年多的永乐皇帝朱棣看着下面跪着一片的官员头都大了。今天又是和他们斗智斗勇的一天。

  “皇上,太祖有训,片板不得下海,出海一人者斩首,三人灭其家,三人以上灭三族。此乃祖训,皇上不能违背啊!”

  一个官员向朱棣谏言,在他看来,出海完全是劳民伤财,还会危害国家安全。去年出海去日本已经是极限,如今还要出海,建造大量的船只,这就是浪费。

  而且不说出海,又要扩军,又要迁都,还要编纂永乐大典,一些地方还有旱灾洪涝,前些日子还得到消息,西方帖木儿准备带领军队进攻。这一桩桩一件件,快要把朱棣给累垮了,下面的臣子大部分和他唱反调,真是…

  成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也向朱棣诉说国家的难处,现在各地都需要钱,而国库中的存银已经不足100万两,需要节省支出才行。

  “你们都看的太小了”

  朱棣见这些人的表演,开始自己的见解。“这段时间,朕都听说什么劳民伤财,沽名钓誉。要想让大明复兴,就要打开国门,扬我国威,重振天朝雄风。”

  “这就是朕的沽名钓誉,朕就是要沽天朝之名,钓大明之誉。”

  朱棣的决心让众大臣感到不好干,这个皇帝还是重武轻文,治理国家离开他们怎么能好呢?

  就在这时,一封急报传来。

  “启禀皇上,浙江布政司来报,宁波附近海域出现大批船只,怀疑是倭人作乱。”

首节上一节114/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