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56节

  正因为如此,所以哪怕明面上扬州府商税收得很少,“入埠”的费用也不高,但本地依旧会想方设法的盘剥商人与百姓,以供养国家。

  该交的钱,一个子也不能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然而郑叔清却不明白,朝廷最近“请款”也太踏马多了!这该不会是有人故意在整他吧?

  习惯刁民害朕思维的郑叔清,忍不住心里犯嘀咕。

  这一连串的请款,可谓是把扬州府积累多年的府库给搬空了。什么兵器啊,铜镜啊,纸张啊,这些玩意一个不剩的全搬上了漕运的货船。

  和籴所需绢帛,那不给是不行的,不能让圣人在长安挨饿。

  扩建华清宫,那也是不给不行的,不能让圣人没有地方洗澡泡温泉。

  充实内库,还是不给不行。

  再穷不能穷内苑,再苦不能苦圣人。要是圣人没钱用了,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多丢人啊。

  圣人出巡灵州,那一批加急的绢帛早就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计是给那些草原蛮子。

  还是先缓缓吧。

  至于边军,反正拖欠春衣冬衣也不是一两回了,先欠着吧。

  桌案前的郑叔清在心中盘算着,忍不住伸了个懒腰,一肚子苦水不知道跟谁去说。

  本以为来扬州府是优差,结果这里的花花世界没享受着,反倒是拼死给圣人捞钱把人累了个半死。

  而且事情还没整利索!

  朝廷用钱如江海,而地方筹钱如锱铢。用得多赚得少,铁打的也顶不住。

  边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所在地自己解决,但是军饷这一块,都是以“春衣”和“冬衣”的形式发放的,很少直接给绢帛或者铜钱。

  边镇造血能力不足,哪里有那么多绢帛发放?只能靠中原持续输入。

  而所谓的“春衣”和“冬衣”,也并非都是军装,甚至都不是成品衣物。很多时候都是发一些半成品的布料,直接给裁缝就能做成衣服。而“冬衣一套”这种军饷,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衣服,还包括鞋子帽子。

  也不保证是全新的,旧衣服就按折旧的价格算,自成体系。

  如果要发军饷,那么就要提供专门的货物,尤其是扬州府比较畅销的绢帛、织锦等物。这些确实比较难搞,因为扬州府虽然有很多规模不小的纺织工坊,但一直都是被朝廷这么持续索要,府库里的存量并不多。

  这些工坊属于国家不假,不过其中的织工很多都是为了“学技术”而来服色役的,人员流动性极大!生产效率并不高。

  朝廷不给工钱,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也不高,很多时候就是一两年换一批人。

  而民间的作坊,规模越来越大,郑叔清却也不能带兵去别人库房里面抢劫啊!除了收“市税”外,依然需要用别的东西去民间交易,最多压压价罢了。

  商品是劳动的结晶,这也就意味着,无论绢帛也好,铜镜也好,纸张也好,都需要劳动来创造,它们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唉!”

  郑叔清长叹一声,他在等着朝廷清算自己的公文下达,然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了。

  至于筹集不到的军饷,呵呵,谁有本事谁去搞吧,反正他已经躺平摆烂了。

  郑叔清已经摸到了李隆基办事的风格,只要谁把他的私事放在公事之前办了,那么事后哪怕被惩治,也一定不会被一棍子打死。前面几个月朝廷虽然请款很多,根本无法完成。

  但是郑叔清一直是“急基哥之所急”,基哥的事情排第一位!国事排第二,能做就做,不能做那只能放着。

  “郑使君,朝廷派使者来了。”

  郑叔清的一个佐官,小心翼翼的说道。府衙的书房里,安静得针尖落地可闻。

  “还是来了啊。”

  郑叔清微微点头,朝廷两次催要军费,扬州府都只给了十分之一都不到。中枢下令收拾自己才是正常的,要是“不收拾”,那就是将来要旧账新账一起算了!

  那后果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郑叔清毕恭毕敬的来到府衙大堂,就看到经常外派到各地宣旨的内给事牛仙童,正昂着头,面色倨傲的看着房梁。

  郑叔清心中一沉,只要看牛仙童的模样,就能猜到这份圣旨的内容如何了。

  可以肯定不是升官。

  “郑使君,接旨吧。”

  牛仙童冷冷说道,一只手拿着圣旨递过去,却死死抓着不松手!

  你这样我踏马怎么接旨?

  看到这一幕,郑叔清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自古公公好威名,这一位大概是觉得不收钱面子过不去吧?

  郑叔清心中暗暗揣摩,这钱到底是给呢,还是不给呢?

  他家境殷实,为官多年颇有家资。出钱打发一个死太监,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洒洒水一样。

  只是很多钱可以给,很多钱却不能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为了给自己脱罪,郑叔清是打算将来回长安以后,上书为自己哭穷的!

  如果“打赏”宫里派来传旨的太监,那基哥知道了会怎么想?

  会不会认为他郑某人在扬州这个花花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指甲缝里漏一点出来都是金山银山?所以不吝啬打赏宦官?

  想到这里,郑叔清换了一副面孔,义正言辞的呵斥牛仙童道:“大胆内侍!竟然敢向刺史索贿!本官回长安定然要参你一本!”

  听从这话,牛仙童一阵错愣,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郑叔清要说这话。

  听闻这一位也不是什么为官清廉之辈啊!你在这是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不识好歹,你就等着发配岭南吧!”

  牛仙童将圣旨塞到郑叔清怀里,转身便走!

  等他离开了很久之后,郑叔清身边的佐官小声问道:“使君,这宦官最是心胸狭隘,万一他回去对圣人说坏话可如何是好啊。”

  这种小事还需要你这个没用的狗东西提醒?

  郑叔清想起足智多谋,能人所不能的方重勇。那家伙在自己身边出主意的时候,简直是神乎其技。

  结果现在小方不在,身边这些僚佐,普通的杂务办得好,但遇到大事则完全不顶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方重勇人小鬼大,肚子里的馊主意那是一套一套的,这些寻常幕僚真是拍马也比不上。

  “行了行了,本官知道了,你们都退下吧。”

  郑叔清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心中腻歪透顶。

  如果只是调任,那么走驿站的公文系统,便能以公函调令的形式拿到手,根本不需要宫里的太监特意跑一趟。反过来说,如果是宫里来人,那么这份调令,极有可能是圣人的意思,绕过了李林甫。

  约等于“先上车,后补票”。

  郑叔清一脸古怪的打开这份绢帛,随即便看到了令他疑惑的命令。

  “回京述职,等待选官。另外,将府库账册与杨钊亲自交接。”

  郑叔清自言自语的说道。

  杨钊这个名字,很陌生啊,也没有说这个人之前是什么官职。

  如果这个人很重要,那么不可能之前自己这个官场老油条没有听过。

  如果这个人不重要,那么也不必强调让自己这个前任刺史亲自交接账册。按以往官场的路子走便可以了。

  圣人这个命令,有点让人看不懂啊。

  “等着杨钊来好了。”

  郑叔清无奈的摇摇头。

  宦海沉浮,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背后的种种风险,当真是一言难尽,不小心应对都不行。

  真要说起来,当官是一件很烦的事情。

  可是,他却必须要当这个官!一步都不能退!

  郑叔清家在荥阳当地,有大量土地,还开了埠口,沿着运河岸边不少的商铺,可谓是家资巨万。这些利益都需要官场上的郑氏子弟保驾护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被新权贵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当事之人,别无选择。

  郑叔清虽然“两袖清风”,但生活上却是奢侈豪放,从来不操心用钱的事情。

  因为那些钱都是家中供奉给他花销的,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那样既愚蠢又危险。

  当官嘛,自然有利益输送,有官场应酬,没有钱怎么可以呢!

  跟同僚们出去喝酒要钱,举办文会要钱,衣食住行要维持官场的体面,每一样都要钱!当然了,这些钱,不能去拿朝廷的。拿了就是“贪官”了。

  “做官难啊。”

  郑叔清感慨叹息了一声,随即将官府给本地富户打的欠条装到了一个盒子里,然后准备私自带走,送到长安交给李隆基。

  这是当时基哥催促他改建华清宫,他以官府的名义向本地富户借贷的欠条。

  把这个给圣人,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下一任刺史,嘿嘿,给他找点乐子。

  郑叔清嘿嘿冷笑了一声。

  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圣人是什么表情。

  既然当官是受苦,那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给下一任也加点担子吧!

  ……

  药泉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它在后世还有个名字,便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

  这里三面环山,是为鸣沙山。

  月牙形的潭水位于其间,潭水底部有活泉,清可见底,还有鱼儿。

  乃是敦煌这里为数不多的休闲度假之地。

  中枢来的官员,把监造莫高窟的“招待所”也选在这里,只能说这帮官僚真踏马会享受,再怎么艰苦的环境,也绝不委屈自己。

  “在药泉这里行舟,真是惬意啊!”

  月牙形的深潭之上,方重勇正在划船。

  而豆卢军军使王思礼,正坐在他对面,皱着眉头,无暇欣赏美景。

  方重勇竟然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沙州刺史,这是王思礼怎么也没想到的。当然了,木已成舟,此事没有更改的可能。不过方重勇心里非常有数,他并不是当刺史的料。

  所以方重勇很“识趣”的将沙州的政务,分成了三块。

  军政这一块,比如说归刺史管的兵员、军粮补给之类的活计,让王思礼派专人来对接。方重勇只当一个“盖章机器”。

  本地民政这一块,由州司马处理,方重勇依然是“盖章机器”。

  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由沙州长史处理,只是每一件大事方重勇都会亲自过问并参与。

  他几乎变成了一个甩手掌柜。

  没办法,如果自己不懂,就要知道逼数,不要强行上去装逼。方重勇很明白自己的斤两,本地纷繁复杂的民政和军务,他是搞不定的。

  不过,既然是刺史,而且已经转正了,那必然要处理大事。特别是地方与朝廷关联的大事。

  比如说现在,他与王思礼便在商议一件事关豆卢军存亡的大事。

  “朝廷没有供给今年的春衣,而豆卢军还超编了三千二百人。为之奈何?”

  王思礼皱眉问道。

首节上一节156/684下一节尾节目录