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292节

  按说,现在李适之刚刚担任宰相,还不足以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啊。就算李林甫收拾了李适之,李隆基还是会再找一个替代的,说不定比李适之更难对付。

  李林甫总不能说上来一个宰相他干掉一个吧?

  而且,郑叔清觉得,这件事李林甫居然不自己亲自前来,也不叫他过平康坊商议,而是派女婿来传话……这里头一定大有古怪!

  “右相怎么说呢,究竟是为了什么事?你还是要把右相的意思告诉本官才行啊。”

  郑叔清沉声问道。

  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历练,让他察觉到目前朝廷里的气氛很是微妙。

  “圣人,要让他当年还是渤海郡王时候的画像进凌烟阁,将来还要将一些开元时期功臣的画像,都送进凌烟阁。

  这件事,右相希望郑御史不要出手阻止。圣人的雷霆之怒,那不是闹着玩的。”

  郑平很是恭敬的说道,反正他也是个传话的。

  “啥?”

  郑叔清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郑平只好又把凌烟阁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在听完郑平的解释后,郑叔清沉默了。

  李林甫是宗室出身,他对于凌烟阁的意义,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

  这纯粹是因为身份的问题,让李林甫无法感同身受。

  但是出自五姓七家的郑叔清,对于“凌烟阁”意味着什么,是有他自己独到理解的。郑叔清的理解,其实也是唐代一些大世家的理解。

  隋唐的政治格局,起源于北魏孝文帝南下定都洛阳,从而在北方形成了汉人世家与鲜卑世家共治的局面。这个局面维持了大概二十年,六镇之乱到南北朝后三国时期再到大隋的建立,又形成了鲜卑勋贵与关陇世家合流,打压关东世家豪族的新局面。

  一直到太宗玄武门之变以后,大唐的统治阶层就开始了从“压制世家”到“融合世家”再到“世家联合”的过程。

  五姓七家,更多的是作为经济上的肥羊,参与政务的松散联盟,以及军事上的侏儒存在。而自南北朝末年兴起的关陇势力,则是以府兵立足,军事上保持威慑,政治上与这些世家大族联姻合作,既打压又联合的复杂博弈状态。

  互相防备,互相竞争又紧密结合。

  凌烟阁,本质上则是太宗皇帝树立的一个“政治贞洁牌坊”。高宗时期多次修改里面的功臣画像,好几次都想借机加自己人进去,可是最后都忍住了,只是修改了旧人画像。

  那么唐高宗乃至后面的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凌烟阁功臣的画像呢?

  因为凌烟阁旧臣,有些人谋反了,有些人的功勋事后看被低估了,有些人则是政治立场变了。所以画像有的要美化,有的要丑化,这些都得与时俱进!

  太宗和凌烟阁功臣,就是贞观时期的国家统治阶级核心!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在政治光谱中的优先级,是最靠前的!世家的人,包括五姓七家出身的,都要靠后!

  而现在,李隆基提出要让自己进凌烟阁,并不是皇帝自贬身份与臣子同列,而是为了“彰显”他登基时的政治正确!

  也就是改变了武周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关陇势力的政治利益被消耗甚至被出卖的势头,重新“拨乱反正”,回到贞观时期的政治格局!

  毕竟,武周末年的时候,大唐统治秩序确实比较乱,而李隆基上位,某种程度上说,是恢复了贞观时期的统治阶级秩序!经过了开元几十年的发展,到了天宝年间,基哥觉得现在是强化统治秩序的时候了。

  自己这么多年的作为,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相当于“盖棺定论”。

  用方重勇前世流行的话说,就叫“修补及强化国家上层建筑”!

  郑叔清可以预料,这只是一个开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李隆基想要做的事情,是形成一个以他自己为核心,开元时期“新凌烟阁”功臣为外围的一个统治集团,以确立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这样,就没有任何一个皇子可以取代李隆基,哪怕政变成功,也会被人赶下台去!

  李林甫觉得这种事情无所谓,反正他是李唐宗室旁支。

  可是郑叔清不同,他的选择必须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如果郑叔清赞同这件事,那么至少要保证“新凌烟阁”里面有一位郑氏的人,甚至就是他自己!这样的话,他就脱离了五姓七家的圈子,进入了皇权统治的核心。

  这样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否则这件事在政治上就是纯亏损,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辞官归隐山林。

  身份决定立场,无论郑叔清再怎么昧着良心要跪舔基哥,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妥协后退的余地。

  郑叔清不能进皇帝功臣的圈子,那就只能继续待在五姓七家的世家圈子里,混在文官集团的士大夫圈子里。哪怕无所作为,也不能随意冒头,背叛本身所在的政治集团。

  或许是体谅到他的难处,李林甫没有直接让郑叔清去平康坊的宅院里面商议这件事,而是让女婿传信知会一声。

  “你回去告诉右相,就说本官知道了。”

  郑叔清微微点头说道,他并未表态,回答很是模糊。

  “如此,那下官告辞。”

  郑平小心翼翼的叉手行了一礼,慢慢退出书房。

  等他走后,郑叔清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内心异常挣扎,心急火燎却又没有任何可行又好用的对策,也没有人可以商量应对方法。

  凌烟阁内有二十五个人的画像,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个就是太宗的贞观牌坊。

  如果李隆基再建一个新的“纪念馆”,把开元时期的功臣画像也弄进去,弄个“开元牌坊”,保证没有谁会多说什么!

  可是现在基哥就是要碰瓷凌烟阁,就是要把自己拿来跟太宗皇帝比肩,这就是一个很犯忌讳的事情。

  一个人老了,那么他会图什么呢?

  郑叔清脑子里蹦出一个疑问来。

  少年好色,贵族家里的少年郎,当然希望床上的女人越多越好,越漂亮越好,他们年轻的身体也玩得动,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郑叔清是过来人,他年少的时候,也非常好色。可是自从当官以来,脑子里的欲念就越来越少,以至于当了御史中丞以后,对女人已经近乎于无感了。

  女人跟权力比起来,那算啥呀!

  皇帝到了年老的时候,美人这种东西,已经不会轻易引起他们的波澜了。

  金钱之类的,更是如粪土一般。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所在意的,要是抛开人人都梦寐以求的长生不死以外,那么恐怕“名声”这种东西,便已经是唯一的追求与执念了吧。

  郑叔清忽然发现,凌烟阁这件事,只怕李隆基不可能会放弃。

  无论罢官多少人,这位大唐天子都会执行到底的!

  李隆基这一生,该享受的他都享受过了。随着身体的衰老,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少。

  还有什么比名垂青史更吸引人的呢?

  在唐代,能拿出来跟太宗比肩,就是帝王的最高荣誉了。

  现在基哥脑子里想的就是,太宗弄出贞观凌烟阁功臣谱,基哥也想弄出自己的开元天宝凌烟阁功臣谱!

  然而这件事别人可以当做看不见,但御史台是做什么的?

  那就是当专业喷子的啊!

  这种事情户部尚书可以不表态,御史中丞要是也当做看不见,那必定会被史官无情鞭挞,臭名远扬。

  想到这里,郑叔清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

  第二天一大早,大明宫紫宸殿内,便聚集了很多朝臣,他们都是被李隆基邀请来参与“小朝会”的。

  左相右相,六部尚书与侍郎,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等高官悉数到场。

  高力士还未宣布朝会开始,御史中丞郑叔清便直接出列,将自己的官帽放在地上。

  他伏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说道:“启禀圣人,微臣有心疾,无法再担任御史中丞之职。还请圣人恩准,允许微臣回荥阳老家养病,以免耽误圣人的大事,有负于国家。”

  郑叔清伏跪在地上不起来,微微抽泣,身体一抖一抖的,似乎真的身体不太对劲的模样。

  所谓“心疾”,并不是心脏病,更多的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因为长期用脑过度、高度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或异常亢奋的症状,会有工作时突然昏厥的情况发生。

  在古代都是所谓的“心疾”。

  这种就有点像是碰瓷司机的人说自己头疼要去医院检查。

  说他有病吧,其实也检查不出什么状况来。

  你说他没病吧,他又喊着自己头疼难忍。

  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完全看当事人是怎样的说法。

  只要想当官,那有病也没病;不想当官的话,喊着生病也只是借口而已。

  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微微一愣,随即走上前去,将伏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郑叔清扶了起来。

  “既然生病了,那就回家乡好好养病吧。爱卿回荥阳后,担任荥阳县令。让朝廷下一道政令,爱卿可将政务都交由县丞打理,在家安心养病便是。”

  李隆基扶住郑叔清的胳膊温言说道,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样,空气中都充满了难以形容的温馨。

  “谢圣人恩典。”

  郑叔清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随即挥一挥衣袖转身便走,唯独将御史中丞的官帽留在了紫宸殿内。

  郑叔清既不敢背叛自己的政治集团,也承担不起反对李隆基给凌烟阁加功臣的责任。

  他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字:润!

  谁都惹不起,郑叔清直接辞掉了中枢的官职,润回老家当县令了!

  郑叔清走后,紫宸殿内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当中。朝会还未召开,就先走了御史中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大事不妙的预感。联系起郑叔清平日里做官的风格,等会要发生什么事,似乎已经可以预料了。

  “圣人,微臣有本启奏。”

  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出列,对着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叉手躬身行了一礼。

  “宣。”

  高力士喊了一句。

273.第239章 枯藤老树昏鸦

  273.

  2023-12-02

  “圣人,微臣恳请让渤海郡王的画像入凌烟阁!”

  杨齐宣躬身行礼后,双手将早就写好的奏章呈上,交给了早就心领神会前来接奏章的高力士。

  李隆基那张波澜不惊的平静面孔,终于有了一丝动容。额头上的皱纹都稍稍舒展了开了一些。

  “爱卿这奏章语焉不详,朕也是不明其意。”

  李隆基一边翻看奏章,一边揣着明白装糊涂说道。

  方重勇前世历史上,李隆基年轻的时候被封为“临淄王”;但是这一世,他未登基之前,却是被封为了“渤海郡王”。

  因此,“渤海郡王”入凌烟阁,具有极为特殊的政治意义,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皇帝跑凌烟阁里面去凑热闹。

  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把李隆基年轻时穿亲王袍的画像挂到凌烟阁里面就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难办。

  朝廷中枢要如何定性此事,该如何解读,才是核心要务。

  杨齐宣是李林甫的女婿,李林甫就是借他的口,说出自己想说却又不能明说的话。

  此时此刻,紫宸殿内无论是知情的,还是不知情的人,都屏住呼吸,静下心来聆听杨齐宣会怎么说。

首节上一节292/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