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116节

  除此之外,还有罗马帝国的各种情况梅森都为朱棣进行讲解。从中午讲到晚上,朱棣还没有听够,两人约定明天再来。梅森就离开了皇宫,他要开始进行补习了。

  朱棣对于梅森讲解的世界已经有强烈的好奇心了,从罗马帝国到锡兰、淡马锡再到这里,这广袤的海洋存在着无限的探索机会。

  为了看梅森提的建议是否可以,他开始翻找市舶司关于明日贸易的情况资料。从永乐二年开始,每年日本的船只来往三次,宁波市舶司的资料显示,日本的货物价值都是小的,但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气概,通常会高估,而那些赏赐的大批财物和进口的商品转手卖给日本国内,恐怕是几十倍的利润。

  这让朱棣的心滴血,这都是朕的钱啊。就这么没了,看来他还是对日本太仁慈了。

  “皇上”

  一个人出声,朱棣一听就让他讨论一下关于今天的事情。

  “郑和,你去年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国王有什么情况?”

  郑和仔细想了想,说道:“日本国王没有什么异常,但他的周围都对大明反感,如果现在的日本国王没了,那么两国之间的贸易就要取消了。”

  这让朱棣感到勘合贸易就是个短命的,如果外包给其他机构,除了不用担心倭人外,还有钱可以拿。百利而无一害,这让他心里决定了下来。

  “今日召见这位特使,他所说的世界真是让朕好奇,为了大明的未来,哪怕是没人支持朕也要搞下西洋。”

  对于朱棣的雄心,郑和赶紧说皇上圣明。之前下东洋的经验让郑和的外交等级提升,他随时准备接受永乐皇帝的任命下西洋,就算抄家灭族也是如此,更关键的是九族里就剩他一个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天,朱棣在朝堂上有些心不在蔫,心里想的都是和梅森继续交流。大臣们在经历了昨天的事情后要求海禁的声音下去不少,但还是有些文人一个劲的要求皇帝恪守祖训,其中包括解缙,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之一。

  解缙为首的文人对于皇帝违反祖训的行为认定是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行为。一个劲的要求朱棣撤回成命,不然就死谏。

  “你想死谏,用朕的恶名,成全你的名望。朕告诉,不可能。你不是有力气吗,那就去国子监种菜吧。”

  解缙搞不会了,去国子监种菜有辱斯文啊,但皇帝宣布退朝,他也只好去种菜了。不然落了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就惨了。

  梅森又来了,这次朱棣是在书房接见的他。为了让皇帝同意事情,梅森特意献上一副世界地图,他特意指挥人花了半个晚上做的。上面不仅有罗马,还有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如此大的海外地图吸引了朱棣,可以和大明混一图相提并论。

  “这是我国探索而绘画的地图,特意献给天朝皇帝。”

  朱棣看着这张地图,心里感叹那些大臣鼠目寸光,海洋上的扩张也很重要,怎么没人发现呢。

  陆地上遭受游牧民族袭扰这是一个原因,但海洋上的扩张也不能停止,这位来自西方的特使对大明可是有很大作用的。

  “嗯,特使给朕讲讲你们那个皇帝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皇帝陛下曾经多次打败敌军,后来加冕的。”

  在梅森的讲述中,米尔恰的高度一下子就高了。朱棣越听,越觉得像唐高祖李渊,有一定社会地位,屡次打败游牧民族,最后夺取首都登基称帝,这一切都是那么相似。

  “皇帝陛下为我的事业资助了不少,但还是凯撒支持的最多。”

  “凯撒?”

  “哦哦,按照天朝的说法,应该是皇太子。”

  一听到罗马皇太子的事,朱棣要求梅森详细说说。于是,从十几岁随父亲打败游牧部落,然后一路向西完全胜利,最后灭亡一国,打败多次敌军,这直接让朱棣共鸣了,尽管还是和唐太宗更像,但有个和他不同的是:这位凯撒是长子,不是次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废长立幼时常有之,比如隋炀帝杨广。更不用说唐朝,立国150年后才有一个以长子身份继承的皇帝,就连朱棣本人也是老四,对于这个文武双全的继承人,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朱标。要是大哥还活着,自己就不会发动靖难之役了。

  这次他们又聊到很晚,朱棣不仅知道罗马,还知道印度、锡兰、埃及等地方,对于梅森请求开放港口贸易,他还是拒绝了。原因和上次一样,那就是倭人骚扰。这让梅森感到悲观。

  但朱棣也很快就要出手了,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给对方一点安慰。

  第二天,朱棣直接下旨,命郑和为使者,带领水军十万前往日本宣布停止两国直接贸易。这让大臣感到高兴,认为皇帝终于想通了,可下一句马上就来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全由梅森和下属的所谓商会代理,每年商会要缴纳贸易额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款。

  这让梅森感到惊喜,毕竟他为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商业机会,而他也将一并前往日本,会见那位日本国王。他也将明日贸易之间的利润算了个大概。

  明从日本进口硫黄、铜等矿物、扇子、刀剑、漆器和屏风等。

  而日本从明输进口的产品包括:明钱(永乐通宝)、书籍、丝绸、唐伞、瓷器、砂糖、中药、铜器、陶器、丝、丝棉、布、绵绸、锦绣、红线、水银、针、铁链、铁锅、古文钱、古名画、古名字、古书、药材、毡毯、马背毡、粉、小食笼、漆器、醋和其它织品等。这一趟下来,将近几倍的利润就到手了,前提是他能够稳稳拿住才行。

第342章 安纳托利亚合纵

  在梅森为东印度公司夺取了这么大的单子,可惜与总部距离太远,最少得等几个月才能让那些老爷看见。

  董事会的那些老爷已经收到梅森的信,上面说他们剿灭了最大的海盗,公司船只可以走的更远了。

  而且回航的船上装载的都是大量的香料和珍珠等产品,也安抚了一下他们,加上彼得的坚持,决定只要梅森获得的收益比他扣下的要大,就不追究他的责任。

  董事会决定继续开挖运河,争取在十年内完成。因此加大经营东方殖民地的力度,从奴隶贩子手中购买黑人奴隶,然后让他们去挖运河。

  为了让更多的人口去挖掘,东印度公司将目光放在了埃及那些活不下去的贫苦家庭。利用高工资来诱惑他们为项目出力,但他们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永远干不完的活以及恶劣的生存条件。

  为了能够避免其他情况,公司决定同时开挖两条运河,一条沿着古埃及时期的运河河道开通到尼罗河三角洲,另一条是彼得的原本计划,继续向北开挖,将埃及与中东分割开来。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也在其中一条受影响的情况下,另一条可以承担运输任务。

  彼得也知道了梅森在东方获得的成就,剿灭了东南亚海盗,接下来就可以前往那个东方国家了。

  看来除了东方探索,恢复东罗马帝国疆域的行动也需要开始了。前些日子詹达尔国的埃米尔派人来表示臣服,他愿意奉上所有土地和人口,只希望帝国能够让他的臣民好好生活。

  詹达尔是安纳托利亚最后一个小型突厥国,现在臣服罗马,就需要和奥斯曼直接对抗了。但穆罕默德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会尽一切力量来对付罗马。

  为了对付君士坦丁堡,首先就是要找盟友。正好马穆鲁克发生了一点事,奥斯曼可以进行拉拢。

  自从罗马商人被杀的事情发生后,罗马与马穆鲁克之间的关系趋于冷淡。罗马想要恢复帝国疆域,马穆鲁克也有所谓的神圣使命在身,早晚双方有一场大战。而马穆鲁克苏丹也看到了奥斯曼的利用价值,遂派使者前往科尼亚,以哈里发的名义授予奥斯曼向罗马发动圣战的权利。

  穆罕默德也顺水推舟,将马穆鲁克苏丹奉为上主,极尽谄媚。这让苏丹非常受用,直接说会让奥斯曼统治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只要把君士坦丁堡交给哈里发统治就可以。

  这真是瓜分的好戏,苏丹想用奥斯曼当挡箭牌,让他与罗马相互消耗,这样等罗马被打败,奥斯曼也没有什么能力来阻止他北上了,嗯,好计谋。

  对于穆罕默德来说,只有马穆鲁克一个是不行的。他必须要找到更多的盟友一同出兵才行,这不,北边的那位他也看上了。

  特拉比松帝国在两大强国的挤压下继续艰难生存,曼努埃尔三世依靠格鲁吉亚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加上黑海贸易的恢复,他这几年收的税也增多了。

  不过,收上来的税被他花在生活和给格鲁吉亚和奥斯曼的贡金上了,对于最关键的军队则没有多少投入。他都是依靠格鲁吉亚军队或者雇佣兵过活,对于罗马,他也重新表示臣服,不过对方好像要吞并他。

  “哈,不会的,君士坦丁堡不会这么做的,我相信他。”

  曼努埃尔三世在特拉比松接见奥斯曼使者的时候说道,但使者听出来对方的底气不足。这让使者觉得有戏。

  “殿下有没有想过,您是科穆宁家族的成员,您的先祖也曾是君士坦丁堡的主人。”

  是啊,他怎么把自己的祖先给忘了。先祖阿莱克修斯可是力挽狂澜的大英雄,约翰二世扩充了帝国的土地,曼努埃尔大帝更是将这一切推上巅峰。这样的成就足以让科穆宁家族维持统治,可惜后来发生的变故让他们只能在这里偏安一隅。

  虽然内心汹涌澎湃,但曼努埃尔还是不准备反对罗马,他还想活着呢。

  所以,使者认为自己的话白说了。聊了几句后就告别了这位国王,但还没有离开王宫,一个人阻拦了他,并将他带到另一位贵族面前。

  阿莱克修斯.梅加斯.科穆宁,是科穆宁家族的旁支。父亲一脉源自阿莱克修斯二世皇帝的次子,他的母亲是格鲁吉亚的一位公主,加上从小在第比利斯长大,他对这个地方没有半点怀念,但他也想像自己先祖一样入主君堡。

  现在的曼努埃尔三世是个怂货,巴特兰家族和巴列奥略家族都是叛贼,作为王朝正统,科穆宁家族应该驱逐他们,恢复帝国。但他竟然安于现状,这成什么了这是。

  只要自己获得王位,依靠格鲁吉亚和其他盟国的支持,必能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安纳托利亚,届时君士坦丁堡还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所以当听说奥斯曼使者阴沉着建出来后,他就知道谈判失败了,赶紧让人去将这位使者请来,并向其保证,只要他登上王位,就会向罗马进攻。

  不过,要想奥斯曼支持你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人当君主,你也得拿出好处和承诺来才行。阿莱克修斯早有准备,安纳托利亚对他来说只有北部有用,所以除了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方都可以给奥斯曼。

  没想到还有这么痛快的主,使者也决定说服穆罕默德支持他,但希望对方能够亲自走一趟。阿莱克修斯答应了,毕竟富贵险中求,只要能拉到这笔风险投资,他就能够让收益提升几倍。

  中东小霸王格鲁吉亚接受了罗马的外交要求,并与之通商。但总不是自家人让他们有些不放心,如果换和他们是姻亲的科穆宁家族上位,那么格鲁吉亚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而且他们还可以利用统治者宣扬格鲁吉亚文化,就算帖木儿还是哪个人进攻,可以直接跑路到君士坦丁堡,不用在第比利斯提心吊胆了。

第343章 西方冲突,东方恢复

  安纳托利亚的异动也瞒不过君士坦丁堡,马穆鲁克派人与奥斯曼联系彼得是意料之中,两个同一宗教国家联合,这对罗马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如果现在爆发战争,罗马可以在一个月内调拨五万军队前去,北方乌克兰还可以调拨一万军队和哥萨克,只要一直压着奥斯曼,就算不正面冲突也能放一半的血。

  对于罗马来说,人口是目前最需要恢复的一个资源。由于地方的扩张和农业的恢复,当地的人口增长率提升了不少,以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地最高,其次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士麦那等地。一些地方的人口暴涨,促使他们向安纳托利亚和伊利里亚迁移,也向海外或者城市讨生活。

  安塞拉附近的土地重新得到开垦,当地的退牧还耕政策得到实行。一些不适合做牧场的地方全部改回耕地,小型部落民被强制定居,并教他们耕种。移民而来的人也能得到优惠条件定居在新土地。

  “殿下,目前我国的人口已经达到900万,再过几年就能恢复到约翰二世时期的人口了。”

  彼得听着人口报告,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大概在1.25%到1.5%之间,这个成绩在欧洲已经是名列前茅的了。

  “外来的移民有多少?”

  “从匈牙利、波西米亚、立陶宛和那不勒斯的移民是最多的,他们大多在安纳托利亚和乌克兰定居并开垦土地。都是穷苦人,听到优惠后都跪下向陛下感恩戴德。”

  彼得点点头,现在只需要统一安纳托利亚,帝国就可以考虑收复埃及了。真不知道东方那么大,统一就用了十几年是怎么弄的。

  “现在需要继续运送物资,士兵也要继续训练。”

  彼得说出接下来的政策,安纳托利亚那种大地主情况基本没有了,罗马版本的军功授田和耕者有其田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为了有更多的劳动力,自然会多生孩子,这样人口也就上升了。

  在文化教育方面,彼得命令君士坦丁堡大学多位学者编纂百科全书,各种书籍都在其中。同时新成立的考试院开始全国统一选拔考试,各地的考生在通过地方考试后需要前往首都进行最终的考试,而没有过的人政府会发给他们路费回家,也是尊重知识分子。

  这些政策都是其他国家想都不敢想的,就算是生活在北意的人也甘愿为帝国服务。一次反向移民开始了,一些生活不下去或者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就来到罗马定居,成为农民、商人、士兵、官吏,共同为帝国的未来发光发热。

  分割线

  米尔恰离开布拉格的时候,市长是哭着送的。因为这位皇帝在这里,布拉格的资金就已经见底了,不仅如此,市政府还欠汉萨同盟10万弗罗林,这都需要市民买单。

  什么,要从贵族身上收税,那你是觉得自己死的太慢了。谁敢惹贵族呀,还是咬咬牙忍忍吧。

  勃兰登堡国米尔恰也转了一回,到处都是沼泽、荒地,还有封闭的农场以及妄尊自大的天主教会。首府也只是个2000人的小城,弗拉德也看了,要想统治这里恐怕很难,还得和大哥取经。

  这次米尔恰出行,震慑了一众中欧国家,小型国家已经彻底臣服,一些不愿意的转投西吉斯蒙德,希望他能够驱逐异端。

  要说这个神罗皇帝,约布斯特感觉没啥用。除了头衔高点,其他的也留没啥了。帝国皇帝往往兼着好几个国家的国王,国王是实的,皇帝是虚的,这叫虚中有实。如果完全是虚的也不行,调兵调不动,征税征不来,干等着诸侯骑在脖子上拉屎了。

  貌似帝国,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帝国的麾下有着300多个邦国,1500个骑士庄园领地,帝国皇帝只是一个虚位子,没有实权,说话也不好使。帝国的首都也不固定,布拉格、奥格斯堡都做过首都。这样的国家,还不如解散。

  而在法国,一场由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为领头的内战拉开序幕。由奥尔良公爵查理的岳父阿马尼亚克公爵贝尔纳七世,建立同盟对抗约翰和他的支持者。这场婚礼使奥尔良派有了新的领导者,使阿马尼亚克公爵成为查理与他母亲瓦伦蒂娜维斯康蒂的保护者,奥尔良派因而改称为阿马尼亚克派。这个联盟的其他成员包含贝里、波旁与布列塔尼公爵,以及阿朗松和克莱门特伯爵。

  贝尔纳七世组成一支名为“剥皮人”的强盗团劫掠巴黎与周边郊区。勃艮第公爵率领六万人进入巴黎,攻击布列塔尼人。虽然他最终仍撤出巴黎,但之后绕道奇袭并击败“剥皮人”。

  英国趁势利用双方的关系,给予两者支援。阿马尼亚克派和英王亨利四世订立条约,以割让吉耶纳,并承认英王在普瓦图与昂古莱姆的宗主权为条件,来防止英国和勃艮第同盟。同样地,无畏的约翰也以满足英国的利益来保护佛兰德的布商不受英国毛料禁运的损害。

  亨利四世看到邻居内战非常高兴,但他还是以内政为重心。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主要精力被放在国内,以维持兰开斯特王朝对英格兰的统治,同样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没有多大的意图恢复战争,因为亨利有他的女儿作为人质,他的女儿就是理查德的妻子,瓦卢瓦的伊莎贝拉。由于这些原因,在百年战争中,在亨利四世十四年的统治时期继续理查德二世和查理六世之间的休战。所以亨利将目光转向自己的陆地邻居苏格兰。

  四年前亨利率军入侵苏格兰,但在爱丁堡前被停下了进军的脚步。两年后苏格兰入侵者在霍米尔登山被击退。

  随后,英格兰的海盗在弗兰伯勒角附近海岸俘虏了正在前往法国的苏格兰王储詹姆斯斯图亚特,被交给了英格兰国王,并被亨利囚禁在温莎堡。这样形势大好,应该是英国最舒服的一段日子。

第344章 极速扩张的东方贸易

  花之御所,日本室町幕府的所在地。第四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本来是要居住在这里的,但他,堂堂的幕府将军没有一点实权,他自己也要听一个和尚的话。

  这位和尚也是有点地位的人,区区第三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而已。

  日本应永八年,足利义满以“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为名,遣博多的商人肥富、僧人祖阿赴明朝。当时怀良亲王势力衰落,建文帝封义满为“日本国王”,并要求足利义满取缔倭寇。在使者返回日本之际,明朝发生了燕王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变。

  朱棣夺取帝位后,足利义满发兵歼灭倭寇,献倭寇首领20人,明朝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勘合贸易是足利义满外交的一大成就,本来都是好好的。但前些日子,大明皇帝突然下令废止两国直接贸易,而是改第三方进行。这个叫什么东印度商会的,是个什么东西。

  面对天朝的船队,足利义满只能接受大明皇帝的旨意。但因为自己的疾病,所以让足利义持负责接待贵国使臣。

  足利义持的外交政策和足利义满不同,他对于大明的要求感到生气,日本也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受他们摆布。在身边老臣斯波义将的劝说下,决定断绝关系。

  “明国实在是无理,之前我们是崇拜他们,但一个劲的崇拜把我们武士的气概都忘了,日本必须要重新建立起来,而第一步就是要减少与明国的贸易。”

  当然,话说说就行。日本对大明的需求太多,除非他们能自给自足,不然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贸易吧。

  而且,就算幕府不管贸易,总会有人想要参与的。比如掌握半个九州的岛津氏,他们对明日贸易中的利润眼馋许久。

  梅森也不管日本国内的政治情况,自己好不容易承包了两国之间的贸易,自然是要做出成绩来的。他决定先以日本重要经济城市大阪为机构设立地。

  再次下东洋,除了宣告明日贸易承包给东印度公司,也标志着东印度公司正式将寻求利益的触角伸向东亚。除了日本,琉球国的国王也允许公司在首里城设立商馆进行贸易。公司的管理人员开始短缺,以至于梅森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抽出人手来进行贸易处理。

  只能说梅森这次的探索和访问,让东印度公司和帝国赚的钱肯定不少,在郑和的劝说和朱棣的挽留下,梅森决定在大明过年,并在年后带领郑和一同回航。

  朱棣为他和其他人在南京城设置住处,还利用外国使臣宣布:在梅森等人逗留大明期间,宁波可以暂时开放民间交易,但仅限于外国商船入港,本国民众仍不能出海。

首节上一节116/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