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55节

  这对她而言,或许只是摆脱了一场欲望与恶念交织的虚幻梦境罢了。她也不必再去承担青史的骂名,不必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诅咒与非议。

  或许,这对杨玉环而言真不是一件坏事。

  她还是杨玉环,但已经不会成为杨贵妃。

  “环环!环环啊!”

  毫无征兆的,李隆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无力的捶打着棺木。

  “环环,你别走啊环环!你走了朕要怎么办啊!”

  此刻灵堂内只有他一个人,就连高力士都出去了。

  李隆基扶住棺木大哭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他上一次这样悲伤,还是自己还年幼,母亲无缘无故被杀的时候。

  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皇嗣李旦的两个妃子刘氏、窦氏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最终竟然被杖杀,尸体被随便埋葬。其中窦氏便是李隆基的生母。

  那一次,李隆基的悲伤逆流成河,却根本不敢哭出来,身边都是武则天派出的密探。

  很久之后,李隆基终于哭够了,他对杨玉环所有的温情,都随着眼泪流走了,整颗心剩下的,便只有冷硬。

  李隆基走出灵堂,门外高力士与边军将领们已经等候许久了,谁都不愿意主动上前进言。

  按照行程,李隆基在灵州已经多呆了十天,他是时候要返回长安了。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李隆基心中那口气还没出,该惩办的人还没有惩办,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的!

  谁提这一茬,必死无疑!

  “去节度府议事,朕有话要说。”

  李隆基撂下一句话便走,众人小心翼翼的跟上,生怕圣人的怒火会发到自己头上。

  一行人来到府衙大堂,李隆基坐在主座上,环顾众人,此刻的他,已经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方爱卿,身为护卫,却让被保护的对象死亡,在军中该当何罪?”

  李隆基沉声问道。

  “回圣人,按军法,当枭首。”

  方有德叉手行礼说道,面色平静。

  “嗯,那自张巡以下,当夜值守的卫士,统统按军法处理了吧。”

  李隆基面无表情说道。

  就像是在杀五十只鸡。

  “圣人,张巡等虽有大错,但罪不至死啊。留他们一命,让他们上战场立功吧!”

  方有德跪下恳求道。

  随后张齐丘等人,包括朔方军边军,全都跪了一地!

  现在可不是看笑话的时候,兔死狐悲啊!处理完幽州军,下一波就是朔方军了!

  这个恶劣先例开了,那皇帝找借口杀边将的口子就开了!将来因为后宫的女人不高兴,皇帝岂不是可以随意杀害边军大将?

  “你们这是都不把朕放在眼里了么?”

  李隆基猛的一拍桌案,站起身怒斥道。

  环环都死了,张巡这些人怎么可以还活着!他们也必须陪葬!无论有没有直接关系!

  “微臣,愿意放弃一切职务,解甲归田,只求圣人饶过张巡等人的性命。请圣人成全。”

  方有德摘下头盔,放在地上,伏跪着不起身。

  “你这是在威胁朕么?”

  李隆基气急败坏的走上前去,一脚将方有德踢倒在地,指着他痛骂道:

  “朕那么信任你,将环环托付给你的部曲看护,你是怎么报答朕的信任的?啊!

  朕哪里对不起你了!啊!

  你的儿子十岁就当刺史,谁家有这个待遇,啊?

  朕对你们家的恩义,你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李隆基一边骂,一边对着方有德一阵踢打,后者毫不反抗,甚至都不曾用手去抵挡。

  “你把环环赔给朕,你把朕的环环送回来啊!朕要你的官帽做什么,那本来就是朕给你的东西啊!”

  李隆基对着方有德咆哮道。

  整个大堂内噤若寒蝉,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臣有罪,请陛下惩处。人死不能复生,恕微臣无能为力,请圣人节哀。”

  很久之后,嘴角都被打出血的方有德跪在地上恳求道。

  “滚去岭南!你给朕滚到岭南去!朕不要你辞官,朕要你到那边给朕看着边疆,好好反省你的过错!你欠朕的,一辈子还不完!

  朕永远都不想再看到你了!你永远都不要回长安!”

  李隆基对着大声嘶吼,如同发怒的雄狮一般。

  “张齐丘!你暂代幽州节度使一职,将张巡以下当值军士全部枭首!

  你麾下段秀实,革除一切军职,面刺字发配边疆,永!不!叙!用!”

  李隆基扭过头对新上任没多久的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下令道,语气森然!

  “末将这便去办。”

  张齐丘叉手行礼说道,人情世故老练的他很明白,方有德只是开了个头而已,自己暂代幽州节度使,不过是李隆基担心边镇军务无人打理而已。

  杨玉环身死灵州,自己这个朔方节度使还跑得掉?

  只不过是李隆基现在还不方便动手罢了。他可以肯定,参与修桥的军士,只怕一个都跑不掉,段秀实只是第一个倒霉蛋罢了。

  “力士,准备回长安吧。带着环环的灵柩一起上路。”

  李隆基疲惫的对身旁的高力士说道。

  ……

  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没有超出张齐丘的预料。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就立刻将其贬职,调到河东为刺史,并且一直不得升迁,在河东的几个下州之间轮换。

  修建木桥的段秀实,被刺配到西域从军,后面没有听到他有什么消息了。

  参与修桥的数百军士,无论官阶大小,都被兵部集体调动到了最危险的陇右前线,归陇右节度使调配。参与对阵吐蕃人的第一线,这些人多年后十不存一,消失得悄无声息。

  此番打了胜仗的幽州边军,全军上下不但没有任何赏赐,而且军中大将基本上都被贬职调用。除了个别人跟随方有德去了岭南节度府当边将外,其他的都倒了大霉。

  张巡等人自不必说,被李隆基亲自监斩。出事那天负责值守的士卒也一并被斩,基哥没有给他们任何解释的机会,甚至连问都懒得过问了。

  颜杲卿被调到了河北当县尉,许远变成了不入流的文官,依旧在幽州地区基层当差。这次但凡可以被李隆基迁怒的人,一个没跑,不死的全部被收拾。

  北方一连被干掉两个节度使,其中一个还是打遍北方的名将,大唐北方的格局,也迎来了剧变。

  随着方有德被处理,幽州边军的人心,也在悄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大家都不相信爱情了!

149.再抛一个深度测试

  2023-09-17

  再抛一个深度测试

  经历了玄宗天宝末期开始的动荡,然后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那一言难尽的折腾。

  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大唐明面上的重大改革已经完成,进入相对稳定的新平衡时期,人口经济军事力量也开始有限度的恢复。

  现在有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元和年的短暂复兴,唐庭却依旧不能解决藩镇问题呢?

  请评论区留言。

  今天的剧情结束后,大唐中枢的朝政也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150.第136章 钱!钱!钱!

  150.

  2023-09-18

  “开元二十七年十月,关中开和籴,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三百五十万匹换粮。

  开元二十七年十一月,扩建华清宫,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五十万匹。

  开元二十七年十二月末,陇右对吐蕃用兵,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一百万匹犒赏三军。

  天宝元年一月初,吐蕃来犯,西北军需,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一百万匹犒赏三军。

  天宝元年一月末,充实内库以供宫中用度,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五十万匹。

  天宝元年二月末,圣人出巡灵州及赏赐铁勒诸部,向扬州府宣索绢帛两百万匹。

  ……”

  扬州刺史郑叔清面前,摆着一张汇总了的朝廷政令,没别的事,就是要钱。

  他双目无神的呆坐着,已经不想朝廷去年到底要了多少钱。

  这里的所谓“绢帛”,其实都是折算后的价格,并不是说一定要扬州府提供这么多绢帛。

  扬州要往关中输送的东西,远不止绢帛这种可以直接作为货币使用的东西。

  而是包括了大量手工业制品,其中包括了服饰衣帽、金银铜器、兵器、漆器、玉器、纸张等等。

  比如说扬州毡帽,一顶三千文左右,畅销长安,官员普遍购买;又比如说扬州铜镜,官宦之家女子的必备之物。本地都要卖五千文,更别说运到长安去卖了。

  扬州的丝绸也很不简单,有人记载形容其:“薄惭蝉翼,轻愧鸿毛,然而舒张则冻雪交光,叠积则馀霞斗彩。”

  江南因为气候原因,特别适合桑蚕养殖,在丝织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旧唐书说扬州是“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就富裕这块来说,那是一等一的豪横。

  然而,穷有穷的艰辛,富有富的麻烦。

  因为扬州实在是太富有了,所以在唐代,扬州历来都是每一任皇帝进行“宣索”的首选指定地点。

  所谓宣索,就是皇帝下旨向地方索要财货、特产等。这些都属于额外的税负,至于平日里的租庸调,那是一点也不能少的。

  郑叔清担任扬州刺史,主要就是为了这个。朝廷中枢也不指望他来治理地方,事实上扬州这地方商贾云集,又处于运河南面的枢纽,根本不需要费力去折腾,本地风土民情与长安也大不相同。

  普通官员若是没有朝廷的政策,那是很难在扬州折腾出个所以然来的。

  大唐每当有大事要用钱的时候,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扬州府。只有在扬州府不合适继续“宣索”的时候,才会考虑别的地方。

首节上一节155/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