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91节

  同时卖了哥舒翰一个人情。

  “可是,如果圣人对此无动于衷,朝廷上下都不处理怎么办?”

  岑参疑惑问道。

  作为一个在安西都护府多年的基层官僚,他太明白朝廷办事是什么德行了。

  边镇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人,只有本地利益相关的人。永远不要指望中枢朝廷可以解决现实中急切的问题!

  正如自太宗时期就有的“留中不发”(不叫这个名字,但本质上并没有两样),如果基哥将这封信留中不发了怎么办?

  岑参问的这个问题,显示出了他自身高超的政治素养。

  “如果不处理的话,那陇右就有可能出现乱局,安人军也可能真的哗变,那这件事就会越闹越大。”

  方重勇长叹一声,继续说道:

  “可是,某只是一个监察御史,去陇右招募勇壮的。某已经做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圣人不听,那大唐就会付出惨痛代价。

  大唐是圣人的,是朝廷的,是李姓宗室们的。

  不是我方某的。”

  方重勇对着岑参摊开双手,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他已经给了基哥选项,如果基哥愣是装作没看见,那就像是扁鹊初见蔡桓公时,这位名医对后者说的那样: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蔡桓公不听劝,有病不治最后死了。要是基哥不听劝,国家有病最后崩溃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至少方重勇已经做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不欠基哥的,更不欠大唐的!

  “某观长安诸君,醉生梦死者无算。长此以往,恐有大祸临头啊。”

  岑参忍不住唏嘘感慨道。

  长安城内自上而下,没看到谁消费降级,反倒是各种奢侈之物大行其道。而长安之外的陇右,与吐蕃人对阵的第一线,却是连正常军饷都无法正常发放。

  只要脑子没昏头的人,都能看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岑判官莫要悲春伤秋了,写信要紧,写完了我们今日稍作歇息,明日便要前往清水县。

  清水县再往西便是秦州(天水),过了秦州,可没法像现在这般散漫了。”

  方重勇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岑参不要说那些“政治不正确”的话了。很多事情,聪明人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是看见是一回事,心里想着的是一回事,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说官场中人,哪怕心中鄙夷某个同僚,只要不说出来,至少还能保证面子上的和睦,将来也还能再“亲近亲近”,保持自身立场的灵活性。

  可若是当面说出来了,那就把人得罪死了。

  大唐种种乱象,由表及里,都不是稀奇事。看到了不做声是一回事,大放厥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岑参看着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方重勇,只觉得这位年轻的方衙内真是稳得一比,做官做事滴水不漏。岑参文思如泉涌,提笔就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求援信,等墨迹干了以后,交给方重勇阅览。

  “可以,就这样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他的面部表情虽然跟千年王八一样不动声色,但是心中的惊骇却是无以复加。

  岑参不愧是前世那个可以名垂青史的“文化人”,写封信都能让人读起来有畅快淋漓,荡气回肠之感,就好像这样做,就真的可以打败吐蕃人一样。

  为了不给自己立旗子,方重勇并未对岑参说基哥可能会怎么选择。但以他对基哥的了解,后者安抚安人军,保持陇右地区的安宁是必然。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打仗太费钱了。

  这位已经年过六旬的老皇帝,心中只想省事,不想折腾,特别是不想瞎折腾,又怎么可能轻启战端呢?

  ……

  “圣人这不是瞎折腾么!”

  平康坊李林甫家宅院书房里,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对着这位大唐右相抱怨道,声音都高了八度。

  杨齐宣在朝中担任谏议大夫,其职责是“谏议得失,侍从赞相”。

  简单说就是专业喷子,专门指出君王和宰相等高官有什么不足的,也可以建言献策。

  而这次李林甫让他做的事情,就是基哥下达的死命令:让他还未登基时的“渤海郡王”画像被挂在凌烟阁内!

  杨齐宣一向胆小怕事,听到李林甫说让自己办这件“大事”,他就吓得六神无主,连基本礼仪都顾不上了。

  能在朝堂上混的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傻子,只有装傻的和卖傻的。杨齐宣稍稍琢磨了一下就知道,这件事水很深,甚至可以说深不见底!

  李林甫有没有党羽呢?

  实际上是有的,并不需要让杨齐宣出马。

  但李林甫却并没有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旗下能力更强的党羽来办,实际上说白了还是在狠狠的拍基哥的马屁。

  如果不是李林甫的女婿率先站出来提这件事,基哥怎么知道是李林甫授意的呢?

  群臣们怎么知道是李林甫在倡议呢?

  这样做是没有诚意的!

  李林甫就是要让基哥和群臣们都看到,他这个宰相,在无底线的跪舔皇帝,一心一意,做皇帝最忠诚的狗腿子。

  什么文人风骨啊,文人气节啊,李林甫根本不在乎,他又不是文人!

  李林甫只知道,如果他不出来跪舔基哥,那么他这个宰相就当到头了。而这么多年在任上,李林甫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那些人的残党报复起来,无权无势的李林甫压根就挡不住。

  而让李隆基进凌烟阁这件事,李林甫也不好自己亲自出面。

  毕竟他是宰相,轻轻一动,就会引起朝局的惊涛骇浪。让自己的儿子站出来,好像又有点坑子嗣。所以让女婿来办这事,是最妥当的。

  而官职最接近“喷子”的杨齐宣,很“幸运”的被李林甫选中了。

  “圣人如何,不是你可以置评的。

  这件事要是你不能办也没办法,本相只好把你调到南方当刺史,免得圣人雷霆之怒让你没法收场。

  你这辈子就别回长安了吧。”

  李林甫一副摇头叹息的模样,似乎非常惋惜。

  沉默片刻,杨齐宣咬了咬牙,狠狠握住拳头说道:“好!那小婿就听岳父的!”

  “嗯,这就对了,孺子可教也。”

  李林甫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明日紫宸殿朝会,一锤定音,只能进,不能退!”

272.第238章 run away

  272.

  2023-12-01

  自家书房里,已经担任御史中丞的郑叔清,正在看一份朝廷的公文,是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弹劾平卢节度使安禄山的。

  具体内容嘛,都是些老生常谈。像是什么边境挑衅啊,像是什么虐杀契丹酋长啊,像是什么私自扩充军队啊,增加城旁出身的部曲规模啊之类的事情。

  其实这些东西,李隆基根本就不关心,也不是很在意。在郑叔清看来,颜真卿完全就是在没事找茬!

  契丹人,禽兽也。

  唐代社会主流思想认为:这些在大唐社会中不被当人看的蛮族,跟他们讲客气没有必要,更不存在什么仁义道德的束缚。

  大唐自李隆基以下的贵族甚至平民,都是类似观点。

  哪怕有一些契丹部族投靠了大唐也一样,比如说柳城李氏。王忠嗣麾下亲信李光弼,就是契丹人,出自柳城李氏。而他们依旧无法进入大唐政治的核心圈子,不能被平等对待。

  在大唐军界,哪怕上升通道没有关闭,也不是人人平等的。

  这就好比说:被驯服的狗也是动物,没有被驯服的狼也是动物,二者有形式上的区别,却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安禄山在边镇执行的铁血政策,大唐中枢是非常满意的,至少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都很满意,包括基哥在内。

  安禄山在边镇杀契丹人,基哥没有亲眼所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残忍。

  但是安禄山将契丹战俘几千几千的往关中这边送,这些人在关中干苦活累活给朝廷创造价值,而基哥一分钱都不用给,实在是爽得不能再爽。

  对此基哥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安禄山此举,很得基哥的欢心。

  所以关于颜真卿奏折的内容,身为同部门上级的郑叔清无话可说。对于颜真卿的不满与私下里的抱怨,至少御史台这边,不会说什么,更不会为其站台。

  就连一片水花都溅不起来。

  咚咚咚!

  书房的门被人敲响。

  “谁啊,都已经这么晚了。”

  郑叔清放下手中的奏章,不满的询问了一句。

  “阿郎,户部员外郎郑平求见。”

  门外传来贴身侍女的声音。

  “行了,带进来吧。”

  郑叔清语气平静的说道。

  郑平是他的同族,二人关系离得有点远,只能算是远房亲戚。但这个人有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

  郑平是李林甫的女婿!

  荥阳郑氏作为大世家,当然是四处下注,有人当李林甫的女婿,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然了,郑平没有郑叔清当官的本事,他能当上户部员外郎,纯粹是靠着李林甫的提携。

  官场之上,能够当党羽的人,最好都是沾亲带故。亲情是一种加强利益关系的纽带,如何利用这种关系,纯粹靠当事人发挥。

  郑叔清对此很理解,但这不代表他很看得起郑平。这就好像方重勇官不大,郑叔清却很看得起方重勇,甚至把对方当爷供起来,是一个道理。

  不一会,郑平被带到,他那狼狈的样子,倒是让郑叔清心中黯然。

  郑平年纪轻轻,比郑叔清起码小了十几岁,可已然两鬓斑白,看着却是比李林甫还老!

  想来这一位在户部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舒心啊。

  德不配位,必遭其咎。没有当六部官员的能力,却身居户部员外郎的高位,日子难过是必然的。

  深知李林甫为人的郑叔清对此心知肚明,没有本事却当了李林甫的女婿,肯定得夹着尾巴做人。

  对于这位大唐右相来说,任何人都是工具人,在必要时都可以推出去送死。李林甫在提拔人的时候不遗余力,但他从来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得罪李隆基,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牺牲自己的圣眷。

  这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动物,一点人情味都不讲的。

  “本官不是你的上官,那么郑员外深夜造访,是为了什么事情呀?”

  郑叔清一边搓着手,一边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平问道。

  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哪怕是同族,郑叔清也不可能跟郑平讲什么交情。

  说话都是开门见山。

  “郑御史,右相吩咐您。有件事,明日朝会的时候,郑御史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要阻止。”

  郑平恭敬的对着郑叔清叉手行了一礼说道。

  “审时度势?”

  郑叔清嘴里咀嚼着郑平刚刚说的话,微微皱眉。

首节上一节291/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